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论文(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健康教育论文(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健康教育论文篇1【第一篇】

摘要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其心理发育、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为幼儿阶段,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家庭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对学龄儿童的心理进行自我意识的调整,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他们生成健康的心理,使儿童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本文将说明新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指导思想,由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阶段;心理健康;现实状况;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2-01

六岁以下的儿童属于形成健康心理、良好人格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早期形成健全的心理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也曾说幼儿园的首要目标在于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制约,不管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他们往往过分关注于幼儿身体的成长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却忽视了培养,使得大部分的幼儿不够独立自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性格产生缺陷、缺乏创新力、合作意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幼儿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幼儿的心理与年龄相当,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活泼开朗、没有心理障碍,能较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所以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注重心理健康方面,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现阶段在幼儿的心理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缺乏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现在在很多的幼儿园或者家庭环境中,主要关注点还是在于知识技能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交际能力,因而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难以和生理机能保持在同一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足,缺乏完整的体系。

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缺少整体性,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到要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却置若罔闻,并没有加以落实。

3.只对其中几个幼儿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整体性不足。

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针对极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辅导心里有問题幼儿的活动,忽略了整体的心理健康培养。

4.关注点过多放在幼儿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反在家庭的投入力度过小。大多数时候培养幼儿的心理只是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具延伸性,这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反思。

二、新形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加以结合。

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幼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新形势下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社交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幼儿能及时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设置课程方面,也要把知识讲解、心理教育两方面均衡划分,同时进行心理和知识的教育活动,譬如说,开设和幼儿认知能力相符的心理健康讲坛,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借助图画、表演的形式丰富他们,使他们朝着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

2.加大建立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力度,为心理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建立适合幼儿、满足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不断为幼儿提供一个乐观、欣欣向荣、和谐、自主的环境,这是落实他们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一步,幼儿的身心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这会对他们的生长起影响,甚至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副作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者应掌握幼儿产生一系列行为的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在认识、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更具客观性,从设计园内的环境、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要让幼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表现出积极健康的一面,让幼儿在这样的教育下行为以及心理慢慢发生改变,譬如,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置多功能区,为幼儿情感的交流宣泄提供合理的场所,和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关心并尊重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多多表扬、赞美他们,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3.注重所有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日常活动中加以体现。

新形势下,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再只是针对个别的学生,面向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在辅导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时,还要关心全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他们取得进步,譬如,针对性格孤僻、心理有一定问题的幼儿,老师可以在班上展开有趣味性、针对性较强的集体活动,创设具体的情境,运用相关的工具,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形成良好的友谊,相互之间也有更佳的人际关系,在音乐、艺术的辅助方式下,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性格更加开朗、内里更加积极、心理更加健康。

4.在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搭建心理健康网,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加稳定。

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家庭、社会环境中形成养成教育,关注家庭、社会在幼儿成长方面起的作用,及时沟通交流,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所保障。譬如建立家园联系手册,每个月固定时间点和家长联系,进行家访,协助疏导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掌握幼儿四周的环境情况,确保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内找到原因并解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心理健康的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从长远来看确实需要经历一段艰辛又漫长的时期,老师要和家长相互配合,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理念,关心孩子的发展方向,培养知识技能水平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为我们的国家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洪芳.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其价值实现[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06(4):39-41.

[2]孛宝琳.新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甘肃教育,2015(15):33-33.

[3]侯博.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1-81.

健康教育论文篇1【第二篇】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指对幼儿进行辅导式的系统的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式行为。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成长阶段,不仅包括外在体型的变化,心理、性格等内在的变化也是相当迅速,并且外部环境对内在的变化影响极大。外部环境大致可以归总为遗传与环境和教育两大类。幼儿的心理行为即精神活动,指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行为活动,包括情绪、性格、意志等。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总结发现,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最重要时期,即人们所讲的黄金时期。作为主要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发展时期的特点进行有方法、有技巧、有规律的正面教育。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教育意识浅薄,教育责任淡漠

多数人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幼儿的健康,然而他们关注的只是可以用肉眼看见的身体的健康,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上很多人并不能看的很清楚。幼儿教师们相对也是比较重视幼儿在日常饮食与环境卫生方面,虽然文件规定要重视其心理健康,但是在教学中多数人都认为而又心理健康的教育属于父母或专业心理教育工作者,自己对其无能为力,这种心态经常导致幼儿教师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时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目前国内二胎政策虽说开放但迫于经济压力,许多家庭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独生子女为主,一般父母均是上班族,白天辛劳工作晚上很少有精力陪孩子,学校的群体生活则成了幼儿的主要生存环境,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

(二)幼儿教师知识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幼儿教师队伍中良莠不齐,许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将知识体系系统化,知识概念清晰化。每每幼儿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劝解,并为对其进行专业性的教育。或者在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时候由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的匮乏、遗忘,而没有及时的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正当的引导和教育。又或者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致使在实际生活中幼儿频频出现心理问题,等等现象都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育成长。

(三)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将关注点都侧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忽略了施教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条件。‘言行身教’历来都是教育行业的行为标准,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素质对幼儿的影响尤其大。它们作为教师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是面对广大幼儿的最直接形象对促进形成幼儿自己的行为准则影响很是直观,在幼儿的内心世界对教师是报以崇拜模仿心理的,所以教师的言行不容忽视。诚然,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也会有失恋、悲伤、快乐、忧愁等等由家庭、社会造成的负面情绪,但是作为教师他们必须得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应对、掩埋这些记忆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的负面信息。同时,前段时间红黄蓝教育机构事件等一系列侵犯幼儿身体、心理的行为更是让人悚然,令人发指,这种社会行为现象更加直接的告诉我们应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剔除思想败坏、行为失常的糟粕,还教育届一片净土,抓教育方法的同时注重教育者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质量。

(四)家庭教育环境有待完善

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很多的家庭都还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已经达到负值,对孩子提出的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都应允,许多的家长都会不择手段的去满足自己孩子的物质要求,可是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因为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导致孩子在这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这就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天平一边倒的状态。幼儿在学校里被规章制度暂时束缚,一旦回到温暖的家中,脾气得到释放,愿望得到满足,人性得到解放,思想得到自由,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也间接导致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更有些家长直接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管理的过于严格,要求太过苛刻等等,这又是制约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发挥功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社会外借环境有待净化

如今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爆炸,并且来源众多,孩子们在多元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这些对于判别能力都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来说都是诱惑,一旦迷恋后果万劫不复,心理的健康教育更是望尘莫及。

三、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教育观念和教育责任

加强对幼儿教师思想观念的教育,提高其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多观察幼儿的心理行为,然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学会尊重幼儿的个性,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不同情况,针对性进行教育,制定符合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心理学教育计划的心理学健康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趣味性教学进行教育,并且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教育。

(二)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从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对幼儿教师进行提高。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完整、科学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生活中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幼儿易懂的形象的言语精确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另外,在教师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被人尊敬,被人关心,只有教师地位得到提升,教师待遇得到改善,才能有效的缓解教师本身不良情绪对幼儿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茁壮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进和思想素质,清理教师团队中的败类,避免再次出现侵犯、毒打等不良事件。

(三)完善家庭教育条件

常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每一个幼儿来说,家庭都是他们认识外界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行为与言谈都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作为父母应该做到对孩子不过分宠爱、不过分娇惯,该教育的时候一定得教育,不该教育的时候也不能破坏老师的一番苦心。因此,家长父母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四)净化社会环境,爱护幼儿人人有责

在信息爆炸的裸露时代,我们需要共同携手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社会外界环境,想尽一切办法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创建绿色安全的群体氛围,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四、总结

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每个成年人后期长成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教育拨正的黄金时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有利于优良品质性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总体而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和国家的调控下具有一定得成绩,但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正面去面对,并及时解决,以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

健康教育论文篇1【第三篇】

摘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健康教育论文篇1【第四篇】

心理健康关系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长大后在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三)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

二、现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

(三)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实施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四)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有些幼儿教师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对幼儿心理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能使幼儿园的努力付诸东流。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发生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而在某些幼儿园中,幼儿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教师就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

三、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地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二)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在心理上对教育理念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

(三)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幼儿园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维护。工作中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情”管人,以“情”感人,尊重教师,激发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平台,让他们体会成长的快乐,体会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联系,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途

48 2569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