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赏论文实用5篇
【导言】此例“艺术品鉴赏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艺术赏析论文1
本文作者:叶波单位: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钢琴曲《浏阳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越来越经久不衰,它跨越了几代人之间的思想隔膜,如今已被收入众多的钢琴教材之中,在一些重要比赛或者场合上更是经常被作为制定的曲目来演奏,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可见一斑。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浏阳河》并不属于地道的民歌,它被创作的目的在于颂扬领袖。上世纪中期,我国年青音乐家唐壁光根据河北流传的民歌《孟姜女》的曲调将其进行改写,最终才形成了流传甚广的《浏阳河》曲调。《浏阳河》的旋律十分优美,并且其歌词切合时代的颂扬思想,朴素上口,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从歌曲被创作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其必将受到时代的认可和人们的欢迎。《浏阳河》的巨大成功使得其被陆续改变成了多种风格与曲调的音乐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带有深深的民族艺术特性。例如,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改编的琵琶独奏曲《浏阳河》、白诚仁改变的大合唱《浏阳河》,除此之外还有古筝版以及多首钢琴版等。最初的钢琴曲《浏阳河》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改编创作而成的,王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钢琴的特殊和全面的表现手法,将钢琴的演奏技法以及民族感情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中西音乐的结合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的愈演愈烈,钢琴早已被禁止早国内公开弹奏,各地方文艺社团的相继被解散,致使钢琴成为了摆设或者被查封。眼看钢琴已近难以融入国内音乐体系之中的钢琴独奏员殷承宗决心要找到一条在国内的发展之路,于是就公开使用钢琴来弹奏流行的革命歌曲,同时又在钢琴演奏中融入时下流行的京剧曲调,创造出了独有的演奏套路。钢琴演奏技法与民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时代束缚,更加焕发了新的美学价值和韵味。其代表作京剧《红灯记》的改编使得其钢琴改编法在当时受到普遍的欢迎,人们追求新奇,而音乐人们也大力支持这种改编形式,随后民粹《黄河》也被改编成钢琴曲而搬上了演奏席,掀起了一阵民粹与革命歌曲改编的潮流。《红灯记》与《黄河》改编曲目的成功使得钢琴改编曲在那个时代生存了下来,也成为了钢琴在我国延续发展的唯一一种形式,许多音乐家纷纷开始将一些民粹歌曲进行改编,并出现了许多较有影响力、水平较高的改编作品,尤其是钢琴曲目的重新创作,更是使人们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民乐与世界接轨的雏形,如《茉莉花》、《东方红》、《浏阳河》等等。王建中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耆宿,他在钢琴作曲、演奏与教育上对我国的音乐事业影响深远,王先生对民乐与西洋乐融合方面的技巧十分擅长,它所改编的众多钢琴曲已成为国内钢琴教育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如《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梅花三弄》等,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钢琴曲《浏阳河》是王先生较为知名的改编作品之一,它以其简明的曲调风格、朗朗上口的复调结构成为了民乐与钢琴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赞誉,影响巨大。
钢琴曲《浏阳河》在民歌优美旋律的基础上,融入了钢琴的专业作曲技法,进一步拓展了其表现形式。在作品中,既不乏轻快、活泼之感,又不缺圆润。连贯之情,我们在欣赏曲调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湘江波光、大好江山、人杰地灵的情境,在编曲过程中,作者非常注重对意境的还原与描写,流畅、优美的旋律配以复调、和声的弹奏技法,使原曲的意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听众在欣赏此曲时犹如置身于秀美的碧波山色之中,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钢琴曲《浏阳河》全曲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引子、主题、变奏、中部、变奏、尾声,五个部分的弹奏综合了三部曲以及变奏曲特点的混合编曲特征。钢琴曲改变了民歌以F调为基调的节奏,采用了E徽调式,节奏较为轻快、自由,对于这首曲子的演奏除了在技法上的娴熟以外,还需要将全部思想灌注在它充满中国韵味的音调上。《浏阳河》本身就是一曲通过赞美湘江风貌、人杰地灵而歌颂领袖的颂歌,钢琴曲要想在没有歌词辅助的情况下,保持民族风俗和民族语感,让听众理解曲子的内涵,那么就必须将音调特征、意境等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来。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且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往往觥筹交错,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格调也主要以山川人文的描写为主,我们在演奏钢琴曲《浏阳河》的时候只要主要融入对秀美山川以及人文环境细腻描写的旋律,那么就能够很轻易地传达出中国风味了。整首曲子的演奏速度要轻快、明亮,弹奏时不能局促,要从容,注意融入细腻的感觉和思觉,运用轻微的触键技法去演奏。同时处理好和声以及复调的配合,尤其是左右手的配合,右手要注意对曲子原滋原味的旋律的弹奏,这种歌唱性的旋律在现场演奏中十分重要,它那以原曲的基调迅速抓住听众的听觉,使其融入到曲子的意境之中,然后再配以左手的和弦伴奏,从而达到钢琴演奏技法与中国民歌曲调合璧的效果。在首节的引子部分(1-9小节),其长度较短,并且演奏为中速、平稳,章节规模较小,不过它却为整首曲子定下了基调。在前面1-5小节中,作者采用的是原曲旋律的最后一句作为前奏,为了在曲子刚开始时就将听众带入湘江碧波粼粼的环境中,作者在采用的是高低声前后搭配的方式,在高声部以民族和声中的四五度和弦叠置,而低声部则采用了六连音下行的弹奏模式,六连音给听众的感觉就如波浪起伏一样,作者借此来形象地描绘出湘江流水的状况。引子的5-9小节是由较为规则的连接音句构成的,它是前面一个章节的延伸,并且这个音句在整个曲子中多次出现,在演奏上虽然属于伴奏,不过,它对曲子旋律的承托以及创造性的效果使得它早已超出了伴奏的范畴,成为了与主句具有同等作用的相伴性音符,也可以将其归属于固定音型以及对比复调结构。在演奏时,演奏者要充满热情,用连贯的触键去描绘浏阳河的风貌,构建一幅由远及近、潺潺流动的河面风光画卷。主题部分包括10-32小节,在这个部分的曲调与原曲基本保持一致。作者运用四句式叠加句的形式来展示近距离观察浏阳河水面波光的情境,在整个主题部分基调自然、亲切,在弹奏时可以边弹边哼,低音弹奏时要哟一种弹性,表现出轻快、灵动之感,而对于和弦以及长音的弹奏则要尽量柔和,以触键弹奏为主。曲调在演奏时,左右手的配合是关键,右手弹奏力度稍重,以此突出其音色的明亮以及旋律的清楚,而左手则更要有良好的控制,以轻柔跳弹为主,以达到与右手形成鲜明对比的目的。而变奏部分为33-52小节,在前一部分的31-32小节中,作者使用连续的16分音符连续下行作为变奏的前奏,也使得前后部分的连接更加自然。变奏部分是整个曲调的高潮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在欣赏时,给人一种既飘逸灵动有恢弘大气之感,仿佛听着都要跟着大声唱出来一样。清晰的旋律、圆润的音色、饱满的情绪使得高低音不断重复构成复调乐段,让人在一种澎湃的心态下慢慢等待下一个变奏复调的到来。52-59为曲子的中部呈现阶段,而60-88则为另外一个变奏复调,作者通过运用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进行大量跳跃以及流动弹奏推进,让人感觉似浏阳河的绵延流长。在尾声部分(88-90小节),弹奏慢慢轻柔下来,双手交替、由低到高,仿佛使人在回溯湘江,使全曲首尾呼应,更加完整,并且让整首作品具备了一种河流下游式的宁静之感,让人忍不住去回味它的流淌历程。
传统民乐中的润腔技法是声乐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曲《浏阳河》通过装饰音以及独特的五声音阶来模仿传统民乐中的润腔,使得钢琴器乐也带有民族器乐的音色效果。这是中国钢琴与民乐结合的一种大胆尝试,更是国人追求民族文化与音乐美学走向统一的重要实践。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浏阳河》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音乐素养和技法,将西方钢琴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的特点与民族艺术的韵味充分地糅合在了一起,使钢琴曲具备了民族韵律和意境,在美学与气质上做到了内在的统一,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了发展和延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艺术品鉴赏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艺术鉴赏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艺术鉴赏论文2
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些知识领域对它进行研究。但是,专门研究艺术的科学———艺术学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产生。而艺术学在我国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则是近几年的事。90年代中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了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与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电视学、艺术设计学等并列)。在此前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相继建立了艺术学系。由于学科初创,我国的艺术学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怎样从事自己的研究?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艺术研究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保持纯正的品位,并从自发走向自觉。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依然困扰着艺术学研究者、或者在实际操作上令人含混不清的这些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由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美学家、现年94岁高龄的马采先生作了确切而明晰的回答。我国最早关注艺术学独立运动的学者是宗白华。1925年他从德国留学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旋即更名为中央大学),1926~1928年他作过艺术学系列讲座,并写有两份相当完备的艺术学讲稿。不过,这些讲稿在他生前未能发表,90年代才收进《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马采于40年代初期写了6篇艺术学散论,其中带有纲领性的第1篇于1941年发表于《新建设》第2卷第9期。这6篇论文都收入马采的《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6篇论文迄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表明马采不愧为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先驱者。 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过程直接制约着它在相关学科中的定位、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及艺术学的产生,人们都会提到德国学者德苏瓦尔于1906年出版的名著《美学与一般艺术学》。这本著作中译本收入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译本和它所依据的英译本都很不妥当地把书名译成《美学与艺术理论》。殊不知对于德苏瓦尔来说,“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不仅是一个书名,而且是他高高擎起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他开展了艺术学对美学的独立运动。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的同一年,他创办了与他的著作同名的刊物《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该刊现更名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年刊》。作为国际上权威的美学刊物,它反映了德国20世纪美学发展的历程。1913年,他又在柏林主持召开了题为“美学与一般艺术学”的第一届国际美学会议。翌年,出版了《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会议报告》。德苏瓦尔认为,传统美学研究两组问题:审美价值和艺术活动。由于这两者的区别,现有必要把艺术活动单独归入艺术学的门下。尽管对德苏瓦尔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尽管美学仍然继续研究艺术活动,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艺术学是作为美学的一部分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而最初主张艺术学独立并从事艺术学研究的,正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批美学家。马采艺术学散论之一的标题《从美学到一般艺术学》就表明他洞察国际上这股学术潮流的发展,并极力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过去以为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一切美的对象,并不限于艺术,即凡是能够给予我们美的感受的自然物以至人类的行为,无一不在研究之列。”“因此,就是美学者自己,也不得不提出限制研究对象范围的要求,主张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应该获得独立。”(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第1页。下文凡引述该书的,只注页码)。在这方面,马采的观点和宗白华的观点相吻合。宗白华在20年到:“艺术学本为美学之一,不过,其方法和内容,美学有时不能代表之,故近年乃有艺术学独立之运动,代表之者为德之MaxDessoir(马克斯•德苏瓦尔———引者注),著有专书,名Aesthetikandallgemeinekunstinseeschaft(《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引者注),颇为著名。”(《宗白华全集》第1卷,第511页)。 一门学科只有确定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它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不会被其他学科所代替。顾名思义,艺术学就是研究艺术的科学。那么,凡是对艺术的研究,是不是都可以称作为艺术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理解德苏瓦尔的一般艺术学的概念。 一般艺术学是相对于特殊艺术学而言的。“特殊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个别的本质、创作、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第8页)。它们是音乐学、戏剧学、诗学、美术学等,其中有些已具悠久的历史。关于一般艺术学的对象,马采作了一个相当精到的说明:“一般艺术学就是研究那些关于艺术一般的本质、创作、鉴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创作和种类的原理和事实的科学。特殊艺术学的知识,即各种艺术史和各种艺术学所提供的资料,虽然不断被参考被利用,但一般艺术学的研究决不是对戏剧、音乐等特殊现象的直接的探讨,也不是对宋代绘画或顾恺之等某一时代某一作家的具体作品的解剖分析,而是以艺术一般的抽象的概念作为对象作理论的考察”(第9页)。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学就是这里的一般艺术学。显然,远非对艺术的一切研究都可以称作艺术学,只有对整个艺术现象的综合研究才配的上艺术学这个名称。马采具体研究了艺术、艺术家、艺术活动(创作与观照)、艺术美的类型、艺术源流(发生与发展)等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例如,他提出“创作与鉴赏正是艺术理论不可分割的两面。没有不被创作的艺术,也没有不被鉴赏的艺术。鉴赏便是创作,创作便是鉴赏”的见解(第695页),曾得到冯友兰、贺麟、金岳霖等人的赞赏。 艺术学和美学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除艺术学外,美学对艺术最为关注。美学和艺术学都研究艺术,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马采缓引了格罗塞在《艺术学研究》中的有关论述:“艺术学为了最后认识艺术的特质,必须采取和旧的艺术哲学完全不同的方法。”“艺术的真正科学的认识,只是从对艺术的实际感情产生出来。因此不论是创作者或鉴赏者,只有能够认识艺术的人,才能真正感受艺术”(第17页)。艺术学研究既要反对“集满堆庞杂的资料”,又要反对“设计其冒险的空中楼阁”(第7页)。马采强调指出“还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这在当时是美学,同时也是艺术学———之所以能永葆其不朽的青春,而布瓦洛之所以不堪莱辛之一击,就是因为前者是以艺术的事实为基础的归纳的理论,而后者却只不过是演绎的空中楼阁而已”(第18页)。这些使我们想起德苏瓦尔的观点,他在《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既不满意哲学美学“自上而下的”方法,又不满意心理学美学“自下而上的”方法。他主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所谓“自外向内的美学”,“即以相同的分量去艺术地感觉和科学地思考”(德苏瓦尔《美学与艺术理论》第6页),从分析具体艺术出发,走向艺术哲学的高度。例如,被日本竹内敏雄主编的《美学事典》称为“艺术学之祖”的德国艺术学家费德勒在分析同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式理论。他把自己的理论看作为一种实践美学,他的理论首先面向艺术家,对20世纪初期西方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各种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的普通规律,艺术学研究作为审美价值的艺术价值的特殊规律。这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美学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其研究带有哲学意味,美学研究比较思辨、抽象。#p#分页标题#e# 而艺术学研究艺术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涉及美学范围,具有不自觉的美学性质,艺术学研究比较实证、具体,它比美学更加关注艺术实践。马采为艺术学作了准确的定位:艺术学是“联系美学和其他特殊艺术学的一门科学”(第2页),“艺术学到了艺术哲学,便最后进入到本来的美学的领域了。艺术哲学在艺术学中是最接近美学的,即受美学影响最深的科学”(第18页)。 半个多世纪以前,马采就对艺术学的独立坚信不移:“目下正在发展过程中的这门新兴科学,难免不受一些眼光短浅、思想保守的人的非议和反对。但只就方法论方面说,这门科学独立的必要性却是毫无疑义的。”(第1页)在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兄弟院校已经建立了艺术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的逼人形势下,在艺术学研究中曾着先鞭的中山大学是否有新的举措和动作,我们且拭目以待。
艺术欣赏论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高校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自主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但是由于高校公选课的开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校有3万余名在校本科生,每学期开设约200门次公选课,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素质拓展课程,另一部分为技能提升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又分为11类,分别为:哲学历史类、语言文化类、经济管理类、法律法规类、自然环境类、信息技术类、艺术欣赏类、医学保健类、创新创业类、交流沟通类和品德修养类;技能提升部分包括语言类、计算机类、数学类、实验类等4类。本文从教学管理角度,对我校公选课的开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公选课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开设课程随意,追求数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我校公选课的开设流程,主要是由教师本人申报,所在学院进行审批,最后由教务处审核通过后,面向全校开设。为使公选课尽快成为门类齐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规模化、体系化的课程类别,真正发挥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2]等目的,政策倾向于积极扩大公选课规模,鼓励尽可能多的教师开设课程,因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以及教师所在学院对于申报教师的授课资格审查较为宽松,尤其对艺术欣赏类课程(古诗词鉴赏、音乐欣赏等)和沟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类课程(大学生礼仪、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等申报人数少,却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的开设申请更是一路绿灯。在不能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公选课开设管理办法的情况下,致使一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对所报课程体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规划,盲目申报,开课随意,缺乏课程建设的稳定性。这样就导致所开设的公选课往往只是为了开而开,教师对于公选课的建设过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备课、授课、考核等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影响了公选课的授课质量,进而间接导致了学生课堂偏低的出勤率。同时,公选课的师资力量缺乏,有一定资历和经验丰富的教授、省(市)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师等忙于专业课教学和科研,不愿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选课的教学任务中。以我校为例,2015年共有87名教师开设公选课。可以看出,在87名教师中,有大约10名没有独立上课资格的助教在独立承担着一门公选课,助教和讲师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多,而授课经验最丰富的教授只占总人数的20%,大约有17名,在所有的授课教师中只有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市级(校级)优秀教师。
2.学生选课盲目被动,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学生在选课之前,对于待选课程的信息量了解较少,仅仅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地点和一段简单的课程介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盲目选课,开课之后才发现授课内容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最终导致听课不认真甚至是旷课现象的发生。在对我校参加选课的13794人进行的关于选课影响因素[3]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中显示(如图2)。随大流、挑热门和易拿学分两项占了总人数的53%。选择随大流的学生大多出于从众心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能力相对较差,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选择了什么课程,自己就选择什么课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选择、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在选课之前向师哥师姐了解情况,寻找日常管理与最终考核较为松散的课程,他们选课的目的是学起来轻松,考试容易通过,最终能够轻松获得选修课学分。此外,学校为了避免公选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冲突,尽量扩大学生选择目标课程的机会,大部分公选课都开设在晚上或周末。这种开设方式的弊端是授课时间与学生的业余活动时间重叠,导致本来就盲目选课或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以各种理由缺席,逃课现象严重。
3.考核制度不严格,缺乏教学评价。首先是学校层面的监管不够,我校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没有把校公选课纳入进来,比如教务处每学期组织的讲稿、教案、作业和试卷等教学检查项目并不包括对校公选课的检查;教务处聘请的教学督导专家进行抽查式听课,也将公选课排除在外,致使公选课处于无监管状态;其次,学校为了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大力提倡公选课的考核形式多样化,希望授课教师找到最适合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但在学校对考核方式缺乏必要的评估监管的情况下,授课教师逐渐将考核方式简单化,大多为平时成绩加主题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为课堂出勤率或者随堂测验,而课程论文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授课教师在备课不充分、考核形式化的情况下,为了能在最后的学评教中获得高分,往往会不顾学生平时成绩的好坏、论文质量的高低,主动帮助学生顺利过关,是否上课,学习好坏都是一个结果,这样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公选课的教学评价部分不受重视,学校方面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二、公选课教学管理的改进方向
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不但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更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形象。根据上述的高校公选课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我校为例,提出一些改进的具体措施。
1.完善公选课教学激励制度,吸引高水平教师。应设立专门的公共选修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提高讲课酬金、教学奖励。首先,在公选课课时费方面,我校高级职称的讲课费为每课时35元,一门课一般24课时,一学期下来可收入840元,平均约相当于高级职称教师4天的工资收入,可见精心准备一门课程付出的劳动远高于回报,影响了教师授课积极性。若能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或者校级、省级等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课时费,使之与付出相匹配,才能吸引优秀教师开设课程,才能从根本上丰富公选课种类,提高公选课质量。其次,应使公选课的激励方式多样化,每年举办一次公选课教学基本功竞赛;还可结合课程的选课人数、学评教的成绩、教学督导专家的听课打分等综合因素,每学年评选出若干名校级公选课“优质课堂”和“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设立校级的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等;上述奖项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业绩津贴挂钩,提高奖项吸引力。
2.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公选课种类。目前,国外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也有许多高校在公共选修课设置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这就为我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课程设置理念,来完善我校的公选课课程设置工作。在对部分国内外知名高校公选课设置情况的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顶层设计是公选课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最重要环节,而顶层设计应该紧密围绕公选课的开设目标来进行,以我校为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重点进行学生的心智健康培养和价值观导向教育。首先,为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标,就应在学生选课内容上做一定的限制,例如要求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类课程,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则必须修读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这种对学生非专业领域修读学分的要求,就是要促使学生获取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的学科交叉,以达到拓展知识面的目的。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心智健康培养”的教育目标,应属于公选课开设的核心目标,能达到此目的的课程应该属于公选课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设,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接受的教育,我校公选课中的艺术欣赏类、医学保健类和沟通交流类都应属于核心合成范畴,这种将公选课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的课程设置方式,是目前国内外高校公选课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式[5]。对于核心课程,很多国内外知名高校都设有学分要求,如果拿不到足够学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顺利毕业。我校每门核心课程的平均学分约为分,依照上述高校的经验,在课程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宜设置最低3—6学分的修读要求。最后,由于我校是以工学、医学为主,理、经、管、文、法、艺为辅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文史、艺术类课程师资力量有限,课程种类与数量不够丰富,尤其是艺术欣赏和沟通交流等核心类课程开设门数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设法实现同城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聘请其他高校中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我校开设公选课;其次,学校应大力投资现代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设部分网络视频公开课,如购买“尔雅通识课”等项目,在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同时,还能使我校学生感受到国内一流教师的教学风采;最后,应加快校内教师培养,鼓励对上述核心类课程感兴趣,却还没有能力独自承担该类课程的教师为外聘教师助课,或担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班主任,设计教学环节,组织线上线下的讨论活动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独立开课。
3.完善准入机制,严格执行公选课开设标准,提高师资水平[6]。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公选课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要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就要从根本上杜绝一味追求公选课开设数量与种类的管理思路,禁止那些以混课时费或为评职称混授课学时为目的的教师混入到公选课的师资队伍。首先,应科学设置公选课授课教师准入“门槛”,从制度上保证师资队伍质量。比如,学校可以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开设公选课的教师须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系统地上过一门以上课程(含一门)并有两年以上教学经历,如果授课内容和从事专业相差较大,可以要求教师在相关领域至少公开两篇。这样做,可以在制度上保证公选课开设教师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也应根据自身师资水平和培养目标,提高或降低相关要求,以满足不同需求。其次,学校教务处作为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为了扩大公选课规模,丰富课程类别而一时降低了对课程开设教师的要求,一旦降低要求,就会有更多不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公选课,陷入恶性循环,增加管理人员的审核难度,最终会降低全校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这种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公选课只能浪费教育资源,无法达到公选课的开设目的。
4.完善选课系统,加强选课指导。第一,对选课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学生选课便利性:①在选课过程中,通过点击课程名称就可弹出课程与授课教师简介,甚至是开课教师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提前录制的简单介绍课程内容的说课视频,用来提高学生对目标课程的了解程度,避免出现仅凭课程名称选课的盲目选课现象;②选课管理模块可以实现“类似课程推荐”功能,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选择了课容量已满的课程后,系统可以自动推荐类似课程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选课效率与选课满意度;③对系统服务器进行更新换代,在承载更多数据信息的同时,能不断满足日益庞大的数据访问量要求。第二,可以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选课导师,导师既可以是学生的辅导员,也可以是学生的专业课教师[7]。因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自身条件,专业课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背景入手,帮助学生选课。这种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对学生给予选课指导的办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认识自己,科学选课。
5.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目前,我校公选课的最终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专题论文35%+平时出勤35%+随堂测验30%=总成绩,考核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在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加强管理。首先,应将公选课纳入到教务处每学期开展的期中教学检查中,重点对教师的教案讲稿以及平时的出勤签到表、随堂测验和专题论文进行检查,尤其对占总成绩比重较大的专题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专题论文的检查可借助学校的论文系统[8],因为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专题论文都是网上直接下载,或将网上的论文东拼西凑出来当做自己的最终作业,重复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一般认为专题论文的重复率应该低于30%。如果上述检查项目的综合得分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开设以及学院在教学检查中的整体得分,以此督促任课教师严格考核环节,加强课堂管理,同时也督促学院加强对本院教师所开设的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9]。其次,应加强学评教管理,教务处每学期期末向选课学生发放不记名的公选课调查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对各门公选课的评分。最后,应加强课堂教学督导,组织教学督导专家随机抽查部分课程进行听课,重点检查学评教环节中得分较低的公选课,对于教学质量不高的公选课,由督导专家进行专项辅导,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
总之,公选课的开设是对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是为了拓展本科生的知识范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因此,开设公选课对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学校应加强对公选课地位的认识,不但要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监督管理,更需要不断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公选课的开设形式、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教”、“学”、“管”三方面协调努力[10],才能使公选课发挥更大作用,保证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瑜。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1,9):197-199.
[2]杨?,陈燕。普通高校公共教育声乐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86-190.
[3]江艳华,贾梦姗。关于高校公选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32-233.
[4]刘勇兵,袁桅。高校公选课建设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0):24-26.
[5]黄伟力,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4):100-103.
[6]高忠。高校公选课要念好“课”、“选”、“修”三本经[J].大学教育,2013,(1):15-17.
[7]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9-103.
[8]史晓燕,蔡雅萱。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改革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66-68.
[9]周霞,唐淳杰。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4):135-137.
艺术品鉴赏论文4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 新课程 问题 优化策略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艺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哥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存在问题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得到了高度重视,美术鉴赏课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为目标。但是,受一切以高考学科为主的影响,由于美术鉴赏课不属于高中的主学科,导致美术鉴赏课堂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总的来说,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学生和教学两个方面;
(二)教师方面,由于教师授课方式形式单一,对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认识不足,缺乏互动,其主要体现在单一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却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下课完成后,教师也没有主动与学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导致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是明显。另外,美术教师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果,由于美术教师文化素质不高,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知识,也不能整体把握教学,导致美术鉴赏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提升。在设计美术鉴赏课课件中,由于教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设计课件,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专业术语授课,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即使教师将美术艺术概念解释的通俗易懂,学生也难以理解;第二,教师采用与美术无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导致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讲故事教学上,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加强学生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
(一)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对美术不重视,受高考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上,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美术,即使学校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学生也将美术鉴赏课时间花费在其他学科学习上,学生对美术不重视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多年来对美术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不牢固,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致使美术鉴赏课堂难以实施。
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教师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若教师不能用丰富的情感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流露出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直观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所具有的情感,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坚持以情促教的原则,并采用有效的情感手段,使学生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产生情感共鸣。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与作品的情感交流
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刻挖掘作品背景,充分了解作品背景,才能用生动、形象的书面化语言来表达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才能增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交流,例如学习“捣练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捣练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了解作品背景,即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张萱是我国著名唐代画家,其主要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名冠,这部作品主要表现出了唐代女画的典型风格,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体现出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而自然的情感。另外,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了解美术作品的背景,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美术鉴赏课前准备,在课件设计中,教师应将作品背景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真实意义,进而增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
(三)注重美术鉴赏和艺术表现内容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将鉴赏与艺术表现内容有效结合,不仅增添美术艺术魅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和表现的结合突破了传统的美术鉴赏方式,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根据作品题材内容来开展美术绘画教学,美术鉴赏课堂不仅要注重作品的欣赏,也应注重美术绘画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教学,并以绘画的方式将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现,使学生在作品的启发下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增强对艺术的表现力。例如美术鉴赏《春如线》,教师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该作品进行解释,并分析作品中的构图方式和风格手法,美术鉴赏教学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进行作品创作,学生可以采用线条造型的方式来表现作品中的情感,通过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作品的认识和表达。
(四)注重美术作品讨论优化策略
在美术鉴赏中,讨论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举措,开展作品讨论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美术作品讨论活动中,应分为感受、分析、讨论、评价等四个阶段,通过学生围绕问题思考和讨论,在讨论阶段中,应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讨论出结果,并要求学生之间多沟通交流,使美术鉴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艺术学校的重要课程,加强美术鉴赏教学,注重教师、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优化的教学措施,结合美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内容,使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霜。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建设的启示[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岳建飞。 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艺术赏析论文5
课文“面”的处理艺术
“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节熟悉了,才能为后面“点”的赏析打好基础。例如教学《陈奂生上城》一文时,先要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情节,感受陈奂生上城的行路和心路历程:
从乡下进城(悠然)―自卑;
在车站生病(突然)―惶惑;
到宾馆住下(偶然)―懊恼;
由城里回村(飘然)― 神气。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教学才有可能。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理清散文的思路,就是要弄清散文“形”的变化。如教学《故都的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五幅“秋景图”: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教议论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议论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灯下漫笔(节选)》的议论结构:我们变成奴隶后万分喜欢(是什么)――中国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能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循环时代(为什么)――我们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怎么样)。
课文“点”的处理艺术
课文的“点”是指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障碍,教学基点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也简称“双基点”,新课标为“知识和能力”)。如果说课文的“面”还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就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但是“点”是在“面”的基础上提炼组合的,应以“面”托“点”,以“点”带“面”,点名结合,相辅相成。
小说、戏剧的“点”是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处理教材时,教师就要紧扣这些语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如教学《陈奂生上城》时,在弄懂了基本情节后,应以陈奂生住宾馆的细节描写为“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对陈奂生“交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的对比赏析,来把握陈奂生善良质朴而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
散文短小精悍,一般要短文细教。它的取“点”范围较大,一般是文章的形神聚合处,基点凸现处,难点突出处。这些“点”不像小说、戏剧你那样相对集中,而是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发现他们。不同的教师会取“点”不同,这就反映出教学能力的差别。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文章主要的“点”应在描写荷塘与月色的三个短落(4―6)中确定。这里的讲点很多:比喻的明与暗,比喻的形与神;描写对象,描写角度,描写顺序,描写作用;景与情;炼词炼句;等等。这些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等能力的训练,都是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典型“例子”。除了这些主要的“点”之外,课文前面的“文眼”、景物衬托、心理独白和文章后面的“六朝采莲”的联想以及结尾的卒章显志也可作为“点”,因为这些对理解散文的“神’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议论文“点“应该在论证的逻辑性、典型性和深刻性上确定。讲逻辑性,就是要使学生弄懂论点和论据的内在联系,写议论文不偏题;讲典型性,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精选论据,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讲深刻性,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能力,把议论文写得深刻。只有抓住这些“点”来组织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课文,尽快地提高议论能力。
上一篇:数控技术论文范例【范例4篇】
下一篇:工程监理论文【汇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