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精编13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如何实现更好的效果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体育课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体育课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

一、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学校有评比

二、活动宗旨

贯彻落实各级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五、实施内容

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规范作息时间,坚持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常规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体育组联合少先队大队部和团支部组织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评比,用比赛促规范,用比赛促发展。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做好体育科目测试。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6.着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将学校体育工作跟行知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孩子们拓展最大的生活空间,让校园体育文化也能展现生活教育的魅力,让阳光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办好校园体育艺术节,将校内体育活动打造成学校文化名片之一。20XX年10月,我校首届体育节艺术成功举办,开展各项竞赛,有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广播操比赛,长跑比赛,这些比赛活跃了校园气氛,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XX年秋季,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合理组织,文明比赛,让“校园体育艺术节”再结硕果。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将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学生教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创建和谐、高效和充满活力的我校校园体育文化。

二、实施目标:

我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认真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我校每位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风气。

三、结合实际: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够重建课程理念,“使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对体育教学要有全新的认识,进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丰富已开设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尽快成长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专家型教师。

四、实施措施:

1、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1)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3)要加强体操项目的教学,尽快将技巧列入体育课的主教材

4)在体育课中,要增加身体素质练习的比重,积极推广长跑运动。

2、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组建各级各类运动队

1)组织学生做好两操(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将广播操和眼保健操也编入课程,使每个学生每天能做一次广播操和两次眼保健操,并定期开展年级和校课间操比赛。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每班若当天没安排体育课的,在下午第三课以后安排体育活动课,要求做到内容丰富、组织有序、计划措施落实到位;放假期间,布置假期体育锻炼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我选择、我喜欢、我活动、我健康”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投身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使这项利在当代,功在铅球的大好事能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组建好各类运动队,运动队的训练要科学化、制度化、正常化。

我校是篮球、排球、田径运动开展的比较广泛学校,为各高校输送了多名体育人才,由于受到场地的影响,我校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我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现代化的操场即将动工之际;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注重学生训练同时,应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成绩,力争把体育活动办成学校的品牌。组建好校篮球、排球、田径队,即作为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体育人才,又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田径比赛,为校争光。

3、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1)举办好每年一度的运动会:运动会的内容以田径项目为主,同时设置游戏类和球类项目,目的是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运动会中,不再做出色的观众,而是做积极地参与者。

2)组织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文体科技节”素质展示的小型体育竞赛,竞赛的内容为:跳绳、踢毽子、拔河、排球垫球、篮球定点投篮等项目,突出体现健身、娱乐的特点。

4、全面贯彻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另附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要成立宜昌市第七中学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龚文红、何儒培、陈秀峰

副组长:曾毅

成员:全体班主任、全体体育老师

2、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各项活动在安全中进行

对学校的场地器材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为学生办理好合适的意外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保险提供保证。

3、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要充分利用学校里的广播、黑板报、晨会、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里形成积极锻炼的校园氛围。

4、强化督查,表彰奖励先进,

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过相关载体公布检查的情况,并表扬奖励先进。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3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院20xx年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形成有活动、能活用、显活力,具有苏州经贸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院《制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程设置

(一)体育课程性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育课程结构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在集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辅导的形式,将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形成有机衔接的“四位一体”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三)体育课程学时与学分

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共计108学时,其中集中教学36学时,分类辅导72学时。第一、三学期每学期26学时(8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第二、四学期每学期28学时(10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每学期学分,共6学分。

(四)体育课程人数

教学组人数规模设定50人以内。

(五)体育课程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动态设置体适能A、体适能B、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健身健美、拓展、柔力球、击剑等18个体育运动项目。

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二、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教学按照体育运动类型设置,实行项目化管理,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随机编组制。

(一)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1、新生入学后第一教学周开始,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加入1个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体育课程学习。

2、学习满一年后,学生可自主选择留在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中高级班学习或者调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部。申请调选条件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良好以上;

(2)体育课程考核成绩良好以上;

(3)因个人原因不适合继续参加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学习,须经过原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同意。

(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同一体育运动项目部有多名教师授课,执行统一课程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三)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体育教学活动从第二教学周开始,学生可以按照所在体育运动项目部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1、体育课程的集中教学时段,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2、体育课程的分类辅导时段,安排在非集中教学的任意时段。具体辅导时间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组织任课教师确定并相对固定。

(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结合并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分类辅导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

1、集中教学,执行教案、精讲多练,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来练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分类辅导,开展本周教学重点的预、复习,专项技能练习、运动训练、比赛、体育锻炼和提优补差等。

(五)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初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能适应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初步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学期至少能参加1次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与运动技能练习为辅相结合。

2、中、高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学年至少能参加1次运动竞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辅与运动技能练习为主相结合。

(六)体育课程实施要求

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完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

1、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6次,其中早锻炼不少于3次。体育锻炼包括参加集中教学、分类辅导或者课外活动。

2、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参加集中教学的课时数量,1、3学期各是8课时,2、4学期各是10课时。

3、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每周体育锻炼中能有1次参与任课教师的面授,包括集中教学或者分类辅导,每次不少于90分钟。

4、体育运动项目部任课教师每周辅导学生早晨锻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

三、体育课程选课注意事项

(一)体育保健课修读

对部分病、残、弱等身体异常特殊群体的学生,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须于开学2周内申请,填写《修读体育保健课申请表》(附件1),附上县(市)级医院诊断证明,报送所在二级学院、学院医务室、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二)体育课程调选

体育课程选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退、补、改选的,须在选课2周内申请,填写《体育运动项目部调整选课申请表》(附件2),经相关体育运动项目部、体育教研室审核,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批后方可进行退、补、改选。

四、体育课程组织运行

体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统一由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负责,具体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实施。

(一)体育课程项目化

体育课程教学实行运动项目化,依托体育运动项目部形式实行项目部负责人制。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体育运动项目部运行管理,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制定本项目部的建设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教材;组建项目部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兼职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和校外体育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聘课和课程教学安排;做好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衔接,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实施。

(二)发挥“三员”角色

体育课程任课教师要做好“教练员”,高效利用集中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术;做好“陪练员”,充分利用分类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和训练,以练促教,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做好“裁判员”,实施项目化教学比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多维度、全过程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到以赛促教。

五、体育场馆设施管理

体育场馆实施项目部负责制,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人统筹本项目部的场馆开放使用和设施、器材的管理。

(一)开放时间

非集中教学时段,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所管辖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设备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开放时间:6:30——21:00,室外场地,为全天时开放。

(二)设施保障

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公用体育设施器材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维护管理,相关维修保障纳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统一管理。不适合公用的体育器材由学生自备。

六、体育课程考核

创建多元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过程统一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与标准,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并纳入课程标准,体育教研室审定,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后统一实施。

(一)考核内容和方式

1、身体素质考核。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办法》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格必备条件。

2、运动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所选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和体育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动作演示、教学比赛等多形式综合考核。

3、学习过程考核。按照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项目部辅助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度、进步幅度、考勤情况以及取得成绩等多维度综合考核。

(二)考核办法和要求

1、考核时间。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按照教学计划实施。

2、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评定后,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任课教师录入成绩。同时,做好体育课程项目考核记录备案。考核成绩包括:身体素质考核成绩(50分)、运动技能考核成绩(40分)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10分)。

3、课程缓考。学生须本人提交申请,由学院医务室出具相关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经所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后,统一由所在项目部提交给体育教研室审核后方可缓考,并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备案。

4、课程补考。体育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须由所在项目部进行补考,并报体育教研室备案。

5、课程免修。退役、体质特异学生体育课程免修执行学院规定: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或参与学校体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体育特长生,可申请当学期体育课程免修和学分认定,并根据获奖或工作业绩获评体育课程成绩。

七、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及使用

教师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部发展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推荐参加学院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

按照体育运动项目部特点,主要从项目部开展运行状况、学生参与情况、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情况、校外体育竞赛参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部年终绩效分配依据。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结合项目部特点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奖评优依据。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平(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习,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技术动作如下图所示: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练习中要适当掌握练习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习,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自主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6.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20xx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四)、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四、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

3、做好冬季业余训练计划,继续业余训练工作;

4、训练学校运动队,参加县小学生运动会。

5、组织学生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训练

十月份

6、各班体育老师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

7、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上报统计

8、抓好大课间、篮球特色活动。

十一月份

9、做好校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10、开展学校运动会

十二月份

11、加大业余训练力。

12、做好男子篮球训练指导工作。

13、做好女子排球训练指导工作

一月份

14、做好学期总结

15、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6

教育部20xx年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xx〕4号)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和具体要求,结合榆林学院实际情况,为积极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

(二)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四)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结构及内容、课时分配

(一)课程学分与性质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1、一、二年级大学体育课为必修课,大一第一学期修太极拳课程,其余三学期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每学期选一项,3个学期必须选择三项不同的`课程内容。同时辅以课外体育锻炼和心肺机能达标测试内容。

2、选课方式改革

实行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后,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微调。

三、具体要求

(一)课程项目设置

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健美操、武术、健身排舞、体育舞蹈、射艺、腰鼓、秧歌、瑜伽、气排球等15门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逐步增加新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修课要求

大一第二学期、大二两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个体育项目,完成1学分,共4学分。每学期所选项目不能相同。

(三)学生选课步骤

1、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范围内,由学生登录选课系统,根据公布课程的信息和上课时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课。

2、退改选。选课人数如达不到开课要求的课程将停开,所选该课程的学生要改选其它课程。其它学生也可在规定时间内对所选课程进行退改选。

四、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方法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与比例一览表

(二)考核方法

1、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1)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2)专项运动技能内容考核(占40%):由课程组教师统一制定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进行技评与达标考核(见各教学大纲)。

(3)身体素质考核(占30%):1000米(男)、800米(女)。考核标准由体育学院统一制定。

(4)平时成绩按百分制评分,其中课堂考勤成绩60分,课堂表现40分(占30%):

①上课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病假、事假一次扣10分,旷课一次扣20分,缺课所扣总分达到60分或累计次数超过总课时数三分之一者,体育课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按重修对待。

②课堂表现分值: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技术技能的进步幅度、着装等予以评定。该项成绩得0分者,体育课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按重修对待。

(5)身体素质考核:

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每学期达标测试一次,由体育学院行统一安排。

②在心肺机能考核中,耐力跑(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未达到(男452"、女444")标准者,该项成绩按0分计算。

(6)所有学生均需持本人有效证件(学生证及身份证)参加考试、测试,无证件或证件不全者,按《榆林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处理。

(7)补充说明

①因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需持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证明,由本人申请,所属院系同意(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任课教师确认,大学体育教学部审批,报教务处批准,可按体育保健生对待。所有手续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

②体育保健生的考试项目及成绩按该生的实际到课情况和具体病情由代课教师酌情组织与评定。

③学生无故缺考考核项目中任何一项,该学期体育成绩不予评定,且无补考资格,以重修对待。

④考试应严肃认真,严格遵守考试制度。因病、因公办理相关手续,须持本人假条(附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诊断证明)或公假证明经学生所在院系(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任课教师、大学体育教学部和教务处批准方可办理缓考申请,否则一律按旷考处理。

⑤补考:如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不及格,须在开学后按照教务处的补考安排参加补考,补考内容为:专项运动技能或身体素质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补考名单以教务处下发为主。

2、大学三、四年级学生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及《榆林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针对我校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特作以下规定:

(1)学生无故缺席体质测试中的任何项目,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2)如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测试者(如残疾、先天性疾病等),须在测试前凭三甲医院及校医院证明,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所在院系(分管教学及学生工作负责人)、大学体育教学部和教务处批准方可,如无以上手续或手续不完善者,体育学院将不予以补测,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3)办理缓测手续且手续完备者,体育学院将择期予以补测,如补测仍无法参加,该学年测试成绩不予认定。

(4)由于三、四年级在测试期间可能正在进行本专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体育学院将至少提前一周安排相关院系测试的具体时间,以便于学生按时返校进行测试。

(5)教务处将在每年运动会期间,对上一年度体质测试合格率较高的院系或班级予以通报表扬及一定的物质奖励。

(6)如遇天气等原因无法进行测试,体育学院将另行安排。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健康教育,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学校指导下,逐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时间”,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

(三)通过课程改革,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促进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

(一)修课方式改革

将现有的大一、大二,一年半选同一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改为大一、大二,一年半选择两个体育项目完成4学分的体育课。

(二)选课方式改革实行学生自主选课。选课后,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进行微调。

(三)教学内容改革

在场地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理论课教学。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理论课教学。

三、具体要求

(一)课程项目设置

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课、田径、武术、保健课等课程。

在此基础上,根据师资、场地等情况,逐步增加新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修课要求

1.大一学习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

2.大二学习另一个体育项目,完成2学分。所选项目原则上不能与大一相同。

(三)学生选课步骤

1.预选。在学校选课系统和体育教学部网站上,公布课程简介、教师简介、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等,学生自主选课。

2.正选。选课系统对选课人数大于接纳人数的项目进行抽签(能否中签与选课先后无关),以确定学生是否选中该项目。如没有选中可再选择其它时间或其它项目。

3.退改选。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仍达不到开课要求的课程将停开,所选该课程的学生要改选其它课程。其它学生也可对所选课程进行退改选。

所有项目在任课教师处选择无效。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由体育教研室和教务处为主负责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工作。学校其它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

(二)师资保障。体育教研室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技术支持。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教研室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课程编排、公布课程和教师信息等工作。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一校一品”特色活动项目,扩大篮球活动规模,提高活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对学生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篮球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一)我校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抓好这难得的机会,开发好篮球校本这门课程。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和谐的体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有关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篮球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篮球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又是在篮球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篮球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篮球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组织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其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学生自身特点,开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篮球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篮球理论介绍及篮球基本技术训练:运球、传接球、定点投篮、体能训练。篮球基本技术学习:运球、传接球、持球、上篮、投篮。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将运球以游戏的形式放在课的准备部分代替跑步,使学生熟悉球性并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第二阶段:介绍篮球比赛的规则,竞技比赛方法。教授障碍式运球,两人一组全场二攻一练习,全场三对三篮球比赛,进行半场三人制篮球比赛,通过比赛逐步地渗透比赛规则。在这段时间我将篮球比赛的规则,竞技比赛方法进行系统的传授,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们对室内课产生了兴趣,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实用的体育知识。篮球教学比赛,将比赛规则与篮球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们之间的篮球对抗赛,让他们学以致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第三阶段:战术配合的训练、战术意识的练习。

四、篮球校本课程的内容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兴趣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我校篮球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动力,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设施、场地、器材等优势,确定以篮球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学习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等;懂得篮球运动锻炼与健身价值。学会行进间运、传、投、抢等组合技术技能;学习和掌握基础的攻防配合和懂得进攻配合、联防与盯人防守配合;并能在教学比赛中运用个人技术和配合技能。

(2)提高低重心快速移动、变向水平,及平衡能力和弹跳力,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

(3)积极参与学练,善于观察、分析,勇于探索、实践,养成勇敢顽强、不断进取和勇敢顽强的品质。

(4)形成竞争与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培养注重配合、相互协同、团队合作的'精神。

2、学习内容

(1)球性练习;运球、传接球。

(2)运球急停、急起,变方向运球。

(3)双手胸前传接球。

(4)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5)单手肩上传接球。

(6)行进间组合技术技能练习。

(7)双人或多人传球与投篮。

(8)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

(9)运球、传接球与抢球游戏。

(10)单个动作及组合动作。

(11)篮球基本战术。

(12)篮球教学比赛及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

(13)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的研究性学习。

3、学习的重点

(1)运、传、接、抢、投等基本技能。

(2)行进间组合动作的运用。

(3)攻防基础配合。

(4)快攻的发动与推进。

(5)半场盯人防守配合。

(6)让学生探究学习。

(7)技术运用与教学比赛。

4、教学方法

如何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篮球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法是体现某种独特教学思想的教学体系,这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有效果的万用妙方,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教师在选用教学法时,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搬,那样,再好的教学法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从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化。

(1)采用基本技术组合学练法。注重强化移动中控球和支配球和能力训练,对较复杂的动作采取由分解到整合、由无球到有球、由原地到行进间的形式进行逐层深入地学练。紧密安排各种围绕基本技能训练和运用的练习,既要注重几个动作的串连学练,又要强调变化环境下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综合练习和近似实战状态下综合运用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较复杂场景下控制、处理和支配球能力的训练。

(2)采用基础配合协同学练法。基础配合内容学练中,采用模仿攻防的形式,首先讲究“协同”地进行同伴间的配合学习,形成一种相互间的默契。攻防练习中,“协同”学练还表现在先做好消极防守或固定防守,在反复配合掌握基础配合,逐步才过渡到对抗性攻防练习。

(3)采用竞赛角色演练学练法。学段初期,首先组织泛化篮球竞赛规则的篮球比赛活动,将基本技能、基础配合的学练与比赛相结合,在比赛中演练和尝试运用基本技能、基础配合。随着学生技能水平和竞赛能力的提高,再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中集体配合与协同对抗,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战术水平、竞赛技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4)采用研究性学习法。

①带着问题学习,领会学练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练中通过指导和分析,使学生领会技术结构和战术意图,领悟技战术的实战效用和运用时机。

②设置研究课题,形成探究成果。教学过程中可按教学模块设立系列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篮球技能技巧学练、战术演练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参与过程中探究问题,主动研究篮球技术技能的运用及战术配合方案,探索临场应变方法,探讨比赛筹划、实战对策和竞赛思路。

(5)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激发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培养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用脑,在练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这样就会使战术思维与战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培育战术意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战术目的而练,力求使技战术的运用,在时机、方位和配合上取得高度的协调一致。

5、学习评价

考核项目:第一学期行进间运球往返投篮组合动作技术;

第二学期传切、掩护配合技术。

评价要点:技术评定与计时量化同时进行;

学期末针对选修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篮球校本课程实施

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亦或是地方课程,教师总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对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好坏会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说,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1、我根据我校班级学生选修篮球项目的情况进行编班定学员。

2、学校根据报篮球学生的多少确定授课教师;上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

3、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要编写训练计划等,上好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希望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情况,要对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5、教师每学期末或学年末,都要进行教学效果展示与汇报。

六、篮球校本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1)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依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效果(隐性、显性两方面)。

(3)评价采用等级制,评定等级分为: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获得项目认定后,由篮球考核小组填写《儋州市第一中学篮球校本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

(5)学生评价成绩与学生学年末评优挂钩。

七、篮球校本课程评价

(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以篮球为开端,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5)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课选择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四年级)投掷教学内容,努力贯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学会自我锻炼的良好学习的习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陶冶情操。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各种练习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创锻炼方法,为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学习内容:

1、持轻物(飞机)掷远

2、接力跑

三、学习目标:

1、尝试进行报纸的`玩法,并能学会肩上投掷的方法;

2、利用报纸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跑,投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

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

教学难点:

动作自然、快速、连贯、协调。

五、教学设计与构思:

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报纸来进行活动,不拘泥于形式和队形。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学习内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的开始,教师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制“纸飞机”,玩“纸飞机”,和比试“纸飞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把报纸卷成“接力棒”,集体用“接力棒”摆成跑道布置游戏场地,语言导入情景来完成接力跑,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求知的过程中加强了能力的训练;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集体搭乘“飞机”游戏,让学生体验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课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投掷技术,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垒球的技术要领,在练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思维拓展能力、纠正错误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场地器材:

1、平地一块;

2、报纸若干,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设计:

体育优质课简案

八、运动负荷:

1、预计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2、预计平均密度25%---35%

九、课后小结: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6.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20xx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四)、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四、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

3、做好冬季业余训练计划,继续业余训练工作;

4、训练学校运动队,参加县小学生运动会。

5、组织学生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训练

十月份

6、各班体育老师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并记录

7、对20xx《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上报统计

8、抓好大课间、篮球特色活动。

十一月份

9、做好校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10、开展学校运动会

十二月份

11、加大业余训练力。

12、做好男子篮球训练指导工作。

13、做好女子排球训练指导工作

一月份

14、做好学期总结

15、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单元主题:

跳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体育跳跃的系列,由五课次组成。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低年级教材内容是一些简单的单脚、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统引下,着重对“合作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在教学中以“启、激、点拨”为主要手段,着力体现教学中思想性、兴趣性、互动性,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在“学、思、练”中体验和领悟跳跃的学、练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一、技能: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并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掌握双起双落和轻巧落地的运动技能。

2.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3.使学生树立信心,体验到在游戏及比赛中学到知识及取得成功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2.难点:摆臂与蹬地协调用力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次:跳台阶和定向传球游戏

第二课次:立定跳远和占领碉堡游戏

第三课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跳远和夺手帕追拍游戏

第四课次:蹬踞跳高和看谁投得准游戏

单元教学设计之一:跳台阶

教材解读:本教材是一项发展学生弹跳能力以及协调、平衡能力的'教学内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跳上、跳下时两腿同时用力蹬伸的动作,以及落地是能用前脚掌缓冲着地、保持身体的平稳姿势。

设计理念:抓住双脚用力蹬地起跳,双脚轻巧缓冲着地的动作,采用多种多样组织形式和教法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多样化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目标预设:

1.积极参与学习双脚连续跳台阶(台阶高20厘米)的动作方法,掌握跳跃方法,坚持课外经常锻炼。

2.发展协调、弹跳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强意识和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的无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双脚用力蹬地起跳,双脚轻巧缓冲着地,难点:动作的连贯协调。

设计意图:准备部分:安排双脚跳绳让学生体会充分蹬起,轻巧落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主教材。基本部分:学习双脚连续跳上跳下台阶和蛙跳,通过诱导、想像、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展示、互练、游戏等来达到课堂学习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束部分:通过游戏:巧放手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全课。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2

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a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学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学生较多,高中部有48个班级。由于是城市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学生对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专项基础。只是人数和班级较多,进行选项教学,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务,涉及到主课为体育选修让路。

2、体育师资配备。我校体育老师在编人员较多,有二十一个,但实际情况是有两个担任后勤主任兼职体育教学,课务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要承担初中部的体育教学,进行选项教学,体育老师课务相应增多,工作量变大,开设选项教学有一定困难。

3、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我校现在有300米塑胶场地;完整篮球场有4片;半片篮球场20片;室内排球场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练习;乒乓球馆1座;专用韵律操、健美操室内场地2片。在器材上,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是较为充足的,完全可以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4、选项教学基础。我校于1996年开始在高中实行选项教学,内涵和新课标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标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习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

四、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为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统一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达到了最大化,课程的灵活性和约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各校和教师在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在确定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学习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力状况,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

确定选项学习内容的流程

在暑期学生返校日,我们发放了体育选项学习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并回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的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以下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

注:为必修,分别为一个学分。其中排球为我校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习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个模块,高三选3个模块。如分学习水平层次的内容,必须先修基础水平层次,然后才能修高级层次学习。两个水平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l、学生在三个学年内通过对必学和选学模块的学习得到11个学分,为了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习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把它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3)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系统)

模块学习评价表(以篮球学习l模块为例):

五、排课的方法

我校第一个安排的科目为体育,具体如何排课,如表所示:其一,通过积极争取,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开始排课,实施选项学习的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交叉上课,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其二:每一位任课老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部分教师兼任初中的体育教学)达到满工作量。

六、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单元教学计划设想

七、实行选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习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习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习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全面实施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发挥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

二、改革目标

系统构建“个性化选课、课内外融合”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有计划,成体系,选项多,面向广,见实效,有特色;课内外一体化路径通,运行稳。普及“三大球”运动,增强对抗性运动,挖掘“三大球”等体育运动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体育社群建设上采取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体育会、社、队、群、圈等学生组织作用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以提高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为重点,完善学生体质促进工作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使我校学生体质优良率达到20%以上,及格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课程体系构建

1、科学谋划课程设置

①基本结构上扩大受益面: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设4个学期体育必修课,其他年级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每学期30学时,课程结业获得1学分。

②选课制度上增强实效性:一、二年级体育课实行选项必修制,现有约30门体育专项课程供学生采用“两自主”与“三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课,一年级体育专项和任课教师可任选,课时板块固定,以此延长专项学程,提升专项技能学习实效;其他年级专项课程和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均可任选,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③游泳必修制提升生存力:从20xx级新生开始,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对所有学生分批进行14学时左右的游泳普修教学,并随堂考查学习效果;定期进行游泳技能达标考核(暂行标准为:不限泳姿持续游进50米),学生在大学期间未达标不予毕业。病残学生可凭有效证明予以免修。

④专项设置上体现针对性:将现有体育专项课程分为A、B、C、D、E四种类型,对一年级学生开设游泳普修和体育专项相结合的选项体育课,课程名称为“专项A”和“专项B”,其中,“游泳+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A”,“完全专项”的课程类型称为“专项B”。每学期“专项A”和“专项B”的班级设置大约各占一半,以便有效利用游泳场地。“专项A”和“专项B”分别按学期组织考试予以结业,但A与B的专项教学内容打通衔接。体育课程一旦选定,则持续2个学期课程专项不变,上课时间不变,任课教师不变。“专项A”和“专项B”以“三大球”等对抗性运动项目为主。对二年级及以上年级学生开设“专项C”和“专项D”课程,每学期结业。其中“专项C”可理解为“专项A+B”专项部分的精简版,即把两学期的专项教学内容压缩至一学期内完成。一年级选择了某“专项A+B”,则不应在后续学期再选择该“专项C”。“专项D”是针对专项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的专项进阶课程,选择“专项D”应具有较好的专项运动基础,开课前需进行专项基础考核,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课程学习,未达标准者作退课处理,可及时改选或在后续学期选课。“专项E”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体育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与“专项C”一致,但课程结业考试以专项技能为主,不包括环湖跑、体质测试等内容。

⑤考评体系上突出引导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过程评价。

2、有计划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建设

按照课程建设需求,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两方面建设和发展农科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包括《射箭》《舞龙舞狮》《龙舟》等,农科特色运动技能课程包括《潜水》《攀树》《野外生存》等。

(二)推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

1、总结与推广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经验

进一步总结课内外一体化建设试点课程《篮球》《健美操》的经验并逐步推广,按照“课堂内基础教育、社团内骨干培养、运动队精英集训”的`递进层级夯实群众基础,保障梯队建设,提高竞技水平。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

①梳理现行体育社团的审批流程、管理模式、发展经验等,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扶持更多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②对已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采取分级分类动态扶持的方式进行管理,从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社团规模、示范引领、推广辐射、项目特点等方面综合评定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待遇,包括师资配备、场地保障、经费支持、参赛许可等,定期评定,动态升降。

③突破组织结构上的固定思维,将学生体育方面的会、社、队、群、圈等无论在册还是不在册、长期还是临时、大型还是小众、实体还是虚拟,都纳入关注视野,进行分级管理或干预,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组织、信息技术在促进校园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上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1、提高体质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优化测试方案,持续加强测试工作信息化建设。改革学生体质测试模式,采用“室内预约分散+室外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此达到“不怕晒,不怕雨;按预约,少排队;可重测,出成绩”的良好效果。

2、加强体质测试结果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

落实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精神,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评先评优及毕业影响挂钩;将体质测试结果以20%的占比纳入学生体育课程成绩;对高年级学生体育素质进行年度考查,根据体质测试成绩、环湖跑完成情况或以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或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或奖励进行计算,其中体质测试成绩占70%,环湖跑或参赛情况占30%。

3、发挥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上的积极作用

将体质测试工作纳入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内容;每年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情况进行编印,如实报告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各学院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采取的典型做法。

4、发挥运动队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高水平运动员必须达到优秀等级(特殊情况另行要求),倡导普通生代表队员尽量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对获得优秀等级的普招学生进行奖励。

5、做好体质测试不合格学生的有效指导工作

体育部与学院协同实施不及格学生预警制,体育部对前两年测试总评不达50分的学生开办课外体质促进训练营,与学院协同管理,动员学生入营集训,科学干预。

本方案自20xx级开始执行,由体育部、本科生院负责解释。

38 3831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