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骆驼教案小班实用优推10篇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互动活动,培养小班孩子对骆驼的兴趣,增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促进团队合作与分享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2025年骆驼教案小班”,希望您喜欢。
骆驼教案小班 篇1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
骆驼教案小班 篇2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
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4、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6、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7、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3、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2、同位互说,全班汇报说,说说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3、总结谈话。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做事更出色了。
4、他们俩争过不停,后来要找谁评理呢?好,我们下节课来看看老牛是不是也这样说的?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15、骆驼和羊
骆驼图羊图
抬头、吃到、树叶(长处)抬、扒、吃不着(短处)――长得高好
跪、低头、钻、进不去(短处)大模大样进去(长处)――长得矮好
骆驼教案小班 篇3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1课时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判 观
断 骆 驼 察
回
找
印
脚
顺
骆驼教案小班 篇4
教学时我遵循了语文应回归文本的教育理念,力图融教路、学路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儿童情感...
1、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中心人物,在集体生活中也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哪儿都好,谁也不如自己。通过教材以及教师的引导,再加上课件、等辅助手段的教学,不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向学生渗透:看问题要全面,在欣赏自己的同时还会欣赏他人。即: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理解老牛的话。
第一学时
新设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骆驼和羊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带上动作齐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动画,请学生配音读课文。
(分小组配音读、分男女生配音读、师生搭档配音读)
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证明自己比对方强的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生回答。
2、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自己来感受。
3、分别进行个别读,比赛读。
4、出示课件:
(骆驼一 ,就 ,说明了 。而羊却 前腿 墙上,脖子 ,还是吃不着。骆驼一看,心里想: )
带着上面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5、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强调“说明和心里想”有很多答案)
6、学生朗读出骆驼的骄傲。
7、配乐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9、读出羊的洋洋得意。
10、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羊的洋洋得意,读出骆驼的狼狈不堪。
1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里面的一组反义词,说说他们要怎样做才是对的?
(三)拓展练习
1、如果骆驼和小羊来找你评理你该怎么做?
2、续编故事《骆驼和羊》
6 骆驼和羊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6 骆驼和羊
1第一学时 新设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骆驼和羊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带上动作齐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动画,请学生配音读课文。
(分小组配音读、分男女生配音读、师生搭档配音读)
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证明自己比对方强的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生回答。
2、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自己来感受。
3、分别进行个别读,比赛读。
4、出示课件:
(骆驼一 ,就 ,说明了 。而羊却 前腿 墙上,脖子 ,还是吃不着。骆驼一看,心里想: )
带着上面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5、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强调“说明和心里想”有很多答案)
6、学生朗读出骆驼的骄傲。
7、配乐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9、读出羊的洋洋得意。
10、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羊的洋洋得意,读出骆驼的狼狈不堪。
1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里面的一组反义词,说说他们要怎样做才是对的?
(三)拓展练习
1、如果骆驼和小羊来找你评理你该怎么做?
2、续编故事《骆驼和羊》
骆驼教案小班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是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本文这是1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是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大胆的说,敞开去说,通过说来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这是关键。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茂盛”、“大模大样”、“评理”、“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2)、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课文,通过课文,教育学生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养成以别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良好习惯。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并表演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并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
教学过程
骆驼教案小班 篇6
一、播放骆驼的图片和特点,导入骆驼祥子:
骆驼21天不吃不喝依然能够行走自如,生存的能力特别强。有一个人拥有和骆驼一样的生存能力和特殊本领,他就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他也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角。
大家已经读过这部小说了。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说不定,在展示过程中,大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简介作者、作品、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作品简介:
社会背景: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让学生说,可以借助手边的资料,注意是简要介绍
二、解题
过渡:
为了谋求生路,祥子来到了城市中发展。他的主要经历是拉车。为什么小说的题目是“骆驼祥子”而不是“车夫祥子”?大家各抒己见,看谁看的仔细,说的精彩。
明确:原题不仅表现了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祥子被大兵抓去,车子没了,可是他牵回了几匹骆驼。后来,这件事不小心被人知道了,于是他就有了“骆驼”这个外号。),还特别突出了祥子拥有骆驼一样的顽强生命力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品质的肯定。而用“车夫祥子”只是表明祥子的职业,并无特殊意义。
三、结合情节,研读人物
1、祥子生命的顽强坚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的不懈追求?用文中的情节简要说一说。
一开始,祥子辛辛苦苦攒钱三年买了一辆新车,结果被大兵抢去,险些丢了命。但是祥子并未放弃这个理想,他继续努力,拼命赚钱,刚要够买一辆车的时候,又被孙侦探将钱骗取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买车的理想。虽然是在虎妞的帮助下买的新车,但也是祥子坚持的结果。从中,我们也可见到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他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a身材高大,还是个肌肉男。b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充满奋斗拼搏精神。c善良,负责,重信用,讲义气,对客人尽心尽力,还主动帮助老马爷孙俩。
小结:此时的祥子勤劳善良、忠厚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注重信用和讲义气,有小生产者共有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甚至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代表。
3、可是这样可爱的祥子后来却不可爱了。后来,他不可爱的表现你也举举例子吧。
a不肯努力拉车,甚至讨厌拉车b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骗,借钱都不还。c为了60元钱,出卖阮明d信用低到租不到一辆车;就算是做婚丧事里举旗的,他也不愿出力,甚至懒到占老弱妇孺的便宜。
小结:这时候的祥子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三、比较异同,理解主题
4、是什么原因导致祥子前后产生这样大的变化?结合小说情节和讨论材料,小组讨论交流7分钟。
引导:
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也很努力,可是为什么最终实现不了理想?
是哪些人阻碍了祥子实现理想?
虎妞属于这类人吗?
小结外因
同样身处于黑暗的社会,苏轼、刘禹锡等人都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与高洁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可是祥子最终却没有坚守住自己的人格与理想。这是为什么?请大家仔细读讨论材料,小组讨论5分钟,一定会有所发现哦。
小结内因
明确:
外因:黑暗的的社会环境逼迫祥子走向绝路,比如:大兵抢他、孙侦探骗他、虎妞逼她、刘四爷压榨他等等。这些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或者阻挡了祥子追逐梦想的脚步,展现了当时人吃人的黑暗社会现实。
内因:祥子没有坚定的立场、自私、固执、个人主义观念特别强,还不能够及时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来适应、信任城市的商业文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些性格决定了他走向堕落的命运。
小结:通过对主要人物对同一人、事、物的异同认识与做法,可知小说主角的形象特征,为读懂小说打好基础。
5、面对祥子最后的堕落,老舍在最后一章中这样写:
“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入了秋,祥子的病已不允许他再拉车,祥子的信用已丧失得赁不出车来。
明确:祥子自始至终都是个利己的个人主义者,不同的是前期只是“利己“,保有善良的人性,后期是纯粹自私利己,堕落了人性的行尸走兽。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和个人主义行为的批判,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总结:通过比较作者对主要人物的评价的异同之处,可知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作者的思想和小说要反映的社会现实。
这种联系写作背景,关注异同的内容,解读小说的方式概括来说就是联系背景,关注异同。采用这个办法,比较容易读懂小说。
四、联系现实,感悟文本
读懂了书,对于我们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古往今来的名人也这样认为: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多读书则识进,且能自见瑕疵,故终身都无足处。——(清)王晫《今世说》卷一。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读了《骆驼祥子》,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这种联系文本,感悟当下的方式就是文本阅读的第二种方法——联系文本,感悟当下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绝唱”。在此,李老师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料,坚守自己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披荆斩棘,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下面,我们来个竞赛活动,大家抢答,看哪位同学看书最细,记得最多!
布置作业:请大家采用本节课所学办法读《格列夫游记》,读完照样写读后感1篇。
附录: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课堂讨论材料
对于车:
对于同伴:
(2)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
——第二十四章
对于攒钱:(第八章)
祥子的看法:“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
祥子的`看法:“好汉不求人;干脆,自己有命买得上车,买;不求人!”“等高妈走后,(祥子)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钱这个东西像戒指,总是在自己手上好。”
祥子的看法:“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祥子不上这个当。他怀疑方家是跟邮局这个买卖……有关系,所以才这样热心给拉生意。即使事实不是这样,现钱在手里到底比在小折子上强,强的多!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祥子产生这样大的变化?结合小说情节和这份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拓展阅读:《骆驼祥子》段落摘抄
1、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3、可是有一天方大小姐叫他去给放进十块钱,他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通共,哼,也就有一小打手纸那么沉吧。
4、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买车的钱,却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祥子困惑地喊:“我招惹谁了。”此节描绘波澜迭起,人物心理通过细微动作暴露无遗,充分表现了不解灾难根源的祥子的绝望心情。二次买车希望的破灭,促成了祥子与虎妞的悲剧婚姻,是祥子命运转折的关键之处。
5、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6、夏先生的手很紧,一个小钱也不肯轻易撒手;出来进去,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7、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8、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骆驼教案小班 篇7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
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一、谈话引入
1、出示骆驼
这是什么?介绍骆驼。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跛 驮着蜜 愤愤地说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愤愤是什么意思?跛又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骆驼。
三、聚焦“特点”
这是1篇略读文章,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1、自由读1 ―8 段,划一划。
2、交流: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1 )我们从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知道了骆驼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对话。自由读。
(2 )分角色读
(3 )男女生分角色读
3、商人以为一定可以找到了骆驼了,可是老人说:――这时候,商人――
四、聚焦“推测”
1、那老人到底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个别读第10 段。
2、板书老人看到――,知道――。
理解:跛 表演左脚有点跛
观察图片掉落的蜜和米;
树叶比较:哪张是骆驼咬过的
3、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
4、句式:老人之所以知道( ),是因为看到( )。
因为老人看到( ),所以知道( )。
5、那么,老人看到的情况有三个,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
究竟换一个词语。( 到底)
五、聚焦“结果”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齐读
六、拓展延伸
老人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帮助商人找到了骆驼。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样,去观察、去发现,下节课,我们就去交流我们观察中的发现。
七、作业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交流。
骆驼教案小班 篇8
1.辨别儿歌的相似音韵。
2.在游戏中念唱表演绕口令。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1.教学大书《三只老骆驼》(p22~p24)
2.字卡:“菠萝”、“陀螺”、“骆驼”。
3.菠萝、陀螺、骆驼图片各一张。
一、理解绕口令。
1.出示教学大书《三只老骆驼》的画面,解读绕口令。
提问:
(1)你从图片里看到了什么?猜猜这首绕口令说了些什么?
(2)三只骆驼驮着什么?
2.完整朗诵绕口令。
(1)(出示文字)试着读一读。一起来认认字(“菠萝”、“陀螺”、“骆驼”)。
(2)跟着老师一起读绕口令。
二、字词游戏。
1.识字游戏。
(1)出示菠萝、陀螺、骆驼的图片和字卡,进行图文配对。
(2)仔细观察这几个文字,发现其中的规律:“菠、萝”都有草字偏旁,“骆、驼”都有马字偏旁。
小结:原来许多的汉字都有偏旁部首,能说明这个字的来历或是与什么有关。菠萝和草有关,骆驼和马这种动物有点相像。知道这个规律要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
2.记忆游戏:菠萝蹲。
(1)邀请三名幼儿游戏,分别手拿字卡:“菠萝”、“陀螺”、“骆驼”,听到“菠萝蹲”的信号后,手拿“菠萝”字卡的`幼儿快速蹲下;当她起立发出“xx蹲”的信号,让拿相应字卡的幼儿迅速做动作。游戏反复进行。
(2)增加字卡:“哆嗦”、“懒惰”,提高游戏难度和趣味性。
三、表演绕口令。
1.在音乐节奏中幼儿自主练习。
2.请幼儿表演,鼓励幼儿参加挑战。
骆驼教案小班 篇9
1、能独立认识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7个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
2、出示课题:37找骆驼学习生字: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用直线划下来。
5、各种方法读课文1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三、总结讨论,感悟内容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全班作点评)
2、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文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有看见过骆驼,却能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
四、师总结板书
骆驼教案小班 篇10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读懂课文,明白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道理。
3、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及以图促进理解语言的能力。
4、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在预习时能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讲的道理,看懂图画。
2、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理解词句,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全面地看问题。(难点)
这是1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共有三幅图。课文的第二、三、四段分别与之对应,显得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首先可从图入手,了解故事梗概。接着,边读边思,理解第一自然段。然后,图文对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加以理解。最后,观察图画,突出重点段。通过看图、学文,思考提问,理解课文含义,并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1、挂图三张。
2、剪画,骆驼、羊(两面可用,骆驼腿能弯曲脆下)。
3、生字、词卡片。
4、小黑板。
三课时。
一、导入谈话。
我们在第六课曾经学过了《坐井观天》,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回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骆驼和羊》(板书课题)也是讲通过它们之间的一场争论,明白了一个道理的故事。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图的内容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叙述的。
2、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完评议。
3、三幅图各讲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精读,分段理解。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骆驼和羊为什么事争论起来?画出有关句子,指名答(板书:好好)。
(2)这两句和第一句有什么关系?(因为骆驼长得高,他就说长得高好……)
(3)他们要各做一件事证明自己说得对,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是怎样的?读一读,读出来。
3、指导读出重音。
4、这一自然段写什么?
五、作业:自学骆、驼、俩三个字,注意读准“俩”的音,给生字找形近字。
一、继续精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他们各自怎么证明的呢,读二、三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讲什么?(骆驼做了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不服输。)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出示小黑板)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怎样做、怎样说。
(1)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板画围墙、墙头伸出茂盛的树叶。)
(3)他们怎么说?争论有结果了吗?
(4)指导读自然段,读出重音。
3、自读、画重点词、学习第三自然段。这自然段讲什么?
(1)他们来到什么地方?板画围墙的另一段。
(2)他们怎么做?读句子,移动翻转骆驼和羊的剪画,贴在相应位置。理解汇报重点词:“大模大样、怎么也”(我画的重点词是大模大样,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明……)(我画的重点词是怎么也……)(结合图对比理解)。
(3)他们怎么说:结果怎样?
(4)有语气读,评议。
(5)小结:他们各自证明了自己的看法,但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去问老牛)。
4、看图3,再读第四自然段。老牛怎么说:出示字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2)请自己理解“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3)为什么说“这是不对的”?
二、作业:自学情、围、枝三个字,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一、熟读全文,思考: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想?指名背课文最后一段。
二、学习生字。
1、读词卡、字卡,检查是否认识。
2、听写六个自学的生字。检查:写得对不对?2。写得好不好(有没有按田字格写)。
3、重点指导字教学:
(1)“事”,看老师怎样写(板书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说:“一”,下。
(2)“事”字怎样记?答后在本上书写。
(3)“墙,茂盛、腿”逐一教学,过程同“事”。
4、课堂自学“摇”,汇报。
5、用卡片开火车给本课生字组词口头造句。
三、完成作业:课后二、四题,默写最后一段。
四、总结:学《骆驼和羊》这课,我们明白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学习课文时,我们是图文对照,找出骆驼和羊是怎样做的、说的,老牛是怎样说的的句子,通过重点词理解。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学习写人物故事的课文中。
五、作业:
自读《自读课本》第14课,画出天鹅、梭子鱼和虾是怎样做的句子,读一读。
上一篇:护士个人总结精编通用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