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调研文章: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监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能够增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凝聚“价值最大公约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统领,画出“理想信念同心圆”。高校要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抓好思政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环节,构建科研、教学、实践、观摩于一体的教学流程,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专业化的教学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际,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合起来,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形势政策专题辅导,提高专业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交互融合、协同育人新局面。

优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要求。要根据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求新求变、破立结合,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形式和平台,构建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亲和力,让舆论引导工作可见、可感、可亲、可行。要善于优化整合话语传播主体,锻造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本领高强”的话语传播宣传队伍,激发话语传播主体能动性,提升话语传播能力素养。要创新话语表达形式,把握话语表达的正确导向。既要注重使用恰当的语言词汇、合适的方式方法向学生“说明白”,又要精准高效地表达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理论观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语表达原则,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学生同频共振,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和说服力。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在实践中锻造素质能力。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明确各级党组织、各类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职责,完善责任层层传导机制,确保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要求,认真梳理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和问题,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的规范化、常态化、有序化。不断强化风险研判预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持续强化舆情监测、研判、引导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师生关切的重要问题,感知苗头问题。通过有力、有效的具体抓手,把应对舆情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化校园“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做到学生有所呼、学校有所应。

48 3200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