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论文范例【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扶贫论文范例【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扶贫毕业论文【第一篇】

一、就业脱贫工程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就业脱贫帮扶工作。开发了保绿、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安置弱劳动力贫困劳动者兜底就业;鼓励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帮助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居家就业;组织召开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转移就业。截止目前,共帮扶1499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完成省厅下达1330人任务的113%。

2、就业脱贫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自主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灵活就业。今年以来,组织皖西经济学校、安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5家培训机构,开展稻虾共养、家政服务、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等工种培训班,共培训5135名贫困劳动者,培训期间发放伙食和交通补助万元。

3、扶贫公益就业岗位开发工作。今年省厅下达我县扶贫公益岗位开发任务280个,全县共开发扶贫公益就业岗位510个,安置341名贫困劳动者在护林、护路、保安、保洁、光伏电站管护等岗位就业,切实解决弱劳动力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4、就业扶贫基地招募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企业申请、乡镇推荐、部门审核等方式,公开招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扶贫基地。今年已招募钢铁集团、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就业扶贫基地,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

5、落实就业脱贫各类补助政策。一是发放2018年县外务工4784名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万元,帮助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二是拨付2018年就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95家经济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万元,其中扶贫车间万元;三是发放第一季度4318名贫困劳动者公益岗位补贴万元,第二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74人万元,第三季度公益岗位补贴4307人万元;四是发放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补贴第一季度1952人万元,第二季度2138人万元,第三季度1965人万元;五是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2020届中职学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128人万元。

6、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原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按照巩固提升、建成见效、取消摘牌“三个一批”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对巩固提升的就业扶贫车间重新认定21家,建成见效新认定1家,取消摘牌28家,带动就业364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者就地就业189人。

7、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整改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就业扶贫驿站建设的工作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扶贫驿站建设管理规定,充分发挥扶贫驿站作用,让贫困劳动者不出乡镇、村,就能享受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优化服务,让就业扶贫驿站成为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扶持创业的催化器。今年重新认定就业扶贫驿站29家,新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家,待市人社局验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人社局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把就业脱贫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面推进。

2、突出重点。突出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技能脱贫培训、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整改、各项补助申报、贫困人口城乡居保应保尽保等工作。

3、层层压实责任。压实压紧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开展人社扶贫走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定时抽调有关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下乡镇调查人社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统筹推进人社扶贫工作,不定期电话核查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落实情况,核查资金是否及时打卡。

二、就业扶持民生工程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

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把困难人员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开发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切实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今年市下达我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300个,截至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07个,完成目标任务的%,安置了247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全部录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到岗率%。

(二)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工作

今年市下达我县就业见习岗位开发目标任务为438个,截止目前,共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2家,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678个,完成目标任务的%,接收223名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到岗率%,完成了上岗人数达到219人的任务。

(三)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

2020年我县企业新员人培训任务1200人,截止11月底,县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65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21%,培训合格率100%。主要作法:

一是查阅参训学员花名册,核对身份证,查是否存在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员工、尚未毕业的实习生、冒充新员工的老员工,以及是否进行劳动合同备案。二是查阅学员签到表、培训课程表、培训日志等资料,并现场询问学员培训情况,了解培训课时是否达标,理论学习与实操培训分配是否合理,教学是否按教学计划执行。三是随机抽查、电话回访、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员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严防回答内容整齐划一、明显有事先统一口径现象,并征集学员对民生工程工作的看法、建议和意见,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意、赢民心。四是对培训补贴资金进行查验,检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防治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现象发生,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资金落实不打折。

(四)新技工培养

今年来,县积极谋划,精密组织,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切实做好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新技工系统培养工作。上级下达全年目标任务390人,截止11月底,我县已完成500余人,培养稳定率100%,全面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2020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任务4600人,截止11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1人,完成任务%;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二)《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

做好《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发放工作,今年新发证2865人份,累计发放31564人份。

(三)企业托管档案人员到龄退休申报

截止11月底,上报市局病退30人次,申报正常退休223人次。

(四)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工作

做好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个人申报材料的审核与贷款发放工作。已受理小额担保贷款488人份,共计6097万元,其中审核推荐488笔,6097万元;已发放488笔,6097万元,距任务目标9500万元,差距3403万元,下一步要加快审核进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五)开展“五大主题”招聘活动

2020年我县以“五大主题”招聘活动为契机,紧扣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总要求,充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年初规划,截至11月底,共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2+N”、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行蓄洪区等各类招聘会95场,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7000余个。多次与市、市、县人社局合作,充分缓解我县劳动者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的需求。在各类招聘会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和就业创业等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线上还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网进行宣传,积极指导鼓励企业注册并招聘信息,截止目前已注册企业226家,今年新招聘岗位数184个,招聘3118人。鼓励有电脑操作水平的劳动者通过网络高效便捷的找到心仪的岗位。

(六)失业保险工作

1、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

截至目前,2020年度享受失业保险人次603人,发放失业金万元。其中失业人员按每人1000/元领取一次性求职补贴,失业金发放标准为1242元/月。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每人/元每月按时缴纳。

2、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及稳岗补贴发放

截止目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已申报56家,符合条件56家,已返还金额万元,企业稳岗补贴申报1家,正在审核中,预计金额83万,本项工作12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成。

(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度,当年就业资金筹集总额3032万元,截止11月底已支出总额万元,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支出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万元,特岗人员补贴支出万元,贫困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支出24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支出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万元,企业稳定就业一次性奖励支出27万元,充分就业社区、示范村补贴支出万;就业扶贫支出万元,其中公益岗位支出万,居家就业支出万,扶贫驿站支出250万,交通补贴支出万。

四、人才服务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高校毕业生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各种证明材料,接受高校毕业生等外来电话查询学籍档案和咨询就业有关情况,新接收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5338人份,调出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1100人份,办理个人人事16人份,开具调档函130人份。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管理和服务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建立了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随时掌握人员增减变动情况,兑现了劳动工资报酬,整体办理了社会保险。截止11月,我县尚有80名基层特定岗位人员,今年我县上报市局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计划补录人员40人,经过笔试、资格复审等环节,符合条件的共有37人,12月份到岗到位。

扶贫攻坚论文【第二篇】

XX苗族自治县是一个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战争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落后是制约XX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善XX交通条件,1996年,XX同志利用在民革机关多年分管提案工作的经验,把等级低,路面差,贯穿XX县湾塘、白云、和平、新华4个省级扶贫攻坚乡,全长97公里的芷白公路改造工程形成材料并予上报,由省民革两次向省政协七届五次、八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1998年4月17日,省交通厅在省民革致交通厅党组的专函上签字“同意立项”。1998年10月,交通厅分三年安排扶贫资金970万元改造经费,芷白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到2001年97公里全线完工。

自卫还击战结束后,铁路部门关闭了白河乡大树塘铁路、公路平交道口,以白河乡大树塘为中心的大水、桐子、团结、坡头、胜利等5个行政村的热区作物在收获季节只能依靠小竹筏从河东岸运到河西岸,再由马驮上昆河公路装车,一旦雨季提前,南溪河涨水,竹筏不能摆渡,河东岸的几万亩甘蔗、西瓜、菠萝就运不出去,损失在百万元以上。为解决这个问题,XX同志和县交通局、乡党委、乡人大、乡政府领导十余次深入村子到农户家实地调查,随后,他又奔波于XX和开远铁路局之间,经过8个月的艰苦协调,取得了开远铁路局领导的支持,终于使关闭13年的大树塘铁路、公路平交道口恢复开通,农民一年四季都可以从陆路道口运送物资,十分便利。

XX县是XX省重点林业基地县,但缺乏资源和人才的结合。为此,XX同志在县级五套班子会上首先提出诚邀西南林学院在XX建立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议。在中共XX县委、县政府、民革西南林学院支部的支持下,XX同志和县林业局先后11次到西南林学院商请,终于和西南林学院签订了正式协议。“西南林学院XX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的建成使用,将为XX县山区综合开发和林业发展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并成为XX省“县校合作”的先例。

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建设同国民经济发展、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XX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能源建设。XX及时向省民革作了反映,省民革经过认真调研后,由XX多渠道筹资4万元,在大围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滴水乡村建成了45口沼气池,减少农户使用薪柴对天然林的依赖,促进了林业发展。

XX县万人中,原有万人未脱贫,有万人生存在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深山、石山区。为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异地移民开发扶贫的方针。白云乡解放村丫口寨自然村远离水源,长期饮用极不卫生的浑水,群众长期无水洗脸,而被称为“花野猫脸寨”。XX同志得知情况后,积极向省民革反映,并通过白云乡党委、政府协调努力,由农民自己投资,州扶贫办补助,把该自然村17户贫困农民搬迁到底土公路旁的轿子山。17户农户猪圈砌好后,XX同志协调资金5100元解决全部石棉瓦。在县林业局的帮助下,XX同志为17户农户81人在年底实施“一人一亩优质核桃”规划。白云乡党委、政府将该村定为“民革XX省委异地搬迁扶贫示范村”,并由省民革经济支部捐20吨水泥建成17口沼气池。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省民革认为XX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滞后,劳动者素质低。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在省民革领导的支持下,XX同志亲自上昆明、跑北京,为XX教育跑项目。在省政协赵淑敏副主席和省人大副主任、省民革主委卢邦正等领导的直接关心、帮助下,省民革多渠道筹措资金61万元援建的“XX中山希望小学”于1998年9月25日建成投入使用。1998年9月,由民革省委多渠道筹措资金75万元援建的“XX宋庆龄希望小学”又成为XX省派第二所规范的希望小学。该校除招收滴水乡当地生源外,还重点解决县内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缀学的农村少数民族女童。

为改善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促进XX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民革中央经社部副部长沈学斌专程到XX,代表民革中央向滴水乡鱼嘎底自然村捐赠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一套,省民革也赠送一台彩电。XX将在2000年以前完成“211工程”(“211工程”即2米直径的天锅,1个千瓦的接收功率,方圆1公里的覆盖面),以解决本县1906平方公里土地各族群众接收电视难、看电视难的问题。经XX同志在省州多方筹措资金,在白云乡“民革XX省委异地搬迁扶贫示范村”的转田村(120户856人)、滴水乡前进村民委员会(200户1051人)投资万元,建成三座“211工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三个村子的各族群众称“能看中央的领导,能听清省长、县长的讲话……”

扶贫毕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54-02

2008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为题,报道毕节试验区20年科学发展的成就,并在编后中这样评价道:“毕节人20年的试验,就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而这一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实际上是自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同志首先倡导建设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始的。从试验区成立之日起,毕节人就树立了这样一种科学发展的理念,并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按照这一发展观念指导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一、在发展的思维方式上,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立体型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初,毕节地区仅仅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扶贫救济上,一味地采取对贫困人口进行扶贫救济的政策,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地方越扶贫、越落后,越输血、越贫血。由于只考虑发展生产,而不注重生态建设,导致一些地方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贵州省委一班人开始思考对毕节扶贫救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充分认识到,光是靠输血,靠扶贫是不行的,必须实行开发扶贫,并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毕节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目标。否则,就会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拉越大。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的在总结毕节以往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落后和生态恶化这两大严重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中央大政方针和毕节的实际结合起来,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并于198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这个重大决策,是毕节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决策,指明了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道路,明确了试验区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战略。它标志着毕节地区在发展的思维方式上,逐步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立体型的转变,这一发展理念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雏形。随着试验区的建立,试验区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在内的,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复合型立体型发展模式。

二、在发展的依靠力量上,逐步实现从自力型向自力型与借力型结合的转变

过去,毕节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寻求发展。由于毕节地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交通落后,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包袱沉重,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速度太慢,根本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借助于各中央的智力支持,加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毕节试验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从贫困走向温饱。试验区建立前的1987年,全区8个县中有5个国定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比例高达69%;全区粮食产量为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不足1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4元;垦殖指数高达%。而到2008年,全区粮食产量为万吨,全区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富余;全区产业结构实现了“一二三”排序到“二三一”排序的历史性提升;财政收入从1987年的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亿元,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2756元;森林覆盖率从%上升到%。试验区建立之初的“粮食、人口、生态”恶性循环初步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踏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二次跨越,毕节试验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2009年4月14日中央统战部在京牵头召开的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会(简称“”会议)以后一年,毕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两次新跨越的实现,是毕节自身的努力和各派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和中央统战部、各民主派党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试验区的对口帮扶成为毕节试验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两大动力。

三、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逐步实现从物本型向人本型的转变

传统的发展方式是掠夺式和粗放式的,是以物为本的,现代的发展方式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而毕节试验区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由于指导思想的缺失,最初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曾长期陷入“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但随着试验区的建立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提出,毕节地委、行署根据同志的有关讲话精神,在由各派组建的北京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帮助下,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即:“以加速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组织建设,促进全面发展;利用政策引导和采取特殊措施,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之中,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基础上,把教育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粮食、人口、生态协调发展”。按照这一思路,毕节地区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把人口、生态、环境、资源有机统一起来进行改革试验,围绕群众的具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来制定实施改革试验政策措施,在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就的同时,又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培育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这些思路和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功摆脱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的困扰,走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了毕节地区发展模式从物本型向人本型的转变。

四、在发展的目标方向上,逐步实现从开拓试验型向探路示范型的转变

毕节试验区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实现“近期做作示范,远期探路子”的重要使命。不仅要在贵州的扶贫工作上做示范、取得重点突破,还要为岩溶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探路子、提供经验,找到一条喀斯特岩溶地区脱贫致富的科学发展路径。经过全区人民20多年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毕节发展的新路子,即包括毕节试验、毕节经验、毕节精神在内的“毕节模式”。毕节模式昭示了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基本规律,蕴涵了毕节试验区探索创新的基本方法,对毕节试验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对其他贫困地区的开发扶贫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意义。可以说,毕节试验区20年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创新发展又一个生动范例,是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探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其他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示范。2005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曾以《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为题,以毕节地区建设为例,作出“毕节试验区的小试验,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大方向”的重要结论,是对毕节试验区20多年改革开放成效的最好诠释。

扶贫攻坚论文范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农村技术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文章介绍了山西省农村技术市场的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山西省农村技术市场提出了5点具体意见。

1山西农村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主的基础,而我省发展农业面临着土地减少、水资源贫乏、人口增加等诸多制约因素。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使我省5年实现粮食自求平衡、农村达小康目标,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

农村技术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发展和开拓农村技术市场,加速沟通科技部门与农业和乡镇企业的联系,加速农业和乡镇企业科技成果由知识形态向商品形态、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缩短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一体化进程,才能实现科技兴农。

山西省农村技术市场发展形势一直较好,特别是国家科委于1992年确定洪洞县、襄汾县为全国农村技术市场试点县后,我省农村技术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市场先进县和乡,如朔州城区、夏县、侯马市、寿阳县、大同市小南头乡等。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村技术市场管理薄弱,大多数技术市场管理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难以开展经常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缺乏发展和开拓农村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难以调动科技人员、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三是普遍没有实行技术合同,现有的技术市场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四是技术信息少、资金少,难以转化技术成果;……。

目前,要发展和开拓农村技术市场,就必须逐步解决农村技术市场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同时要加强和开发农村技术市场的服务功能,扎扎实实为农业和乡镇企业办一件或几件实事,转化一项或几项技术,推销一个或几个新产品,逐步把农民及乡镇企业吸引到技术市场上来,靠技术市场求生存、找出路、谋发展。

2关于发展山西农村技术市场的几点意见

(1)紧紧围绕山西省科教兴农的5大重点工程吸收、应用、推广新技术。

种子工程、节约灌水工程、旱作农业工程、农畜产品加工工程、人才开发工程等5大重点工程的完成,要靠科技,要靠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凡有利于完成5大重点工程的科技成果,应及时汇报、积极吸引、认真推广。其中:种子工程:应抓选育,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有条件的县,应逐步形成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生产一条龙服务。节约灌水工程:应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引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有条件的,可引进高效节水技术设备。旱作农业工程:应抓改土和保墒新技术和设备。农畜产品加工工程:应抓农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技术和设备。

人才开发工程:应抓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宣传普及实用技术,培育农民科技人才。

(2)积极为省科委确定的龙头企业服务。

山西省科委为了打好科技扶贫攻坚战,搞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997年培育和完善了大约100个以科技为先导的“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农村技术市场应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现状、农户要求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尽快研究掌握龙头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工作,引进科技成果,帮助技术改造等,提高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协助龙头企业引进人才和资金,促进龙头企业攀登新高峰;四是发现和培育各行各业的新的“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五是不断总结农村技术市场为“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服务的经验,并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专门会议交流、研究。

(3)建立农村技术市场网络,交流情报,开展联销。

农村技术市场受县域和地(市)域的影响,各方面的交流都比较困难,因此建立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技术市场网络交流情报、开展联销十分必要。

交流情报。即要求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科技部门各指定一名技术市场管理人员负责搜集农村技术市场买卖双方的供求信息,然后由下而上逐级传递,每传递一次,接受部门应整理、过滤一次,对本地区能够消化的供求信息,不再向上传递。反之,仍应向上传递,一直传递到省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省市场办对下边传递的供求信息应认真对待,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并尽快将供求信息传递到有关部门,然后将供求衔接情况逐级或直接反馈回去。

开展联销。联销是技术市场服务的一种形式,负责农村技术市场技术信息供求的人员可兼任联销员。联销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技术成果和新产品的销售。联销方法同情报交流。联销侧重推销县“龙头”企业产品、各种优良品种、各种新肥料、新的农作方法以及适合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科技成果。

(4)开展技术市场“结对”活动。

48 1274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