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论文【汇集4篇】
【导言】此例“波普艺术论文【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波普风格【第一篇】
上饶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从福建迁徙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上饶地区铅山县一带有许多畲族村落。 “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光绪《龙泉县志》曰:“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畲”字作为族称,始于宋代,如刘克庄《漳州谕畲》,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等文中已言及。畲族自称“山哈”,畲语意为“山客”。1956年12月畲族作为单一民族被确认,畲族文化由此更深远意义地传播开来。
上饶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畲族服饰崇尚黑色、蓝色和红色,以黑、蓝和红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在服饰上特别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平添几分情趣。畲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有的彩袖颜色却以红、黄、绿、蓝、紫为主。总之,是以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畲族彩虹式花襟五彩缤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董辰生先生艺术创作中结合Pop艺术表现了畲族风情绘画系列――《畲家凤凰》,大胆表现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一格,双肩挑起的竹篓等饰品同样也引人注目。她们头上盘着螺旋形的红绒线,宛如凤头;花团锦簇的彩衫犹如凤尾,美丽动人。那些醒目的色块碰撞在一起,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以及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畲族画家蓝丽娜在作品《畲女》中用深蓝和黑白色调以Pop巨幅海报的形式表现了畲族美丽少女较好的面容及华丽灿烂的畲族女性服饰。畲女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畲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畲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驳而陈旧的镶有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银质藏饰,平实的材料散发出浓烈的古味、土味,将现代时尚与异族风情搭配得完美而协调。
波普艺术范文【第二篇】
波普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影响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影响力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是有紧切关联的。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一直兼承着确立颠覆的方式交替进行的。从古西腊、古罗马时期的人性极度释放,其艺术样式均呈现出歌颂人体的美感,人情的真情态为视角,哲学家的思维亦是围绕人是什么,从何而来之类的话题展示,一直发展至这种生存环境破灭,宗教便开始占据主流,人物开始忏悔放纵的罪恶,艺术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罪恶心灵慰籍的宗教语境,到宗教禁锢人性到达最高的临界点时,文艺复兴之类的反宗教现象又主导文化艺术发展的话语权……波普艺术的产生亦是人们经历苦难的全人类战争的情形后产生的对苦难恐惧压抑太久后的精神放纵,可以说是人们对工业文明诞生的比冷兵器杀伤力太千万倍的热兵器的排斥,亦可以说是对生命个体在战争中形同草介的消极放纵。总而言之,西方的文化发展脉络是代表时代特征的鲜活血液。波普艺术好或坏的评价暂且不说,但至少无人可以置疑其时代与社会性,它是时代特征的真实记录,安迪沃霍尔等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流行艺术的代名词与其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典型提炼是密切相连的。而东方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却与内陆文明的共识主流相关联。
内陆文明繁衔所倚仗的往往是大江大河,江河能孕养人类,亦可以毁灭生灵,所以人们往往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主识,凝聚统一的力量,久而久之,国家意志便成为话语权的核心,与国家意志相呼应的文化主体便成为哲学、艺术等文化外化形式的色彩特征。儒家思想主导国家意志的历史由来已久,亦经久不衰,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发展四步曲产生了诸如类假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哲学思想,所以,艺术的发展角度亦形成了技法的把玩到意境的提升再转入逸品要求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飘逸无为,虚融淡泊,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个人修为的超凡入圣,进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从上述的述论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艺术侧重对社会现象的记录和批评,而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艺术则偏向于个人精神的内省和升华。
社会发展直至今天,地球村和地域文化特征被高速传播的信息所淡化,我们已无法再回归到传统的天圆地方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为心境中,同时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艺术样式,并传统而不顾亦是焚琴煮鹤大煞风境的做法,至少传统的可圈可点之处是我们的艺术样式富有地域色彩的必要手段。所以中为体西为用,内外兼修的新文化运动的前辈先驱的提出的观点可以为我们的当代艺术提供一条学习舶来文明同时传承传统文明的途径。
2、中体西用、内外兼修的中国当代艺术思维方式
艺术性的主要表现是技巧所形成的美感的完美体现。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可能脱离技巧。纸本创作,架上绘画创作,中国传统画论中技巧的高度锤炼和指导都是十分有用的。而且画论中相对玄奥的意境,个人精神内涵的修养可以很好的让我们有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以旁观者的心态来思考和社会现象,使艺术创作更具思维深度。同时这种自省式的修养也能够更好的学习技巧,反作用于画面东方审美情趣的表达。这种内省便是“本体”。对波普艺术的借鉴和学习可以是其影响力背后对社会事件的精确把握和深入解析。而不是照抄安迪•沃霍尔的马蒂莲•梦露来一个的组合。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在这种情形下作用非凡,能影响观者的作品往往是其身边的,时代环境中的物象,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创作,无论是变形金刚,还是魔兽世界,只要能很好的融入创作中都是可行的,这些物象并不意味浅薄。这便是笔者认为的“西为用”。
波普风格【第三篇】
装饰语言在波普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风潮在诸多的新奇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为明显。中国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先生在其所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陈述了波普艺术运动产生的来由。“当时的英国青少年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启示,这些影响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等。他们认为美国消费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符合自己的胃口,大众文化是对抗美国主流设计界推崇的国际主要风格最好的方式。因此,英国设计界顺应英国青少年的这种心理需求,而发起这场运动。产生了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背道而驰的新产品、新平面设计,从而产生了‘波普’设计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管是在现代雕塑、广告、建筑、服装,还是在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中,波普艺术则吸引了大众对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发展的关注。(一)波普艺术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波普艺术运动悄然而生,促使艺术和设计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无不受其影响。每一位设计家在多种多样的各式视觉装饰图案和强烈的色彩设计中寻找着代表自己的个性化视觉语言。新奇的造型、单一重复性的表现手法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使这一时代的波普艺术风格鲜明而奇特。英国的波普艺术特点以图案拼贴为主流,著名的波普艺术家——贾斯帕•约翰斯(JaperJohns)的代表作《旗帜》,综合手工艺中的布面蜡画和油彩的方式,以拼贴的主体表现方式展现,美国国旗在他的处理中,采用平面图形来再现,约翰斯浓重的艺术表现张力,使人们忽略了这仅仅只是一张描绘美国国旗的画。他在绘画中直接引用的装饰图案,通过对设计物品的装饰语言的设计再现,强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涵品位。波普艺术风格越来越难维系其新奇的表现手法,在寻求更加怪异的风格当中已经力不从心。曾在伦敦举办过两次展览的两位画家阿尔封索•穆卡(AlphonseMucha)和奥柏利•比亚兹莱(AubreyBeardsley)的作品,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波普艺术风格中的英国服装设计极具代表性,其庸俗的表现手法带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放纵和自我的个性色彩。也正是因为波普艺术的口味较为贴近年轻人,所以这种带有戏谑、调侃和新奇的设计风格流行一时。年轻人大胆地宣扬自己的个性着装,享受在特立独行的快乐中。20世纪60年代波普服装设计的代表人物——玛丽•宽特(MaryQuant)的代表作“迷你裙”等其他的个性反传统的服饰,更加接近她的个性宣言“把你的裙子剪短!”。那些掺杂着东方传统纹样和波西米亚风格图案的嬉皮士服饰,时代性地深化了波普艺术运动。家具设计与服装设计风格的对比之下,波普艺术风格中所承袭下来的传统装饰语言更加耐用。特伦斯•科兰(TerenceConran)所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具的图案与色彩强烈对比。彼得•穆多什(PeterMurdoch)所设计的纤维板材质制作的英文字母装饰的纸椅子,鲜明的色彩以及图案、造型的新奇特装饰语言,非常契合当时桀骜不驯的青少年。“复古风”的流行(即“怀旧运动”,源于新艺术装饰风格的复兴),在平面设计方面较为突出。设计家有马尔•夏柏等人,借鉴东方的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复古风格在平面杂志、饰品和器皿等形态中随处可见,较之早期波普艺术风格的生命力要长。(二)波普艺术在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盛行于美国。二战后的疮痍给整个欧美带来巨大的阴影,而此前流行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在经历这场战争后已经无法让美国大众所接受,无法表达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波普艺术运动的鲜明性格特征,满足了当时美国大众迷乱的状态。大众化的商业体制和流行事物的广告媒体较早地先于其他国家。其于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度,人们对待新奇事物的观念比较直接,不存在地域和传统文化的束缚,美国的设计家对待波普艺术风格的发展和传承就更为率真。1962年10月的纽约悉德尼•詹尼斯画展确立了美国的波普艺术正式开始。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流行显而易见,波普艺术的发展也就不为过的在商业中更为凸显。复古风随即波及美国,“当时,复兴运动(neoartnouveaugraphicmovement)在美国相当有影响力。这种风格,大量采用欧洲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装饰动机,运用到各种平面设计和纺织品图案设计上,在美国西海岸非常流行。这种流行风到60年代末,成了美国出现的“嬉皮士”运动(HippieMovement)的重要风格。充满披头士乐队形象的装饰图案流行一时,年轻人趋趋若鹜。20世纪60至70年生在美国的性解放(sexualliberation)又称为性革命(sexualrevolution),由此衍生两种平面设计风格:一种以涂鸦的形式将19世纪带有政治讽刺色彩的漫画艺术形式和早期结构主义平面设计两者相结合的风格作品;一种与、摇滚和波普音乐结合为一体的设计风格。奥柏利•比亚兹莱德运用繁琐的波浪图形和字母所设计的作品,被认为是一种激活灵感的刺激人大脑神经的。地下先锋杂志——《黄根》借用此风格所喷射的涂鸦作品在1967年约翰•列侬的罗尔斯-罗伊斯汽车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说,这种复古风潮一直统治着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的装饰艺术。(三)波普艺术在其他国家波普艺术运动在英国、美国等国的引领下,波及其他国家,与英、美两国相比较,其对波普艺术的普及力度则逊色很多。法国MyDotDrops于2009年推出了一款DIY旅行箱,依据已设计好的波普风格装饰图案,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所喜好的图案。此款旅行箱的推出,马上获得各界佳评。单个元素图案以单元重复性的组合排列成多个形态图案,比较适合年轻人个性风格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波普家具的典型代表——意大利艺术家盖当诺•佩西所设计的up5donna系列沙发,以其柔美的曲线装饰和人性化的深凹座位造型而闻名于世。田名网敬一是日本60年代波普艺术与前卫艺术的领军者,他于2010年4月10日在中国深圳举办的个展“游走•混沌界”,观者为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官以及色彩图形诡异的迷幻风格所撼动。
波普艺术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波普风格【第四篇】
罗伊・利希滕斯坦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多以大众熟悉的美式漫画为题材,将美式漫画中的卡通图像复制、放大到画布上。画作突出了廉价印刷工艺中的网点效果,线条简洁,色彩明快,给大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传达了波普艺术生活与艺术联姻的艺术主张。
[关键词] 罗伊・利希滕斯坦 波普艺术 美式漫画 印刷网点 原色
波普艺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却在60年展于美国。二战以后,未经战争洗劫的美国国内社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很快便出现了艺术上的繁荣。在当时的美国工业化时代,人们聚集于现代都市,商贾云集,城市的广告、杂志、电视、卡通、漫画等宣传媒介造就了波普艺术的问世,波普艺术一开始就与大众文化和都市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美国波普艺术家遵从“艺术应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应表现在艺术之中”这一艺术主张,他们强调把日常生活中的可视物体作为一种更能让人理解的形式语言,作为一种表现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可靠手段。
在这场伟大的波普艺术运动中,美国著名画家罗伊・利希滕斯坦作为波普艺术的美国先锋,用他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借助美式漫画,选择美国大众生活中的通俗题材,突出表现“精确印刷”的网点风格,运用纯净的原色对比,将商业化的大众图像转变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大餐。
1、罗伊・利希滕斯坦简介
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97,见图1)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3年他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就读纽约的一所私立高中时,他就开始在家学习素描和油画。1939年(16岁)高中毕业后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绘画,1949年(26岁)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攻读美术系硕士研究生学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兵役,1951年(28岁)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直至1957年(34岁)。1960年(37岁)他赴新泽西州立拉特格斯大学执教。罗伊・利希滕斯坦在年轻时学习风景画,后来热衷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创作研究。60年代初罗伊・利希滕斯坦以取材自美国漫画及广告的内容用于波普艺术的创作,这令他几乎是一夜成名。70年代以印刷网点的“点式”画风更多运用在其他题材创作中。随后,罗伊・利希滕斯坦的艺术生涯平步青云,成为美国二十世纪艺坛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创造了与当时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的写实的波普艺术绘画风格,其作品被广泛收藏并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绘画、雕塑、海报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其众多的艺术作品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罗伊・利希滕斯坦美式漫画题材的绘画作品。像漫画这样在美国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可视物,成为利希滕斯坦表达其工业化艺术思想的独特素材,作为一种美国式的通俗题材,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浓厚的商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2、利希滕斯坦作品特征
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中,最富特色的是他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式漫画作为创作题材的绘画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他将漫画形象复制并放大到画布上,并使用大量网点来表现现代大工业的印刷效果,画面颜色明快、单纯,呈现出他独特的波普风格。之后利希滕斯坦在不同题材的作品创作中,也都延续了他这一网点式的个人风格。
(1)、美式漫画 通俗题材
美国的波普艺术家通常将在电视或平面媒体上出现的一些大众熟悉的视觉形象,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事物成为波普艺术家们的创作源泉。不过罗伊・利希滕斯坦不像沃霍尔和劳申伯格那样迷恋电视中的图像,而是对纸质印刷品感兴趣。利希滕斯坦在印刷品中选择了美式漫画作为创作的基础,要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他将选定的漫画用传统绘画的方式复制和放大,创作出其独特风格的波普艺术作品。当然,利希滕斯坦对于其作品中画面形象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很容易分辨并意识到它们出自于何种刊物。利希滕斯坦更是波普画家中最注重形式的人,他会多次修改增删自己的作品细节,如修改画面中线条的粗细,甚至调整印刷网点与网点之间的距离。利希滕斯坦将所有这一切都进行得非常细致而周密,就像那些古典艺术家最后收拾画面那样。但利希滕斯坦作品的最终效果却与之完全相反,其画面中的形象以及上面的网点在不断提醒观众――它们只是在某一个时期人们在印刷品上常见的漫画形象而已,他要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距离。
图2《轰!》就是利希滕斯坦从一套美式漫画中挑选出来并加以放大的作品。作品中有两个连续画面:前一幅是战斗机向敌机射击的情景,另一幅画面则描绘着“轰!”的一声,敌机被击中的场面,此时鲜红的颜色平涂在机尾发射状的火焰四周,呈现一种爆炸恐怖的血腥画面。当这幅画作首次在纽约展出时,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该画于1966年被英国泰特画廊收藏。又如图3《订婚戒指》,这幅作品是对以爱情为题材的美式漫画的引用,画中人物的对白解说语言也一并移置到了画作上。咋看上去,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完整而巨大的单幅漫画,而实际上,它却是经过利希滕斯坦精心绘制的艺术作品。就这样,人们所熟悉的美式漫画,通过利希滕斯坦被重新演绎在画布上了。按照罗伊・利希滕斯坦自己的说法“把商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所以其作品题材亲近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他通过这种方法将一些简单的叙事性漫画“符号”,即为了讲故事而存在的漫画形象,转换成为那种要求人们仔细去观赏的美术馆馆藏的架上艺术。在利希滕斯坦的移置下,这些流行形象的创作形式和载体发生了巨大的角色演绎,从而带给观众一种亲切又新鲜的视觉体验。
(2)、印刷网点 个性手法
如上所述,在绘画的创作上,罗伊・利希滕斯坦选用了美式漫画这一通俗题材,同时,将犹如廉价彩色印刷品中的印刷网点,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这也成为了利希滕斯坦日后鲜明的创作个性,用于表现那个时代的工业化特征。利希滕斯坦的艺术手法与沃霍尔有相似之处,他用复制的方法来创作作品,但他不是像沃霍尔那样大批量地重复,而是专心致志地针对某一个形象来进行细致的描摹。特别是当他将这些形象放大,他便不但要忠实地描摹原作的造型,而且还要去模仿原作中那些彩色印刷工艺中的印刷网点的效果。如图4《女孩肖像》是罗伊・利希滕斯坦1965年(42岁)创作的作品。在这里,利希滕斯坦不仅把原作的构图与人物形象准确地加以复制下来,而且对原作中的笔法以及丝网印刷的网点都作了精心细致的放大处理。他借助广告用的放大格,逐格将美式漫画上的图形一成不变地从小格转移到画布的大格上去。他还采用特制的金属雕版,上面打有整齐的小孔,把大片的小圆点有规则地排列在巨幅的画面上,有意模仿印刷工艺中的网点,以表明其放大的美式漫画的印刷工业化色彩。他声称,这种绘画并不是机械的仿制品,其画法只是为了形式的原因:“我认为我的作品与报刊漫画是不同的……我所作的是造型,而报刊漫画按照我的解释并不是造型。”(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陈麦译。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30)
因此,美式漫画中的网点成为利希滕斯坦用来表现造型的视觉元素,他将这些规则排列的圆点填充到人物的轮廓中或平铺于背景中,也可用来表现明暗的变化,形成利希滕斯坦式作品独特的视觉肌理。
图5《玩球的女孩》的原始材料是取材自一张度假广告作品。罗伊・利希滕斯坦在绘画中,用那些均匀的小黑点来作为正在享受日光浴女子的皮肤色调。在图6《狂吠》这幅作品中,背景是由密集的小点构成的平面。他在绘制这些漫画型的作品时,使用一排排紧凑的小点来营造色彩平面,从而获得如同平面印刷媒体图像的那种粗糙的视觉感受。在利希滕斯坦的作品中,形象的处理趋于平面化,没有空间的深度,他用抽象的形式简化了画面和构图。利希滕斯坦指出,这些广告像漫画一样,具有“一种巨大感和粗俗感,这是工业化的,它代表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真实世界。”(陈世宁主编。西方美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5)这些被罗伊・利希滕斯坦作为造型元素的圆点,分布在画面上适当的位置,成为背景或者用来表现形象的色彩以及光影。这些网点效果是利希滕斯坦作品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最初选择将美式漫画作为创作素材,放大到画布上,就确立了其画作富于平面化和装饰性的漫画式的表现手法。
(3)、纯净原色 商业氛围
利希滕斯坦不仅选择了具有商业性的美式漫画作为创作题材,作品的色彩也呈现出商业化的作秀特点。高纯度的原色常被运用于商业广告中,鲜艳的画面能够提高广告色彩对人们的吸引力,增强人们对图像传达的敏感性。其作品中原色的使用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简单明了的色彩也让观众感受到波普艺术所传达的、极具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时代特质。如图7《汽车里》,画作中人物的衣着与发色,分别使用黄、蓝一对补色,形成强烈的色相对比,画面上下两端的红色车身使人的视线被压迫集中到车上的两个人物之上,红黄蓝三原色同置并列所形成的醒目色彩搭配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图8这幅作品的标题“Aloha”是夏威夷人的招呼语,即“你好!欢迎”的意思。作品中也运用了红黄蓝的原色对比搭配,烘托了画面火辣劲爆的氛围,突显了浓烈的夏威夷热带气息。整个画面通过艳丽色彩传达出夏威夷人的热情和好客,让观者心情愉快,仿佛置身风光明媚的美丽海岛。
罗伊・利希滕斯坦运用大众熟知的可视事物,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美式波普艺术作品。其作品中大量使用平涂的色块,画面色彩纯净、明快,给人以明朗愉悦的印象。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美国,美式漫画等印刷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有着明快色彩的卡通、漫画、广告通常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和关注。罗伊・利希滕斯坦在他的波普艺术作品中通过使用三原色并置,利用同时对比原理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作品中浓烈、明快的色彩,结合画作中通俗的形象,共同营造了当时美国社会商业化的繁荣景象,更强烈地表现了美国大众生活里极具商业化的时代特征。
3、结语
罗伊・利希滕斯坦的波普艺术作品,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国商业时代特征,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与艺术结缘,让艺术走近人们的生活。60年代初,他的作品取材于美式漫画中的形象和情景,通过印刷元素网点式个性的表现手法,把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场面重新展现出来。在美式漫画题材的作品中,利希滕斯坦对原图像加以复制描摹,连同廉价印刷工艺中的网点效果也一并复制放大。体现精确的印刷元素――网点成为他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作品中绘制出印刷网点的效果,展现了现代工业化的时代特点。他用抽象的方式简化了形象,并用大面积平涂的色块和黑色的轮廓线条创造了平面化的波普风格。其绘画色彩单纯、明快,原色的运用让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商业化视觉感受。
利希滕斯坦通过复制和放大美式漫画中的卡通形象为人所熟知,他把商业题材的大众图像转变为高高在上的架上艺术,让人们能够以新的视角来观看和欣赏原本被熟视无睹的漫画。运用大众所熟悉的形象,可以拉近人们和艺术的距离,使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当大众能从艺术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时代文化,也就达到了波普艺术所主张的艺术回归生活,让艺术等同于生活的创新理念。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张小华,吴卫。重复的拓展延伸――波普艺术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作品新探[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