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分析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管理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术后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手术特殊性采用心理护理、合理体位、营养饮食、基础护理进行护理与指导。结果有计划、针对性的术后护理能减少术后风险,增强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护理手段是老年妇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保证。

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性差。老年妇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点的特殊性,生殖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护理工作亦有相应的特殊性。有计划、针对性地做好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式的改进及与手术有关条件的完善,尽管老年妇科手术风险大,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实践证明老年妇女是可以接受大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加强术后的护理。

1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需依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通常术后每0.5~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平稳后,每4h观察1次。术后至少每天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d。术后1~2d体温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此为手术正常反应,术后持续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变化常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有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护理中有足够认识,如出现嗜唾,精神差,低热时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体位

按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稍垫高一侧肩胸,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h。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留下的针孔约需2周方能愈合,蛛网膜下腔的压力较硬膜外间隙高,脑脊液有可能经穿刺孔不断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颅内压力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尤其在头部抬高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封闭针孔的血凝块不易脱落,可减少脑脊液流失量,减缓头痛。为此,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术后宜平卧一段时间,以防头痛。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情况的发生。同时,半卧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术后腹腔内血性液体、炎症渗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肠子宫陷凹引流,避免对膈肌激惹,减少脏器刺激。

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感觉的恢复情况;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鼓励患者活动肢体,每15min进行1次腿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2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环和促进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体位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3饮食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4缓解疼痛

虽然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但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不严重。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和不适通常集中在切口处,其他还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术台上的体位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伤口疼痛,通常手术后24h内最为明显。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动体位,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护士应牢记: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况下才能主动配合护理活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为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处理,以保证患者在舒适状态下配合完成护理活动。按医嘱术后24h内可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使用镇痛泵为术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剂的使用应在术后48h后逐渐减少,否则提示切口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需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5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主要的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术后并发症可直接发生在伤口,也可以在手术位置周围的器官,或远离手术的部位或体腔内。并发症可能在术后立即发生,或迟些时间发生。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护士必须熟知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5.1腹胀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患者术后呻吟、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h开始恢复,此时可闻及肠鸣音。通常术后48h恢复正常肠蠕动,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解。如果术后48h肠蠕动仍未恢复正常,应排除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刺激肠蠕动、缓解腹胀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1、2、3灌肠,热敷下腹部等。在肠蠕动已恢复但仍不能排气时,可针刺足三里,或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mg),肛管排气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如因炎性反应或缺钾引起,则按医嘱分别补以抗生素或钾;形成脓肿者则应及早切开引流。

5.2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是发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尽管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也难免发生细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内和经阴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来排尿,床边加用屏风,增加液体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如上述措施无效,则应导尿。一次导尿量超过1000ml者,宜暂时留置尿管,每3~4h开放1次。

老年患者、术后必须长期卧床者,以及过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者,应按医嘱做尿培养,确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术者一般在拔管后4~8h内可自解小便,注意记录尿量和时间。

5.3伤口血肿、感染、裂开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查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血肿极易感染,常为伤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异常情况,护士切忌慌张、失态,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同时避免混乱,尽量减少在床边作技术性讨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自觉切口部位轻度疼痛,有渗液从伤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见大网膜、肠管脱出。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6心理护理

一般老年人反应较慢,记忆力差,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术后焦虑、恐惧、压抑、思前顾后的心态接踵而来。因此,护士应协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态度和蔼亲切,反复耐心地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效果。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从而减轻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护理管理论文【第二篇】

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的质量评审考核标准,如何借助这一政策,把握好医院发展的契机,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管理者也不例外。在开展医院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评审考试标准,建立建全各种相关制度,规范医院的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要充分体现出医院管理年的“主题”和发展目标。

2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就护理工作而言,工作量不断增大,人员不足,重医轻护是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规模的发展,在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在不断地向医院的一些岗位分流,如电脑记账、病案管理、防保、新农村合作医疗账目核算管理等,造成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护理工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院规范扩大,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紧缺,为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运动,大量地聘用护校毕业的护士以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由于教育和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用人机制受限,护理人员储蓄长期不足,人员结构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护理人员结构没有形成梯队,加之护理学校招生“门坎”低而数量盲目增长,使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不相匹配。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实。

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科护士长要受院长、护理部、科主任的多重领导,部分护士长对职责认知缺失,工作繁忙,杂事较多,与科主任的沟通受限,有时不能很好地履行护士长的职责,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受限。

3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管理的思考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是医院评审、社会评价护理工作的主要指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仅能提升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促使了医院对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和管理。

及时的督导,协助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管理难题:护理部和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针对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进行现场反馈。在每月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质量分析,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充分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持续整改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各项管理措施。

督促改善,促进护理队伍的健康成长:持续改进是护理管理的科学理念。在业务学习、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把“三基三严”作为培训的重点,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强化持续改进的管理思路。把管理、督导、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学习,加强管理。为了护理队伍健康发展,保持进取的活力,对聘用护士实行综合考核末位淘汰制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的考核管理制度,保证了护理队伍健康发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三篇】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实施最为普通的护理查房与护理质量管理,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将中医护理查房模式运用于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参与本次研究中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科室的工作人员,20名护理人员中,其中护士长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4名,工作5-10年的护理人员9名,工作未满5年的11名;本次研究的内容、操作方式、实验方法以及所用时间等我院科室均知晓,并支持本次研究。而参与本次实验的护理人员对实验过程、方法、目的等均知情,在知晓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参与。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一般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后,所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对照组实施最为普通的护理查房与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将中医护理查房模式运用于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中,具体措施如下:在实施中医查房前,科室应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提升科室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的知晓度与掌握度,以便日后临床工作的开展[2]。在实施中医查房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同时采用中医辨证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评估结束后,可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理念为患者制定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3]。在查房结束后,护士长可根据查房中所涉及的中医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核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及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4-5]。观察指标在实验研究结束后,通过采用护理人员自制的评分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各项操作技术、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等,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病例处理能力、分级护理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绩效越好。在患者填写完毕评估调查表后,护理人员将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采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护理满意度评分与绩效考核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以α=为检验水准,分析在两段时间内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状况,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P<)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两组实验数据经过分析后,本次研究所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护理查房是提升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护理操作技术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等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临床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随着中医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室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医护理查房模式,以达到提升中医特色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的目的。本次论文研究中,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的操作技能,将中医理念贯彻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推动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运用于临床,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在科室中营造良好的中医护理文化氛围,有效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增强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责任心,让患者在住院就诊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被护理人员关心、关爱的感觉,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查房模式运用于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有效的促进患者对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卢洪霞,金婕。基于PBL模式的三级中医护理查房实践与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1):81-83.

[2]尤玉樱,张玉清。中医护理业务查房在基层医院中医护理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169-170.

[3]林金玉。浅谈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4,52(8):421-421.

[4]傅晓红,王晓菊,郑贵蕊。对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查房模式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50-150.

[5]刘晶,韩丽青。实施标准化中医护理查房模式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85-1186.

护理管理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艺术;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同时,高校各个专业领域划分的更加细致,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来说,由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班级管理工作职能和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能力,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地支持。所以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对班级管理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争取借助艺术化管理措施的践行,促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1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障碍

对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上仍然不够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学生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存在较大的障碍。学生心理问题上,护理专业的学生虽然选择护理专业,希望未来到护理岗位上开展工作,但是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心理上并未真正做好为护理事业努力奋斗的准备,在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复杂的医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针对特殊的护理病案分析可能会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导致班主任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加强管理,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护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对学生护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力求将护理专业中的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1]。社会方面的问题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上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网络上纷乱驳杂的信息,这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网络上一些医患纠纷问题也会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专业和工作岗位存在错误认识,亦或是造成学生在进入到岗位工作前就对患者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2]。可见,社会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专业教学难度和学生管理难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社会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对相关问题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促进护理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2护理专业班主任管理艺术和践行措施

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艺术性的凸显主要体现在其能够灵活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的同时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且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对学生专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要想在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践行管理艺术,就应该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全面优化。

班主任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管理威信

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要想实现艺术化管理,首要工作就是应该在班级中树立班主任威信,正如苏联教育学研究专家赞科夫所说,如果丧失了威信,师生之间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关系,教育有效性和引导性也会随之丧失。可见,树立班主任教师的威信是护理专业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只有树立威信,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实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有效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树立班主任教师的威信,不是要对学生实施强制性管理,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以及管理权利,进而增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证各项管理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树立管理威信。加强自身修养,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做好榜样。由于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敬业奉献精神、谨言慎行习惯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强化,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用爱心和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元素,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关心爱护和友好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引导,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加强学生护理专业素养的培养。坚持平等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不偏待任何一个学生,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而逐步树立班级管理威信,凸显班级管理的艺术化[3]。

选拔学生干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仅凭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的个人力量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成绩,而教师合理选拔班级干部,分担不同方面的管理责任,让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管理艺术化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在具体践行方面,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班级中选拔有能力的班干部,分担学生心理管理、学习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定期召开班会对学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积极听取护理专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唯有如此,在学生管理的支持和辅助下,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才能够得到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艺术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凸显。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配合对班主任管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尝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积极配合班级管理活动。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在学生的全面配合下才能够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此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其他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促进整体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贡献一定的力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存在特殊性,班主任教师只有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与时俱进的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凸显班级管理的艺术,才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班级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管理责任,通过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有效促进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

作者:孙瑞曼 张晓东 汤冠荣 单位: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彭英慧。高职学生班级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25-27.

48 547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