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意见》《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更高水平平安XX建设新局面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XX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重大风险为突破口,打造具有人文特色、时代特征、XX特点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基础扎实、应用全面、成效显著、人民满意的“七位一体”XX模式,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塑造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推动“平安XX”建设迈上新台阶。

辖市内社会治理遵循以下原则

——加强领导,总揽全局。以全面加强党委领导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前提和核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速集聚各方资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市的决策部署,创新XX治理模式。

——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不断优化社会治理“六联”,即“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服务联供、应急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以用带建,以建促用。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着力点,加大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力度,深入探索智能化应用场景,加快补齐基础短板,配套优化工作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治驱动,数字赋能。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推进平台、中心、网格三大基础模块的整合建设,加速大数据运用赋能,横向实现全市政务信息无缝对接,纵向实现市、市、镇(街)、村(社市)各级平台大数据资源共享互用,强化“智治”基础。

——统一指挥,流程重塑。坚持标准先行,完善市级平台基础数据采集标准、平台工作职能要求、中心运转部门协同流程、网格操作规范、任务权责清单等标准规范,向上充分对接市级各指挥平台,重塑辖市内指挥协同体系,健全考评监督机制,不断夯实辖市现代化社会治理基础。

——分层分级,确保安全。按照分层授权、分级保护的原则,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与监督检查、数据管理运维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安全保护手段,形成信息产生、传输、交换、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社会治理安全保障机制。

二、总体架构

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目标,市级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全数纳入体系,构建“一统揽”“一平台”“一中心”“一网格”“一揽子方案”“一套机制”“一支队伍”和“N+应用”的整体布局。

(一)“一统揽”

坚持党委领导,统揽全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成立市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加挂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城市综合管理等方面各项工作,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协调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全力提升辖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一平台”

坚持“多平台合一”,在现有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基础上升级搭建市、镇(街)、村(社市)三级社会治理工作平台,构建数据中台,运用先进算法,实施数据治理,建设跨部门应用场景解决社会治理领域堵点、难点问题,解决现有平台未能统筹、信息统计重复填报、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一中心”

坚持“一中心多用”,按照平急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思路,构建完善日常全域覆盖、重大活动加强和突发应急响应三级指挥体系。全面整合市公共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分局反诈中心、110联动指挥中心、市网格化指挥中心、市12345平台指挥中心和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诉非联动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形成市级指挥中枢——XX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负责平台业务统一指挥调度。

(四)“一网格”

坚持“多网合一”,构建社会治理综合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城市综合管理、社会保障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点人群管控、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五)“一揽子方案”

组织各部门围绕打造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等3个大方面,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基层社会治理、公共卫生防疫、城市综合管理、基础建设、政治风险防控、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防控、交通领域、网络安全(舆情)防控等15个专项工作为重点突破,配套制定子行动方案、指挥手册、考评方案和细则。

(六)“一套机制”

坚持“权责统一”,落实社会治理工作(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治委”)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平台议事规则,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工作平台指挥、协同和考评机制,通过社治委领导、平台统筹、中心指挥实现实体高效运转。配套编制《XX市社会治理指挥手册》,业务实行准入退出,由社治委办公室负责审核,全市按指挥手册落实统一的指挥协调、联动调度与监督考评。

(七)“一支队伍”

建立健全网格耦合、力量整合、功能聚合、衔接配合、流程闭合工作机制,实现人员力量全面下沉,以网格为基础,融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实现“同步下沉”“一线处置”的网格管理机制,紧急情况时按照具体应急机制响应。

(八)“N+应用”

在全市数据汇聚、分析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党建、综治、文明、城管等专业应用,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打通信息渠道,形成有机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套实体化社会治理运转体系

1.成立一个统揽机构

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加挂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统揽全市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争创及城市综合管理等方面各项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市委书记XXX担任、市长XXX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其他相关常委、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市级机关、人民团体、各镇(街)主要领导组成。(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

社治委下设社治委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和办法。社治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兼任,常务副主任分别由副市长、公安局长XXX和副市长XXX兼任,副主任分别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分局副局长、市城管局局长兼任,另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轮值副主任若干(由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担任)。(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

建设“全平台整合”+“大数据互联”+“智能化物联”+“城市云计算”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规范化工作平台,实现社会治理“一平台受理、一平台运转、一平台处置、一平台服务、一平台反馈、一平台考核”。公共管理方面,着力做好智慧城管、智慧灯光、食药监管、渣土管理、非机动车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社会停车管理、公园景观管理、两违治理、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建筑工地管理、市容环境管理、风景名胜管理等场景应用。公共安全方面,重点完善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调解、诉源治理、多元化矛盾化解、群租治理、地下空间管理、电动车充电管理、公益诉讼智能研判线索预警等场景应用。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推动智慧商圈、智慧社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体、智慧管家、智慧助老等场景应用。社会治理指挥中心需负责全市各项运行数据监测、信息收集、指挥协同处置、综合研判等相关工作,包括监测相关数据,并根据监测获取的各类数据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对镇(街)、部门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领导部署决策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各相关单位)

社治委办公室常设综合协调、政策法规、应急指挥、考评督导4个职能组,日常工作依托市委政法委为主开展,通过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实体化运作。社治委办公室另设15个专项组,分工落实各专项工作职责。政治建设专项组由市委组织部担任组长单位,法治建设专项组由依法治市办担任组长单位,德治建设专项组由市文明办担任组长单位,自治建设专项组由市民政局担任组长单位,智治建设专项组由市视频办担任组长单位,基础建设专项组由市建设与交通局担任组长单位,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组由市委组织部担任组长单位,公共卫生防疫专项组由市卫健局担任组长单位,政治风险防控专项组由市委政法委担任组长单位,治安防控专项组由公安分局担任组长单位,矛盾纠纷化解专项组由市司法局担任组长单位,公共安全专项组由市应急局担任组长单位,网络安全(舆情)防控专项组由市网信办担任组长单位,交通领域专项组由XX公安分局任组长单位,城市综合管理专项组由市城管局担任组长单位并承接原市城管办具体业务。(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市委政法委)

2.建设一座社会治理运转实体化指挥中心

第一阶段,依托现有三级综治中心架构,发挥公安指挥效能优势,通过派驻、购买等方式补齐前台运行及后台工作组力量,整合市公共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分局反诈中心、110联动指挥中心、市网格化指挥中心、市12345平台指挥中心和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诉非联动中心(法院在线多元解纷平台)、12309检察服务中心(检察机关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市级指挥中枢——XX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打通“政务+警务”高效衔接指挥渠道,负责平台业务统一指挥调度。非警务类工作经费由市委政法委代预算,由市财政统一保障。第二阶段,在市政府或公安分局选址,建设市社会治理平台,进一步拓展警务类智能化应用,加快非警务类建设,按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含事业及非编),按实际需要购买服务,打造以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为枢纽的全领域覆盖、全周期监管、全流程闭合的新型市级综合指挥中心,全面整合全市资源力量,在平台统筹指挥下实现实体化运转。(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分局、市应急局、市城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各相关单位)

指挥中心主任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分别由公安分局副局长、市城管局局长担任,分工负责警务类及非警务类业务,并设副主任若干(由各主要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指挥中心内设综合业务组、指挥协调组、督导巡查组和技术保障组(依托市信息中心)。市委编办按需增加指挥中心人员编制,市财政对指挥中心购买服务、补充力量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做好经费保障,同时建立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挂职为主、专业力量临时集中为辅的常态进驻机制,落实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

(二)整合提升社会治理平台智能水平

重点解决现有平台多而杂,信息上报重复、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3.夯实“智慧XX”2.0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以公安统一地址和社会治理数据归集为基础的资源搭建,重点做好人、房、企、部件和事件、纠纷、群众诉求数据的归集,推进社会治理数据的清洗、入格、上图,逐步建立“块数据”资源中心,推进“数据下沉”,实现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XX公安分局、市工信局、市视频办)

4.形成“一库、两网、三清单”的平台架构

根据实际需求补齐平台的功能短板,实现“统一汇聚、统一共享、统一研判”。“一库”即社会治理资源库。消除原有平台各自建库的信息烟囱,融链信息孤岛,形成原始数据资源库。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清洗、加工,并基于“人、地、事、物、组织”和雪亮工程等基础信息要素分类,建立基础数据资源库,再根据社会治理业务应用场景的不同,搭建业务应用资源库。原始数据资源库、基础数据资源库和业务应用资源库共同形成社会治理资源库,后续各单位可直接通过该资源库进行数据资源的按需共享。“两网”即互联网与政务外网,利用现有平台的通道,打通互联网与政务外网的边界,建立多渠道的数据、信息资源的上报和派发形式,为基层人员赋能与减负。“三清单”即事件和信息的采集清单、任务流转的权责清单和监督考核的考评清单。(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工信局)

5.构建“百姓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运行机制

平台推行“横向共治同心圆,纵向善治机制链”治理模式,基层工作人员将按照事件和信息的采集清单,通过统一的APP进行采集上报。上报的事件信息,平台将根据设置好的权责清单进行任务派发,如需协同完成的事件,可由处置单位发起,中心人员审核后协同处置,改变传统的“文来文往”模式,提高处置效率。待事件办结后,将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事件处置结果进行评价,系统也将通过建立的考评清单对事件全流程进行打分评价,打造“百姓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信访局)

6.构建平台安全屏障

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四个方面统筹考虑数据信息安全,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数据资源安全防护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打造一张“全科网格”

重点解决各委办局网格划分不统一、工作内容有重叠、任务清单不明确的现状。

7.统一网格党建

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紧密结合近邻党建工作,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和自治活动,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色主线。推行“网格+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当好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指导员和战斗员。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以及党群联动、干群联动,把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8.统一网格划分

按照“属地为主、街巷定界、科学合理、相对固定”的原则,以“大小适度,全面覆盖”“城乡有别,尊重传统”“重点市域,单独建格”为标准,针对不同市域特点,进一步科学划分调整全市网格,按照每个网格1000-2000人的标准重新科学划分网格,调整后的总网格数为708个,工厂、企业、高校、林地、海域纳入社市网格管理,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9.统一人员配套

建立与网格化管理需求相适应的岗位类别制度,根据村(社市)工作实际,将村(社市)岗位细分为“总网格长+副总网格长+综合服务岗+网格工作人员”的4种类别,形成“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其中总网格长、副总网格长、综合服务岗人员不入网格,保障村(社市)整体工作有效运行。网格工作人员由网格长和一般网格员组成,其中,网格长由村(社市)委员、一般专职工作者担任,可一人兼多格;一般网格员由社市工作者和选聘的网格员担任,原则上每个网格配备3名网格工作人员。各网格配备下沉干部担任兼职网格员,下沉干部由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兼任,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牵头编配,平时结合近邻党建、双报到等下沉网格开展工作,紧急状态下按照具体应急机制响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10.统一工作职责

推动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将各类业务的信息收集、事件上报、协调处置、情况反馈、公共服务、公共卫生(含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群协管、协助分流化解纠纷、协助司法送达、推进综合调解模式等纳入网格化管理事项。建立以网格员为主体的《XX市社市网格员工作职责》和《网格员职责清单》,明确网格巡查、服务、管理的内容、时效、方式方法等相关工作规定和要求。(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各相关部门)

11.统一业务培训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和“一员多用”的思路,提升网格员综合业务技能,打造过硬的“全科网格”和网格员队伍。依托现有市级培训资源和市综治中心筹建(挂牌)市级网格化培训学院,对接各业务部门工作需求,统筹全市网格培训工作,制定完善全市网格员培训计划,跟踪指导网格员日常服务管理规范化,开展动态化网格业务考核评价。(责任单位:市综治中心、各相关单位)

(四)梳理一套完整机制

12.重塑指挥协同机制

通过《XX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工作规程》等文件的制定,明确包括各级中心运行规范、各委办局反馈和办结时效、各类网格员处置工作程序、各方的权责清单以及多部门协同联动等指挥运行机制,使各方清楚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实现“分级受理、统一调度、分类流转、主动发现、自主运转、高效处置”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各相关单位)

13.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以市平安考评为关键抓手,以“全科网格”管理为着力点,通过制定《XX市村(社市)网格员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XX市村(社市)网格长考核办法》、《XX市社会治理工作(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责权清晰、标准科学、程序规范、高效闭环”的考核体系,坚持以“定量和保质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日常与专项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属地和部门协同相结合”的考核原则,考核包括信息上报覆盖率、实时派单(接收)率、处置办结率、处理满意率等多维度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按要求如实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分析研究,督促落实整改。对传达落实指示不坚决,执行指令不积极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约谈、挂牌督办、警示。(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

14.构建平急转换机制

按照平急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思路,构建完善日常全域覆盖、重点市域、时段加强和应急响应三级指挥体系。各专业领域部门根据全市网格划分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嵌入市级平台、融入网格体系。“日常全域覆盖”确保全时段网格化业务顺畅流转,依托专职网格员按流程运行;启动“重点市域、时段加强”由社治委办公室决定,针对部分时段、部分市域、部分行业等需要加强的事项,明确工作责任,相应市域兼职网格员(下沉干部)立即下沉预编网格;启动“应急响应”由社治委决定,针对紧急事项开展全员网格化工作,由社治委主任担任指挥,全市兼职网格员(下沉干部)全面下沉预编网格。(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各相关单位)

(五)开展N+社会治理业务应用

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建设基层党建、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文明创建、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责任单位:社治委办公室、各相关单位)

15.治安(综治)管理方面

基于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搭建,推动“枫桥经验”向城镇社市治理延伸,着眼于无违法上访、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邪教、无黑恶势力、无公共安全事故、无毒害、无群体性事件等目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重点关注人员、重点人群的管控,通过网格员定期上门走访采集基础信息,使人口数据变得鲜活、可用。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由网格员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先行对事件进行调解和处置,并精准上报给责任单位,减轻基层民警工作负担。推动辖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实现非诉讼解纷资源先行调解和处置,法院指导协调的“漏斗型”治理模式。深化“一体三翼”诉非联动共治体系,诉讼与非诉讼调解人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社会治理中心及平台框架内运行,与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单位系统数据对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市、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网格员做好协助纠纷分流化解、信息收集录入、协助司法送达等工作。丰富诉源治理教育体验,面向群众、非诉讼解纷主体开展诉源治理的新理念、流程、技能方法等体验式参观、培训。同时,在创新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调研分析,深入挖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和矛盾隐患,分析特点,剖析原因,及时向责任部门提出可行性的检察治理建议和对策,有效促进管理制度的修改及完善。(责任单位:XX公安分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

16.城市管理方面

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的搭建,线上可通过调用各类视频监控,实时查看重要路口、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管理情况,及时查处占道经营、渣土乱倾倒、违法建设等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线下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的网格巡查效用,及时发现并上报影响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人民群众反映向网格员自主上报转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17.应急管理方面

在日常“全科网格”工作中,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构建网格化管控体系,促进应急管理网格化与基层力量有机衔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新格局。以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为载体,以社会治理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指挥运行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和相应社会治理预案,利用可视化系统大屏展示视频监控、实时对讲、传感器等各类前端感知资源部件设施基础信息,以及网格员等社会治理力量的人员分布情况,直观向领导提供现场情况、可调动资源、人员配置等决策性信息。(责任单位:市应急局)

18.基层党建方面

积极构建“近邻”党建模式,加强党建引领,结合智慧社市建设,把小市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这些群众家门口的党组织,形成合力,构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市里、邻里间,实现社市志愿者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构建一种邻里守望相助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困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19.文明创建方面

积极发挥网格员队伍的基层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群众做好文明创建宣传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社会治理德治教化作用。整合提升文明云指挥平台,采用网络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实现文明创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管理,提供社会治理资源库汇聚的部件信息,上线随手拍系统,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参与,切实提升文明城市(市)创建水平。(责任单位:市委文明办)

四、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

(一)进度安排

启动部署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完成“一统揽”领导体系搭建,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印发工作方案,组建社会治理工作专班,完善“一套机制”议事、协同、考核规则,牵头组织细化整体及各专项组“一揽子方案”,划好“责任田”、定好“施工图”、排好“进度表”,完成现有指挥中心改造过渡和社会治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制定采集清单、权责清单和考评清单,编制社会治理考评办法、网格化管理办法及网格员考评办法,重塑指挥体系,编制完成指挥手册,所需经费纳入相关单位部门预算。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广泛开展社会宣传。

推动落实阶段(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初步完成“一平台”力量整合,完善运行机制,抽调人员、干部挂职(不少于2年)、购买服务入驻,实现办公室实体化运转,统筹推进4个职能组、15个专项组工作,落实各单位任务和责任分工,完成社会治理平台立项招标,并着手整合建设社会治理平台,积极推动平台智能化融合提升建设。以全面升级打造三级指挥中心为抓手,加强力量配备,初步实现“一中心”实体运转,对上,梳理整合现有平台资源,充分对接,打通信息、指令通路,有效承接上级任务指令;市级,全面整合现有警务类和非警务类指挥中心,各部门分工负责,不断丰富完善社会治理“N+应用”场景,初步实现“政务+警务”的有效衔接;镇(街),以智能化支撑,升级打造新型镇(街)综合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实现本级“一平台统管”,优化为民服务事项办理;村(社市),以“实用”“好用”为建设目标,通过网格化整合、实体化运作,充分发挥本级中心“工作站”“前哨岗”职能定位。加快整合基层社市工作人员,基本完成“全科网格”打造,全面完成统一网格划分、统一职责准入等相关工作,加快落实统一人员配套,加快完善统一业务培训等规划方案。加快推动“一支队伍”人员力量、职能、服务全面下沉,整合一线执法力量,基本实现基础业务网格内“统管”、“统办”,并同步完善“平急转换”应急机制响应。按照“一揽子方案”推动各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实施,并纳入平安考评,落实数字化动态考评。

常态运作阶段(2022年7月之后)加速推动“智慧XX”3.0基础建设,加速完善开展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方面应用,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共建共治共享效用,为市级各部门以及镇街级日常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平台支撑,着力打造XX市治安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双名片。同时,在文化引导、便民服务、社会诚信体系、公共安全风险把控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二)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实体化运转。构建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完善人、财、物和技术保障,建强三级市、镇(街)、村(社市)综治中心,打造指挥枢纽,全面整合现有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各类平台、中心,分类整合警务类、非警务类工作组,进一步完善提升警务类工作组工作质效,发挥公安指挥效能优势,完善各部门业务骨干抽调挂职为主、专业力量分时值守为辅的常态进驻机制,推动市级指挥中心一体化、实体化、常态化运作,打通“政务+警务”高效衔接指挥模式,形成完整有效的指挥调度体系,切实抓好全市各项运行数据监测、信息收集、指挥协同、综合研判等相关工作。

二是推行项目化运作。社会治理工作任务纳入全市各相关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上报社治委办公室统筹推动。相关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保障,按照相关规范程序完成项目流程,包括设计、立项、招投标流程等,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是严格动态化督导。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平安综治、文明创建、绩效建设等考核中加大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情况的比重。

四是加强常态化宣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善于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动员群众,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运用,增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亲和力、公信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38 3134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