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间艺术论文1

摘要:文章从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原则出发,提出民间艺术产业是一个由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环境要素(产业关联、产业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机系统;结合民间艺术产业的实际和特点,依托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民间艺术的产业竞争力做出一个合理化、规范化、全面化、多层次的科学评价。

关键词:钻石理论;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民间艺术指的是以民俗生活的模式传播于民间社会的艺术样式,民间艺术是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的记录,更是对人们的智慧、情感、理念、价值观等多种要素的集成,同时它还是一种流动型的原生态社会文化,并在流动的过程中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体现出社会文化发展的水平,因此又被称作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来源于多样化的生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准则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认识等精神层面,还是民族灵魂和民族艺术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艺术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1]。这种产业化是指对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宗旨,使之以多元化的产品在市场中呈现,而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则完全遵循市场规律、合乎行业标准,艺术产品的加工具有规模化特征,同类型企业被集中安置到某个区域,从而形成多样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民间艺术产业群或产业带[2]。对于民间艺术而言,丰富的资源是其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资源都符合产业化运作的标准。在民间艺术形成产业化之前,首先要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科学的调研、评估与分类,进而依据民间艺术资源的不同性质和类别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不同层级的开发。

1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原则的确立

民间艺术产业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市场风险,关键在于该产业是否拥有极强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借助于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竞争力进行测定和分析,而该体系能否发挥效用,主要在于所筛选的各种指标是否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需遵循以下原则对评价指标进行选定。

综合系统性原则

地域和民俗是民间艺术得以孕育和生长的土壤,基于此,不同的民间艺术会拥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和发展状况,因此对其进行评估时,应当对这些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构建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采用“综合化看待、系统化考虑”的原则,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把握好不同要素的界限,确保整个评价体系趋于完整和有效。也就是说,在评估时务必树立整体意识,并进行全面考量。

独特性原则

产业具有差异性特质,这是因为不同的产业拥有不一致的产品属性和产业特征,采用了不同的流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构建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和竞争力理论。民间艺术产业资源涉及到众多层面,因此蕴含了非常繁多的评价指标,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指标都纳入评价体系,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给评估人员带来较多工作量。实际上,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效用,关键在于是否选取了核心指标。但在选取时必须确保核心指标可体现出民间艺术的独特性,以便于分析出该产业在发展水平、产品属性、流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4]。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

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必须得到明确的定义,才能便于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为了保证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效用,确保评估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应当对民间艺术的内涵全面认识,掌握构建的意义、目的、方式和过程,并在对指标进行甄选时采用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方法,而指标的获取应具有客观性。其次,指标的概念应当便于解读、易于推广。另外尽量不要选用那些具有对策性、方案性和动因性的评价指标,而应当选用换算容易、计算简便、可考量的评价指标。

2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要素的选择

民间艺术是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愉悦感,并具有竞争性、排他性、经济外部性等特征,同时对商业、旅游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还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只有达到精准、科学、全面、客观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民间艺术产业的丰富内容和全部特征。为此应当抓好两点:首先要从多个方面来搜集资料;其次要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即体系容纳的指标不能过多或过少。对于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价值评估拟借鉴波特钻石模型(MichaelPorterdiamondModel),该模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为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所创造。钻石模型理论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与4个核心要素和2个附属要素密切相关,前者包括企业战略、市场需求、企业结构、关联性支撑产业,后者则主要是指市场机遇和政府作用。市场需求等4个要素不仅是核心要素,而且还是“钻石模型”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并对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依托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民间艺术产业的实际和特点,对已有的指标进行筛选,并添加一些可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而构建一个合理化、规范化、全面化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5]。基于此,可以认为民间艺术产业化是一个由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环境要素(产业关联、产业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机系统。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以下不同层级指标要素来构成:

(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又分为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主体要素包括:民间艺术传承人数、传承范围、从业人数等;客体要素包括:民间艺术资源的珍稀性、独特性、保存状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遗产保护等级、知名度等。相较于传统民间艺术,产业化过程中民间艺术生产经营主体的构成、组织形式、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以及资源保护等级、价值体系(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共同形成了民间艺术的生产要素内容。具有较高稀缺性、具有独特特征以及传承度越高的民间艺术资源越具有产业开发价值[6]。

(二)市场要素:投资收益率、消费市场规模、人均消费额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带动相关产业程度等。民间艺术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能否产生再利用的价值,是否能推动关联产业实现良好的发展;能否促进地区经济的进步,是否具有交换功能和使用功能等等。因此最适宜的评价指标包括产品价值、研发成本、品牌价值、经济贡献值、产权价值等等。

(三)环境要素:具体是指相关产业、资源属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护、管理、产业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资本投入数量及基本形式等。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的发展环境会受到当地文化产业开发态势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开发规模、开发形式和开发总量。文化体制、法制环境、文化产业政策等构成了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3构建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为民间艺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整个评估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产业环境、资源质量、资源数量、挖掘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的深度分析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对民间艺术产业资源做出精准评估,才能进行理性投资,并制定出科学的开发战略[7]。

便于掌握民间艺术产业的运营现状和资源的保护状况

在整个评估活动中,涉及到运用“全面、合理、客观、有效”的法则对民间艺术产业运作状况和该艺术资源的保护状况进行考量,而且基于评估结果,政府部门可对相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做出适当调整,以便于民间艺术资源得到有节制地利用,促进其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突破定性评估瓶颈,实现定量评估

模糊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是人们评价艺术资源价值的常用工具,但评价结果却缺乏准确性。对于民间艺术产业资源而言,其直接使用价值可通过市场价格来体现,人们习惯于运用模糊性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设计理论2018年第3期总第180期湖南包装价值等指标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但是更为直观的定量评估可使社会民众对民间艺术资源产生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认知。

有利于当地出台合理的开发保护政策

根据评估结果,借助于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可对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和保护政策,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确保民间艺术得到健康而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萍。区域性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11):70-72.

[2]张娅妮,等。创意经济背景下民间艺术产业化类型及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15(07):85-87.

[3]张中波,等。论产业化语境中民间艺术资源的层次开发模式[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05):4-6.

[4]范娟霞。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2008年10月。

[5]林炜。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3(15):36-37.

[6]刘昂。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02):19-21.

[7]王兴业。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开发对策探讨[J].民族艺术研究,2012(04):134-136.

民间艺术论文2

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求生存、求发展,那么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提升的时候,艺术,这个高雅又时尚的产物慢慢被人们所创造、所发觉,那么自古以来艺术都是来自于民间,再渐渐上升到当今的现代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民间艺术的作用可谓起着一个非要重要的作用,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一个文明的演进,它自身所绽放出来的艺术光芒人们不得不为之叹服,而且因为中国其地域辽阔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每个民族就必然又会有着它自身的一个民间艺术的存在,是独具特色的,这些一个个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最后组成了整个中国的民间的历史的一个很大的部分,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当时来说不仅是丰富了当时的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是为我们现代人的艺术之根的研究创造了合理的条件和契机,民间艺术是我国自古来以来的人民创造的非常有价值的瑰宝,不管在哪个年代去看,它们都是有着自身的一个美术上的艺术特点的,值得我们去好好的研究和分析。

要提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去谈一下有关民间艺术的起源问题,众所周知的是,民间艺术肯定是来自于民间的,那么民间艺术主要还是来自于最早的那些农耕时期的劳苦大众人民,其在进行土地的耕种时为了避免太过于枯燥和乏味,就自编艺术创造,最开始是即兴的演唱,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话用歌词的形式唱出来,再加上一些适当的曲调,进行音高和音低的转换。我国最早的旋律音也是由民间的歌曲艺术产生的,当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去定制相关的音律,只是根据当时演唱的人觉得怎么唱怎么好听,怎么唱怎么旋律动人去定制的,久而久之也就成为大家约定成俗的标准了,成为了最后音律的一个统一的规定,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民间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它非常具有实用性,非常朴实无华,拿来就能用,而且标准比较低,比较平易近人。因为人们当时创作民间艺术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人,所以还是比较强调其自身的一个实用性的。因为有了一个实用性的前提假设,民间艺术才能得到流传和发展,可不比当今的现代的艺术,虽然有的也是来自于民间。却不是能够被每一个人所接受的,有的艺术只针对于一些对艺术有了解的专业的人士,只有他们才能够去欣赏,去理解。

所以说民间艺术的实用性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其艺术表现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的心情能够愉快,能够快乐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当然,古代的民间艺术的创造不仅仅在于一个诗歌的创作之上,它更多的是一个包括内容比较多的事物,不仅仅是一个精神上的方面,还有相关物质上的创作也是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那么,当时的劳动人民在进行相关物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的时候,也是为了处于一个实用性的考虑,比如改良的锄头、铲子等这样的类似的农用工具,都是当时的人民为了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省时、省力而去对那些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劳动工具进行一个相关的技术上的或者是外形上的一个改良,这样在进行相关的改良之后,工具变得使用起来更加得顺手了,而且从外观上来看也变得更加得精美了,这些都可以算得上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瑰宝,它既可以说是能够帮助劳动人民更加省时省力的去完成各种农业活动,又能满足自身的对其审美和欣赏的外观上的一个需要,可谓是一举多得。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的就是民间艺术,它作为一个本质属性上的存在,是来自于劳苦大众人民的,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劳苦大众的人民缔造了当时的民间艺术。它从某个方面来说是由劳苦人民所创造的,而且也是被劳动人民所继续演进和使用改良的,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对民间艺术发现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对这个民间艺术进行改良和挖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良,那么以后又会在以往的基础上诞生一些新的民间艺术的新作品,这些民间艺术的特点,在刚才也提到了,是非常具有一个民族地域性的,而且每个民族由于其自身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相应的民族文化的传统,所以说可能是同样的一个艺术工艺品,不同的人去创造,其出来的艺术效果就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一个寓意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就直接地导致了民间艺术的成果有一个丰富性和多样的特点,而且早期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没有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干扰的,也不会太被一些思想和相关的价值观念所制约,所以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性还是非常大的,它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非常贴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其艺术性又是那么鲜明。中国民间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具有独创性,虽说其是来自于民间的,因为在古代不比现在的现代社会,什么都有,什么都可以用货币去买到,在古代,民间的物资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劳苦人民每天也是为了生计去工作去生活,所以即便是有一些专门负责卖艺术品的商人,艺术品种类和数量也都是极少的,劳动人民因为很难买到、或者说是因为没有钱买,所以无法能得到一个自己称心如意的艺术作品,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只好开始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自己满意的并且能够完成的作品了。

那么这些制作人在制作相应的艺术作品时,不仅仅是说要去考虑其一个艺术性的表现的存在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创作时注意到了一个实用性的问题,并且在其外观和外形上也是进行了一个相应的改良和传统上的革新,那么最后制作出来的往往都添加了一些个人的爱好和色彩印象在里面,例如古代的一些用来装食物和酒的青铜器,就设计得精美绝伦,虽然只是拿来盛东西,但是其自身的工艺性和艺术性还有审美性上都是美轮美奂的。这些物件虽然经过了时间的变迁和交替,但还是有不少的艺术品保留了下来,供现代人去欣赏,去体验其中的艺术之美,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中国,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一个小艺术品,它往往更具有一个相应的实用性,是一个集美观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非常完美的艺术品。当然中国的民间美术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劳动人民的使用工具之上,还寄托于人们当时所使用的其他的生活工具之上,比如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人民对美术的一个艺术上的欣赏问题。

比如壮族和苗族人民的一些服装,上面挂满了各种金银铜器,这些少数民族的女人通过自己对服装的改良和重新的裁剪一样获得了美丽的民间美术作品,也一直保留传承了下来。还有对自己生活中的房屋也进行了重新改造,让其更加坚固,更加防止外面的风吹日晒的干扰。同样来说,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房屋的构造都是不同的,包括在建筑时的朝向、布局,还有房顶的设计上都是千差万别的,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地区的文化差异及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也是不同的,而且在建造房屋时,不同地区的人使用的建造工具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所以说一个房屋的构造不管是从内部设计上来看还是外部结构上,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生活习性和个人的爱好。我们还可以从其建造的材料和方式上推断出他到底使用了哪些建造工具和建造上的技巧。还有每个民族地区基本都有自身的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是该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古代的传统节日的,到了这些节日的时候,该民族的人们都会将自己盛装打扮一番,然后举行可能简单或者繁琐的节日仪式,在仪式上会用到各种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器物,这些器物往往都是工艺优良的艺术品,都是经过人们仔细的研究和开发出来的艺术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仪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例会、仪式、葬礼之上,这些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对民间美术的看法,对民间美术的一个艺术性的欣赏上,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民间的美术。

民间美术的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其构造还是非常简单的,在简单中又没有失去其实用性,它是由劳动人民开发出来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部分劳动人民的需要,这个民间美术是蕴含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的一个衣食住行之中,所以不是我们常人理解的民间美术是一个非常高深的事物,它来自于民间,自然也是该运用到民间去的。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视自身的情感的精神上的表达的,也就是说它在展现其自身美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其存在是为了将人们的精神领域带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民间美术的优点很多,但是也不乏一些粗俗陋习在里面,一些虽然可以称之为美术,但是却不能为人们带来任何帮助的美术,这种民间美术其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都是转瞬即逝,相忘于人们的脑海之中,但有的民间美术还是很好地保存和传承了下来,它比我们现在的当代的美术往往都还有着更高的美学价值和欣赏的价值在里面。

我们可以看出的是民间美术是非常具有自身的特点的,其自身的特点的来源又是因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人民的文化和环境上的差异性所造成的。这些艺术特点都是蕴含于整个民间美术之中的,我们只有坚持这些民间美术,挖掘出隐藏在民间美术中的艺术特点,才能更好地让中国的艺术文化传承下去。

民间传统艺术论文3

民间传统艺术论文

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三、结语

广西北海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研究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在每一个时代中展现它的风采,守望这份财富就是现代的我们应尽的责任。愿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为繁荣艺术文化市场,奉献绵薄之力。

艺术论文4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十分鲜明,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刻画得淋漓尽致。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旨在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美学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声乐艺术美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探究

21世纪作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黄金时期,其美学特征愈加鲜明,一方面凝结着无数声乐艺术作家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集中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智慧与结晶。通过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研究与探析,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和掌握民族声乐艺术的自然特性和美学特性,有利于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科学转型和深度创新,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1、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阐释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其内涵有所不同。从广义层面而言,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类:一是戏曲演唱;二是曲艺说唱;三是民歌演唱。从狭义层面而言,所谓的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实质上指的是符合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也就是所谓的富有当代特色的民歌演唱,与传统的民族声乐存在必然关联,均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歌气息,其艺术审美理念完全一致。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不但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西方艺术文化元素,其歌唱形式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稍有差异。可以说,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具备两面特性,一方面拥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气息;另一方面具备西方声乐艺术文化气息,可谓是两者的统一、集合体。

2、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初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活跃程度并不高。然而,儒家、道家等学派十分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并将其作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由此将民族声乐艺术上升到了美学层面,从美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民族声乐艺术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1]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逐渐被显现出来,并作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特征之一,从美学层面而言,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显得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性,并且与西方声乐艺术一脉相承,能够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因此,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极其重要,作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3、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

美学作为研究人类意识、知觉和情感的一门多元化学科,声乐同样是洞察人类情绪的一门艺术学科,自古以来,二者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共同丰富着人类的情感世界。《乐记》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记载范本,部分内容阐述了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作用,认为音乐是由人类根据自己的情绪所创作,也是反映人类情绪的一种主要工具。[2]音乐作为声乐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与诗词结合起来,实现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声乐艺术实质上就是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情感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声乐艺术之所以魅力无限,正是由于其具备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声音;二是情感。前者即就是来自音乐中的声音,通过演唱者口中所传递出来的声音;后者就是音乐、歌曲中涵盖的复杂情感要素,包含了创作者的创作情绪和生活情感等。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同时拥有抒发情感、传递感情的作用,作为创作者抒发情感和传递感情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声乐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要素、复杂情绪融入其中,达到艺术美学的高度,观众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此刻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多元化的情感要素。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的深远影响,逐渐形成了声情、词情、曲情等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息息相关,极大丰富着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手段,凝练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潜在的情感美学要素。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除了具备情感美学特征之外,还作为一种具备创造性美学特征的艺术综合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声乐艺术在长期的矛盾斗争和方式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了创造性美学特征。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始终处于创造过程。新世纪的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发挥出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在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另一方面在创造新的民族声乐艺术。与此同时,在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可谓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仅符合传统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的主要表现方式。首先,古为今用是当下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作词、谱曲、歌唱过程中,完整继承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固有特点,通过学习和借鉴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精华思想和创作技巧,来丰富当今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突出创造性美学特征;其次,洋为中用是新时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创作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特点,将西方国家和地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有用的东西拿出来,融入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去,以此来丰富中华民族艺术创作手段,突出中华民族艺术创造性美学特征,最终实现与西方声乐艺术相接轨。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然而,在走出国门,实现现代性美学特征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要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历史风格,符合中国当下基本国情和民族声乐艺术创作理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创作理念与创作技巧,坚持传统与借鉴齐头并进。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典范,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发展道路,在不忘本的基础上,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对待西方声乐艺术文化。唯有此,方可取得实质性的艺术创作成效,突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现代性美学特征。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已然成为国际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主力军。究其原因,取决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鲜明的美学特征,充分提升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高度,呈现出了情感美学、创造性美学和现代性美学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态势和国际声乐艺术创新轨迹。随着国际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革新,中华民族艺术在传承传统民族艺术创作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创作技巧,丰富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实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创作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最终有利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美学特征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04).

[2]赵燕、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探析[J].作家,2012.

[3]赵金霞、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民间艺术论文5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无法缺少民间艺术这个重要部分。于都唢呐是古代中原地区早期的唢呐艺术,它跟随着大量客家先民的南迁进而一起传播到赣南地区,然后与赣南当地的民俗文化采茶戏等融合发展,因此形成于都唢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希望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对于都唢呐的艺术传承历史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去发现以于都唢呐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现状以及其传承和演变的规律,以期待有助于解决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保护并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于都唢呐;民间艺术;历史传承;可持续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者为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从狭义上来说,民间艺术单单指民间造型艺术,这包括了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多种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也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兴盛不仅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更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而于都唢呐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希望能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一、于都嗩呐的历史发展

大约公元317年至879年间,客家先民迁入赣南后,于都唢呐艺术开始萌芽。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北方的民间鼓吹乐,以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民间唢呐最为出名。而这恰好是古代的中原地区。可以认为赣南客家唢呐艺术的源头是古代中原地区唢呐艺术。

于都唢呐最繁荣的时候,是在1981年至1991年。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最少一个多至几个自发组织的唢呐班子,以至于出现很多唢呐名手。在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唢呐艺术之乡”这个称号授予了于都县。

但是好景不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都唢呐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农村红、白喜事和祭祀活动慢慢减少;二是现代娱乐方式逐渐丰富,对以唢呐为娱乐的娱乐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慢慢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放弃了吹唢呐,选择外出打工或仅仅在家务农。唢呐班子里,已经很难看到到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学。所以于都唢呐也就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

于都县大力推进于都唢呐艺术转向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开拓文化市场,力图让于都唢呐重新活跃在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经过于都人民的不懈努力——于都县新添了吹唢呐的年轻好手,他们在学习演奏中积累经验,并且融合其他音乐的优点,接连不断创作出适应当今时代的唢呐新曲牌,既拥有浓厚的新时代气息,又体现出醇香的民间韵味。于都唢呐队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五十多队;不少唢呐队并不满足于以往的单纯的“吹打”形式,还增加了表演节目,多家队伍办起了艺术团,也会进行唱歌、舞蹈、小品等表演。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特点

当然于都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音乐艺术无法比拟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齐奏

演奏乐器以扁鼓和唢呐为主,配以小钹、马锣;吹奏时有齐奏、对吹、吹打等方式,所以俗称“吹打”。同时演奏时也有表现鼓技的精彩部分,在县城西南一带还会把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二)演奏方便

于都唢呐演奏时分路吹、坐吹两种形式。唢呐演奏时间能长能短,演奏时艺人可坐可行,举动轻便灵活,丝毫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这就更方便大家欣赏到于都唢呐的演出。

(三)曲调多种

据调查,于都唢呐的曲调就有二百八十多个,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两大类型,喜调风格轻快、欢乐;悲调风格深沉、低鸣。于都唢呐演奏时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

(四)技巧成熟

“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晚耳;时而委婉幽怨,如泣如诉,每每驻足聆听,欣悦之情顿上心头,且久久不息。”这种强烈的隋感来源于于都唢呐对乐曲的高超多样的处理技巧,主要采取变换、减字、加花等调式技巧,以达到齐奏层次的变化。

三、于都唢呐的生存与发展

当今社会正在急速转型,民间文化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民间文化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于都唢呐如何走出困境、提升价值、发展传承,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但于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以下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于都唢呐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深入了解于都唢呐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发展及传承现状等等;由专业人员将收集到的于都唢呐曲牌、演奏者等重要文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专门建立档案档,便于保存;多多开办唢呐培训班,旨在将唢呐艺人集中培训和培养,不断突出新人在发展唢呐中的重要作用,壮大唢呐队伍,让于都唢呐后继有人;重点打造于都客家唢呐文化品牌,进而利用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于都唢呐文化产业。

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也就是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任务的核心在于怎样让民间艺术改革创新,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怎样让它们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最终必将走向灭亡”,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对民间艺术最大的保护,这样才能让民间艺术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现代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民间艺术才能历久弥新。

48 2422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