工程施工工艺管理质量保证措施(优质2篇)
有效的施工工艺管理需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优化施工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双重保障,如何落实?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工程施工工艺管理质量保证措施”,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工程施工工艺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1
1 本工程将选派曾有过优良工程施工经验且有一级资质的项目经理负责本项目施工,并选拔一批有知识、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领导班子。严格按照GB/T19000-ISO9000 系列模式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2 选用近年来有过优良工程施工经验并在以前工程施工中有突出表现的施工队伍。
3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质量责任风险预防措施,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4 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梁、顶板均采用竹胶板能大幅度减少模板接缝(接缝处采用海绵条挤紧板的缝隙)。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到长城杯标准。同时采用预拌混凝土能保证其强度,避免现场搅拌计量误差对强度的影响。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将大大提高钢筋的连接质量。
5 抓好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落实测量组织,坚持测量考核制度,定期检测测量仪器,经常检测控制标准,并且测量准确,资料齐全,把好测量质量关。
6 施工前严把材料检验关。按正规渠道购买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产品,产品必须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需进行复试的原材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7 施工过程严把操作、验收质量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贯彻施工前有交底、施工中有检查,施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
作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8 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标准,要层层交底,层层落实、记录完整,做到“凡事有章可寻,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9 施工中严格执行挂牌制,标明操作者的.姓名、施工日期、质量状况,采用红、黄、白三种颜色分别标识合格、不合格、未经检验。以便对检查出的问题能追查到责任人。
10 施工工序坚持检查验收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使各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自检:班组完成施工工序后,组织自检,填写《工程质量自检表》交质检员。专检:质检员对班组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在《工程质量自检表》签字。交接检:生产负责人在专检完成后,对已完工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在《工程质量自检表》上签字。生产负责人签署交接检煌结论性意见,作为下道工序施工的依据。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只能通过优良品,达不到优良等级的工序均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经过三检制的工序最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员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11 抓好成品保护工作,实行前后工种间成品质量交接负责制度。防止出现随施工,随损坏,随修理的恶性循环。
12 坚持每周的质量分析会。对质量问题找出原因追查到人并及时整改,防微杜渐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工程施工工艺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2
1、预防脱皮的措施
在涂刷油漆前,检查基层是否干燥,若基层过于潮湿,应待其干燥后再进行油漆施工。混凝土、砂浆抹灰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8%,木制品的含水率一般以控制在12%左右为宜。
平滑及有光泽的油漆表面涂刷油漆时,可先用酒精或溶剂擦刷表面或用砂纸打磨表面的方法对基层表面进行处理。
涂刷油漆时,必须将基层表面的浮灰、油污及锈斑等清理干净,锈斑清理后,还应补刷防锈油漆。
严禁在有雾、湿、霜等环境中涂刷油漆。
在涂刷油漆前,将基层析出的晶化物,用刷子刷除干净。
在粉状基层面上涂刷油漆时,应先涂刷封闭涂料,再选用与粉状基层收缩性基本适应的油漆涂刷面层。
2、预防漏刷、透底的措施
涂刷油漆时对易遗忘涂刷的部位应加强检查。对安装后不易涂刷的构件,应在安装前完成油漆涂刷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稠度的`油漆。油漆中掺加稀释剂适量,以不破坏原漆上的稠度为标准。
严格按工艺标准及设计要求施工,不得任意减少油漆的涂刷遍数。
选择挥发较慢的溶剂,稀释的油漆粘度要适中。
油漆涂刷前,对光滑基层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正确选择油漆的品种,操作时,上一层油漆应待底漆充分干燥以后再涂刷。
3、预防反锈、斑迹的措施
油漆前,必须把钢铁制品表面的锈斑以及酸液、盐分、水分等清除干净。处理后尽快漆上防锈底漆,防止再生锈。
钢铁制品表面应涂刷两遍普通防锈漆,第二度防锈漆涂刷必须在第一度防锈漆干燥后进行,防止出现针孔或漏漆等缺陷。钢铁制品表面的漆膜应略厚一些,不得任意减少油漆遍数。
木制品在制作时,应将顶帽打扁,并送入木材中。在油漆前,应用油性腻子对钉眼进行封闭。木制品表面的污迹应清理干净,腻子颜色要兑调一致,清漆应存放在洁净的容器内。漆刷应清洁,避免使用清漆中混入杂质。
4、预防流坠、皱皮、起泡的措施
选择优质的油漆和挥发速度适当的稀释剂。稀释剂的掺量应正确,以确保适宜的油漆粘度。
每次涂刷油漆膜不宜太厚,一般油漆在50~70μm之间。涂刷操作时,应按开油、横油、斜油、理油的顺序进行。理油前应在桶边将漆刷内的油漆刷净,然后将物体垂直表面的油漆上下理平,做到漆膜厚薄均匀一致。在棱角和线角凹槽处,要用漆刷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起顺开,避免漆膜过厚而流坠。
油漆施工时,环境温度应以15℃~25℃为宜,相对湿度以50%~75%为佳。油漆前,应将物体表面的浮灰、油污、水汽清理干净。
选用适宜的漆刷,刷毛弹性要好,根要粗,稍要细,鬃厚口齐。涂刷面漆时,每次蘸油不能过多,一般可在小漆桶上口拎袢处绑扎上一根12~14号铅丝,每次蘸油后在上面轻轻括一括,使漆刷上的油量适度。
尽量不要使用桐油含量过高的油漆,选用挥发速度适宜的溶剂和催干剂。多选用铅或锌的催干剂。少用钴或锰的催干剂,溶剂及催干剂的掺入量要适当,不油漆调配应均匀。
油漆施工应选择良好的操作环境,避免在油漆涂刷时和涂刷后遭遇高温和太阳曝洒。以防止漆膜外干内湿而产生表面皱纹的现象发生。
底漆和面漆应分别在腻子底漆干透后涂刷,使腻子和底漆中的残存溶剂得到充分蒸发。
基层含水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底漆涂刷后遇到雨水,应待其蒸发干燥后再涂刷油漆,高温和烈日曝晒时要涂刷油漆。
5、预防表面粗糙的措施
选用优质油漆,不能使用贮存时间长的材性不明的油漆。选择清洁的容器盛放油漆,漆刷必须清洁没有尘砂。当时用不完的油漆,应加些溶剂,并在其表面上用纸或塑料布遮盖,防止结皮和灰砂落人。
油漆使用前必须调拌均匀,对贮存了一段时间和粉剂含量大的油漆调拌用力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以免空气进入油漆,形成气泡。油漆必须过筛滤去杂质,并应待油漆中的气泡溢出散尽后使用。
将基层凹陷部位及钉洞等用腻子分次补浆涂刷混色油漆时应满刮腻子。用于拌制腻子的老粉、石膏粉不能结块,并控制好腻子油、水比例,油应比水掺量大。砂纸打磨应待腻子及润粉干透后再进行,打磨光滑后,用刷子刷净表面的粉尘及颗粒,然后涂刷油漆。
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防止灰尘、砂粒等随风飞扬落到粘附剂未干透的漆膜上。
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油漆,应分别存放,不准混合使用,油漆颜色相同,相近的,应特别注意不要混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