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演讲稿范文样例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写作演讲稿范文样例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写作演讲稿【第一篇】
演讲稿写作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演讲稿写作的总体特征: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3、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写好1篇演讲稿的技巧:
演讲稿是一种介乎于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的文体。它与一般的书面文章不同的是:(1)感受方法不一样———一般的书面文章是供人阅读的,即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对文字符号的识别而引起大脑中相应的概念(或表象)运动;演讲则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语音的识别而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听众的听觉感受效果,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更要注意,不要用那些比较冷僻、比较拗口的词语。(2)作用效果不一样———一般的书面文章是作用于个体的,即1篇文章即使要传阅也得一个一个读者轮流着看,而不可能同时有几个人甚至一群人一起看1篇文章;演讲则是1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如果某个读者对书面文章里的观点或表示方法有异议,他可以看了一半就放弃,不会影响他人;演讲则要注重现场效果,如果阐述的观点是错误的、使用的语言是不得体的,那么,就会引起听众的议论,破坏现场效果。
写好演讲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要强、审题要准
演讲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一般来说,演讲都会有一个规定的主题,就像学生写作文时的命题作文一样,比如《我与班组》、《美在生活中》、《知识改变命运》等。当然,有时候主题会比较原则一点,就像半命题作文那样,在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演讲者自己选择切入点,比如《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等。在撰写演讲稿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来写,绝不能游离主题任意发挥。比如,要求你围绕的主题是《我与班组》,你在写稿的时候却只字不提你所在的班组,而是写企业、写车间、写其他班组,这就太离谱了;或者写的是自己的班组,但都写别人在班组中的情况,只字不提“我”自己在班组中的感受,那也离题了。所以,撰写演讲稿和学生写作文时一样,首先要审题,弄明白这个主题要反映的是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这样写出来的演讲稿才有针对性。
(2)举例要确切、能打动人心
演讲稿为了表达主题,必须要有确切的例子作论据,光有例子还不够,要善于选择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例子,不能以空洞的理论来说教。首先,所举的例子要与主题相吻合。其次,所举的例子要有新意,所谓的“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如果要引用古代的例子,必须要有独到的见解;如果要引用当今的例子,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如果要引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则应该是对他人有启迪的。比如有家单位举办的演讲比赛主题是《读书,我选择的生活方式》,一位盲人选手上台演讲,他讲述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方式,即通过听广播、读盲文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如果他光讲这个过程,那么,听众仅仅是佩服、同情而已,但他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提炼出了人生感悟,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有的困难还看起来是难以逾越的,但只要不被困难所吓倒,那么,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这番富有哲理的论述,就对广大听众很有启发了,这样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
(3)内容要紧凑、要有个性
审题清楚以后就可以动笔写稿了,但一般的演讲比赛都有规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是要扣分的。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在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下工夫。尤其在比较宽泛的主题面前,你会觉得可供选择的实例太多,要表述的内容太丰富,这时,你就要学会“取舍”,要善于从众多的实例中挑选那些最能衬托主题的例子,以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如有家单位在“七一”前夕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是《重温入党誓言》,许多人在演讲中都回顾了自己当初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状况,并决心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工作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内容都没错,但太平了,没有个性。
有一位门卫的演讲却令人耳目一新,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当年在部队入党时的情景,然后,话锋一转谈到了自己转业后来到这个事业单位,没有专业技能,也不思上进,只能当门卫,当了门卫还感到委屈,一直闹情绪,觉得“怀才不遇”,重温了入党誓言,就像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找到了努力方向,决心振作起来,自我加压,加快“充电”步伐,争取再立新功。这样的演讲有血有肉有个性,赢得了听众的一片掌声。
(4)语言要生动、要有感染力
篇好的演讲稿,往往就是1篇美文,在演讲稿里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较常见的有排比、比喻、比拟、设问、反问等,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要有意设计一些“高-潮”,就像相声里面的“抖包袱”一样,起到吸引听众注意力、引起听众共鸣的作用。有位演讲大师曾经将好的演讲者比作为“技艺高超的琴师”,即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去“弹拨人们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有些演讲内容其实很动人,但由于撰写者不善于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便使整个演讲过程艰涩、刻板,“面目可憎”起来。还要注意的是,演讲稿不是总结、汇报稿,尽量少用长句,尽量少喊口号。有些人喜欢在演讲稿中夹杂一些文言文或外文,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无尚不可,但应该在讲完听众不太熟悉的文言文和外文后,作适当的解释。如果在文章中能有一到两句“点睛之作”,那定会令听众回味无穷、获益匪浅。
演讲稿的写作结构:
1)开头一般是“开门见山”,直接说出演讲者的意图,不要兜圈子,因为演讲时间有限,一兜圈子就把时间全兜掉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演讲稿也是1篇小论文,所以,上来就亮出自己的观点(论点),比较明了。但是演讲稿的开头也是最难写的,既要直接,又要能够吸引听众,好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抓住听众的心。总之,开头要避免套话、空话、题外话,直奔主题为好。
(2)中间要展开,充分阐述主题,可以从正面、反面两方面来论证观点;也可以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展开,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但展开部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就像是“众星捧月”,既有“自转”也有“公转”,一切都为表达主题服务,“枝枝蔓蔓”要删除,中心要突出。
(3)结尾要有力,形成亮点和高-潮,一个有力的结尾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回味和思考,起到“文止而意留”以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昨天的成绩已成为过去,明天的征程任重而道远。
今天,高速公路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控制专项劳动竞赛活动正式启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非常及时的活动,这标志着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碑。本次竞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交通运输“十二五”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精品工程”的竞赛主题,开展以“六比四创”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
一是要配合业主宣传和组织好本次活动,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二是要督促好本次活动的实施,
三是要利用好本次活动的成果,广泛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对于竞赛成果,各参赛单位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使新的科技成果变为生产力,推动项目管理的优质、高效运转。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本次劳动竞赛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赛出精湛技艺,使本次劳动竞赛为一个交流经验,切磋技能的盛会,为创建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廉洁的高速公路行业典范精品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各们代表,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无畏的勇气,以精诚至远,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再写高速新篇章,最后,预祝本次劳动比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写作演讲稿【第二篇】
一、长期的战略性准备。
演讲稿写作是对现实的生活现象进行的筛选、提炼、概括和评价。它要综合各方面、各学科的丰富知识和最新成果,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现实、具体的事件和事例转化成信息,并以文字符号形式记下来,以供口头传播出去。因此,演讲稿写作的长期准备无疑就是知识的准备。一般说来,演讲稿写作需要具备以下的知识门类。
(一)哲学。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问题的锐利武器。只有掌握了它,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保证写作思想、观察事物和立论的正确性。
(三)逻辑学。主要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它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写作中运用概念、选取材料、安排结构时所必须遵照的。
(四)心理学。主要指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研究人们传播(宣传)活动中的心理内容、心理规律,为演讲者了解自己、熟悉听众、提高演讲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所以不了解心理学就难写好演讲稿。
(五)写作学。演讲稿写作实际上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写作学所阐述的写作基本规律、技能和技巧形成的途径涵盖了并且适用于演讲稿写作。显然,熟悉写作学是很有利于演讲稿写作的。
此外,传播学、美学、伦理学、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学、公关学、历史学、民俗学等,都与演讲稿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不一一细说了。应该强调的是,许多类别的演讲稿的内容都有一定专业性,这就需要演讲者在撰稿前做有关专业方面的了解,以免说些外行话。
在长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具体,有针对性地做到:1广泛阅读。利用目录、索引对有关报刊书籍等广泛浏览,掌握动态。2重点精读。挑最有用的读透。3专题笔记。对有关重要的内容作专题笔记。4搜集问题。在生活中积累、搜集有意义的问题。5锤炼语言。有意识地形成个性化的语言。6经常练笔。多运用知识和题材作演讲稿写作的练习。
写作演讲稿【第三篇】
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写法: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那么,什么是演讲呢?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它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
第二,它有一定的时间性;
第三,它是为了阐述某一问题或整理而开展的;第四,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像演讲比赛、典礼致辞、会议发言、学术讲座、科研报告、竞选演说、就职演说、法庭陈述等,都带有演讲的性质。演讲稿是演讲用的文稿,也是演讲的依据。它是为演讲服务的,是体现在书面上的讲话材料。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导、有说明、有论辩、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1、演讲稿的结构。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矗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1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多数演讲稿如同1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1篇演讲稿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这是由演讲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时间性所决定的。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完全借助于语言、手势等向听众讲明一个问题或道理,同时又要说服听众,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一定要突出主题、观点鲜明。
1、突出现场交流感
离职演讲是在诸如告别会、欢送会之类的特定场合下进行的。这特定的场合,本身就会营造出一种或热烈。或深挚的时境氛围。这种氛围,要求演讲者必须调适自我心态,体察听众情绪,在演讲过程中实现心灵的交融。为此,写稿时,就要把现场气氛。听众反应等因素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并运用变换人称。插入呼语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相互照应,从而突出现场的交流感。
2、注重语言分寸感
离职演讲是一种社交性的实用演讲,一般不具有某种特定的功利目的。因此,演讲稿写作语言的主体格调应当是朴实谦和的。无论是交代背景、解说事因,还是总结工作。提出建议,都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词句不当,褒贬失度、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分寸感,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虚浮、不矫饰、这样就能给听众留下求真务实的好印象。
3、强化表达真切感
离职演讲的情感倾向性是很强的、演讲者在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话别领导和同事,流露的应当是真情实感、不言而喻,任何虚情假意的叙说,矫揉造作的表白,都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因此,写稿时,执笔人一定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运用真诚恳切的语态技巧,强化现场表达的真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离职演讲获得最佳视听效果。
写作演讲稿【第四篇】
7.尽可能多地列出联系信息———招聘者能找到你的任何信息;
9.考虑用“资格总结”或“综述”来突出重点;
10.不要轻视功能性格式,这种格式对学生或其他缺乏经验的人是非常有用的。功能性简历围绕职能性技能组织,在列出3到4个技能后,要表明你如何证明那些技能。
11.不要用人称代词“我、我的”;
写作演讲稿【第五篇】
演讲稿是一种应用文体,它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演讲稿虽然是用书面文字撰写的,但是作为在特定的时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它所传导的思想感情,听众主要是通过对演讲者有声语言的倾听来理解和感受的。这一重要的特性,是我们撰写演讲稿选用语言表达方式的基本依据。
实践经验表明,以下三个影响演讲稿写作质量和表达效果的要素,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演讲是演讲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境中彼此发生了关系而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主要是通过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营造的环境气氛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不能不对演讲现场进行预设性假想,也就是说,撰稿人必须把构成演讲现场的种种因素全部纳入自己的整体构思之中,并通过独特的语言设计和表达,把这些现场信息释放和传达出来,以强化听众的现场体验和感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演讲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效应。例如,余秋雨在岳麓书院发表的题为《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人》的主题演讲,有这样一段结束语:
如果再过很多年,譬如我设想——现在朱熹先生去世8xx年了——如果在朱熹先生去世9xx年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在这里聚会,集体朝拜前辈大师,突然发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已经很高很高了。如果我们觉得整个民族的素质由于我们文化地位的提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地位的提高会使本身的素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这种自重的感觉就是与这个文化地位本身的提高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相信,即使我们到时肯定一定不在了,我们在座的大多数已经不在了,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可能不会记得在1999年的7月11号的下午,在一个细雨的日子,我们有过这样一个聚会。因为这样的聚会会不断地有,全部这样的聚会其实都是一种期盼,都是一种期待,都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在纪念过程当中的向往。他们可能不记得我们有过这样的聚会了,这都不要紧,我们把我们的愿望留给这个庭院。我们相信,这个庭院既然有过千年的魅力,那么不管再过多少年,她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余先生紧扣演讲现场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表达情意。他首先通过设想,表现1xx年之后,“很多人在这里聚会”的情景和感觉,接着通过想象,回顾今天的“这样一个聚会”,并说“这样的聚会”是一种“期盼”、“期待”和“向往”,最后把愿望留给“这个庭院”,并相信“它一定会给我们今天的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一段话,是在岳麓书院的特定现场情境中有感而发的,无论是时空的对应和转换,还是人事的交代和描述,都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现场感。正是这种独特的现场感,使演讲者的情理表达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悟力。
演讲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正如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所说:“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则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在双向交流情绪。严格地说,演讲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然而,在演讲稿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的往往只是演讲者自身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倾诉,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无疑会在客观上削弱演讲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撰稿时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演讲者的信息传导和听众的信息反馈对应和联系起来,运用设问、呼告、变称和换位等修辞方式与表述技巧,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登台演讲的时候,有效地刺激听众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种种能够被演讲者体察和感应的信息反馈,以真正形成和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化交流。例如,毕淑敏在大连大学发表题为《与青年学生谈生与死》的演讲,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位著名女作家预先设计这个环节,正是为了在演讲的时候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她让同学们在纸上画线,然后在这条延长线上做标记,并写下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和在未来的岁月里“还打算做的事情”。这个别出心裁的`心理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现场听众参与的热情和交流的兴趣。显而易见,她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一方面是站在演讲者的立场上,用设问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告诉大学生;另一方面又站在大学生的位置上,引导和期待着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语言表述,无疑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它为接下去即将进行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关于生与死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者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阐述观点和主张,听众通过聆听这种口头语言,对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主张进行认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口语就成了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必须突出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点,注重选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大量使用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活感和生命力的口语词汇,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稿摆脱书面语言的负面影响,更加适合演讲现场的口头表达。同时,这种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口语,也才能对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晓示性和感染力。例如,享有“当代武训”美誉的秦市义在一次为集资办学所作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演讲者面对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们,首先表明本人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接着表达了自己进村看到的情景和感受,最后才道出了“咱学校没有变”的实情。这段开场白,没有一句大话、套话和官话,说的全是农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实话和大白话。无论是风趣的歇后语,还是流畅的顺口溜,听起来都让人感到既朴实生动,又亲切自然,再加上大量使用短句和俚语,使现场演讲的语言表达,呈现出简洁明快和幽默风趣的特色,对现场听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为接下去宣讲集资办学作好了情绪和气氛的铺垫。
综上所述,一次演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然而,倘若我们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突出时境的现场感,体现语言的交流性,注重表达的口语化,就一定会让自己的登台演讲,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鼓动力。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 神世代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又有多少殷红的鲜血,才换来今天强盛的祖国。五千年的漫漫路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五千年,风风雨雨;几 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中华民族。
祖国——意味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世代相传的人民。千百年来,她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她说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过家门而不 入是为了她;她说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是为了她;她说,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她说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 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也是为了她!
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思想僵化,是腐化统治者的错;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是他们的错;由强迫制定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是他们的错;使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也是他们的错……”祖国,你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祖国历尽磨难,饱受沧桑。侵略者的魔爪,将您瓜分,冒险家的肆虐,将您洗净。您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您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山河 在呜咽,松涛在哀鸣。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使东方雄狮倒下了……然而英雄的中国人并没有趴下,一片片忠心,一首首悲歌,化作那一声声呐喊,一 股股豪情!为挽救我沉沦的祖国,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多少英雄豪杰血染疆场。南湖的红船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井冈山的红旗点燃起星星之火。沉睡的雄狮终于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东方巨龙终于抖擞精神扬威于世!
“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1949年,毛泽x带领 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站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的每个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壮志激昂。耻辱 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我的祖国走向繁荣,走向富强;紧接着,中国大地又升起了另一朵美丽的蘑菇云——氢弹成功爆炸。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78年改革开放,祖国引来了全世界羡慕的眼光;邓小x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雄狮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65年前,中国还只是战后的贫困国家,经济落后,百废待兴,国际地位也受到了威胁。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不堪忍受祖国如此落后的局面,团结一致, 勇往直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一次次的发展浪潮中,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中华民族用血汗谱写出1篇篇华美的文章,涌现出一批 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铁人王进喜,人民好公仆焦裕禄……他们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身躯为祖国铺垫出一条通向光明,通向崛起的康庄大道,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创造出美丽的神话。
正当中华民族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发展前进方向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x为中国指明了道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 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群情激昂,纷纷出谋划策寻求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互相借鉴,共同进 步,全国上下一心,勇往直前,于是,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楼宇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柴棚草屋,柏油马路代替了羊肠小道;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向小康水平迈进:65年的沧桑巨变,65年的光辉历程,让所有中华儿女看到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改革的春风不仅给中华大地注入 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更为中华儿女重塑了民族的信心!在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这个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奇迹,正在稳步的走向世界。
回顾共和国走过的65年,光辉历程这样记录着:振兴中华的奋进精神,使“两弹一星”上了天,“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嫦娥一号”探月成功;港澳 回归,北京申奥成功;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使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使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冠军。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又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唱响“春天的故事”到“神七”载人飞船的升空,从“东亚病夫”到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我中国人的勤劳、坚强、智慧和勇敢。
最近几年,各种恶劣灾害……“非典”洪水、暴雨、汶川、新疆大地震等——频繁光顾中国,似乎是要考验一下中国人民的勇气与能力,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们用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一个个天灾人祸,任何自然灾害吓不倒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 神。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大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65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主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为我们的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还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紧密团结在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一定要胸怀祖 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一定要继承和发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奋力拼搏,力争用自 己的激情、汗水和辛劳,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要永远铭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祖国在我心中,我爱我的祖国!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吧!
写作演讲稿【第六篇】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是青春最美的亮色。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连续引用题干中的两段古语,作为自己论述语言的一部分),从古人这些富有哲理的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代代炎黄子孙脚踏大地,心贴热土,用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开创了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宏大文明(这个揭示分论点一的句子较长,但非如此则表达不完整)。没有劳动,就没有富饶的天府之国;没有劳动,就没有杏花江南的鱼米之乡;没有劳动,就更没有当下中国巨龙腾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时代!(诗意地分析,听众会认同)。
可是(转折连词引出下文的反面现象,形成对比论证),当传统意义上的崇高面临着世俗蜂拥而至的解构与侵袭,当浮躁功利之风劲吹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似乎已经把劳动丢得越来越远,这一点在我们青少年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又一个长句揭示分论点二)。反思一下自己吧,你是否曾抱怨过劳动挤占了你宝贵的学习时间?你是否曾嫌脏怕累而把劳动的任务丢给父母甚至清洁工们?你是否在内心深处存在着对农民工、环卫工人等凭劳动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轻视?(连续三个结合当今社会现象的反问,发人深思)这些想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我们中间有许多人的确丢弃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辎重(文言实词积累丰富),忘记了劳动,实(在)是青春飞扬中最动人的亮色!
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分论点三)。从客观上讲,只重分数忽视劳动培养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功利浮躁之心;父母、社会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溺爱催生了“巨婴”;科技的进步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使人们变得消极懒惰。从主观上讲,是个别同学怕苦怕累,好逸恶劳,缺乏劳动意识。(本段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分析,入情入理。“巨婴”一语内容丰富深刻,意象鲜明有趣)。
但这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时代(小结分析,揭示分论点四)。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如某高校就已将“种菜实践”纳入学期末综合评估(此例鲜活,甚精彩),其目的就是弘扬劳动新风,打造时代新人。
同学们,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再等待也不再推诿,通过劳动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让国家发展定义人生坐标,用自己的劳动推动中华复兴底盘(此词语意通俗表意精准)运转生生不息,共同奏响实现亿万人民伟大中国梦的最强音。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把劳动的种子播入心田,让劳动为青春增添最美的亮色!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写作演讲稿【第七篇】
第一不要“学舌”
这本小书的题目是《怎样练习写作》。所谓“写作”,范围应当很广,凡是叙事、抒情、议论,乃至日常应用文件,都是可以包括进去的;不过通常人们提到“写作”两字,那范围就不是这么广泛了,通常这是指文艺作品的写作。
我们当然不主张每个小朋友将来都从事于文艺工作,但是我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去禁止他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也试写些文艺性质的东西,从前有过这样的办法:读了几年书,要开始学习作文了,第一步便是“对对子”。这玩意儿,可以说是文艺性的。但学“对对子”的目的,却不是准备将来做文学家。现在这一个办法也不通行了。以前又有过另一个惯例,读书的小朋友到了能够写这么百来个字1篇的时候,先生出的作文题目便往往是《秦始皇汉武帝合论》、《性善性恶论》、《说忠》、《说孝》、《论富强张兵之道》……诸如此类的一套;这一类的大题目,放在小学生手上,居然也能用些陈腔滥调七拼八凑,完卷了事。这样的“大题目”,也许现在也不大时行了,可是,类似的情形,却还存在,不过面目不同,现在我们的小朋友也会把一些标语口号拼凑起来,应付另一些大题目,例如《祝湘西大捷》、《论日寇必败》、《新生活运动十周纪念感想》之类。像这样的办法不是练习写作,而是练习“学舌”,练习“拼凑文字的七巧板”,练习“套用公式和教条”。这不是教导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幼小者的方式,这是调弄鹦鹉的方式。即使教者主观上并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但到头来这样的结果还是无可避免,为什么呢?因为小朋友们拿到了这些大题目除了“学舌”以外,实在很少办法。
当然,每个小朋友都应该知道我们在湘西打了怎样一个胜仗,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日寇必败,都应该知道新生活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应当有这些知识,是一件事,而用这些知识作为题目叫他们作文,却是又一件事,测验他们有没有这些知识,并不一定是作文范围以内的事,并不一定要用作文这一个方式,因为作文的目的是练习写作,并不是默写他所已知的知识。而要练习写作,要增进写作的技巧,则最好是让他去抒写一些以生活经验得来的东西,不是要他记写耳朵听来的话。如果作文的题目限制着他们,使得他们只能把听来的话“学舌”一番,那就失却了“练习写作”的意义了。一个天分高的小朋友拿到了《新生活运动十周纪念感想》的题目,也许会想起他的父亲或哥哥如何在参加了纪念大会以后回家来就打了一夜牌,―这是从他生活经验来的真切的感想,但是他一定不敢把这样的感想写出来,因为他觉得先生说的,报上登的,全要好看得多,冠冕得多,他如果这样写,就不合格,于是结果他只有抛弃了自身的真切的感想,而把听来的话“学舌”一番了。
在“学舌”的时候,思想不会焕发,情绪也不会热烈,甚至字句也不用自造,换言之,从头到底,只是默写,不是练习写作。然而假使先生发下来的题目不那样大,而是《我的妈妈》、《我的姊姊》、《我怎样过暑假》、《我最喜欢的事》……那么,我们的小朋友即使想贪懒学舌也有所不能了,他得动动脑筋,从他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材料,他的感情也浓郁起来了,并且也不得不用心血来选字造句了。这时候,他是真正在练习写作了。
《我的妈妈》一类的题目,可说是带点文艺性的;特别是小朋友们拿到这一类题目总把它们写成1篇文艺性的东西,这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小朋友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总比成年人薄弱,小朋友们爱写的,总不外是一些给他印象最深,激动他的情感最强,而且适合他的发展中的想象力的物事;换言之,小朋友写作的兴趣是偏在于文艺性的题材,亦即是文艺性的题材比较地更能发挥他们的写作能力,增进他们的写作技巧。
但是,文艺性的题目也未可一概而论,有一些文艺性的题目也会诱起了小朋友们“学舌”的倾向,例如《美丽的春天》或者《伟大的长江》这一类的题目,便能使得大多数的小朋友又拿出应付《论日寇必败》一类题目的方法来了。春天,当然是他们经验中的东西,长江,或许他们也有若千印象,然而春天的美丽应当从哪一些地方去写,长江的伟大又应当从哪一些地方去写,这在一般小朋友便感到困惑,难以下手了;于是方便的诀门又从此生出,他们把平时在书上看来的一些陈腔滥调,什么黄莺儿在歌唱,蝴蝶在翱翔,太阳烘暖了你的心,……诸如此类的字句,都搬过来,又玩起文字的七巧板来了。这也是一种的“学舌”,这还不能算是模仿,因为模仿虽然是照了人家的样式去做,至少你是做了。
总结起来说,练习写作的首要的原则是,不要“学舌”,要说自己的话;要从生活经验中拣取对自己印象最深,激励感情最热烈而真挚的事物,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字句表达出来。把握住了这首要的原则,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谈怎样练习的具体看法。
这一章算是这本小书的引子。这是对小朋友们说的,但同时也是对小朋友们的先生们,―特别是对于现在还有的好出“大题目”的风气,提出了我的看法。
第二“美”的几个条件。
怎样才算是写得好呢?练习着写作的小朋友大都会这样发问。或者,把问题归结到文艺性作品,而提出了怎样才能使1篇东西美妙。
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但在这里,又不能不试作一简单的解答:凡是文章(不一定是文艺性的,而文艺性的也包括在内),总有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属于思想情绪者,谓之内容;属于字句篇章的构造安排者,谓之形式。打个比方,形式好似一个人的外相,内容则好似一个人的学问和品格。一个人外貌生得漂亮而胸无点墨,俗语称之为“绣花枕头”,但即使外貌漂亮又加颇有知识,而品格卑劣,亦不为人们重视。文章也是如此,内容形式都好的才是好文章。非文艺性的文章,例如历史的、哲理的、政治的,除了内容好而外,也需要有好的形式:大历史家、大哲人和大政论家的文章都是在形式上也很完美的,这并不是他们写作的时候也曾特别注意形式的完美,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既极高超,学问又极渊博,感情又极真挚而热烈,结果他们的文字自然也就不同平凡了,只有属于应用科学的文章才不必讲究形式的美不美。
至于写作文艺性的东西,便须有意地来讲究形式上的完美了;但这不是说,有了形式上的完美便什么都好了。一个品格卑劣,未尝学问的人,即使拼命讲究外表的威仪,即使如何善于伪饰,终于不能欺骗有识者的眼睛,徒有形式的完美而内容贫乏或竟糟糕的文章,便等于是这样的人。
美也有种种不同的型:柔媚,幽雅,是美;但雄壮,豪放,也是美;匀整是美,而错综也能够是美;闲适和飘逸可以是美,但紧张热烈也可以是美;绚烂愉快和阴沉悲壮,同样能成其为美。这种种的美,都不能和思想情绪脱离关系,这样看来,内容贫乏或竟糟糕的东西,就是形式上的美也不能真正具有的,通常所谓“内容不行”,但“形式尚美”的东西,其实形式亦何尝能真美,臂如丑女子涂脂抹粉,只能欺骗近视眼,或者借灯光为掩护而已。
美既不能单从形式上求索,所以也就不能说那些字眼是美的,而另外一些字眼则不美,不能说怎样的句子的构造或篇章的布置才能够美,而别的就不成其为美。我们只能说:有几个条件是必要的,具备了这几个条件,文章就美了,否则就不美,或者不够美。
这几个条件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明白通畅。把你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不折不扣,不会引起人的误解,这就是“明白”。把你的意思用浅显而平易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用大众所爱好、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故意卖弄才情,不弄玄虚,不搔首弄姿,这就是“通畅”。要明白,就不可以从书上去找现成的字句来配你的意思,而必须自己想出那切合你的意思的字句。要“通畅”,就不可以一味主观,坚信自己的表现方式,而应当留心观察学习大众的表现方式。
第二是感情要真挚热烈。怎样才算得是真挚热烈呢?成语有所谓“骨鲤在喉,不吐不快”,就是这句话的注脚。千万不要作干呕,干呕就等于“无病呻吟”,要不得。
第三,心地要坦白,思想要纯洁。
第四,不为写作而写作。这就是说,一不为分数,二不为出风头,三不为自己娱乐,四不为供别人消遣,五不作任何的“敲门砖”。为什么要写?因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见,因为我这所思、所感、所见,不仅是我个人的东西,而是和我以外的大多数人有关联的。
以上四个条件都具备了,你的文章就会叫人读了怪窼心,仿佛句句是代他说的,就能激动了读者的情绪,和你一同笑。
一同哭、一同愤怒、一同激昂,最后,跟你一同走。凡是能够激动人们的情绪到这样地步的,我们通常称之为“有力”,但“力”实在是表现在外面的现象,“力”之所从生的东西,即是“美”。“美”的感召力和激动力,是伟大到不可思议的,“美”应当这样的去解释,文章之美不美,也应当这样的去衡量。
第三材料和描写。
上面两章的内容都是议论居多,为什么我们要发这些议论?这本小书不是要讲怎样“练习”写作么?要回答这疑问,我们只好再发几句议论。
首先我们不要忘记,这里所谓“写作”,是指文艺性的东西,既不是历史和政论,也不是什么学术论文,尤其不是任何应用文件,如果我们是在这里讲究如何练习作“报告”,写应酬的“八行信”,草拟什么上行下行的“公文”,或者推盘受盘的“广告”,买田置产的“契约”,那自然完全不同了,那就根本用不到一点议论,一开始我们就搬出“程式”来练习就行了。然而我们这里妥讲的,是怎样练习写作文艺性的东西,因此就不能不先来一点议论(理论)。这一点议论,虽则看起来好像和实际的练习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写作时缺少了它就像行在大海里的船缺少了指南针。
不过光有指南针也不能行船,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在实际练习这方面提出几点意见来。
初学者多半是性急的,他了限不能一口就吞下了他那学习对象的全部技巧,他希望有这么一套整整齐齐的规程让他记住了就万事大吉,对于文艺性的东西,抱着这样希望的也就很多。举个例:在怎样写什么什么的题目之下,总有不少热心而性急的人希望揭开书来就看见无数规程一条一条排在那里,像数学的公式似的,可是,文艺性的东西实在不能按照什么规程去写作,即使曾经有人给它们订下了若干规程,恐怕也不能像木匠那样按照着图样就能造出家具来,何况这样的规程实际上是不能有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什么规程,更不是什么秘诀,只是几个步骤,几条原则。
先从原则方面来谈谈罢。
材料是写作者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听得说:“还没找到材料”,或者“材料已经写完了”,这话其实只是随便说说,实际上,这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成熟”或“未成熟”的问题。写作的题材是一点一滴在平时累积起来的,并不是一下找就可以得到而且又很合适,而一个人的脑子也绝对不同于一间仓库,仓库有时会挤满,再也容纳不下方尺大小的东西,有时会搬空,若说人的脑子也会挤满也会搬空,那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只要神经正常,他的`脑子随时在接受外来的东西,就是随时在进材料,所以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成熟”或“未成熟”的问题,当你觉得还不够时,其实是未成熟罢了。那么,成熟的征候是怎样的呢?征候是文思汹涌,兴奋即于不能自持,闭目默想的刹那间全篇就寂然突现于脑海,好像已经写成而且记熟了似的。
如果你落笔时文思滞涩,觉得左不是右不是,那就是没有成熟,这时最好干脆搁笔。这一搁即使是永久告别了你这1篇未完了的东西,也不可惜,在这里,也许有人问道:既然尚未成熟,过些时等它成熟起来,行不行呢?当然行的,但是也不要误解,等候材料成熟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这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需要各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单是你那未成熟的一方面的东西。或者,又有人问道:既然未曾成熟,想来是其中缺少了什么,就按这所缺的去找去,行不行呢?我以为是不行的。千万不要误会,1篇文艺性作品的材料只是物质性的人、物(包括自然)、事。材料感到缺少了什么的时候并不是多添一二人物,多写一二自然风景,或多加些故事情节的问题。如果间题只这么一点,那是容易解决的。1篇文艺作品的材料,也还(而且主要的)包有思想问题:你对所写的材料的立场,你对于其中所有的问题的看法,你对于这些材料的了解的程度等等……所以,材料之成熟过程不是(比方说)物理学的而是化学的,不是单纯的量的增加,而是由量的增加达到质的变化的。
不过这一番话在小朋友看来也许太深了点,那么,请你们先记住:写作的材料是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积的时候不知不觉;如果没有积蓄,临时去找,那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初学者又一担心的问题便是描写的方法。常常听得说:我只能直直落落叙述,却不知道如何描写,请告诉我,如何描写?曾有人投合这种要求,编出了所谓《文学描写辞典》。也居然有人希望这样的“辞典”会教给他如何描写。其实是此路不通。说老实话,描写并无方法。而且不可能有方法。所谓“描写”,用文艺的术语来说,只是一个“形象化”的问题。何谓“形象化”?浅言之,这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事都能直接呈现于读者眼前,而不依赖着抽象的说明。《水浒》写李遴的性格和鲁智深的性格是同中有异而异中又有同,两个人都是鲁莽的,而又各有不同洲水浒》从这两人的言语举止、应付问题等等方面来写,结果是两个各有个性的活人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通常称这为“描写得好”,其实这是作者在形象化方面有办法。为什么他有办法?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如何的方法?不是的。他之所以有办法,无非因为他观察得太深刻太周到,落笔以前他先有这么两个人物活在他心中了。如果不求自己所写的人物先活在自己心中,而痴心妄想去追求什么描写的方法,那一定是徒劳。所以千万不要担心你懂不懂描写方法,不要担心你会不会描写;应该担心的,是你心中先有了活生生的人、物、事没有?如果有了,则描写只是一个很单纯的技术间题。正像上文说过的一句话:“从人物的言语举止、应付问题等等方面来写”,再简单也没有,别无奥妙。
有两种错误的见解常常引人走入迷途。第一种是以为“描写”有赖于词藻。以为形容词用得愈多,便是描写得愈出色,往往用了一大串的形容词,弄得累赘不堪,而这些形容词又大多是前人用滥了的东西。实际上你如果有新鲜的感觉,能道前人之所未道,一个形容词也够了。第二种错误的见解是把“描写”看成装饰,以为“故事”是1篇作品的骨架,而背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则仿佛是涂饰上去的油彩。这是把“描写”和整个技巧问题分离开来了,事实上描写却是整个技巧中有机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简单一句话:通常被认为单纯技巧间题的描写,实在也包括在材料成熟与否的问题内;作品的材料到了成熟的境界时,描写问题是不会发生的,而成熟也者,主要又是学力修养生活经验的间题,换言之,即思想问题。
第四不怕再三修改。
现在试谈写作实践时的步骤。
假如你觉得文思汹涌,下笔如有神助了,那么,我主张你就放胆一气写出来罢。此时千万不用徘徊迟疑,要相信这刹那间奔赴你笔下的字句就是最好的最妥当的。直到发泄完了为止。“推敲”二字,此时是用不到的。字句的斟酌,此时也暂且不管,想到什么,写下来再说。此时唯一目的在一口气把你脑中汹涌着的东西都移在纸上。
可是完篇以后,你就得改变你的态度。现在你要十分苛刻地来审查你自己刚才所写的东西。这时你对于自己心血的产物千万莫存丝毫姑息的意思。每段、每节、每句、每字,都不放松。毫不可惜地删掉那些不好的东西(凭你这时的判断)。不厌烦地修改了又修改。要像兑换商人辨别银币的真度一般“推敲”着每一个单字、每一个词、每一句。
在这时候,如果你发见初稿上太多要不得的段、节、句,或“字,你也千万莫灰心;能从自己的初稿上找出毛病来,这就证明了你的判断力是强的是健康的。倒是找不出毛病来的时候你该反省。为什么找不出毛病呢?是不是你这篇东西已经十全十美?当然不是的,自欺自满的心理最足以阻碍进步。你之所以找不出自己的毛病,正表示了你的判断力不见得高明。你得设法增进你的判断力。
但如果找出了毛病却又无力修改,那你也没有理由灰心。写作能力不是一下就能跳进几步的。一般说来,对于初稿的修改,好比是在一件制品的粗坯上加工,线条不很正直的把它修为正直,表面的粗糙加以磨光,小小的斑疤赘优加以刮剔而已;这时候,你不能因此认为这是你的写作能力有了进步,制粗坯的你和加工修光时的你,相差并不多。所以,当你找出了毛病而又修来修去总不惬意的时候,你一方面固然不得不自认已使尽了全力仍不过如此,另一方面也没有理由对自己失望。你不必忿忿然将原稿撕掉。你不如将原稿藏起来,抹一把额头的汗,暂时将这捞什子忘掉。你照常读书玩耍,―或者,用一句通常话,照常生活。你如果有平素喜爱的名家作品,那就搬出来再温读也好。这样过了一个时期(当然也不会太久),你这才再找出那篇原稿来再试试修改;这时候,也许你能够修改得惬意些了,也许原来待修改的地方仍不得惬意的改正,可是倒又发见新的需要修改的处所了,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你的能力增进、你的批判力增强的表征;如果依然觉得无可增减的话,那倒应该自己警惕的。
不要羡慕“文不加点”的屁话。初稿写成后如果当真觉得无可改动,那要不是他的自负自满心理在作怪,便是他的批判力和写作力都停滞在已有的阶段再没有寸进了。在初学者,练习的唯一法门是多修改,一而再,再而三,永不倦怠。今天修改过了,隔几天再修改,又隔儿天再作第三次的修改。修改之后去读书,研究名著,读了书欣然有新得的时候再来修改。在原稿上一次一次新发见毛病,就表示你的能力在一天一天增长,练习写作的秘诀是不怕修改。而且当然也不要害羞,不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人家看。人家的批评要用很客观的态度去听取。无论说好说坏,都不轻信,都要放在自己的理智的天平土仔细衡量。都要记下来,隔一些时再拿出来考虑。
或许有人要问道:“照这样说来,修改是无止境的了,那不是1篇东西没有完成的时候了么?”
这也不然。从一个人的写作的全程上看来,修改是无止境的,亦即是学习无止境,进步无止境;这真是所谓“死而后已”的事。但就某1篇东西而言,经过多次修改以后,总会到一个应当告结束的时期。数百万字的《战争与和平》经过多年的修改,终于也脱稿了,何况薄物小篇呢!到了应当告结束的时期,不是拿出来“问世”,便是搁在书桌抽屉角,如果两者都不取,而啃住了这1篇无止境地修改下去,那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便是神经有点毛病。
那末,到了怎样的地步才算是应当告一结束呢?一是根据你那时的健全的批判力认为相当满意,二是根据你所敬佩的师友对这东西所给的意见。
第五自由探索,向多方面探索。
练习写作时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1篇既成,修改又修改,总弄不好,此时人也累了,自信力也动摇了,但是过了些时,换个题目,换一种体裁,却居然写成了大别于昨日的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两天之内就大有进步,那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就有别的解释,最通常的是:“这题目好写,那一个不好写;最像有理然而实际并没说明什么的是:“那时你的灵感不来,这时它来了。”
我们最好不要把责任推给“灵感”,也不要把荣誉归于“灵感”,同时我们也不能首肯于题目有好写不好写的理论。“灵感”这玩意儿,太渺茫了,不可捉摸;如果真有所谓“灵感”的话,那么,按照“灵感”来时的精神状态来解释,这也不过是一定时间内注意力的非常集中与创作力的特别活跃而已。但如果你脑中本来空无所有,那么,所谓“灵感”者,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就。因此,问题的关键仍在你的题材有没有成熟。当你写成1篇屡次修改而仍不惬意的时候,多半还是因为你的这个题材尚未成熟,而你对于此篇的体裁的一些技巧上的关节也还没有摸熟。
既然是这么一回事,因此写作的练习就不宜拘泥于一定范围的材料以及一定的体裁了。你应当把练习的范围扩展到最大的限度。因为材料有没有成熟的征候虽然大略如上文第三章所说,但有时也会被主观作用所左右而骗了你的,尽管拿笔时觉得文思汹涌,写出来的可以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你不必拘泥,练习的箭头要转向着四面八方。
但凡你的经验所有的,都是写作练习的对象。
但凡你所摸到过的体裁,也都是写作练习的对象。必先自由探索,向多方面探索,然后能得精熟一道的结果;必先自由发展,向多方面发展,然后能达到那适合于你的道路。
是故初学者应当活力充沛,眼光四射,在文艺的旷野纵横斥候。应当尝试写一切接触到的生活动态,尝试一切的文学体制。今天试写诗,明天试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后天试剧本,都不要紧:只须写时严肃,不是开玩笑胡闹。不用怕人说你没有恒心;事实上你将来是否终身从事于文学工作此时也还未便决定呢!何况此时的习作,不恒又何妨?不要被“一鸣惊人”的观念所催眠,一开始就给自己划定了圈子,自认为终生园地,而死守在里边兜圈子,打算一下子完成了杰作。这不能算是认定方向专攻,这是作茧自缚。太早的自己指定一个方向去专攻,实际这是溢杀自我发展的代名词。
也许你是在每天写日记的?那么,你就把日记作为你的自由探索、自由发展的地盘。不要理那一套‘旧记”写法的方式,什么流水账似的月、日、星期几、阴或晴、冷或热、收发了什么信、会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你还不是一个大人物,这些流水账不会被人当作史料,你犯不着空费工夫。倒不如把你觉得可记的东西用各种体式来试一试。今天你送你大哥从军去了,你在日记本上可以写一首诗。明夭也许你的邻家欠了租被地主捉了去,那你不妨写篇报告文学。后天如果你的父亲和母亲为了某一件事情吵嘴了,这就给你试试写作剧本。练习写作须要多写,须要经常写,所以写日记也是一个法门;然而公式的流水账似的日记不会对你有好处,要利用写日记的精力使合于练习写作的目的,这里所举示的办法也还实际。
第六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
我们假定阅读这本小书的人已经有了使用文字的相当技巧。请不要见了“技巧”两字,就觉得高不可攀,十分害怕。也请不要见了“技巧”两字,就联想到一长串的形容词,一些古怪的不常见的字眼,乃至一些拗口的似白话非白话的句子。所谓“技巧”,并无神秘性。你不用害羞,说:“我哪里够得上技巧。”事实上,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说出来,就是技巧。连自己心里的意思都说不明白的,不是也常常可以遇到的么?要是又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那时的情绪说的或委婉,或坚决,或洋洋然满是乐观,或低沉而悲愤,那就是技巧的程度又进一步了。只要你不上当,不迷信写在纸上的定要是书上的字眼和句法,只要你大胆把口里怎样说的写到纸上来,那你就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也相当的把握到技巧。
一定要先排除通常的对于“技巧”的神秘的看法,然后能够来谈怎样学取技巧。
凡借文字构成的文艺作品,最基本的单位是“字”。从前人讲究作文的方法,开头便讲“炼字”。这就是: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所要发泄的情绪,所要告人的物与事,找到那最适当最新鲜最响亮的单字。我们现在也主张“炼字”,也主张要那样去找去。不过从前人(现在也还有人)以为应当在书本上去找,我们却主张在活人的说话中去找―至少是要把这一个办法作为主要的基本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不反对“摆龙门阵”。
若干单字联缀起来,成为句子;所以句子的组织方法是要研究的第二步。这也是应当在人们的谈话中去找寻而研究的。你可以准备一本杂记簿,把听到的巧妙而特别的单字或句子,都随时记录下来。不过句子的组织法也还可以从语体的文学作品中去探寻。在那里,句子的组织法是经过作者加工的,因此就比通常人们谈话时更严密,更多变化。严密而多变化,这是造句技术的要点。
到此为止,“写”和“说”是一致的,“写”的技巧也就立根在“说”的技巧。再进一步,“写”就要求它特有的技巧了,然而也并不神秘。
我们试从一个实践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茶馆里有人在讲故事。讲者富有口才,所以故事很动听,你把故事记录下来了,你研究,你会觉得它的精采地方,例如语言的生动而巧妙,有非写作所能及,然而比起一些好的写作的故事来,它的结构是松懈些,而情节的发展也平板些。这小小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件事:茶馆里讲故事的那个人对于故事的技巧的一部分未尝有过研究,因为他不是有意要作一个说故事的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作为文艺作品写出来的故事却因作者有意地讲究这方面的技巧,所以就见得优胜。结构上的技巧是必要的。所谓结构,不仅指人与事的安排配合,还须顾到全篇的节奏―这就是从故事的发展中所产生的起伏抑扬的情调。1篇作品(除了若干例外),不能一个调子从头到底;要是这样,就成为平板,就不美。因此须要有“波澜”,譬如一首曲子,拍子有快有慢的,音有高有低。1篇作品中的人、物、事,必须有现实的基础,然而到底是作者虚构的。正因为是虚构的,所以这些人、物、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必须一方面入情入理,有百分之百的真实性,而同时一方面又必须紧凑,各部分成为有机体,而且具有抑扬起伏的节奏,这样才可以增加它的色彩、律动和韵味,而强烈地感动了读者。
这些技巧,我们要到世界和本国的名著中去学习。这些技巧是经过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无数才人创造研究成功的。这些技巧,还在发展,绝对不会有止境。
然而这一类的技巧也不是只有从名著中方可找到,方能学习。我们也要从社会生活中去撷取创造新技巧的动力。社会是在变动的,新的社会生活会产生新的文艺上的技巧。这只要研究自古至今新的文艺形式之所以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就可以明白的。不过这一层说起来不大简单,这一本小书里是容纳不下的,我们只能在这里略提一笔,要详细研究,须得阅读专书。
以上所述,倘用一句常常听见的话来总结,就是:“向生活学习。”
第七“写”了再“读”,“读”了再“写”。
上文已就怎样练习写作一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现在我们再加一补充,就是“多读”。“多写”,不怕修改,此外还须“多读”。
“读”与“写”应该并行,应该联系起来。
懂得怎样去“读”,也就会懂得怎样去“写”。
“读”的范围要广阔,要多方面。
“读”的目的,不在剽窃词句,不在摹拟作风,而在学习技巧!透彻地研究了名著的写作方法,把握住这方法,使为我用:这就尽了学习的能事。
因此,“读”须有方法。摘抄佳句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读书只为了摘抄佳句,那就不如买一本《文艺描写辞典》。专就一章一段作繁琐的研究,也不是正确的方法。这结果是见木不见林。从作文法的立场去讲什么起承开合,不是说这一“转”如何巧妙,就是说那一“伏笔”如何关系非凡,―这并不是正确的方法。这好比变戏法,尽管别人看了惊异而五体投地,你自己除了那一点“手法”其实一无所有,要是名著的作者死而后生,听了这样的说法,大概不会承认他写的时候是有这许多小巧的计较的。
当然还有不少成问题的读法,现在不暇一一举述。
这里,我们且提出一个方法来。
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可繁可简。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长到写成一本小册子,乃至一本书,也可以短到几十百来字。但不论长短,总之是非把全书读过几遍,完全消化了以后则是无从置答的。
善于读书和不善于读书,大有分别。不善于读书者,只在书本子外边绕圈子,结果是浮光掠影,仅得皮色。或者是一头钻进了书里,而不能出来。他迷失在字里行间,就像迷途在森林中一样。他对于一枝一叶也许辨析得系入微芒,然而他甚至连整株的树也没看清,更不必说整个的林了。善于读书者却是先钻进书里然后又出来高高地站在书之上,俯瞰着。但是为了学习写作方法而读名著,则先钻进去而后又出来站在书之上,固然是必要的,可也还觉不足。我们又须能够把它拆开然后又装配起来,像技工们拆散了机器又装配好一样。能拆又能装,然后对于机器的微妙曲折之处算是摸熟了,我们读名著也必如此,然后真能从它学到了什么值得学的东西。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句:练习写作,并没有什么秘奥法门,只在多写多读,不怕修改,写了以后去读,读了以后再写。
写作演讲稿【第八篇】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那么,什么是演讲呢?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第二,它有一定的时间性;第三,它是为了阐述某一问题或整理而开展的;第四,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像演讲比赛、典礼致辞、会议发言、学术讲座、科研报告、竞选演说、就职演说、法庭陈述等,都带有演讲的性质。演讲稿是演讲用的文稿,也是演讲的依据。它是为演讲服务的,是体现在书面上的讲话材料。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导、有说明、有论辩、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
演讲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演讲稿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般政治性的或者学术性的演讲稿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演讲的中心。比如宋庆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开头: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
运用这种方法,必须先明确把握演讲的中心,把要向听众揭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但这种方法容易显得过于平淡、冷静,很难吸引人。
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三月十四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这个开头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作出了必要的说明,为进一步向听众揭示论题做准备。运用这种方法开头,一定要从演讲的的中心论点出发,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更要防止套话、空话,败坏听者的胃口。
写演讲稿的开头,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确实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演讲稿在开头后要迅速转入主体,这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也是演讲稿的高潮所在,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内容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结构形式。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或就事论事。结构形式不管怎么样变化,都要求内容突出、问题说透、推理严密、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2)认真组织好材料。演讲稿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的组织安排要适当。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演讲稿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内容要求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构筑演讲高潮。
一个成功的演讲,不可能没有高潮。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思想深刻、态度明确,最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得到尽情宣泄。三是语句精炼。
首先要注重思想感情的升华。必须在对某个问题有较为深刻全面的分析、论证,演讲者的思想倾向要逐渐明朗,听众也能逐渐领会演讲者的思想观点,并有可能在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构筑高潮。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锤炼,使用排比反问等句式增加气势、也可借助名言警句把思想揭示得更深刻。
结尾时演讲内容的自然结尾,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给听众的印象,往往将代表整个演讲给听众的印象。言简意赅、余音绕梁、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思考和回味。
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更有些人在本来已经讲完后,又唠叨几句“我讲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的话,势必让人反感。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整个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者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的结构:引导式,希望式,感慨式和抒情式。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工友们:
大家下午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答案只有两个字,奉献!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这样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华中渐渐老去,回首过往,没有痕迹,没有追忆,人生四处弥漫着叹息。我想,这绝对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古往今来,有无数能人志士在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已经成就了不朽的人生,在这里我来不及一一列举。
说实话,×年前,我刚来工作的时候也有过失落和茫然,因为工作环境恶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灰尘,感觉现实不尽如人意,感觉离曾经的梦想总是有一些距离,一度陷入困惑之中。可是,青春的我是一把刚刚铸好的刀,不容得你有片刻的等待和迟疑。我决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把刀慢慢氧化,失去光泽,随即斑驳、锈蚀、风化,最后成为一块废铁。我告诉自己,“如果你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只要你斗志昂扬的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你就会有所获得”。
青春是学习的季节,青春是奋斗的岁月,不要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青春的路正长。有空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书,回头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一个规划,把自己的理想铭刻在心中,做一个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干劲十足的年青人。
作为一名××人,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了。我们要做的有很多很多。纵使艰难险阻,也要努力前行:追求卓越,真诚回报,释放青春能量,点燃创业梦想。或许我们成不了伟人,纵使我们平淡一生,但这都不要紧,群星闪烁时我们同样灿烂,这样的平凡其实是一种伟大。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清楚,平凡的岗位需要我们付出,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的付出,构建××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付出。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因为我们的奉献变得充实、久远。
我选择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奉献。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如果你的心灵很年青,你就会常常保持许多梦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企业的精神:务实、敬业、创新、高效,虽然我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在这里,我们信守同样的××精神,写下同样的奉献承诺,拥有同样的壮美青春。这是一次演讲,更是一次告白。当我满带着青春的气息,怀揣着沉甸甸的梦想与信念站在这里的那刻,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坦荡与激昂,那种难以形容的兴奋与紧张,我真诚的邀请你们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