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通用4篇)
【导言】此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现代服务范文【第一篇】
一、__区服务业现状
在北京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良好态势的形势下,__区服务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__区服务业两年整体规模分析,全区服务业单位数、资产总计、收入指标占有比例是增长趋势。然而服务业人均创收05、06两年均低于全区人均创收指标,反映出我区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06年比05年服务业人均创收增加了千元,说明__区服务业整体实力是不断增强的。
从__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5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较去年增长,其他业务收入亿元,较去年增长51,利润总额达亿元。税金亿元,较去年增长20。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北京市服务业总量增长较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在这种大的环境下,__区服务业不可逆转的向前发展。__区作为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过去以农业为主,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加快,__区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递增,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__区服务业开始从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二、__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新兴产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是__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截止到11月底,__园区规模以上服务单位286家,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份额引领__区服务业。
1-11月,园区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服务业的,同比增长。上亿元单位44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园区服务业企业37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上亿元企业的93,园区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从目前服务业统计上看,有三个类别和现代服务业相对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从收入指标来看,__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基本占据服务业主导地位,尤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最为突出,1~11月份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服务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52。其中园区企业为1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此行业(其中有23家上亿元单位,实现收入亿元,占园区此行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这三个门类,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72。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使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三、__区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差距
1、__区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不高
现代服务业重要特点之一是产业融合,它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叠加,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__区作为功能拓展区,定位之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从目前服务业统计范围内的所属20家物流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的单位情况看,收入总量与比例均偏低,这20家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只占服务业,较去年同期只增长,其他业务收入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主营收入增长缓慢。尽管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但__区物流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科技和信息含量的密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的经营模式,实际上仍处在传统服务业阶段。__区物流业距离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要求还很远,没能满足__区建设西南物流中心的发展需要。要引导和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其网络化、信息化、协作化的水平,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不断创造新的物流需求;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技术,推动全区物流的整体规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主体行业的带动
现代服务业是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信息融合为一体条件下的高密集的现代产业。
__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其独特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航天部,自动化研究院都在__辖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关键是看如何使用。要解决好“有技术缺应用,或单一应用无成效”的问题,要加强现有核心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行业技术整合、产学研的联合以及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挖掘现有技术潜在的应用能力,系统地提升技术综合应用水平。
园区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__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区现代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园区,在全区服务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对于全区服务业的辐射和引导、带动作用不明显。
通过对园区内服务业企业与非园区服务业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园区服务业在我区服务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园区服务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服务业单位数已达全区服务业总数50,从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服务业,园区企业人均创收万元比非园企业万元,高出万元,总体看园区是全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力量。园区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是应用信息技术,对辖区传统服务业改造影响有限,未能形成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服务业的产业链。
3、__区现代服务业融入外商投资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流行业,也是现在和未来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1~11月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共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但是目前占我区服务业企业份额较小,主营业务收入仅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我区引进现代高科技外资服务企业,用现代管理模式,来带动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__区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应引起高度关注。
总之,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起步阶段,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还有待加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亟需通过新型的促进模式加速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促进__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__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从根本上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要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__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要克服固有惯性,优化工作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联系,加强科技对现代服务业企业 的支撑作用。
3、加强传统服务业的科技促进和创新改造
__区现有的传统服务业亟需各种形式的科技投入,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结合行业特点,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用户不断更新的服务需求。发挥__科技园区优势,引领__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数据支持
现代服务业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服务;现代服务产业;电子商务;网络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创业;服务学
一、从传统到现代:服务的创新力
服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术语或名词。对于信息产业(IT)而言,服务现在成为新潮的IT代名词。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坚称自己是一个服务企业,所做的业务都以冠上服务为荣。就连福特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裁都说自己的企业是做服务的,其理由是福特80%以上的员工从事的都是与服务相关的岗位。这充分说明了服务在今天的地位,也告诉我们对服务的理解需要与时俱进。由此看出服务的本质是固有的,但对其的认识是需要创新的。
传统服务通常被认为是与个人生活、社会市场、企业营销以及管理或经济学相关的传统领域,是一种与过程、表现及经验有关的、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满足其需求的经济或社会活动。如请理发师理一个发、听一堂精彩的教学课程等服务活动。诊所、饭店、汽车站、球场甚至足浴店等都是直接与服务活动关联的实体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服务的概念和内涵正在扩大,越来越多的服务正在采用电子化的手段,例如24小时服务的自助终端机(银行取钱、邮政汇兑、车票预订、食品饮料购买等),又如组织一场有全球各地研究员参加网络视频会议(如果采用传统服务方式,就需要大量的差旅成本并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由此产生出一个Webinar这个全新的英文名词(由Web和Seminar组合而来)。越来越多的服务创新模式正在创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产品制造的价值,例如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传统制造业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的增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例如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网络营销和跟踪服务。一方面原有的服务在手段与模式上不断创新,又衍生出更多的新兴服务行业,因此服务创新正在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现代服务正在成为以“后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人类的主导性活动。它强调智力与创造力为生存手段,以信息技术为生存方法,以全球化为生存结构,以5个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可以得到的服务)为标志。由此延伸出很多很多的相关于研究和开发的素材。因此可以说,服务与人类一起见证了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现在也正在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开始演变。也就是说,服务无论从内容和外延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它。
二、产业发展视角:现代服务产业
新中国的服务产业发展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初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包括政治在内的其他因素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提供非实物产品的行业不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85年国家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统计体系,1992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显示国家开始重视服务产业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具体提出了8大条23小条措施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4%。“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服务产业将全面超越制造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这其中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产业正在起着主要的作用。
2004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第七专题专家组给予了现代服务业如下的基本定义:现代服务业(Modern Service Industry或e-Service Industry)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媒体、电子金融等都是现代服务业的范畴[1]。
由上面的概念可以理解,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包含了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转型,促进了生产业和生活业的现代化,也正在大量地衍生出一批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包括如网络通信等基础和网络教育等公共。其主要特点包括以网络与电子信息为基础,更多地融入知识和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渗透性和交叉性,以及面向用户的集成化、定制化和精准化。因此国际上更多的冠以知识型服务业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在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先后推出了多个面向行业的应用和面向领域的工程。例如电子政务及其十二金工程(金税、金财、金卡、金保、金农、金水、金质、金土、金信、金智),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网络教育、数字媒体、数字社区、现代物流等。它们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中国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里,这些新兴电子服务企业占了绝大部分。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等是这些新兴企业的成功代表。
这里仅以电子商务为例,据阿里研究中心2011年12月的统计,中国现有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15万家,服务收入1200亿,支撑3万亿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而预测到2015年,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将突破1万亿并支撑起13万亿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
IDC2012年2月份的白皮书对于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产业作用进行了精辟的描述。指出电子商务服务对企业各环节都产生了影响。以降低成本为例,电子商务服务可以为商家节省约20%—30%物流成本,每年为全社会节省280亿元的租金成本。电子商务服务从产品、服务到商业模式都促成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而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支撑服务和衍生服务的出现,可以集聚小规模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柔性大规模定制,在细分市场上发展出大产业[3]。
江都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第三篇】
关于我区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服务业办公室(2011年11月)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2012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制定了调研方案,通过会议交流、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初步调研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2011年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架构、强化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模总量持续攀升。今年1-9月份,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同比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扬州总量%,位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1-9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位列苏中13个县(市)第二。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GDP比重%。
2、贡献份额不断提高。1-10月份,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服务业地税 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额49%,同比增长%;服务业国税亿元,同比增长%。截止10月底,扬州福盛废钢铁收购有限公司、江苏宏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纳税都已过千万元。新增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18家,全市累计分离企业78家,1-10月份,实现地税2100万元。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和财政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3、项目投资成效显著。截止10月底,全区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高于扬州市考核指标个百分点。今年,全区共实施过亿元服务业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155亿元。其中纳入扬州市督查项目13个,已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96%。沿江8个万吨级码头和心怡、中江花园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加快推进,江苏江都沿江物流产业园被省商务厅授予省级物流产业园。闽江钢材市场、宏信龙物流园、国际汽车城、大桥皇廷美食集聚区等建成投入运营。
4、推进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召开全区服务业工作会议、季度形式分析会、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服务业工作推进会议,对服务业发展作了系列部署,各层各级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有了提高。出台了《关于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江都总部(楼宇)建设的激励意见》两个专项政策,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编制了《江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江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机构,启动我区现代服务业中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整合优势资源,编制招商推介手册,2 圆满完成扬州下达的赴港、赴京现代服务业招商任务。两次共达成签约项目17个。
总体上看,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影响了我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区的服务业从内部行业结构看,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1-9月份,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相对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0%。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服务业、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尚未形成规模。
2、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商贸城、国际五金城、万德隆家居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还处于第三代、第四代专业市场阶段,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还欠发达,竞争实力不强。恒亿、世纪星、龙腾、亚皇等物流站场尚处于仓储运输传统业态,为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真正形成。
3、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思想认识不够。“重工轻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级干部,突出表现在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企业经营观念传统,服务外包意识不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扶持力度不够。我区 3 财政虽然每年拿出3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但与同处苏中的海门、泰兴每年1000万元相比,远远不足。推进强度不够。区里明确了现代物流、商贸业及专业市场等5大服务业重点行业牵头部门,但各家至今还没有搭建专门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没有承担起引导行业发展的职责,形成不了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2012年服务业发展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
根据省、扬州市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实际,2012年,全区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安排为:
1、服务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4%(现价);
2、服务业占GDP比重40%以上;
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35%;
4、服务业地税亿元,增长30%;
5、新增主辅分离企业20家,累计达到100家。
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借助撤市设区,紧扣“三城”建设,以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提升发展生活服务业为基础,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着力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围绕“三块、三线、四点”的总体布局,科学统筹谋划,配置要素资源,实现集聚发展。三块:即主城区商贸板块、滨江新城高端商务服务板块、开发区科技城软件信息服务业板块;三线:即滨江岸线港口物流集群、舜天路沿线总部及楼宇经济集群、长江东路道口市场集聚带;四点:即邵伯、丁沟、郭村、小纪四个镇区的服务业 4 集聚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定信心、克难求进、乘势而为,努力在五个服务业重点行业上取得新突破。
1、发挥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明年,苏中江都机场投入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区“公、水、铁、空”立体交通平台基本形成,对我区现代物流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物流园区工程。结合产业布局,依托区位枢纽,加强资源整合,重点打造3个多种运输方式、长短途有效对接、组织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的综合物流园区。沿江物流园区加快在建码头进度,海昌、海螺码头全面投运,中信及中远二期基本建成。全年港口吞吐量突破 万吨。砖桥物流园区围绕328国道及新都路专项整治,鼓励城郊物流企业及配载点“退城进园”。空港物流园区组织规划选址,同步推进招商布点工作。二是物流配送工程。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总投资30亿元的中海钢材集配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龙奥钢管集配中心及总投资亿元邵伯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明年开工建设。推进宏信配送中心二期,整个仓储面积达到万平方,日配送量超300万元。三是物流专业工程。依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一批在全区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物流,提升全区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煤炭物流、钢铁物流、木材物流、矿石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和快递物流。加快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分离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成立 5 第三方物流公司。
2、瞄准产业提升,大力发展总部及楼宇经济。总部及楼宇经济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总部楼宇被称为“垂直印钞机”。对此,我区在政府层已形成共识,关键是抓落实。一是抓引导。今年,区政府出台了鼓励总部及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建设总部楼宇的企业,在用地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激励。相关镇和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本区重点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及商贸企业在规划区。规划部门应及时完善总部及楼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布点。二是抓跟踪。对在手的长青大厦、华江大厦、天雨大厦三个总部项目,加强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有意向建设总部大楼的江都建设、江建集团、二建、龙坤、方正集团、浙江商会等企业,在规划、用地、政策等方面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办公,一事一议,助推项目早落实、早规划、早开工、早投用。全年启动建设5家以上。三是抓引进。积极发展区域功能总部,着力引进营销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投资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加快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全年引进2家以上。
3、坚持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发展软件产业,是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去年,扬州(江都)软件园获批为省级软件园,标志着我市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启动。下一步,完善软件园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惠普智能电网 6 研究院、IT外包服务学院、易宝(中国)公司外包服务研发、百利宏商务服务等8个项目,建成惠普研发中心。着力跟踪中国包装、上海晟欧、大展信息等意向项目,争取签约落户。着力引进产业配套的国内外先进的软件信息提供商,全年,新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5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形成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基地。
4、突出内需拉动,着力发展商贸业和专业市场。以信息化提升、资本化扩张、国际化拓展、低碳化转型为路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升级转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宏信、苏昊、米米等,进行信息系统、配送系统改造升级,跨区发展连锁企业。宏信便利店全年超过300家。对本区传统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等行业给予扶持,鼓励发展连锁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培育现代流通体系。强化商城为中心的城市商圈打造,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提升工农路、引江路购物形象,改造传统业态。联动发展南区和北区商业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社区商业工程,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三是促进市场提档升级。红星美凯龙江都店占地300亩,总投资20亿元,明年开工建设。加快江都汽车城建设,引进各汽车品牌经销商加速入驻,全年力争新引进8-10家。拓展阿波罗花木市场功能,形成集研发、交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市场。
5、挖掘地方特色,聚合发展文化产业及旅游业。在文化产业上:鼓励发展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各类创意 7 公司,实现文化创意与商品生产有机结合。着力发展金银细工、毛笔制作、漆画技艺等非遗项目创意服务业。建设工艺美术村落,将分散的金银细工、漆画、制笔等生产作坊集中,集制作、展览、原材料市场及销售为一体,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金银摆件、漆画、水笔等制作展销基地。在旅游业上,从策划、创意、品位入手,坚持重点开发原则,大力推进龙川古街改造与仙女庙修复、邵伯湖开发、开元寺扩建、水利枢纽利用、渌洋湖综合开发、郭村红色旅游等项目,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和标志项目。加快推进在手东方国际、心怡昌明、中江花园、双汇国际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
在全力推进上述重点产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展科技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其它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以规划政策为引领,以项目推进为载体,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坚持以硬手段抓软环境,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像扶持工业一样扶持服务业,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公共性服务业为根本的服务业体系。
1、突出组织推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重点产业组工作职责,及时调整服务业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科学界定市服务业办公室工作职能,发挥牵头管理职责,明确重点产业牵头部门,充分 8 赋予职能,有效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强体制建设。完善服务业组织网络,建立部门、镇联络员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协作、监督检查、统计评价及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形成市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各镇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服务业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分析最新发展动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研究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政策措施。软件信息、总部楼宇等五大重点产业组,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制定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组织项目建设和招商,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工作效能。加强对各部门和部门科室之间的统筹协调,搞好互相支持和协同配合,做到既明确分工又合理兼顾,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服务业办适当增加人员,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各镇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镇服务业规划布局、发展重点、推进办法,明确服务业助理工作职责,增加管理人员,仙女、大桥等镇要达到3人以上,一般镇在2人以上。按季召开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通报情况、研究协调问题、分解落实指标任务。适时组织服务业项目推进会、现场会等。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突出规划引领。一是体现科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和区域特色。用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服务业发展,结合撤市设区,与扬州服务业规划和国民经济规划、城市规划衔接,修改完善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规划,形成健全的规划体系。二是突出重点。与城市化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展示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以城镇化发展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发挥城区主体作用,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重点建设“三大板块”。即传统商贸的主城区板块,现代商务的滨江新城板块,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滨江科技城板块。三是突出集聚。建立多核心空间集聚,构建城区发展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的局面,走集聚发展的路子,发挥集聚区重要的作用,引导对服务业空间和功能进行重构和整合,拿出抓工业园区的力度来抓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成为服务业整体空间和功能集聚趋势的体现。
3、突出项目投入。项目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围绕重点产业优选项目进行大力扶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跃升。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市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指导目录。优先发展物流业,参照仙城工业园做法,由政府主导,在沿328国道至安大路规划5平方公里区域,开辟专业物流园区。加快总部楼宇经济推进,成立专门办公室,形成操作性强的推进意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文化旅游载体和基地建设。发挥传统优势,优化餐饮、沐浴等传统商贸业,建立公务酒店定点接待制度,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品位档次。二是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研究国家、省产业目录,依据产业质态和规模、税收贡献、就业人数、辐射范围、占地面积等指标综合评价,优选行业重点项目,建立分行业的重点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库,在库内选择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市服务业办围绕重点项目库,包装策划项目,牵头组织服务业招商引资和行业专题招商推介。三是加强项目的跟踪。把项目与指标任务联系,进行项目化运作,积极开展调研,以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意向项目抓靠实,对照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沟通联络,确保项目落地。引入项目抓进度,对现有和在建重点项目,明确挂钩单位,由专人负责,现场掌握情况,积极帮助协调难点问题。项目建成抓达效,注重培育骨干和龙头企业,扶持已运行的企业提档升级,整合资源,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业态和质态。
4、突出政策扶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具体实施意见。一是营造宽松的环境。在要素供应上倾斜,针对服务业企业征地难、融资难、配套缺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激励办法,提高政策环境的吸引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现代服务企业倾斜,存量资产优先用于服务业发展。二是提高奖励的力度。服务业引导资金在300万元基础上逐年增加,引导本地服务业企业创建品牌,形成特色,提升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三是强化服务引导。加大 11 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服务业项目。
5、突出考核促动。一是掌握动态情况。重点围绕扬州考核的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税收增幅等十大类指标,实时跟踪把握进度,形成周通报、月监督、季过堂的常态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省、扬州服务业发展动态,特别是江都所处的位置。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络,了解周边的发展态势。加强与主要指标部门的衔接,进行季度运行分析,对未按进度完成的指标,研究赶超措施,确保全年任务完成。二是强化统计工作。扩大服务业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全覆盖。量化统计任务,明确部门和各镇统计职责,确保按时保质上报。归口上报数据,所有服务业指标数据由统计局把关后上报,确保数据条块统一。定期数据统计分析,在苏南、苏中、扬州县市区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建立对比数据库。加强新兴行业统计研究,建立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新兴产业的数据反馈体系。三是强化压力传递。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问责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各镇、各部门建立对科室和人员的考评制度。市综合考核增加服务业考核的权重,服务业专项考核增加对重点产业推进组的牵头部门的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方式,增加服务业考核奖励的幅度,综合考虑指标完成情况,在增加值、税收总量增幅等方面作出合理评价,确保各镇、各部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第四篇】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服务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本质上是一种带寄生性的需求制约型产业。它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以一、二产业和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第一、二产业和广大消费者既是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业发育成长的营养提供者。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三大基本特性:高新技术性。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应用的产物,科技含量高。如电子商务就是采用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通过电子银行和物流服务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性。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如教育业、科学研究业、文化业、会展业、电信服务业等;新兴性。主要是指新业态,即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新兴服务业态。他们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产业的素质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如物流服务业是新兴的和从传统商业和运输业中衍生而来的。
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服务业界定标准是同时具备上述三大特性;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还包括应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本文所讨论的现代服务业属于广义的现代服务业。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中央做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提高到%;全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提高到%。但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仍然偏低,现代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也不及传统服务业。
从中部地区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中部崛起指明了发展方向。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如表1所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正在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东部沿海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争相到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西的各类开发区落户;中部正在加快建设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城市圈、城市群和经济带,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对现代服务业的思想认识比较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由国际分工造成的国际背景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给我国中部发展服务业的空间较小;政府职能单一造成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发达国家超过70%。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落后(如表2所示),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产值比重仍在下降;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在全球经济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科学选择。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当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曾经过物质生产部门长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正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和高国民收入这“双高”产生了对服务业的强劲需求,拉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本土和海外两个市场共同滋养了当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例如,我国的上海始终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广州作为“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助推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中部地区经济的滞后,尤其是大部分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尚不发达,农村市场范围广,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服务业(尤其是高端)发展的需求还不旺,拉动作用还比较小,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还比较低,导致产业价值链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二)产业布局
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将本土的物质生产部门向海外转移。他们出于资源能源消耗、劳动成本、环保和争夺未来全球经济主导权等多重考虑,均通过国际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加快其本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例如日本在近20多年已陆续将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等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和我国;而中国香港则将80%一90%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内地珠三角地区,使香港本土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85%。应该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与“世界工厂”不无关系。同样,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中移”导致的中部地区产业布局变化也影响了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
在国外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即生产者服务)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而我国生产比重仅占28%左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金融、信息、通讯等高层次服务业已开始出现“服务外包”的明显趋势。中部地区的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大,而且承接外包的环境条件、保证手段缺失,加之东部相对发达的服务业抑制,在国际分工乃至区域分工中的位置后靠,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
(四)基础设施
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服务、生产、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均对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生产和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中部地区的多年的政策限制与投入不足,拖住了现代服务业的“后腿”。以安徽省为例,安徽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与社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资料显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2006年增长44%,但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亿元,比2006年增长%;第二产业投资亿元,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
(五)科技水平
现代服务业的高新技术性使科技水平的支撑力量凸现。一方面,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壮大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等离不开现代服务业人才。中部地区尽管有武汉、合肥、长沙等科技中心,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不仅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少,而且许多高科技服务人才外流,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1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因此,中部地区应以贯彻落实“意见”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有利环境,培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针对影响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采取如下的战略举措:
(一)加强引导以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既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倡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制定更好地促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着重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此,一是加大财税扶持。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和列入国家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的服务业行业实行财税优惠,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入。三是加大用地支持。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生产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四是完善价格政策。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体现价格公平。
(二)着力发展生产业
近几年来,中部地区尤其是各省城市圈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业等方面的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的重点应大力发展生产业,其中应首选金融保险业和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金融保险方面,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同时,可以将武汉打造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带动一批商贸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物流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等大型物流枢纽,实现同产业、不同产业和地域内共同配送或统一集中发货,达到运输配送最优化,实现运输和库存集约化;二是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推广应用物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技术,进一步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技术的差距。
(三)积极承接国际与国内服务外包
承接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成长,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优惠政策在现代服务外包行业的覆盖面,并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分类优惠政策。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确立发展重点。各省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承接的国家和地区,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城市服务外包品牌。三是发挥基地城市的带动作用。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应立足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管理营运中心等,发展高端服务外包产业。四是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及品牌。通过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扶持其做大做强。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运用信息技术对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途径。要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加快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提升和改造,推进专业市场信息技术外包。
例如,中部地区专业市场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信息化程度不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大部分市场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添置购买硬件设备阶段,实际应用多限于网上浏览信息。因此,要加大专业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工作。
(五)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
服务质量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条件。中部地区要按照各省的“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纲要,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服务业;同时,要加强和引导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规范服务业各行业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维护服务业市场秩序,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六)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相衔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树立服务业集聚区的特色,体现各个地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定位,形成错位发展;要依托制造业产业基础、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主业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集聚区品牌;要完善服务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要正确处理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开发区、周边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积极发展金融、会计、审计、会展、信息咨询、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集中、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载体。
参考文献:
1.曾培炎。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N].人民日报,2008
2.王晓红。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N].人民日报,2007
3.朱晓青,林萍。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商贸论坛,2004
4.李朝鲜,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李志堂。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评述[J].商业时代,2007
上一篇:短一些的英语笑话带翻译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