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通用2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促进乡镇小学全面发展。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篇1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XXX中心小学始建于1948年,几经迁校,于2004年经布局调整,学校与周边六处小学合并,迁于现址;学校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6079平方米;服务于23个行政村万人,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684名,专任教师62名,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环境幽美,教学楼、塑胶操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及各功能活动室布局科学合理;学校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扎实敬业;学生活泼向上,学习氛围浓厚。多年来我校积极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促发展,整个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发展优势
1.办学条件趋于一流。随着合班并校工作的完成及国家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深入,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充足,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办公区与教室设置合理,专任教师实现人手一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校园网平台,实现了教师间的网上学习和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2.学校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科学高效。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资与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学校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在“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部负责、分权赋职”的管理机制下,重视纵横层次的协调性,强化各功能室、教研组、班级的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
3.学校班子结构合理,教师爱岗敬业。学校的行政结构合理,团结精干,年富力强。全体行政人员把关心人、凝聚人、指导人作为工作的座右铭,事事处处领先一步、导人一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勤勉求实,确立了自我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确立了我的责任我担当的思想,确立了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创造教师锻炼的机会。近年来,有十余名教师在县、市级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县各类活动中我校的教师频频登台亮相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4.学校连续多年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县同类学校中上水平,先后获得了县规范化学校、县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县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县优秀红旗大队、市信息化校园、市优秀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三、发展问题
1.学生生源充足,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班主任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落实,师生比例及教师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成为了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当前,校中仍有13名民转公办教师和4位支教教师在一线进行教学工作,专任教师中55岁以上老教师占五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急需培养具有时代性的优秀班主任,以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2.学校文化体系尚未形成,特色不鲜明。
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办学理念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未能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办学理念的导向功能和感召功能,还没有发展成为一所富有特色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须整体构思,使之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为。
3.家、校、社教育合力力度不够。
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家长文化层次低,家长教子观念相对滞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学校势必要加强与社会、家庭间地互动,教育孩子的同时,影响家长和社会观念。
4.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需要进一步建立一种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亟待加强。
学校名师数量不足,学术型、研究型教师缺乏,科研、教研氛围不浓,严重影响校本研训的质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构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课程整合的有机结合点,真正构成科研、课程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6、德育工作没有形成体系,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亟待培养、强化。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顺应优质均衡教育发展趋势,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现代化,紧扣人本管理、内涵发展、特色建设三大重点,以践行“以生为本,课比天大”核心理念、责任铸就幸福人生主题,以进一步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支撑,紧密依靠全体教职工,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开创XXX中心小学新格局。
二、办学理念
“以生为本.课比天大”
“课比天大”源于“戏比天大”意思是在学校课堂教学是天大的事,是教学中心思想的体现,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基本保证。对教师而言,课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对学生而言,课是身心发展之基,是实现自我成长的主渠道。理念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成长;引导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敬畏之心对待“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践行责任的试验田。
三、学校精神: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四、学校口号:
责任在我,行动看我
五、校风校训:
校风 尊师爱生 自律担当
教风 敬业乐群 知人善教
学风 乐学善思 自助合作
校训 责任铸就幸福人生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以学校办学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规范学校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学生素质”三大核心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学校真正打造成县内一流,滋养师生的“精神乐园”。
规范管理: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构建合理有序的管理架构和以人为本、民主合理的管理制度。
教师发展:强化师德建设,加快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引导教师通过专心治学、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成为德高、业精、责任感强的好教师。
学生发展:以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审美高雅、富有文化修养与社会责任,兼具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公民。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规划与规范制度阶段
1.抓实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实学校管理“处处讲规范,事事规范做”的理念。
2.根据学校三年规划与学校各部门实际,制定好学校年度计划和部门单项计划。
3.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组成强有力的规划推进小组,抓紧活动的精心设计,强化带动示范、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加强文化校园建设,高质量高起点规划校园绿化美化,搞好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和德育活动系列化,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4.制度“启责”,让每名师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引导师生做“有担当的石桥小学人”。
5.总结提炼阶段性成果做法,召开校级经验交流会。
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阶段
在认真总结上一学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提升已经全面推开的领域;重点实施领域继续推进深化,并适度加快进度,完善学校责任文化建设,根据我校实际,将在明责管理基础上,规范好润责课堂管理、厚泽德育管理、重责安全管理各类方案,并组织实施。学校责任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全体师生能积极参与,全体师生形成知责任,勇担当的良好氛围。
1、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达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
2、培养一支观念新、方法多、责任强、觉悟高的领导队伍;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
3、进一步优化文化校园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责任文化和责任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六园、四景、一泉、一廊”规划到位,凸显一园一主题,强化立体绿化,园园成景、成境,学校美化绿化档次得到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县创建项目全部达标。
4、 加强学校教科研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校教科研水平,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细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乐教、学生愿学的愿景得以实现。
5、学校亮点工作更加鲜明,学校开发中草药探究校本课程,开辟中草药种植长廊,打造中草药探究室,保证本课程实施的质量,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县域内形成一定影响力。
6、构建出台《XX县XXX中心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推进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且与责任教育息息相关,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工作,质量有标准,只要守责、尽责,工作就会做好。
7、丰富校内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家长及当地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发挥现有社团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及爱好特长,组建开展更多更富有价值的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个性展示平台。
8、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提高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含量,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第三阶段()质量与品质提升阶段
1.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一所思想理念先进、管理行为科学、文化氛围浓厚、校本特色明显、教育质量过硬,在XX县享有一定声誉的乡村名校。
2.总结、生成关于学校、教师方面系列的做法与经验,编印成果集。
3.文化“厚责”,立足于各项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树立追求卓越的思想,强化“品牌”意识,激励师生做“幸福的石桥小学人”。
4.力争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能在全县交流
乡镇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篇2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农村学校,按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占地面积17835平方米,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66人。专任教师23名,其中本科学历22人,专科学历1人,学历达标100%。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学习制度,着力提升教学品质。
2.学校探索“精细化管理、均衡发展”的管理模式,立足规范、着眼民主,用规范、精细的要求训练行为,用信任、开放的理念管理校园。
3.学校立足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带动策略。课题研究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扎实、成效明显。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面向农村孩子,服务全体学生”的育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目标
“让学生成才 让教师成长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
(三)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三年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行、扎实的基础,具备较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三、学校发展项目
(
1.全面深入实施现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坚持依法治校,倡导“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完善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2.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训为关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
3.加强信息技术研究,鼓励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彰显办学效益。
4.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成果,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三)教学科研: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学校将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继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范、创新。
4.坚持“常规管理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师资建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宣传与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原则,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特点,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5.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
(四)学生管理
1.与时俱进,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内容和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4.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效。
5.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6.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7、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生生关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与交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生活与学习,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8、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五)特色建设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以“追求高标准的教学效益”为中心,打造学校“传承并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弘扬和超越,由此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板块,使学校成为承续文明的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以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1.施展五个抓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
2.把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紧紧地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以美育为主旋律、以民俗文化、书画、社区互动为龙头、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基地为依托,推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真正收到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滋体,以艺怡美,以艺补劳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用民间文化艺术点燃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全面构建“优势+特色”的名牌学校。
3.举办校园文化节。把民俗文艺引进课堂、引进学生课间活动,使学校多元教育“环境化、德育化、课程化、社区化、课题化、网络化”得以充分体现;在不断实践、总结、积累的基础上,在校园内开辟教育艺术中心。
4.弘扬办学特色是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渠道,也是展示学校亮点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扬长避短,选准特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艺体、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办学特色。
一是提升办学特色层次。艺术教育:巩固艺术教育成果,鼓号队、书法、美术、舞蹈、民乐等特色活动组要不断调整、充实、提高,形成梯队,建立“大课堂”理念,实现多学科的优化整合。信息教育,要把注意力指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来,着力开发研究,逐步实现数字管理、数字教学、数字科研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是扩大办学特色领域。根据时代要求,使更多方面成为我校特色。尤其是英语,进一步从教师、教学、教科研入手,着重以活动化的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四、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加强特色工作的队伍建设,为特色学校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学校的经费预算,严格执行市局财务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