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作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温故而知新作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温故而知新作文1

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设备管理;发展方向;暖通空调系统

建筑内设备的数量与种类也不断增加,这样便会提高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据调查,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的占用率较高,而这个比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较之于中国,西方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成,我国目前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建筑能耗就占了总能耗的20%-25%,并向30%逼近。因此,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建筑能耗状况都是牵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在建筑的总消耗能量中,比重最大的主要是用于取暖、通风和空调等,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空调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电力高峰负荷的来源。因此,节约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节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建筑内设备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

如能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使得各种设备的运行更安全、高效、稳定,出现故障时能尽快的解决,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如果运用的管理方式较老套,出现障碍时较迟钝,就会加重能量的消耗。

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精确的统计设备的运转状况,二是不能及时的维护与检修设备存在的问题,使得维修费用的升高。三是设备的故障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故障特征在设备停止运行后,就不再表现出来,各种故障数据也无法获得,这给故障排除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因此,探索先进的设置管理方法(特别是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方法)是迫在眉睫的,这能促进能量的循环利用率。近年来,有人研究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对各个系统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地收集各设备运行的数据,由数据采集系统将数据送入中央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判断各设备运行的状况,如有故障动态显示,就会有警报提醒。在这个设备管理系统中,比重占地最大的就是设备故障检测及其诊断技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空调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系统的建设工程。

一、HVAC系统工作特征分析

HVAC系统是通过管道与各种空调设备的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相联与相互影响的系统,如系统中,有一个运行参数发生变化,其他的运行参数也会随之而变,整个系统的特性也会受到影响。空调系统外在参数的变化是由影响机组内在参数而引起空调系统性能变化的,这些内在参数主要包括:蒸发温度t1、冷凝温度t2。

(一)内部参数与机组性能的关系

如图1:如果把空调中的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比作一个水泵,那么,“扬程”为“T1-T2”(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将热量r从低温T1处送至高温T2处。蒸发温度T1与冷凝温度T2成反比例,T1越低,则T2越高,制冷量与压缩功Aw也是成反比,前者越低,后者就越高。研究表明,如果冷凝温度上升1℃,制冷量就下降%;蒸发温度每下降1℃,制冷量就下降2-3%。

图1 图2

(二)影响冷凝温度的主要因素(对水冷冷凝器)

如图2为某一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流量与冷凝温度关系图,由图可知,冷却水流量越小,则冷凝温度就高。

如图3冷却管如果结了污垢,传热系数就会下降,冷凝温度及冷凝压力就会增高。

(三)影响蒸发温度的主要因素

由热平衡原理得知:冷冻水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等于制冷量。根据实验得知,蒸发器污垢会使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变小,蒸发温度降低。

二、特征参数的选择

HVAC是由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因而故障发生时,它属于某一个系统,并在此系统中,总会有几个特征参数与它呼应。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提出诊断的方案,并将原因和结果参数进行整理。从而避免对故障的错误诊断。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参数的选择也不相同。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选择方法。

(一)对制冷系统

由于空调系统的内在参数是对系统性能参数的直接反映。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在选择故障特征参数时大多选择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等。但是不同的故障能让内在参数同化。故直接使用内在参数有时很难分辨不同的故障。因此可通过内在参数求出机组或者其他元件的效率、换热量等间接特征参数。最后再通过实验的研究得出各故障所对应的间接特征参数变化范围 。

(二)对供暖系统

在研究HVAC系统的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中,相对于其他的系统,对供暖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供暖系统故障这两项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预处理器,将室内温度、供水温度等参数的72个值预处理,求出日平均温度等值。二是分类器,先求出值再进行分类,从而得到“使用时加热不足”等6个故障。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特征参数进行故障检测研究。

三、建立故障及正常状态数据库

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应对不同的空调系统的各种特征参数,参数得出后,将其分类汇总,并建立数据库,便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与之呼应,进而判断系统的运行状况。

四、编制系统软件,对数据库进行训练和改进

以上的过程结束后,接下来就要进行编制系统软件的环节,并设立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将各个模板进行条理的连接,然后,根据专家对系统进行适当的训练,以确保系统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

五、验收、鉴定、试运行

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必须要通过实验系统的初次运行,在此运行过程中,诊断系统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对于出现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加以改进。使系统能够更加的迎合实际工程的需要。

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在智能建筑这个领域已经渐渐地淘汰了,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实现设备预测维修和设备自动式智能化管理,HVAC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突破,其中涉及的学科较广,除了空调、制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计算机、自动控制及数学方面的知识。目前国内这一项技术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可见国内在这项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完善。但是,对于积极地开展HVAC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的研究,不管是从经济的角度、整个建筑的性能,还是对节能的效率及贡献来分析都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参考文献:

[1]John ,Won Yong Lee,Dong Ryul Techniques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e of an Air-handing Transactions,105,1999.

[2]Meli Stylianou,Darius monitoring,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Reciprocating Transactions,102,1996(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这4篇温故而知新作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温故而知新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温故而知新作文2

关键词 时病论 创新点 外感病 中医学术发掘

雷丰,字松存,号侣菊,又号少逸,祖籍福建蒲城,后迁居浙江衢县,生于1833年,卒于1888年,为清末著名的江南温病学家。他认为“甚矣,医道之难也,而其最难者,尤莫甚于知时论证,辨证立法。盖时有温热凉寒之别,证有表里新伏之分,体有阴阳壮弱之殊,法有补散攻和之异,设不明辨精确,妄为投剂,鲜不误人”。其著作《时病论》是一部论述时令之病的专书,对外感时病的诊治多有创新之论,现探析如下。

1 文章体例独特

《时病论》共分八卷。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八句原文为全书之纲领,此八句经旨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一切瘟疫概不载入。分述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立法依据,共列四时之病七十二种,所列病种的性质既有属于伤寒的,也有属于温病的。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和常用成方,其中自拟治法六十种,每法之后,又详加解释,使学者知一药有一药之用,避免泥古方,医今病,而不知化裁,致胶柱鼓瑟之误。最后,附以临证治案,作为印证。雷丰认为古人之案,载危病多,载轻病少。其实,轻者危之渐,故《时病论》之医案危病、轻病并载,使医者、病者预知防微杜渐。书中诸论,皆本《内经》及其诸前贤之说,但内有先宗其论,后弃其方的,或先驳其偏,后存其法的,非既信又疑,乃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临证感悟,择善而从。

总的来说,《时病论》一书改变了中医古籍繁冗复杂的特点,以《素问》八句经旨为纲,分四时立论为目,体例简洁独特,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故后世屡经翻刻,流传甚广。

2 提出多层次的知时论证、按时分病

在时令病的知时论证过程中,雷氏提出多层次、多方法相结合的辨治的思想。按照时令节气划分四季外感病,在同一季节,按发病类型的不同,可分新感与伏气两类,即无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时病都可分为新感时病和伏气时病。新感时病为“感邪即发”,并因运气的胜复而有所变化。伏气时病为“感邪后发”,又可分为两类:①冬受寒气,伏而不发,郁久发热,等来年春分之后,阳气弛张,伏气自内达表;②六气袭人,伏而不发,随四时六气更换,再感新邪,触动伏气而发。

以春季为例,新感时病包括受风而发的伤风、冒风、中风及挟邪而起的风寒、风热、风湿,以及感非时之气的寒疫等病。《时病论》卷二“春伤于风大意”篇曰:“夫风邪之为病,有轻重之分焉,轻则日冒,重则日伤,又重则日中。如寒热有汗,是风伤卫分,名曰伤风病也;鼻塞咳嗽,是风冒于表,名曰冒风病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风中于里,名曰中风病也,当分轻重浅深而治之。且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其或春雨绵绵,地中潮湿上泛,则风中遂夹湿气,有感之者是为风湿;倘春应温而反寒,非其时而有其气,有患寒热如伤寒者,是为寒疫。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感之即病,与不即病之伏气,相去天渊。”

而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即伏气时病。如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有五:“曰春温也,风温也,温病也,温毒也,晚发也。盖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触发。风温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风而触发。温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酿为热,至来春阳气弛张之候,不因风寒触动,伏气自内而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晚发者,又由冬受风寒,当时未发,发于清明之后,较诸温病晚发一节也。此五者,皆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

同一季节,因不同的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不同,且邪犯部位的深浅不一致,感邪后发作的时间又有先后之别,故在治疗上要因时制宜,按四时五运六气分治的分类方法,并应多层次地知时令识病,知时论证,按时分病。因不拘寒温之分,故《时病论》尚克服了历来寒温对立之局限。

3 提出以法统方

《时病论》首先论证,其次论法,再其次成方,又其次治案。强调弗执定某证之常,必施某法,某证之变,必施某法,临证时随机活法可也。即使有对病之成方,亦必师其大意,移步换形,庶几中式。根据体质之虚实,病之新久而损益权衡。当损则损,当益则益,不可拘泥于某病必用某方,某方必治某病。“方使人规矩,法令人巧”,提倡以法统方,拟用诸方皆以法名之。

复以春季为例,①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症。药用防风、桔梗,祛其在表之寒邪,杏仁、陈皮,开其上中之气分;淡豆豉、葱白,即葱豉汤,乃《肘后》之良方,用此代替麻黄,通治寒伤于表之证。如此则表邪得解,即有伏气,亦冀其随解耳。②凉解里热法,治温热内炽,初入于胃,外无风寒,及暑温冬温之证。药用芦根为君,芦根其味甘,其性凉,其中空,不但能去胃中之热,而且能透解肌表之邪,诚凉而不滞之妙品,大胜寻常寒凉之药物,佐淡豆黄卷之甘平,花粉之甘凉,并能清胃除热,更佐石膏,凉而不苦,甘草泻而能和,景岳名为玉泉饮,以其治阳明胃热有功。凡寒凉之药,每多败胃,惟此法则不然。③清热解毒法,治温毒深入阳明,劫伤津液,舌绛齿燥。此法治温热成毒,即火邪也。温热既化为火,火未有不伤津液者也。故用银花、连翘、绿豆,以清其火而解其毒;西洋参、麦冬,以保其津,元参、细生地,以保其液也。④劫热息风法,治温热不解,劫液动风,手足瘛。凡温热之病,动肝风者,惟此法最宜。首用麦冬、细生地,清其热以滋津液,、羚羊角,定其风而宁抽搐,佐以钩藤者,取其舒筋之用也。⑤祛热宣窍法,治温热、湿热、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药用连翘,苦入心,寒胜热,以泻心经之火邪,经曰:“火淫于内,治以咸寒”,故兼犀角咸寒之品,增强泻心经之火邪之药力,凡邪入心包者,非特一火,且有痰随火升,蒙蔽其清窍,故用贝母清心化痰,菖蒲入心开窍,更用牛黄至宝之大力,以期救急扶危于俄倾之间耳。⑥辛凉解表法,治风温初起,无论有无伏气,及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药用薄荷、蝉衣,轻透其表,前胡、淡豆豉,宣解其风,叶香岩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佐瓜蒌皮、牛蒡开其肺气,气分舒畅,则新邪伏气,均透达矣。⑦清凉透邪法,治温病无汗,温疟渴饮,冬温之邪毒内陷。药用芦根,中空透药,石膏气轻透药,连翘之性升浮,竹叶生于枝上,淡豆豉之宣解,绿豆衣之轻清,皆透药外出也。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温热自然达解耳。另有清热保津法、清凉荡热法、润下救津法、清凉透斑法等,不再一一赘述。

春时病温,夏时病热,秋时病凉,冬时病寒,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因时令而治时病,治时病而辨证地应用书中的六十法,并随时斟酌,防其随时而变,决其随时而解,其中寒热并用、透泄结合、攻补兼施之法众多。尤其是寒温合论的学术思想的提出,避免了历来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在治疗学上的论争,可以说雷少逸的《时病论》构建了全新的外感病分类治疗法体系。

4 结语

温故而知新作文3

关键词有效 激情 内容 形式 温故知新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复习中,就是要指导学生将学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 得到及时“ 温故” 。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 达到“ 知新”的目的。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呢?那就要求复习时复习策略要及时跟进。由“ 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 知新而温故”, 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 温故” 的成功喜悦, 还能尽情享受到新知的沐浴, 体验到成长的无穷快乐。

一、全面了解,细致分析,激发热情

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复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对每个学生现状做细致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复习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也非常必要。我常常在复习前专门召开以“认真复习”为主题的班会。在会上首先让学生搞清为什么要复习,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会遗忘,复习就是为了牢固掌握知识,就是要将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梳理,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重复,多复习一次就是对所学的知识多一次加工,就会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所以在学习中复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明白复习的目的和重要的基础上再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复习”并将大家在班级交流中有价值的见解用艺术字的形式张贴在墙上指导学生复习。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将他们分成A、B、C、D、E……几个学习组,请班级绘画好的同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成“某某班复习擂台赛”的表格,配上“你追我赶”“勇于争先”的副标题。将表格张贴在班级墙壁显眼的位置,告诉学生只要你在复习中认真努力,作业质量高或有进步,敢于和学习组中的成员竞争,语、数、外的每一次复习后由老师宣布名单,你就可以在表格中相应位置画一颗五角星或一张笑脸给自己鼓鼓劲,加加油。这样学生的上进心被充分调动,复习的效果势必会提高。

二、新异的学习内容提升“温故”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才能圆满完成“阅读评价”的任务,是就教材讲教材,就重点课文的解读或肢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都不尽然。实践中,我坚持每天的10分钟“以文会友”课堂。当看着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运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技能技巧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阅读难题时,我在感动新异的学习内容绝对能提升“温故”的档次和水平。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再指名读,然后组织学生谈阅读收获,引导学生主要从“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交流,最后请学生根据短文自编几道思考题,“设计思考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所学的讲读课文的方法来研读新的文本的大胆尝试。是学生在新的阅读材料的援引下,对已有的阅读技能技巧的“温故”过程, 更是一种巩固和提高的过程,这种提高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对新异阅读内容的那份“热情”的基础上。我想,这是使用老面孔的课文来“温故”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也可设想,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一些清新可人的美文, 学生肯定会乐此不疲地,在欣赏、感悟、探究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三、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盘活“温故”

归纳梳理后的知识点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盘活学生应该掌握的“旧知旧能”。如在进行词语归类复习时,以“词语乐园”为主题,将内容分为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按要求写词等几个板块,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组进行闯关比赛。学生对于这样的比赛是兴趣盎然,课堂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一旦闯关成功更是斗志昂扬,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与同学的抢答中既温故了旧知又提高了能力。

四、复习中培养良好的错误纠正习惯

培养良好的订正习惯,对于孩子有效的“查漏补缺”,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复习是有着最直接作用的。就订正而言,我主要要求孩子做到的有:准备一个“纠错本”记录自己错过的题目,重新做一做。定时将错误归结,有针对性地整理复习。

订正一定要用不同的颜色的笔(用铅笔做的作业用钢笔订正,用钢笔做的作业用铅笔订正,最薄弱的问题可以用红笔订正。)

订正要在错题的附近,不能将错误的答案擦掉。这样复习时能明确发现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

订正要完整:词语中错的字,一定要连词语一起订正,句式句型的错误则一定要完整订正。

温故而知新作文4

关键词:遗忘定律;温故;基础;游戏助力

一、问题缘起

今天学校里听了一节初三毕业班的一次函数复习研讨课。课上老师提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学生甲(成绩好)不知道,学生乙(成绩中下)不知道,学生丙(成绩中上)才回答是y=kx。正比例函数是初二学习的内容,并不难,像甲这样的学生遇到题目都会做,可是时隔一年,虽然初三上学期学二次函数时有过复习,但是学生对这个定义还是遗忘了一部分。类似的情况,我在上课时也总是遇到,上学期讲了等量代换,过了一个寒假,大家虽然看到题目会做,但对这个名称都觉得没有听到过。像单项式、多项式、系数、幂、底数、指数等等数学名称,也有很多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记不起来了。知道怎么做,却说不出它们的名称院,这是为什么呢?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研究发现: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地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地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题知道怎么做,却说不出它们的名称。做题是理解记忆,而名称往往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名词,如果不刻意思考取这个名称的原因,名称与意义的联系,则名称就是无意义的材料,记忆起来就费力气。艾宾浩斯的实验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论语・为政》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复习;故:旧的,指已学习过的。这句话大意是: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认识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同样,“温故知新”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也有深层的意义。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温故除了可以巩固并加深理解旧知识,使旧知识巩固、系统化以外,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寻、学习、掌握新知识。相比语文,数学有更多的数学名称、概念、公式和法则等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数学特定语言,当然对于理解记忆能力好的或数感好的同学来说这些不算什么,可现实情况还是有很多同学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何况现今的学习中,学生要学的、要记的知识时实在太多,很多同学切实地遇到这些遗忘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寻找好的温故的办法,则会在新知的教学中造成困难。所以说,正确认识温故,深刻理解温故的目的,能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到科学的实施。

二、温故的现状

通过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发现新的知识,对问题有新的认识,可以知道知识发展的进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数学课堂的复习普遍有三种误区值得关注:

1.认为数学是理解的学科,不需要复习。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起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看,知识的形成和掌握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并使新旧知识相互沟通,从而促进迁移,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而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学生即使当时理解了也会或多或少地遗忘,教学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起点没生成,包括知识起点和经验起点,跳跃大,会导致学习力不从心,新知识就成了空中楼阁。

2.认为复习指的是围绕前一天学习的内容进行,这忽视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许多新教师都有这样的问题,批作业时发现前一天学生掌握得不扎实,就自然地认为数学复习就是复习前一天的知识,上课时往往第一件事是回顾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然后再讲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之间没有关联。有的老师感觉到这样不太对劲,则想方设法去找昨天的内容与今天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却往往造成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甚至有的教师怕漏了这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把昨天的内容复习一下,讲讲作业问题、讲讲昨天的知识点。却没理解实际上这个复习引入是为了今天学的新知识而进行的,教师应该做的是找到新知识的建立基础,对这个基础进行复习。这种不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复习,不但无效,而且会导致前后知识脱节,显得零乱无序。

3.认为复习是专门的复习课的事情。并在新课教学中片面强调情境引入,丢弃了必要的复习环节。这样一下子触及新知识,导致学生在没有旧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学习,往往措手不及。复习课通常是指整册书学完后的整理复习,为的是加大知识的深度。而温故知新的“温故”,为的是在学习新知时将新知赖以建立的基础打打结实。

三、怎样进行数学教学的温故知新

基于以上分析,数学教学温故知新有以下三方面策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降低坡度,循序渐进;

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1.巧用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初中数学课本的设计是螺旋式的上升。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很多知识都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时,如果不对分数的加减进行复习,就直接进入分式的通分,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成果差距拉大;而如果先复习分数的加减,尤其是异分母的加减再进行分式加减的教学,这种差距就会减小。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找到与每一个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并对其中学生有困难的进行复习,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数学问题。

2.降低坡度,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讲到一些问题尤其是综合性的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学生怎么讲都听不懂,其实这是因为学生遗忘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应该降低坡度,化难为易。比如我们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四边形时,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证明时会出现困难,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学生把之前学习的几何定理等淡忘了,尤其是像关于余角、补角、角平分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类需要仔细观察再运用的定理,已经淡忘了很多。为什么呢?除了遗忘曲线给出我们的答案,个体差异、理解能力、学习容量压力大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存在,不复习就直接运用,会造成学生差异加大。在新知教学中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些复习,就能降低坡度,化难为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理想的学习,就是要求新知识同学生已有旧结构处于动态平衡的、互相容纳的状态中。依照教材的一定顺序,随着教学思路拓宽,依次点拨重要知识,层层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才能使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学习。急于求成、贪多求快,结果学得多忘得快,这是没有按照学习规律教学造成的。

3.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温故”之所以能够“知新”,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学时需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比较,沟通联系。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主要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前者是异中求同,寻求两者相似点,找出共同性东西;后者是同中求异,寻求两者的不同点,找到差异性东西。通过比较,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促进学生知识巩固、明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习“圆柱体积公式”,可以先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比较和推理,得到圆柱体体积公式。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合作研讨,思路逐渐清晰:①回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②观察圆柱体与长方体的关联;③比较、猜测、推导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

在学期开始,也应当对整册书做一个梳理比较,沟通联系。开始本册书的教学前,进行一个新旧知识的连接架构,温故知新,消除学生对新术语的担心和疑惑,使他们感到新知识其实并不很新,而是旧知识的延伸。比如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节课,我对整册书进行了分析: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内容?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联?比如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和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两个未知数,比一个未知数的方程要难。那我们只要想办法把二元的方程减少一元,就可以把二元一次方程转变为一元一次方程。用什么办法消元呢?很简单,大家都会呀!(复习等量代换)比如x=5,y=x+7,那么也y=?依据什么道理呢?两个方程x=5+y,x-y=2,怎么解出x、y的呢?也只要进行等量代换,这里简称代入,这两个方程不就变成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原来很简单,代入他们本来都会嘛!通过这样的梳理比较,点燃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四、小游戏“我说你猜”助力温故知新

利用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我说你猜”的小游戏,两位同学上台,我在纸上写下一些数学名词,一位同学想办法用数学方法表达,一般不能用到名词中的字,另一位同学要猜出这个名词。

例如,在学生即将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证明时,我写的是“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等在几何证明中常用但学生又不熟练的知识点。提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1+∠2=180°,∠1+∠3=180°可以得到什么?依据什么?也有同学画了两条相交线来表示,经过一两次这样的复习,学生对这个定理得到了比较好的掌握,在遇到使用该定理的例题和练习时,能更快地进入状态,打通思路。尤其是当该节课的例题或练习中有涉及这两个知识点的应用时,更应复习。

再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时,要先观察得出定义“像2a=3b+20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作二元一次方程”。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清楚“幂”“底数”是什么。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感到学生对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项、项的系数、单项式次数、多项式的次数、幂、底数这些名称的应用并不能做到熟练,很多同学可能遗忘,而要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必须明白并说出项和次数这些名称,如果此时对这些名称不知道,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则在学习中会造成理解困难,知道的同学和不知道的同学就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导致后面的差距拉大。所以在上这一章时,我特意提前在每节课前安排了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在纸上写下“整式”“项”“项的次数”“同底数幂”等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关的名称,通过每节课前的“我说你猜”,学生们在集中注意力的思考后得到答案,对这些名称分别进行了很好地复习,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应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原价、现价、成本价、配套等名词或公式掌握得不好,可以在小游戏中适当挑一些来猜一猜,一则加强对这些名词的理解,二则引起学生对这些名词的重视,使学生在读题时能有意识地先去理解题中的名词,尽量改变有些同学读题不会读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五、进行游戏“我说你猜”的感悟

1.简便易行,面向全体

这样的游戏我在每节课开始时进行,只需花两三分钟,简短而有效,当学生无法表达时,我就代替他进行表达,让大家猜,猜到的同学当然很开心,没猜对的同学得知答案后也恍然大悟,个别实在没掌握好的同学也进行了又一次学习。这对本节课或者下节课将要上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大家相当于又站到了同一个地基上来学习新知识。这种以游戏复习的形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思考,而且让老师发现了学生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同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

2.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备课中,我发现有很多类似的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等式的性质、配套、幂、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等。教师们经常会为这些都是讲过的知识,学生应该都掌握了,所以就往往直接教授新课,而实际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学生通常学会怎么做题或凭感觉做题,但常常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因为把基础知识淡忘了,从而导致思路并不清晰。通过“我说你猜”的复习,学生掌握起来就更清楚、更容易了。游戏不仅是名称的复习,还可以展示知识的内涵。比如前面讲的“同角的补角相等”等知识点,说的同学用画图或写等式的方法,不仅复习了知识点,也展示了知识点的由来,过一段时间变成复习“等角的补角相等”,学生对这个知识就有了深入、难忘的理解。尤其是对后进生,帮助很大。

3.提高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理解和掌控

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教师备课时要备好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知识点或数学词语是不清楚或可能遗忘的,然后在上这节课之前,准备好如何复习。这就提高了教师的自我要求,教师自然会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心理、认知障碍等。对学生多一分了解,多一分研究,教师也提高了一分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是前后有序,又不断发展着的一个整体,一节课的内容往往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环节。笔者认为,新课程下克服以上问题,要继承和创新传统教学的优势,“温故知新”就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赋予新的诠释,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速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知识由无序向有序、由片段记忆向整体记忆发展,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2008(11):45.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9.

3.邓涛。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7~~224.

4.罗强。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2013(9)3~5.

48 611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