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实用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实用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1
关键词: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最早可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真正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其最大优势是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具体管理目标实现的精准性,缩短解决问题的程序。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精确规划、精确决策、精准控制和精细考评[1][2]。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主体即高校档案部门,抱怨监督指导工作阻力大、成效低、归档问题重复出现等;客体即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嫌多事,要么嫌监督指导不到位。这些问题和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监督指导工作欠“管理”,尤其是欠细化、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等精细化的管理。
二、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内部管理现状,笔者以广东省高校为样本,专门做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做参考。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出来的广东省高校包括本科、专科、高职、独立学院、职工高校、电大等,共计168所[3],笔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工作交流中的信息积累,分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现状如下:
(一)高校档案部门推进监督指导工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九条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高校参照执行的国家档案局令第13号《机关档案管理规定》的第十条规定,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机关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指出高校档案部门有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的职责,第十四条还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这些都为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
(二)现代科学交叉融合发展为档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人类为了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日益趋于交叉融合。档案学的学科包容性强,呈现了历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技术等多视角的研究[4],为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指导。这些都为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可能。
(三)精细化管理具有内在的优势。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具有把组织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5]。这种工具作用蕴含的方式和理念适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四)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对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有着持续的高需求。有人类实践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档案和档案工作。高校内部各归档单位的监督指导需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且具有持续性和潜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应用,高质量、高层次的监督指导需求日趋增多。
(五)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精细化的内部管理。一是缺乏精细化的岗位责任制。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缺乏细化的岗位要求、职务分析和责任规定,容易导致岗位设置中只有工作内容,而没有工作责任,很难做到量才分责和量才授职,降低了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实施效果。二是缺乏合理、准确、细致、灵活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难以精确评价什么是“做了”“做完了”“做好了”以及“怎么做的”,档案监督指导过程管理缺依据、效果管理缺准绳。三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高校档案部门内部缺少对监督指导工作人员更细致的考评、总结和奖惩,易导致工作任务的落实流于形式化,只有工作内容的描述,没有工作效果的分析、考量和评价,形成了没有改变和创新激情的工作“舒适区”。
三、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转变思维模式,培育“精细文化”。高校档案部门内部从上到下要求每个人从细微处着眼,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应求精求细,把细节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和服务意识变为全员的自觉意识。通过培训、宣导等方式,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6]。
(二)建立精细化管理支撑体系。1.梳理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细化、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是高校档案部门开展监督指导工作的基础保障,依法监督、依归指导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对科学和法治的遵从。2.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高校档案部门针对监督指导工作的常规工作事项、重点跟进事项、专项工作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宏观和微观、固定和机动相结合,制定相应工作流程,并且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总结优化。如事前沟通调研、细化工作内容,事中严谨细致、不走过场,事后及时收集反馈、登记总结、定期回访等是开展工作的宏观流程,针对某项工作需要可以制定更细化的工作流程。通过优化的工作流程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全程管控和高效能运作。3.完善岗位职责体系。高校档案部门应改变粗放、固化的档案监督指导职责体系。责任是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得以落实的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督查和追责措施到位,才有可能精准完成各项工作。首先总结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等事项,以此为依据,细化岗位和责任。其次,在工作团队中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沟通,了解每个人对自我及其岗位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对岗位执行规范和其他事项做进一步的确认。最后明确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工作职责,并细化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督查、追责、奖惩事项。4.搭建精细公平的考评激励机制。在有规章制度保障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相互制约的情况下,采取考核、奖惩等手段,有利于培育和推进高校档案监督指导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基于每个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能力,本着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和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每项工作有落实、有考评、有奖惩。其次,注重考评结果的合理应用。将考评结果与人员的奖惩、任用、升级等挂钩,真正达到以考评促管理、以考评促落实,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三)创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一是宏观管理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同时,帮助各归档单位理顺问题,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二是点与面相结合。在开展常规的全校范围普及性的培训和指导的同时,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三是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在面对面、手把手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如制作微信小视频推送、专题视频教学、搭建档案监督指导数据管理系统等,使监督指导工作更便捷易懂;四是独立开展与联合协同相结合。结合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联合校内其他部门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可以减小工作难度和阻力,缓解高校档案部门人员、技术、设备等不足的问题。
(四)改善人员结构体系。一要健全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人才建设政策机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出台培养、评价、管理、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二要基于精细化管理重点引进和培育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规划者、引领者和管理者,营造崇尚科学和法治,上下一心追求精细的工作氛围。三要储备经验丰富、专业化、有敏锐精细化管理思路的管理体系搭建者。提升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所必需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考评激励方案等一系列的支撑体系必须由专业人员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协作才能出台,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四要培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繁杂的、实操性高、技术性强的具体档案监督指导业务离不开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接受度高、档案专业好、执行力强的综合型的工作队伍。
(五)加强互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针对高校内部各单位工作内容多样、兼职档案员岗位变化快的问题,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分片包干等方式面向各归档单位,建立兼职档案员登记更新制度。通过建立工作交流群、及时通报档案工作动态、发送业务操作指南、校外培训通知、意见收集等方式建立不间断的日常互动,以确保归档渠道的畅通。
(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高校档案部门通过日常的沟通联络、固定的登记回访、重点的调研分析等措施,一方面收集监督指导对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及时听取部门内部每个成员的心声、工作心得及意见。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管理措施,实现良性循环,从而逐步形成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七)坚持专业性要求,不照搬其他模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最基本的要求是精准有效地对接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即精、准、细、实,并坚持长期推动、持续改进,以实现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效果最大化、管理精确高效、内部运行清晰规范。结合高校档案监督指导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要避免下面两种偏差:一是过于追求量化,导致难以操作和持续;二是过于依赖流程、规范和技术,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2
关键词: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这个概念最早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对传统粗放型管理理念,进行集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内容也得到了有效应用,为高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愈加重要,如何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中,对高校档案中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也是高校领导需要重视的内容。
1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尽管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推行信息化已经许久,但是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所以采用的仍旧是传统型的档案管理方法,没能引入相应的档案管理人才对档案内容进行信息化的改进。信息技术的缺乏,导致档案内容的时效性的特点未能进行及时的应用,一些重要的档案在查找过程中极为不便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难以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甚至是这些档案还存在着一定的丢失风险。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由于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所以容易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忽视的情绪,导致部分高校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化的档案管理体制来,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学校甚至并未设置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室也是和其他办公区域合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风险。档案整理不及时,存档缺乏规范,档案信息出现遗漏问题,还有一些档案并未及时归还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管理设施建设滞后
档案管理的成败也和档案管理设施的建设情况有关。但是由于高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误解,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严重不足,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档案在存储的环节上,档案室的设施破旧,存储的环境过于恶劣,给一些重要的档案文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将重要的档案资料和危险品放置在一起,对档案资料的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2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念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在实施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坚持“精”、“准”、“严”和“细”等方面的原则内容。“精”,主要就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最优化的管理;“准”,是确保档案管理工程中,不出现一些错误的交接问题;“严”,主要指的是对于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进行严格化的执行,加强管控措施;而“细”,主要值得是把档案管理工作做细,流程管细。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汇总,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争取营造出一个最佳的档案管理环境,对档案管理的环境、细节、成绩进行有效的营造和提升。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一种对管理态度、意识和理念的结合,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尽善尽美,将管理思想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细节之中,在档案管理细节上,做到严谨、认真;精细化管理强调规则意识,任何一项操作都应该做到有规可循、违章必究,按照循环管理的思想,将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化,人员管理责任明确化,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推诿、随意无序的工作状态进行改观,使得整个管理系统朝着更为协调化的方向发展。
3精细化管理内容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高校学生的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从各个省市招办邮寄过来的档案,要做好入档前的准备工作,避免出现疏漏。接收档案的时候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并且根据新生名册情况,在其档案袋上标明院系、专业信息、学号,然后再按照学生所报考的院系进行整理存放;在进行装档工作的时候,要用黑色签字笔,将学生的相关信息内容,用正楷书写上去,避免不统一的情况出现。专业的简称要按照正式的规范格式进行书写,不能随意进行缩写;要通知院系的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并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告知,约定归档的时间,注意归档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第二,在新生入学之后,各个院系要对学生自带的档案内容进行及时收取,并装入预先准备的档案袋中,按照院系、专业,学生的学号,来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放;之后,还应该进行二次检查,看看档案中是否有错装、未报到者、夹带的问题,如果发现档案不全,要及时进行补齐。第三,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资料需要归档,像入党资料、出国资料、社会实践活动资料、学籍变动情况以及相关的奖惩资料,这些内容也要及时进行归档,避免出现遗失的情况;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档案材料,那么要以书面的形式,令学生补齐档案。第四,在学生毕业离校之前,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和教务部门、就业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对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内容进行对照,确保毕业生的档案信息无误。对于那些休学、出国、退学的学籍异动情况,要将其档案单独抽出,进行微调化的处理;在学生毕业离校之后,则应该讲学生的档案进行归档、封存,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下发档案装档通知说明,帮助学生对毕业材料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解。
在高校实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学校的实物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其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实物档案管理制度,将实物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列入到单位和档案管理的部门职责中来。同时,根据相关的职校实物档案管理制度,对各院系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点评,对于表现优异的院系和个人,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其次,要对专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升,帮助他们在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之上,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档案管理室中,要解决档案管理人员兼职过多的问题,并争取创造更多的条件来,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福利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保障。最后,学校实物档案管理要做到有规可循,对实物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细化处理,以件为立档单位,统一编号,一件一号,进行装盒、上柜的集中管理操作;对于那些不能装盒的实物档案,可以存放在档案柜之中;对各类的实物要进行拍照保管,同时将其相关的材料内容整理起来,完善整个档案材料,确保它们之间能够具备有机联系。保管档案材料的库房必须要具备整洁、干燥的环境条件,定期进行除尘,对温度、湿度等内容进行控制,避免环境对实物档案造成影响。一些贵重的实物档案不能轻易对外展示,尽可能以照片的形式进行提供。
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区别于其它类型的档案管理内容,其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特点,产生于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多项环节内容之中。在对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需要按照业务工作的内容,对其展开工序化的流程操作,并且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策略。像流程内容的设定,就可以采用线性流程、责任矩阵流程、时间矩阵流程和空间矩阵流程的内容来记性。在实际的操作管理过程中,教学档案上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职校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制定出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并按照相关的标准内容来进行考核和检查工作的进行。教学档案的管理也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建立起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将教学中的相关数据、文件以及所需要的师生档案整理为一个资源库,这样更方便广大师生对教学档案资源进行查阅。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建设上,应该由学校里面一位分管这方面工作的校领导来带头,由高校档案室牵头草拟相关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出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来。
4结束语
精细管理的本质,就是其能够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进行有效发挥和贯彻,并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切实的提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高校的相关领导需要按照“精细化”的管理发展思路,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查找和解决,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精细化管理的功能、效果、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学。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职校档案管理探究[J].档案天地,2014(7):52-53.
[2]安岩。浅论职校档案的精细化管理[J].城建档案,2012(12):73-74.
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3
关键词:精细化;对标管理
一、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对标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对标管理可以与其它管理工具结合互补,具有追求卓越、流程再造、持续改善、建立优势等优点,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法的有效工具。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基本特征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体现着持续改善、追求完美、不断进化、精益求精的核心思想。
精细化对标管理是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机集成。将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合,就集成了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基本内涵,即:以精确定位对标标杆、精准对照标杆分析、学习借鉴标杆精髓、精心谋划学赶对策、精密组织对标行动、创造精品标杆示范、细分管理工序环节、细化对标指标体系、强化细节过程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将对标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入手,发现优势和最需要改进的领域,通过全面对标、全员对标、全过程对标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精细化对标管理的精髓就在于用对标的方法、精细化的理念,实现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目标。
二、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基本特征
与其它的管理方法相比,精细化对标管理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1.适用广泛、形式多样。精细化对标管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到单位,从团队到个人,哪里有管理,哪里就有经验,就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就可以开展精细化对标,只要能够改善经营管理业绩、提升自身能力,就可应用精细化对标的方法。在组织形式上,既可以同行业对标,如各项指标对标、技术工艺对标、装备水平对标等,又可以跨行业对标,如理念对标、观念对标、管理方式方法对标等;既可团队对标,如单位对标、区科对标、班组对标等,又可个体对标,如岗位对标、业务对标、技能对标等。
2.理念融合、嵌入管理。精细化对标管理不是单一的管理模式,是多种科学管理理念的融合体,它吸取了各种先进管理模式的精华,依附于企业管理实际,重在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升企业运行管理质量和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务实性的将多种先进管理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并嵌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切实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性。
3.快捷提升、健康发展。精细化对标管理继承了传统对标管理中走捷径、见效快的特性,同时又增加了精细化的理念,在对标中讲究精细,突出过程管理,注重对标效果和对标质量,以科学对标的方法、规范精细的程序,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1.确定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内容和对象。实施精细化对标管理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对标、跟谁对标、怎样对标的问题。为什么对标?是各单位在开展对标前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也是精细化对标管理的起点或出发点;跟谁对标?即标杆的选取;怎样对标?即对标的组织方式。精细化对标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内容清晰、标杆明确、组织方式正确。开展精细化对标工作,首先要进行现状分析,只有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少走弯路,避免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
2.研究分析与标杆的差距和原因。明确了对标标杆,就要搜集标杆信息,研究分析标杆情况,主要是标杆的优势及原因,能量化分析的务必量化,然后对照标杆样本进行详细比较,从中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或不足。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对标。能否准确地研究分析好标杆情况,搜集和掌握标杆信息是最为关键的。
3.明确精细化对标的目标和预期。通过与标杆样本的对照分析,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制定精细化对标管理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创造了条件,也为下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4.《差异网·》制定精细化对标管理的方案措施及行动计划。依据对标内容、对标标杆、对标目标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最迫切、最关键、最薄弱的问题和环节入手,研究谋划对标实施方案,制定对标具体措施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不仅有组织、有目标,更要有具体对标内容、对标标杆;措施要具体,有分析、有对策,针对性强,可操作;行动计划要明确时间要求、目标要求,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分阶段、定标准、有考核。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实施方案、措施和行动计划之中。
5.组织实施与监控。有了实施方案措施和行动计划,核心的工作就是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中,各级领导的带头组织至关重要,各专业(业务)领域的精细化对标管理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以精细化对标管理促进和推动工作,提升和改进工作质量与效果。实施精细化对标管理,要把重点在放过程管理上,认真学习标杆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涵,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标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监控与督导,抓出实效。
6.对标结果分析与交流固化。对标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固定的常态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每一阶段性的对标工作结束后,要开展对精细化对标成果的总结分析,包括成效和不足,组织相互交流借鉴,归纳提炼成功经验和模式,固化成果及做法。
上一篇:春节期间值班值守方案精编4篇
下一篇:泥浆泵清淤施工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