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3篇】
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希望您喜欢。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学生。从学习情况、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够灵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全册教材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材分析(包含重难点分析等)
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具体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五、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继续遵循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学总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1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1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1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1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4.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课四通八达的交通2课时
第十二课慧眼看交通2课时
第十三课万里一线牵2课时
机动2课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珍爱生命,做遵规守法的公民,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懂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引导学生注意自身的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以此让学生们初步感受祖国的强大。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的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命,爱护公共实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让他们在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更可以培养他们个人品德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做一个对父母、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初始教材,教材共包括四个单元,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联系紧密。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已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学习技巧,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以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拓宽视野;以利于学生感悟语言,从而逐步形成初步在现实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而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 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和设想
1、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2、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3、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