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终生体育意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与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是国内外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研究的中心课题。国外有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研究集中在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如KELLER等对德国一年级大学生4种与健康习惯有关的调查研究,中美两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导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原因的研究等,均提倡合理的体育锻炼、均衡的饮食营养、积极处理心理压力、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等。国内对学生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没有显著改变有广泛的共识,相关研究也是关注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健康生活习惯及影响因素等,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质健康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及关系研究却未见提及。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的体质健康测量评价仅是作为一项工作,学生做、教师测,收集一些必须数据,或上报或转换为分数,既不教会学生科学地测量评价自己体质健康的意识和方法,也少见做个性化的指导与交流,也未与学生体育锻炼、健康生活态度及行为衔接。本文以普通院校大学生体质下降,体育锻炼、健康生活习惯需要端正与缺乏科学的体质健康自我评价意识与能力有关为研究假设,在不同地区普通院校整群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经统计分析,归纳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评价能力与体育锻炼、健康生活习惯状况的关系,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培养正确自我评价体质健康列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同专业、不同城市(北京、沈阳、西安、广州、杭州、天津、成都和武汉)的8所普通院校大一、大二学生中整群随机抽样,总有效样本量为2334人,为排除大样本量高冗余度影响,经再抽样,研究样本量为778人(男382,女396)。

研究方法

访谈法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习惯等对大学生进行访谈,促成本研究课题的确立。研究目标和内容,在设计、调查及研究过程中不断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及针对性。研究课题确定前后,对业内专家教授和一线体育教师(副教授以上)就研究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访谈,专家教授给出极有价值的建议,并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在研究全过程还提供极具建设性的咨询和指导。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参考等编制的《生活方式量表》,通过访谈收集调查专题,初步拟定的问卷调查题目涉及调查对象体质、体育锻炼、健康习惯、体质自我评价及态度等,共34个题项。经专家审核,结合问卷结构、问题的针对性、语义表述的准确性,以及问卷的格式、发放问卷的可操作性等因素,最终形成27个题项的正式问卷。为确保数据质量,将同类题项穿插排列,并进行预调查。正式问卷于2011年10月—2012年1月陆续发放并即时收回。8所院校一二年级大学生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各发放问卷350份,共2800份问卷,回收2456份,回收率为%,有效问卷2334份,总有效率为%。问卷数据确认有效的情况下,随机选择问卷中若干题项变量数据对不同院校同性别、同年级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多个独立样本显著性检验),各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院校面向全国招生,调查样本数据同质性较高,所以各单位数据合并分析。考虑到样本量较大,会带来高冗余度,以及以小样本为基础的SPSS计算误差的干扰,可能造成运算结果失真,对合并后问卷进行分层按比例抽样,确保最小样本量为100的情况下,抽取原问卷的1/3为最终分析样本。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是由专家就内容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问卷的总有效性为85%,符合设计要求。为方便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笔者在问卷意设计了2个表达方式不同,内容、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式等都完全一致的一问两题,以实现复本信度检验,该复本信度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如第18题“最近30天内多少天你感到疲劳?”和第27题“总是感觉很累:平均1月要有大约几天”。结果显示,男生,女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依据REDEVELLIS的标准,属于“相当好”的等级。

数理统计法问卷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录入并进行初步整理、筛选和编码,统计学处理由完成,涉及描述统计、非参数卡方检验、k-s检验、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同质性认定问卷的数据有类别变量(nominal)、序次变量(ordinal)和连续变量(scale)之分,统计计算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前文对院校间问卷数据的同质性认定,减少了不必要分析的工作量,同性别不同年级调查数据同质性也应鉴别,以进一步减少重复性工作,因此对不同性别2个年级之间各题项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1)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共涉及T3年龄、T41身高、T42体重等10个题项。结果发现:男生一二年级之间T3年龄、T7睡眠时间、T171身体健康较差天数和T172精神健康较差天数有显著性差异;女生一二年级之间T3年龄和T18疲劳天数有显著性差异,T7睡眠时间接近显著性差异;其余题项无显著性差异,不再分年级讨论。(2)类别变量和序次变量采用非参数2个独立样本k-s检验,涉及T6睡眠是否充分等15个题项。结果表明,男女生一二年级之间各题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也不再分年级讨论。

调查对象体质健康自我评价及态度分析本次调查涉及的身体形态与技能基本指标有身高、体重、安静时脉搏及导出的派生指标BMI,各性别一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教育部关于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9~22岁年龄组划分,不再分年级统计分析。安静时脉搏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也不再深入分析。

调查对象BMI等级分布及身体形态自我评价本次调查的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值大部分在全国同类人群范围内,为避免个体差异及指标特异性影响,以下用派生指标BMI分析。男生BMI均值为,女生为,在中国成年人BMI正常范围内(~)。各年级之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再分年级深入剖析。对BMI等级频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以及调查对象对自己的评价做了深入探讨,不同性别BMI等级之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可见,正常占大多数(男生%、女生%),而女生偏瘦比率(%)远超出男生(%),偏胖以上比率(%)又远小于男生(%)。不同BMI等级被调查对象对身体形态的自我评价,反映了其对体质健康及自我评价知识的把握水平。如第23题“你如何形容自己的体重?”有“体重太轻、体重有点重、体重有点轻、体重很重和体重正好”5个选项,为了与BMI等级匹配,将“体重太轻和体重有点轻”合并为“偏瘦”。不同选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生χ2=,df=12,P<;女生:χ2=,df=1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男生。合计BMI等级为“正常”的比率最高(%),依次为“偏瘦”(%)、“偏胖”(%)和“肥胖”(1%),BMI等级分布比较理想,但自我判断准确率仅为%(%、%、56%、50%)。“偏瘦”判断正确仅占%,另有%的男生自我判断体重“偏瘦”实际属于其他BMI等级,准确率太低;“正常”判断正确率为%,比例最高;“偏胖”判断正确率占%,“肥胖”判断正确率仅为%,即该2等级判断错误占大多数。可见,男生对BMI标准认识模糊,应当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形态。(2)女生。合计BMI等级为“正常”的比率最高(%),依次为“偏瘦”(%)、“偏胖”(%)和“肥胖”(3%),BMI等级分布“正常”的比率低于男生,“偏瘦”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自我判断准确率仅为41%,低于男生(%、%、50%、%)。“偏瘦”判断正确率为%,“正常”判断正确率占54%,“偏胖”判断正确率仅占%,“肥胖”判断正确率为%,自我评价正确率低、判断错误率差距很大。可见,女生对BMI标准认识模糊,可能与追求“瘦身”有关。上述结果对体育教学的启示是,应当普及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评价标准判断自己的健康与体质状况,纠正不正确的目的追求。

调查对象针对体重自我评价计划采取措施的态度分析不同BMI等级调查对象结合体重自我评价,计划采取措施的态度反映了调查对象关于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该题项为“T24针对体重措施”,有“减轻体重、保持现有体重、增加体重和没打算”4个选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生χ2=,df=12,P=;女生χ2=,df=1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男生认为针对体重应该采取措施,持“增加体重”“保持现有体重”和“减轻体重”态度接近%、%和%。BMI“正常”者分别占持上述态度的%、80%和%,说明维持正常体型与不断采取措施相关,态度是积极的;BM“I偏胖”取“减轻体重”占%,BM“I偏瘦”取“增加体重”占%,采取合理态度的比例比较低。(2)女生针对体重所持态度排序与男生相反且比例相差悬殊,持“减轻体重”“保持现有体重”“增加体重”和“没打算”分别为%、%、%和。计划采取“减轻体重”措施中,BM“I正常”占第1位(76%),追求瘦身意愿的比例过大;计划“保持现有体重”态度的女生中,BM“I偏瘦”(%)占比最大,与“正常”(%)接近,也同样体现出追求“偏瘦”的影响;计划采取“增加体重”措施的女生中,BM“I偏瘦”占比最大(%);计划采取“没打算”措施的女生中,BM“I正常”(%)占比最大,这样的态度属于正常、健康的。

调查对象对减轻体重的态度分析不同BMI等级调查对象对减轻体重的态度,从侧面反映了调查对象对待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科学态度,该题项为“T25减轻体重措施”,有“锻炼、节食、锻炼并节食和节食不锻炼”4个选项。不同BMI等级对减轻体重态度的卡方检验结果为:男生χ2=,df=12,P=;女生χ2=,df=1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男生认为应采取“锻炼”与“锻炼并节食”的措施占比在前2位(%和%),且BM“I正常”占比均最大(%和%),说明持积极、正面态度与维持BMI在正常范围有很大关系,持其他态度占比虽少,但值得关注。(2)女生认为应采取“锻炼”与“锻炼并节食”的措施虽然也占前2位(%和%),但明显低于男生,原因是“偏瘦”所占比例也较高。其中,这2项BM“I正常”占比最大(%和%),但前者低于男生、后者高于男生。有意思的是,持“锻炼并节食”态度要高于持“锻炼”态度的比例,采取“节食”态度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是比较重视“节食”的作用,但是采取综合措施减轻体重行为应该是更合理的。

调查对象对增加体重的态度分析不同BMI等级对增加体重的态度,也能反映调查对象对待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态度,题项为“T26增加体重措施”,设计了“锻炼、营养、锻炼并营养和营养不锻炼”4个选项。不同选项卡方检验结果为:男生χ2=,df=12,P=;女生χ2=,df=1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男生采取“锻炼并营养”的态度占第1位(%),其中BM“I正常”的态度占第1位(%),说明调查对象对增加体重,采取锻炼并营养的态度是比较全面和积极的,其余所占比率均不足其一半。(2)女生采取“锻炼并营养”的态度也占第1位(%),但明显低于男生,BM“I正常”也占第1位(%);持“营养”态度的比例接近前者(%),BM“I偏瘦”的态度(%)占第1位,其次为“正常”(%)。说明,女生对于增加体重的态度取向更看重“营养”,其次才是“锻炼”。

睡眠与饮食状况分析睡眠质量是关系体质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涉及睡眠的题项有3项:“T6睡眠是否充分”,有“是”“否”2个选项;“T7平均睡眠时间”,为连续数据;“T10入睡时间点”,也为连续数据。其中,T6经k-s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项选择人数接近,不再按睡眠是否充分分类分析。因男女生一二年级之间T7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将T10按年级分析。男生一二年级之间睡眠时间差异显著,一年级比二年级平均少,差距较小。睡眠平均时间在6~8h。因入睡时间取值在0~24,男女生80%以上在午夜前后入睡,虽然时间点接近,但数值相差较大,导致标准差大于均值,也是年级之间尽管相差1~2h,检验结果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但入睡时间基本集中在午夜前后,加上6~8h的睡眠时间,早晨课前的时间肯定比较紧张,也势必影响早餐的正常进食,进而影响健康(见表4、表5)。本次调查有2题涉及饮食健康:”T8进食是否规律”,有“是”“否”2个选项;“T9影响选择食品的第一考虑因素”,有“口味、耗时、营养和价格”4个选项。2题经年级之间k-s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仅按性别分析。不同选项卡方检验结果为:男生χ2=,df=3,P=;女生χ2=,df=3,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饮食规律、影响选择食品的因素有显著性差异。(1)男生三餐进食有规律者占%,选择食品第1考虑因素依次为营养(%)、口味(%)、耗时(%)和价格(%),进食没有规律者选择食品考虑因素的排序有所不同,为口味(%)、营养(%)、价格(%)和耗时(%)。(2)女生三餐进食有规律者占%,影响选择食品第1因素排在前2位的是口味与营养(%和%),进食没有规律者选择第1因素比例为%和20%。说明女生选择食品首先注重口味,其次才是营养,进食没有规律者更甚。关于吸烟的调查发现,有吸烟习惯占少数,且男生(%)明显大于女生(%),且所处吸烟环境不容乐观,朋友吸烟占%,周围吸烟占%。

身心健康自我评价该专题涉及5个题项:“T15自我健康评价”,有“一般、很好、不好和好4个选项;“T171最近30天内身体健康较差天数”;“T172最近30天内精神健康较差天数”;“T18最近30天内疲劳天数”;“T19是否担心自己健康”,有“是,否和是,且靠运动健身”3个选项。其中,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包括“T15”与“T19”,为类别变量,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按性别分别进行选项类别卡方检验。T15卡方检验结果为:男生χ2=,df=3,P=;女生χ2=,df=3,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各选项差异显著,自认为健康程度“一般”所占比例最大(男%、女%)。T19不同选项卡方检验结果为:男生χ2=,df=2,P=;女生χ2=,df=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男女生各选项差异显著。“担心健康”所占比例超过1/2(男%、女%),说明调查对象比较关注自己的健康,而靠运动健身的占比最小(%、%),都没有将健康与体育锻炼联系起来。以月为单位的自我感觉“T171身体健康较差天数”“T172精神健康较差天数”“T18疲劳天数”3项,均为连续变量,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生的一二年级之间前2项以及女生的一二年级之间第3项有显著性差异。男生以月为单位的身体健康自我感觉较差平均天数,二年级()比一年级()要多;精神健康自我感觉较差平均天数,二年级()也比一年级()要多;女生月感觉疲劳平均天数二年级()也要多于一年级(),说明大学生入学后自我感觉体质健康水平在下降,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导致这种感觉的真实原因。

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分析体质健康水平与锻炼习惯、健身方式、健身强度有很大关系。观察调查对象在大学入学前后锻炼时间的差异,数据来自“T14上大学前周锻炼时间”和“T16上大学后锻炼时间”2个题项,各有“不锻炼、1h、2h、3h和3h以上“5个选项,频率分布及检验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性别间2个题项各选项频数的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k-s检验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上大学前后锻炼时间,男生“不锻炼”“1h”“3h”比例上升,“2h”比例下降,“3h以上”比率下降一半(%/%);女生“不锻炼”持平,“1h”“2h”有所上升,“3h以上”比率下降,说明自我锻炼意识在下降。问卷设计时没有将体育课时数排除在外,若排除体育课时数,以锻炼3h以上为自觉锻炼选项,则大学入学后比例(%、%)极低,且较入学前下降。大学前周锻炼时间男女生分布不同,女生锻炼1h及男生周锻炼3h以上频率最多(约30%),其次男生为2h以下,女生为2h,而女生不锻炼者大于男生(%/%)。上大学后周锻炼时间,男女生不锻炼与锻炼“1h”频率增加,其余均有所下降。“T13大学前周体育课时”调查发现:上大学前,男生%、女生%不上体育课,上1节约50%,34%的男生和%的女生入学前周课外锻炼时数不存在,排除体育课时数,课外锻炼时间很少。所以,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质健康欠缺有前因。调查对象上大学前后周锻炼强度调查有“T20周中强度锻炼天数”和“T21周高强度锻炼天数”2个题项,各有0~7天8个选项。性别间2个题项各选项频数的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k-s检验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周中强度锻炼者“不锻炼”接近15%(男生%,女生%),周高强度锻炼者“不锻炼”比例增加(男生%,女生%),锻炼“1天”比例最高。在“T22周力量锻炼天数”中,男女生锻炼“1天以下”比例更高,若将体育课时考虑在内,可见大学生锻炼意愿和习惯不容乐观。

3结论与启示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这3篇2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2

摘 要 依据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院学生的体质状况,结果反映身体形态指数明显增长,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降明显。依据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学生 体质监测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测试对象、测试项目及仪器

(一)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长青学院在校四个年级所有学生,共6135人,获得有效数据6135组。

(二)测试指标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进行。其中身高、体重用来评价身体形态;肺活量、台阶试验用来评价身体机能;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握力用来评价身体素质。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测量法、数理统计法。

二、测试结果分析

(一)身高、体重

身高和体重是描述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从测试结果表明学生总体处于正常水平,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男生体重同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二)肺活量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身高与体重等形态指标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从数据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明显提高。

(三)台阶测试

台阶测试是定向负荷机能测试,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数据显示一年级到二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在下降,二年级到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优秀率要高于男生的,从生理学上分析,女生的耐力远远不如男生,而测试过程中,女生的动作协调性以及对节奏的把握上明显好于男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今后的耐力训练中,一定要注重男生的协调性、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四)握力、坐位体前屈

握力体重指数是衡量肌肉绝对力量的指标,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素质的指数。而坐位体前屈是针对柔韧素质的测试,柔韧素质的好坏对于人体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男生握力随着年龄增大,力量素质不断增强,但握力体重指数增长不明显,说明其主要原因是体重的增加而使得相对力量增大。数据显示,女生柔韧素质下降,各年级分别相差、、,从成绩中分析优秀与良好率随着年龄增长下滑明显。

(五)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反应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协调用力能力。从数据可以看出一年级到二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稍有下降,二年级到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相对的该项目的优秀率并不高,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练习

三、讨论

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发现,我院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有以下变化:

(一)男生在身体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有所提高,因而,表现出粗壮、高大,体重增加,身高逐年增加,女生在校身高增长不明显,体重的增加幅度不大,表现出较为匀称的增长。不同的生活习惯对在校大学生的生长发育也具有影响。我校男性学生体重有较大幅度增加,表现出肥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体育锻炼的缺乏和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有关,导致体重快速增长,学生要注意均衡增长和膳食的平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性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二)心肺功能的测试表现为总体偏弱现象,可能与缺乏耐力性锻炼有关。速度力量性项目多寓于游戏之中,趣味性浓,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耐力性项目练习的方法比较单调乏味、艰苦,在体育课堂中较难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女生柔韧素质随着年龄增长有退步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柔韧素质的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认识不够,在做柔韧练习时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是被动接受,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有效的锻炼理念。同时,在校内多开展一些女性体育锻炼的项目与活动形式,也是下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对于校园学生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体育意识、观念不强,体育生活化流于形式。

2.柔韧素质、耐力素质明显下降。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体育部门深层次的思考,根据学生体质状况提出改革建议,教务处支持,促进学生体质提升;同时,加强校园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解决课程上的,还要解决课外体育锻炼资源。

3.女性大学生在柔韧素质和心肺功能上表现偏弱,值得关注,校园女性体育的引导和加强是下一步体育工作的难点。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源自于家长、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要解决全面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要切实唤醒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体育锻炼要注意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督促学生在进行全面身体素质锻炼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以加强耐力、柔韧素质的提高;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练习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进行锻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三、四年级同学的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开发与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使其经常性的进行户外体育锻炼。

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效果。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4.注重体质测试宣传,同时完善测试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做好测试宣传工作,测试前和测试中应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展板、宣传栏,以及体育课堂教学等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内容,注意事项和有关体质健康的基本知识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测试,解答学生的疑问,消除学生的顾虑。测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方法应更加先进,手段应更加科学,建议调整部分测试顺序,以保证被测试者的正常体力发挥和测试结果的客观真实。测试仪器应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数据采集、整理工作更加科学,便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杨贵仁。深化改革,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2.

[3] 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范文3

——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为例

韩永青黄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3)

关键词 :财经高校;应用经济学;科研成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doi:/-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科研创新重点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的跃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并提出完善以科研成果“质量和贡献”为评价导向的激励机制。可见,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等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

重点学科建设是创建一流高校的核心工作,而科研质量的提升则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高校重点学科科研成果进行分析,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相关学科科研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评价指标探讨、学科领域学者分布、机构分布、图书分布及基金分布情况,学科国际发展研究等方面,但少见从高校比较的视角,对某一学科科研成果进行分析。而高校之间的对比分析,是明确高校之间学科差距的重要方法,是指导高校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笔者拟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为例,以四所财经类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科研贡献、质量与实力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与分析,旨在明确高校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本文仅统计三类信息源,分别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Chinese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发文量、应用经济学权威期刊发文量、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为了保证高校研究成果的连续性,考虑到最新数据的时滞性,本文选取了2001-2013年13年的数据。选取了四所具有代表性的财经类高校,分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35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期刊质量高、编辑规范的500余种期刊作为来源刊。因此,CSSCI收录文献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评价指标,可定量评价一个机构的科研贡献。本文具体检索方法为,在作者机构字段输入学校名称,在学科类别中选择“经济学”,在学位分类中选择一级中的“应用经济学”,并将发文年代限制在2001-2013年即可。

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在繁荣学术事业、推动学术创新、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叙述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发文质量,本文选取国内公认的权威刊物,统计四所高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在权威期刊上的发文量,依此来分析四所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科研成果质量。本文权威期刊选取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4版)为依据。选取的四本期刊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0排名第一位)、经济研究(F0经济学理论排名第一位)、经济学(季刊)(F0经济学理论排名第二位)、世界经济(F11/F17(除F12)世界各国经济排名第一位)。具体检索方法为,在作者机构字段输入学校名称,在期刊名称字段输入期刊名称,在学科类别中选择“经济学”,在学位分类中选择一级中的“应用经济学”,并将发文年代限制在2001-2013年即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基金,是我国研究课题的最高档次,代表了我国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项目。笔者主要通过统计这两类项目的立项数,已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四所财经类高校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的科研实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来源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关标准

(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CSSCI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四所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科研产出能力;通过对权威期刊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四所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科研影响力;通过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数的统计,分析四所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科学科的科研实力。

(2)相关数据采集标准。由于各类基金项目数据库与CSSCI数据库的结构不同,提供的检索功能也有略有差异,本文尽量制定统一的数据检索方法和标准。具体包括:为了统计署名为某高校的所有发文量,在检索时,没有将作者机构限定在第一机构中,只要署名为该单位即可;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提供的学科分类有应用经济学,依此进行检索即可;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的学科分类只有经济学,故检索结果统一限定在经济学学科范围内,其统计结果只到2013年1月1号,所以检索结果实质上为2001-2012年;④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分类参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的二级学科划分,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学、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由于利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作为二级学科在CSSCI中均未找到检索结果,故本文不予考虑。

2结果与分析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科研产出分析

对高校来说,其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是其科研产出水平的直接度量指标之一,的数量可以表征高校的科研贡献度。本文以CSSCI发文量来统计高校的学科科研贡献度。从图1可以看出,2001-2013年间,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CSSCI发文量位居第一位,科研实力最强,发文2983篇,高出第二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72篇,在国内应用经济学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CSSCI发文量相差不大,而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CSSCI发文量相对较少。从图1中可以看出,四所高校对我国应用经济学学科科研产出的贡献程度。

从图2可以看出,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CSSCI发文量位居第一位,而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发文量在四所财政类高校中排名第三,可见,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上海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CSSCI发文量位居第一位,可见,产业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是该校的优势学科。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总体发文量位居第三,但财政学发文量位居第一,且高出第二名高校193篇。可见,在国内财政学领域,中央财经大学具有相当的科研实力。因此,从四个高校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出不同高校的优势二级学科,从而指导该校加强优势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同类高校之间的不同特色。

应用经济学权威期刊发文分析

从CSSCI发文总量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贡献度,而权威期刊发文量则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质量。在本文选取的四本权威期刊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发文总量排名依次为上海财经大学(99篇)、中央财经大学(65篇)、西南财经大学(46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8篇)。上海财经大学无论是CSSCI发文总量、还是权威期刊发文量都位居第一位,其应用经济学实力可见一斑,值得其他高校学习(见图3)。

应用经济学各类基金立项数分析

对四所高校各类基金立项数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被研究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从图4中可以看出,2001-2013年,四所财经类高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量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2271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立项1191项、西南财经大学969项、中央财经大学660项。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最高,达236项(见表1),即2001-2013年13年间,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立项数最多,但其科研贡献与质量还需加强。上海财经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最多,达2117项(见表1)即2001-2013年13年间,经济学学科立项数最多,其科研贡献与质量也最高。

从年代分布情况来看,四所高校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立项数开始下降。这与其相关限制有关,如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2年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1年一般项目申请资格等。

3结语

本文通过CSSCI发文量、权威期刊发文量、基金立项数三类信息源,使用文献计量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四所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科研贡献度、质量及科研实力。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科研成果、质量和科研实力之间的差距,同时可以看出不同高校的优势二级学科,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当然,由于研究时间及篇幅限制,本文仅挑选了CSSCI发文量、权威期刊发文量、基金立项数三类信息源,SCI、SSCI、EI等国际信息源并未统计在列。挑选的高校也仅选取了四所具有代表性的财经类院校,未能对所有开设应用经济学专业的高校进行对比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一个雏形。但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其他高校、其他学科科研成果分析提供参考。下一步,笔者将选取更多的院校,选取更为全面合理的指标,多层次、多指标、全方位进行科研成果影响力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钱玲飞,杨建林,邓三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核心指标评价[J].图书与情报,2013(1)

2杨建林,邓三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J].情报科学,2013(9)

3郑江淮,王维明,胡笛。经济学研究领域学者与机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

4丁翼。对我国法学研究最有学术影响的国外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8)

5丁枝秀。近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情与文献学类科研立项分析[J].现代情报,2015(2)

6余同普,银燕,邵福球,等。基于ESI和一级学科评估的高水平基础学科发展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

48 561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