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和体会精编5篇
【导言】此例“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和体会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和体会【第一篇】
经典与我同行,经典伴我左右!我爱经典!在经典中,我最喜欢这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它的意思是: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得到新的见解和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从一开始,我就决得这句话对极了。“温故而知新”即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态度。而我却有过这样的一次深刻的体会。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复不复习都是很棒的。一次,有个同学问我一道数学题怎样做,我这看就呆了。心想:惨啦!我都不会做,你要我怎么教呀?我昨晚没复习,今天听不明老师在讲什么。我就乱写了个错答案给她。她信以为真便走了。我的脸顿时红得像苹果。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现在真的明白它了。
与经典同行,经典与我同行。我以后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作文【第二篇】
全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又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近来,常常随手翻一翻史籍一类书籍,读到一些名言警句,使人很受启迪,有些使人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辉灿烂,真有醍醐灌顶之感。老祖宗的一些至理名言,是传统道德的总结和张扬,几百年甚或数千年以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积攒下了无量的功德。及至到了现在,仍符合人性之善,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应该发扬光大才是。这便是“温故”的好处了。可是,现实状况却每每与此相悖,有的甚至形同水火。这常常又使我困惑:是古人错了,还是我们现代的人变了?如果是古人错了,那么,这些称得上经典的东西,何以能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淘洗流传至今?如果是现代人变了,那么,种种与传统道德相背离,与人性的真谛相忤逆的污秽行为,像荒草一样疯长且大行其道,就比较地不难理解了。就个人而言,这恐怕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知新”了。这种“知新”能不能“为师”另当别论,心中的忧虑日甚一日倒是真情实感。在时间的隧道里正在拼命往前赶的人们,也真应该放缓狂奔的步子,低下现在还在高昂的、藐视一切、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头颅,深刻地检视一下自己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发生了问题,且赶快诊疗,以免日后沉疴不起而悔之晚矣。
温故而知新作文【第三篇】
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十有五而志于学”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二是从十五岁起就再也没有放弃过学习,学习终其一生。第二层意思在《论语》中可以找到许多佐证。
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生境界之所以不断提升,“志于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所以,“志于学”在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只要学,就与不学不一样,就会有收获,就会有进步,你的人生就会更加充实和精彩。这是现代人应当警醒的。
二、乐于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对只有“乐之”才能达到最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判断,但孔子看重的“乐”,是由身体之苦而达到的精神之乐。孔子在学习中,正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也有自己的烦心事,但他能从学习中找到快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粗茶淡饭、简陋居住的条件下,这必定是苦的,但“乐亦在其中矣”就在于有学习之乐。
三、勤于学
学习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得,“学海无涯苦作舟”,勤是学习之舟。孔子一生从多个方面勤于学,才得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典籍是吾师。在《论语》中,学习典籍的有效办法有两个:(1)默而识之。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而识之”是孔子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极具效率的学习方法。“默而识之”就是把最经典的东西,刻到学生的心中,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刻上的经典会始终产生影响,熠熠发光而照亮人生。(2)温故而知新。孔子教学倡导“学而时习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和他的弟子,都强调学习要“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就是积累,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温故知新”的意义。“温故知新”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2.他人是吾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孔子眼中,“师”的范围非常广,只要他人有可学之处,便可拜为师。(1)以贤德者为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L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这段话中所列数人,在当时当地都善言善行。他们各有所长,孔子向他们学习,一定有很大收获。尽可能地寻访名师,可谓学习的捷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名师的耳提面命,其所得往往醍醐灌顶。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以友为师。孔子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去交“益友”,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懂得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进一步说:“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其实不过是老师对学生的谆谆告诫而已,告诫学生勿交一无是处的“损友”,于学无益,并非现在人们常责难的“你不愿交不如你的,人家如你又何必交你”这种浅薄理解。
3.生活是吾师。现代著名儒学家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是一种生活态度。”孔子一生强调要向生活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孔子教诲学生,学习以做人为第一要务,做一个正直的人就是最好的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所以不论学什么、向谁学,只有服务于生活才叫真正的学习。
四、善于学
学习的道路艰苦漫长,并无捷径可走。但在学习中讲究方法,则能事半功倍。
1.学而思。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中,孔子特别强调学的作用。但只有插上思考的翅膀,学才能更有收获,因而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更说道:“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忿思难,见得思义。”在这段话中,孔子认为,不管办什么事都要动脑筋,善于思考,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2.学而问。学――思――问,再到学――思――问,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循环。思考了,就要交流,就要求教,让自己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碰撞。孔子非常注重在学习中发问求教。“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还赞扬那些放下身段求教的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部《论语》,记录了许多学生独到的问和孔子精致的答。教与学就是在问答中相长,往往是学生一问、再问、三问,孔子也一答、再答、三答。
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和体会【第四篇】
1、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温故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温故而知新作文【第五篇】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写过许多意义深刻的书。《论语·为政》就是其中的一本。
今天早上,我翻开《论语·为政》,看见了一句好熟悉的话——“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这不是老师经常说的话吗?没意思,不看了不看了,读英语吧。”说着,去读英语了。“哇,好难呀!3级的英语真难呀!”这时,我为之一震,忙翻开《论语·为政》中那一页。——“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天天读这句话,难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吗?英语只有多读、多听,时常复习才能记住。我都不复习,没有把不懂的弄懂,这样,日久天长,疑问越积越多,我当然不会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使我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