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一篇】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其实,在我五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全套书和碟子。妈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希望我背诵一些。当时我不懂,就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有一次,幼儿园搞儿童人气小明星选拔,我因为会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而被评为了人气小明星,照片还在光荣榜上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现在,我们学校也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时,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只有极少数人心不在焉。我们一定要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而且对于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国家在小学阶段就安排我们学习国学经典,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我们的骨髓,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时,不会忘了我们的“根”。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二篇】

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明德国学中心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培训。主要内容以以《弟子规》为主,方法是诵读。另外,老师还针对学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师的原因,专门针对夫妻相处、长幼相处以如何在学校中贯彻学习〈弟子规〉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时间很短,并不能学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却是很深远的。

首先明德培训中心是一个受教育局许可的民办短期非盈利性学堂,地方是一个很幽雅的华侨老家,办学资金主要由店铺租金和民间热心人士所提供,这些华侨和热心人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提高国民素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爱心、善行让人深深感动。第二,培训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却免费给大家发了好几本有关修身养性教子之书,让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第三,从上学以来,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也看了不少书,却比较少这样专门教大家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的书,而这些知识却又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现在及时补上也不晚,而且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这次学习必将对我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得课堂上,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请举手,我想了想举了,据说现场七十多人听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两个人举了手。老师说了句你们都是老师啊!?其实,我举手后也问自己,是否真的那么有把握,想后也彷徨了。因为,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在孩子学习及各项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却深感愧疚,因为在外头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常常不听我指挥,时常让我生气,这点让我觉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时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样,或是大家庭氛围有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一直在尽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看到,不过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一直很想找个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

学了国学后,我突然明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像〈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家庭伦理学〉等书能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从此,我决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读背这些经典,一边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注意复习背诵和与平常的表现品行联系起来,及时总结表扬奖励,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适合我的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补上传统文化这些课程,让自己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因为学习我也变得更注意礼仪礼节,包括更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也越爱听我的话,形成良性循环。

觉得不管什么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怎样做人特别重要,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三篇】

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四篇】

读国学,行孝道,讲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人,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磨难而不哀,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练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首先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科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什么人,如同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心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弟子规》依据《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意语录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此则弟、谨而信泠爱众、而亲仁。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五篇】

作为国学经典的刻骨铭心的载体,诵读国学经典一直以来都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能从中得到提升和启发。在我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经典的博大精深,更体会到了其对于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将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生智慧、培养人的情操和助力人格培养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对于诵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诵读国学经典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重视。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深入阅读四书五经,我了解到这些蕴含着中国古人智慧结晶的经典,是对古人智慧和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发扬。我了解到这些经典不仅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更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认真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增强了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近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有些人对中国文化开始产生怀疑和质疑。然而,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诵读,我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中国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当代世界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诵读国学经典,让我坚定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诵读国学经典也丰富了我的人生智慧。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这些内容深邃而精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让我认识到一个人从做起、从身边做起对于改变世界有着巨大的作用。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使我明白在社会变革中坚守自己的初心,静待时机的重要性。这些经典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智慧的指导,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睿智、真实地应对各种困境。

此外,诵读国学经典还有助于培养我的情操。经典中的诗词曲赋给我带来了惬意和治愈感。诵读国学经典,如《论语》中廉隅的孔子的言行作风,如诗经中含蓄婉约的意境,使我品味到古人那无愧于天地的高洁情操。当我诵读这些经典时,仿佛置身于古人的生活中,感受他们对美的追求和人生态度,这让我感到心情愉悦,也让我对美的追求更加坚定。

最后,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我的人格培养。国学经典一直被认为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诵读国学经典,使我内心温润而坚定,修炼了我的品格。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我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让我懂得怎样做一个称职的人。同时,诵读国学经典还教会我如何待人接物,使我懂得谦虚、包容、尊重他人。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更应该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问题。

总之,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重视,也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此外,诵读国学经典还丰富了我的人生智慧,培养了我的情操,助力了我的人格培养。国学经典是一本治愈我心灵的书籍,无论我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直抵灵魂的洗礼。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性,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六篇】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1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国学,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国学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头牛,你会如何回报,是谁说的“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东汉人黄香几岁时就知道替父亲暖被窝。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七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大学生分享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第八篇】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1篇《学而》是论语第1篇的篇名。这1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1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1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48 156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