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范例6篇】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专业支持,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互动,营造包容环境,增强社交能力,保障平等参与,定期评估与调整,确保教育效果。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1
为特殊教育和常规教育创造融合机会,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全面的教育,作为洪山区为数不多的特殊教育办学学校和洪山区教育局民办教育学校党建联合支部,武汉市洪山区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会在洪山区教育局各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开展和洪山区周边幼儿园及小学融合教育活动。通过融合教育活动,可以促进特殊教育学生有机会走进普通儿童将来更好的融入主流,可以为普通常规教育中有特殊需要和差异化学生提供更全面性支持。洪山区心之初特殊教育希望通过特殊教育知识普及宣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融合教育活动、家校合作工作方式,积极响应教育部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的政策精神,在洪山区教育局领导和支持下,为洪山区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儿童,以及普通常规教育中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贡献学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活动背景:
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90%以上有实现融合教育。我国融合教育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随班就读方式。随班就读是我国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同时,特殊教育中特殊儿童因个体发展差异,融入普通儿童面临一系列挑战。就当前特殊教育群体特需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需要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共同努力。洪山心之初特殊教育希望通过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在响应教育部政策要求和洪山区教育局领导下,更多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办学质量的提升开展工作。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响应教育部和洪山教育局特殊教育发展提升政策精神和办学质量提升工作指示。
2、营造支持融合教育的校园文化和机构文化。
3、促进特殊教育学生走进普通儿童融入社会。
4、为普通常规教育中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更全面性支持。
5、增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
6、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包容性思维和友善的人际关系。促进全体儿童发展。
三、洪山心之初融合教育活动开展模式
1、在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开展融合教育课程及融合活动
活动对象: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
普通小学或普通幼儿园班级。包括班级普通儿童和机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活动方式:通过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班级,以互动游戏、互助小组,情境教学等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活动频次:1次/每学期。
活动时长:40分钟/每次。
教学地点: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班级或学校活动室。
2、为普通小学、普通幼儿园资源教室组建及开展提供支持
1)资源教室布置。
2)资源教室实施计划的辅助。
3)资源教室学员的个别化学习方案及评估。
活动频次:1-2次/学期。
3、为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教师提供特殊教育知识普及、培训及分享学习
1)通过教育局校外办公室校外工作会议,或机构到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入校服务,开展特殊教育知识普及宣讲,助力普通学校班级中社交技能欠缺、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及问题行为明显的学生。
2)观摩交流,组织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教师到机构进行观摩交流,交流融合教育实践经验。
3)心之初特殊教育专家及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教师为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对应班级课堂行为偏差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时间频次:1-2次/学期。
4、普通学校普通班级行为及情绪偏离学生的家校合作
1)家访活动。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有差异化学生学习和成长。
2)家长讲座。机构专家为家长讲解情绪及行为偏离严重学生的教育方法,提供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普及推广。
时间频次:1次/学期。
四、活动资源事项调配
1.人力资源: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校行政及班级负责老师,机构的特殊教育专家、特殊教育老师。
活动主题设置:围绕“了解差异”,“互帮互助,促进融合教育”设置主题开展融合活动。
活动角色及责任:
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行政负责老师,班级教师:对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宣导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社会的接纳、理解和支持,及“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教育理念。
心之初特殊教育专家、特殊教育老师:
1)活动内容: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教师和工作人员提前设计融合教育活动主题内容。
2)活动组织:每次活动开展前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提前和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负责老师对接好提前做好策划。包括活动人员职能分配,活动时间和场地,物资保障,活动达成效果,应急预案,安全保障,及后期报道。
3)特殊儿童保障。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确保特殊儿童到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开展融合活动务必由特殊儿童家长及机构教师工作人员陪同参与。家长和特殊儿童1:1配比,机构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负责特殊儿童活动保障。
4)安全工作: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每次融合活动前和家长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融合教育活动开展的所有安全事项由机构负责。
2.其他资源:
1)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教室、活动室或学校其他场所。
2)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行政负责老师对接。
3)每次活动机构和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负责老师对接好人员、场地、形式、时间、时长具体细节。并提前计划组织好,避免给普通学校正常教学和工作带来影响。
3.安全工作:
融合教育活动开展的所有安全事项由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负责。
五、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
内容: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和心之初特殊教育机构双方组织活动总结会,对本学期开展的融合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展示活动的成果。
时间周期:1次/每学期或学年。
以下是6篇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2
一、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特殊儿童比例逐渐增加,幼儿园逐渐成为特殊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首要场所。因此,开展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对促进幼儿自我实现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
(1)满足特殊儿童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并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2)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交流和互动,提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理解。
2.原则
(1)平等原则,保障特殊儿童享有与普通幼儿相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2)个别化原则,根据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服务方案。
(3)参与原则,积极引导普通幼儿与特殊儿童互动、合作,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实施步骤
1.资源准备
(1)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支持:幼儿园聘请具有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师,提高园内特殊儿童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2)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特殊教育资源室、智力测评室、康复室、沙盘游戏厅等设施的.建设,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
2.平台建设
(1)家长互动平台:建议幼儿园开设特殊儿童家长QQ群、微信群等虚拟社交平台,鼓励特殊儿童家长互相帮助、交流、分享。
(2)师生互动平台: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讲座、讨论交流,提高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能力。
3.课程设置
(1)普通课程:特殊儿童秉承普通幼儿同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相对平等的教学关系,鼓励特殊儿童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普通课程中。
(2)特殊课程:特殊儿童需要特殊课程的支持,建议幼儿园开设如语言、社交、形象、感统等方面的课程。
4.个体化服务
(1)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开设不同的干预计划。
(2)重视儿童的情感需求,鼓励互动和交流。
(3)尽可能为儿童提供与众不同的教育体验,营造尊重和包容的教育氛围。
四、实施效果
经过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可以取得如下效果:
(1)特殊儿童的自尊心提高,学习自信心增强。
(2)普通幼儿对特殊儿童的尊重和理解程度增加。
(3)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更好地适应儿童多样化的需求。
(4)大大提高了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五、安全风险管理
为保障特殊儿童的安全,在开展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交通安全:幼儿园要严格控制交通安全,必要时,需要特别安排专车或专人负责特殊儿童的上下学。
(2)保护隐私:严格保护特殊儿童的隐私和权益,在特殊儿童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研究和实践。
(3)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特殊儿童在疾病方面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幼儿园应该安排特殊儿童单独餐、单独住宿等。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是为了让特殊儿童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并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鼓励普通幼儿与特殊儿童互相尊重、信任和包容,创造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文明进步。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3
一、实施目的
1. 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普通儿童的关爱、包容和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3. 提升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
1. 平等参与: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
2. 个别化支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3. 合作共育: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4.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融合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三、实施措施
1. 建立特殊儿童档案
对入园的特殊儿童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个人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特殊儿童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特殊教育需求等。
2.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根据特殊儿童的档案信息,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3. 教师培训与支持
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
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工作。
4. 教育教学活动调整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关注特殊儿童的参与度,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
开展个别化教育活动,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组织融合教育主题活动,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流与合作。
5. 家园合作与沟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情况。
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及时反馈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4
一、实施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融合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与普通儿童的融合发展。
二、实施目标
1. 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求。
2. 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普通儿童的关爱意识和包容精神。
3. 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三、实施措施
1. 环境创设
创设包容、友好的班级环境,张贴关爱特殊儿童的宣传海报,营造温馨的氛围。
设立特殊儿童专用的活动区域,配备适合他们的玩具和教具。
2.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学习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和康复技巧。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享特殊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课程调整
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采用个别化教育计划,为特殊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关注特殊儿童的参与度,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4. 家园合作
与特殊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特殊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四、实施步骤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成立融合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对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特殊教育需求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培训需求。
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评估,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包括环境创设、教师培训、课程调整和家园合作等方面。
定期对融合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融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实施效果。
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融合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五、资源保障
1. 人力保障:成立融合教育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2. 物力保障:配备特殊儿童所需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康复器材。
3. 财力保障: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确保融合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六、评估与反馈
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融合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 对融合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班级进行表彰和奖励。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我市大力实施融合教育,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还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健全、支持保障条件不完善、任课及指导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实施遵义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是进一步巩固二期提升计划和“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改革成果、提升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融合教育对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按照“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的原则,依据有关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有序推进融合教育。
2.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尊重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3.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加大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力度,提高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实现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
4.坚持普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加大支持特殊教育的力度。针对融合教育实际,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普特融合壁垒,专门制定特惠性政策措施,保障融合教育深入实施。
(二)总体目标。
强化特殊教育强内涵、提质量、创品牌工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以医教结合为前提、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指导、以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残疾学生评价制度不断完善,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构建起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特殊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形成遵义特色融合教育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引领工程。
1.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合理配备人员,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职能,充实高素质教科研人员。加强对区域内承担随班就读工作普通学校的巡回指导、教师培训和质量评价。大力宣传普及特殊教育知识和方法,为普通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2.创新融合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要求,充分尊重和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每位残疾学生残疾类别和程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条件的县(区、市)和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参照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增设特殊课程,参照使用审定后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并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具、学具和辅具服务。支持广泛征集遴选随班就读优秀教学案例,不断创新推广教学方法。以推进融合教育为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加强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建立“康教一体”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和康复水平。特殊教育学校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具和康复器材,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支撑。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医疗机构康复等方式为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特殊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遵义市特殊教育资源库。
4.健全符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以及生活技能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内容,并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避免单纯以学科知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同时将调整过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为评价依据,实施个别化评价。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继续升学意愿的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要安排参加当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或单独组织的特殊招生考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参加中考提供相应合理便利条件。
5.建立活动育人长效机制。各县(区、市)要认真落实“五育并举”、全面立德树人要求,完善组织保障和措施,在教育教学、康复质量、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实施“普特交流”活动。根据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开展适合特殊儿童少年发展的融合活动,确保普通融合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学生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普特融合”活动,为特教师生搭建参与、共享、展示的平台,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为融入主流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二)实施随班就读主体工程。
1.坚持优先的入学保障。各县(区、市)教体行政部门要结合区域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分布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需求情况,加强谋划、合理布局,统筹学校招生计划,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等条件下在招生片区内就近就便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为更好保障随班就读质量,可以选择同一学区内较优质、条件更加完善的普通学校作为定点学校,相对集中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2.强化控辍保学。各县(区、市)教体行政部门要将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作为控辍保学联保联检机制重点工作对象,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初次安置后确不适应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再评估,根据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意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切实保障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3.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加强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力度。按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根据学生残疾类别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和资源教师及专业人员。要进一步提升资源教室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和示范性资源教室创建工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基础上,最大限度创设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严禁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积极倡导尊重生命、包容接纳、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校风班风,把生命多样化观念、融合发展理念,办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对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并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在确定品学兼优的学生轮流给予关心帮助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对帮扶。鼓励通过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微视频等形式展示关爱帮扶优秀事迹,大力弘扬扶残济困、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好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互动,创设有利于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良好课堂环境。
5.培养生活劳动能力。普通学校要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性,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落实“一人一案”,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要重视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特别是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帮助其提高自主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培养正确的生活、劳动观念和基本职业素养,为适应社会生活及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三)实施送教上门辅助工程。
1.合理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落实《遵义市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指南》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完善送教上门制度,为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须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建立送教上门对象的“一人一案”,施行 “一人一策”,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有效的康教服务,提高送教质量。通过遵义市教育智慧平台为残疾儿童少年及家庭提供需要的教育资源。
2.规范送教上门管理办法。对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入校就读的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制定《遵义市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办法》,严控送教上门学生人数,不得以“送教”代替学校教育。在特殊教育年度专项督查中建立抽查机制,严禁各地将应该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读书的残疾儿童少年列为送教上门对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质量考核,落实送教上门人员补贴。
(四)学前特殊教育服务工程。
1.优先考虑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由当地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定期到幼儿园开展巡回指导等,提高随班就读服务专业化水平,形成“康教一体”教学模式。鼓励各地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做好幼小衔接服务工作。
2.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班。整合部门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配备等基本康复服务,做好特殊儿童及家长的教育与指导,为随班就读奠定基础。
(五)实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每年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安排1-2名教师就近到有特殊学生的普通学校进行跟岗一年的学习,熟悉普通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随班就读教师、教学、巡回指导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拓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式。依托高等学校,探索特殊教育教师医教结合、康教结合培训制度。研究学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开展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高水平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3.推进巡回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设立专门巡回指导教师,指导区域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工作。制定岗位条件,加强巡回指导教师培训和定期考核。
4.加快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资源教室学校配备资源教师,加强特殊教育和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培训,促进随班就读工作实现医教结合、康教结合。资源教师享受特教津贴。各县(区、市)根据国家课时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折算资源教师课时数。
5.完善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依托“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将特殊教育通识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中,提升所有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不断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人员的工作列入岗位绩效考核内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岗位补助。在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方面对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6.促进送教上门教师队伍建设。送教上门队伍以巡回指导专家为指导,以普通学校教师为骨干,以热心特殊教育事业的志愿者为补充。制定送教上门志愿者选拔标准和培训标准,发展志愿者参与送教上门工作,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
(六)实施特殊教育社会支持工程。
1.建立遵义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为遵义市特殊教育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提供咨询,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局面。
2.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定点定标准医学检测制度。各县(区、市)成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咨询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和各界代表,依据全市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检测评估,根据结果建议接受义务教育形式。
3.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平台和资料库。依托信息技术,实施随访和跟踪服务,做好医教结合工作。鼓励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对残疾儿童少年参加融合教育所需的辅助器具进行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部门协作。巩固二期提升计划、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果,进一步落实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卫生、机构编制、规划、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对标找准问题,实行“一县一案”,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融合教育工作。
2.加大推进力度。将融合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的整体工作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应随尽随并不断提升随班就读质量。要及时足额拨付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确保随班就读各项工作落实。支持通过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探索推进随班就读的有效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强化家校共育。密切与残疾学生家长联系与沟通,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与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普通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和社区、社会相关团体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为残疾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4.硬化督导评价。将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情况、随班就读学生发展情况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综合考评以及对校长个人的年度考评。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中,将随班就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大督导力度。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积极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目标
1. 让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中接受平等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2. 培养普通儿童的关爱、包容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提升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融合教育教师队伍。
三、实施内容
1. 特殊儿童筛查与评估
对入园儿童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特殊儿童。
邀请专业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确定其特殊教育需求。
2. 个性化教育计划制定
根据特殊儿童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特殊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3. 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特殊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教育能力。
组织教师观摩特殊教育示范课,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建立教师帮扶机制,让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4. 教育教学活动调整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关注特殊儿童的参与度,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
开展个别化教育活动,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组织融合教育主题活动,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流与合作。
5. 家园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情况。
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及时反馈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特殊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启动阶段
成立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开展特殊儿童筛查与评估工作,确定特殊儿童名单。
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实施阶段
按照个性化教育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定期组织融合教育主题活动,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
对融合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 总结阶段
对融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实施效果。
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融合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建立融合教育工作制度,确保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师资保障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
引进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充实融合教育教师队伍。
3. 资源保障
配备特殊儿童所需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康复器材。
开发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
4. 经费保障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确保融合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六、评估与反馈
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融合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 对融合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班级进行表彰和奖励。
上一篇:公司薪酬体系方案【15篇】
下一篇:周年店庆活动策划方案精彩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