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优秀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一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xx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1、 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十亿

个亿

亿

亿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二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补全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一、唤起与生成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二年级课本图片)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吗?它们都是什么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这就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关于轴对称图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并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

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出示例1图片

它是轴对称图形码?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会……(重合)

图形上的线段会……(重合),线段上的点呢?……(也会重合)。如果这里有一个点a,会与哪个点重合?(生上台指)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点a和点a’互为对称点。

问题1:仔细观察点a、点a’和对称轴,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组对称点,在对称轴相对的两边,并且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那么,你还能找到点b的对称点吗?

你还能找出更多组的对称点吗?(拿出学习单,试一下)

谁还找到了不同的对称点?

小结:这无数组对称点中的每一组对称点,都在对称轴相对的两边,并且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连接你找到的每组对称点。

问题2:仔细观察,每组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每组对称点的连线,都与对称轴垂直吗?

垂直表示的是两条直线的关系,可以说它们是互相垂直。看来,每组对称点之间的连线,都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小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每组对称点都在对称轴相对的两边。

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每组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探究二: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出示例2

请拿出学习单,打开第二页。

1、请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

2、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完成这个轴对称图形的?

生汇报

同学们,都用了这两种方法完成的吗?

这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完成这幅图形,哪种方法才是最快的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他们也是这样想的。

看来,要想画的又好又快,需要这几个步骤:

先找到这几个点

(课件出示1、找:端点)

找到端点之后,我们要……

生:找对称点(课件出示2、标:对称点)

然后呢?

生:连线(课件出示:3、连:顺次连接)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课件出示)不仅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而且还找到了补全轴对称图形又好又快的方法……想不想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训练与应用

1、你能补全这个图形码?

(拿出作业纸的第三页,看谁画的又好又快)生汇报。怎样完成的?

2、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你是怎样想的?

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图形?对折四次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试一下。

四、小结与提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哪些收获?

轴对称现象不止在我们数学上有,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轴对称现象。

欣赏图片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三张圆纸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出示图片:鸡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鸡蛋)如果煮熟一个鸡蛋大约要用4分钟的时间,那么煮熟10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呢?(学生作答)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烙饼的方法吧!

师:随机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同学们,图中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们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两面都要烙又是什么意思?(生答)

(二)观察学习,探究两张饼的最佳烙法。

1、明确烙一张饼的时间。

师:想一想,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生:6分钟)

师:为什么是6分钟?(生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流程图把刚才这位同学的烙饼过程板书下来。

板书:一张:正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2、探究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烙两张饼,怎么烙?有几种可能?(同桌合作,用圆纸片代替饼进行实践并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并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第一种:12分钟。

板书:两张:(1)正(1)反(2)正(2)反

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6分钟。

板书:两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演示同样烙两张饼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们认为那种烙法最快?为什么第一种烙法多用了6分钟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就是说本来可以两张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种每次只烙了一张,浪费了空间,也浪费了时间,所以多用了6分钟。

师:如果我们要尽快的把饼烙熟,你会选择哪种烙法呢?(生答)我们给第二种烙法取一个名字,就叫做“两饼同烙”。(板书)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妈妈烙几张饼?(3张)瞧瞧小精灵提的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那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生答)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分组动手烙一烙吧。看看怎样才能把3张饼最快的烙熟,在动手之前,我们先看清要求。(课件出示数学信息: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当作3张饼,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操作烙饼。(生操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板书。

第一种:3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

(3)正(3)反

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3张(1)正(2)正(1)反(3)正

3分钟3分钟

(2)反(3)反

3分钟(9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都是3张饼一种需要4次,另一种需要3次?(同桌相互交流说说)

教师引导归纳:常规的烙法,先把两张饼放进去,正反面烙完后,再烙第3张。第3张饼的两面得一面一面烙,浪费了其中一个位置。经过合理安排,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空间,最省时间。所以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轮流交换着烙确实很快。这种烙法帮我们解决了数学难题,我们也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交替烙”或“轮流烙”(板书)。

师: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事先做好安排、想好策略,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空间。

三、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烙4张饼,条件不变。谁能不能动手摆摆就知道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大家先想一想,你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清楚。(实在想不出来的可以借助学具帮忙)。

1、反馈烙4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生答)师板书4张分成2张2张。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一些?(可以说2张2张烙)最少需多少时间?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烙一烙,大家帮他数一数烙饼的次数好吗?(观察后生答:4次12分钟)

2、反馈烙5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5张饼,怎样烙?你能不能很快说出烙5张饼最少烙几次?最少需多少时间?

生:上台演示、讲解:先烙2张再烙3张共5次,需15分钟。

3、出示烙6、7、8、9、10张饼的课件。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烙6、7、8、9、10张饼,分别至少要烙几次,需要多长时间?(生答完成表格)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最短的总时间=烙饼的次数x烙每一面饼的时间(1除外)烙饼的次数=烙饼的张数(1除外)。

师:找到了规律我们解决问题就容易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四、结合实际,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找到了烙饼的规律,总结出了公式,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和公式来计算一下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烙一张饼至少需要几次?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同桌互说)

师: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五篇】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

120×420xx×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六篇】

1、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会简便计算。

2、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重点:学会“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你都去哪里玩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安仁的景点吧。(ppt出示)

爱好旅游的李叔叔听说咱们安仁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也想早点过来瞧一瞧。这次李叔叔为了旅行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到书店买了一本《安仁自助旅行》的书,回到家就迫不急待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齐:会。

师:好,请同学们先自己列出算式。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a、234—66—34

=168—34

=134(页)

b、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c、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用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师:有道理。

师:同学们,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请你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现在我们把234改成266,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

(4)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学了这么多方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课本第21页“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学以致用。

五、课堂评价,全课总结。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七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学习能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运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练习,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开始。出示口算练习:

25×3=。

16×5=。

45×2+3=36÷4=。

25÷5=。

师:看来大家的口算很不错,下面老师出个更难的题目,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师:一天,淘气、笑笑、聪聪三个同学到文具店里买文具,他们要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有什么办法帮他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好吗?开动小脑筋,把想到的办法写在本子上。呆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计算的,开始!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师: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看来这个也难不倒大家,老师再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请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师: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根据例题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小组代表板演,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解答之前让学生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列算式计算。小组代表板演。)。

师:同学们的合作得有序而愉快,而老师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想办法帮老师吗?请继续小组合作:

3、小组内讨论交流9÷3×5-2=1成立吗?你能添上括号使它成立吗?(让小组代表说说想法,老师演示)。

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学生说的,教师整理,课件出示: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一般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七、作业布置。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第八篇】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完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

知识目标:。

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一)创设情境。

课前游戏。

有的用着破旧的课本,有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们眼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山区的孩子太可怜了,条件这么艰苦。

生2: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还刻苦努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生3: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生4: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捐钱捐物,让他们用上新的课本和文具。(这个想法一提出,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给捐钱,有的说要给捐文具,还有的说要给捐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上不了学的孩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望他们,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他们,我们要和他们“手拉手”。(板书课题“手拉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先带你们去超市选购一些学习用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仔细阅读图上的文字,看图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给学生留一分钟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一:小组间互相提数学问题,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谁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他俩每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如何解答呢?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列式解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方法?

(复习学习过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

活动二:解决“买三个书包和三个文具盒要花多少元?”验证小数的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简单,老师给你们提个难点的“赠送给这3名同学每个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要求:每四人学习小组,各自列式解答,争取做得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不一样)。

生:列式解题,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出乘法分配律律。(多让学生自己说)。

活动三:连连看(巩固练习)。

活动四:学习大闯关(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做一做。

1.计算下面各题。

(8+)××+×××4。

师: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题,看一看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做。

出处

生2:这些题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这几道题,看哪些同学的方法最简便。(学生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用简便方法做)。

小组汇报交流,说出各自的意见。

2.计算。

×13+×7。

×××+9×。

师: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尽量用简便方法做。做完后同伴两人相互交流。

(三)解决问题。

课本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人和关心人。今后,我们也要向实验小学的同学学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

48 1539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