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个人事迹(精选10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一位残疾人克服身体限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他人,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难道这不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吗?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残疾人的个人事迹(精选10篇)”,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1: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小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小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小华感到自己空无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小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多元。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小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小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空无效果,小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小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小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2:

臧xx,男,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经济师,中共党员,现任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辽宁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自创业20多年来,臧xx董事长坚持“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率领企业管理团队和广大员工开拓创新,奋力搏击,使企业一举成为全国机械密封行业的龙头,国内机械密封第一品牌,国内泵业的领先者。

小臧同志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辽宁省创业企业家、辽宁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20xx年2月,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营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称号;20xx年9月,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丹东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称号。

熟知小臧同志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厚道,总爱帮助别人,并以此为己任。他关心残疾人事业,带头捐助10万元在丹东元宝区设立助残基金,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并呼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社会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20xx年7月,克隆集团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加入辽宁省扶残助残爱心企业联盟,根据残疾人的生理和残障特点,给他们分别提供见习岗位和就业岗位。

一、坚持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充分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作为残疾员工占到一定比例的福利企业,小臧同志身为企业负责人,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企业与全部残疾职工百分之百签订了劳动合同,为残疾职工百分之百购买了社会保险,并保证残疾职工百分之百通过劳动自食其力,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

(二)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实行残疾职工和正常职工同工同酬,同时针对一线计件人员还增加收入额10%的工资上浮,鼓励残疾员工学习技能。个别残疾程度较高、劳动能力较弱的残疾职工,也保证他们能有力所能及的岗位。

(三)企业从不拖欠职工薪资。公司自成立20多年来,始终秉承小臧同志最初的承诺,从不拖欠员工工资,而且开工资的时间也从不延误,所有职工工资通过银行发放。

(四)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职工。小臧同志作为企业负责人,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和正常职工不得歧视、嘲笑、侮辱和排斥残疾职工,让残疾职工享有公民平等权利,在工作和生活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许多残疾职工说:“到公司比在家里心情好、生活好”。

(五)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完善规范。小臧同志一方面严格要求残疾职工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在生产中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工种,尽量远离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的岗位。多年以来,公司从未发生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坚持以人为本,处处真情付出

小臧同志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提出了“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用户,一个是员工”的管理思想;作为企业的带头人,20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深刻主题,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里的残疾人有聋哑、智障、肢体残疾等,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和正常员工沟通,他在车间内专门配备了会手语的正常员工,从根本上解决了聋哑员工在工作交流难题;针对智障员工,尽量安排其从事辅助性的工作;把腿脚有残疾的员工安排在不需要来回走动的岗位;把工作台的立柱锯短,使矮个子的残疾员工工作起来不吃力。这些举措使残疾职工更加信任和依赖他,他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些残疾员工除了享受与正常人一样的福利待遇外,逢年过节,小臧同志都会尽量拿出部分资金为他们搞福利,组织活动,丰富残疾员工的文化生活。一年一度的残疾人日旅游活动,形式多样的残疾员工运动会及比赛,让每名残疾员工不仅放松了心情,同时也融洽了关系,宛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尊重残疾员工,践行承诺

残疾员工有工作尊严和权利,更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小臧同志一直以来都将“让残疾人生活的更好”的承诺落实在行动中。他说,只有从本职岗位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用爱心、关心、真心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为他们创造平等、有尊严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快乐、和谐、幸福。

四、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残疾职工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残疾职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在家庭和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为了让残疾职工克服心理障碍,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小臧同志从管理角度出发,要求车间管理人员一定要大抓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有爱心,有耐心,使他们克服因残疾带来的心理障碍,自强不息,健康成长。同时对于日常工作优秀、自强不息的典型,也大力的宣传,让每名残疾员工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五、加大投入,为残疾职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为了提高残疾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小臧同志多次安排人员对于残疾员工进行培训,开展车间管理人员和老员工与残疾职工结成互帮对子活动,耐心传授生产技能,使他们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残疾职工不但适应了集体生活,而且还成为了生产一线最稳定的骨干。

六、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小臧同志对企业的管理和对员工的教育,提倡以孝为本、以德为先,克己复礼、隆德做人。他经常说,党的富民政策使我成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力,生活富裕,理所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宏业百年,奉献社会”是小臧同志的奋斗目标,在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得到了切实体现。

公司成长发展的历史,让小臧同志及其团队深深体会到,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关爱。“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小臧同志响应社会号召,积极关注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热心慈善事业。

近年来,克隆集团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参加助学帮扶活动,使许多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子女圆了大学梦。20xx年7月,臧xx董事长积极参与市总工会发起的“温暖助学”募捐活动,并捐助10万元,以实际行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20xx年,他还分别向市总工会和市慈善总会捐资总计10万元,表达对“贫困学子”的赤诚之心。20xx年在抗震救灾中,小臧同志以个人名义向汶川灾区捐款100万元。20xx年在我市抗洪救灾中,小臧同志代表企业捐款50万元。小臧同志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十分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拥有一份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他热心捐助的范围包括助残、再就业、兴学助教、筑路、建庙宇、扶贫、赈灾、送温暖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小臧同志向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9000余万元。

在我国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克隆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企业整体素质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日益提高。近年来,克隆公司获得“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辽宁省资信等级AAA级”、“辽宁省纳税信誉等级AAA级”、“辽宁省综合实力百强私营企业”、“丹东市社会贡献、依法纳税双50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还先后荣获全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集体等称号。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3:

xxx,全省自强模范,中共党员,肢体二级残疾,现任大庆群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大庆市龙凤区卫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xxx在中学时期,因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导致身体残疾,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终于成长为私营企业家。他3000元起家闯荡商海,寻找商机,博弈人生,为国家上缴利税50多万元。

虽然身体残疾,但xxx并没有气馁,更没有等待政府救济。他心里牢记张海迪的一句话:翅膀断了,心依然在飞翔。他从练习走路到逐步扔掉双拐,一步一步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95年,xxx借了3000元钱,从邻居手里兑了一个修理部。起初,他不懂技术,只能雇人干活。为了节省开支,他克服身体残障的困难,不断琢磨,勤学苦练,逐步掌握电焊、铁艺、水暖、塑钢门窗等维修技术,成为了一个修理方面的“万能工”。就这样,xxx的修理部从修三轮车开始,逐渐发展到修理暖气和承包小型工程,工程质量越来越好,信誉度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

xxx要求所有员工把施工质量当做生命,宁可自己少挣钱,也不能做假冒伪劣工程。因此,他的施工队也赢得了区政府的信任,区里维修工程,都优先请他的施工队做。

一个冬夜,某单位的暖气爆裂,50多度热水不断喷涌。xxx来不及叫修理工,自己拖着僵直的身子,冒着被烫伤的危险,把控制阀门关上,并把暖气修好。完工后他全身湿透,西北风一吹,棉衣冻成了冰衣铠甲。xxx的`修理部也依靠着质量和信誉,一点一点壮大起来。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xxx有了自己的维修队,后来又发展为群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安置了很多残疾人就业,虽然xxx是残疾人,但他始终照章纳税,不以残疾人或安置残疾人为名,提出额外减免税费的要求。

龙凤区的武秀山,在给一家企业打工时,不慎被机器铰断了左小臂,生活遇到了很多困难,xxx伸出援手,聘他当了炊事员。

李纯是智力残疾人,6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是所在社区的贫困户。xxx一直对他们母子进行帮扶,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并把李纯安置在自己的企业工作,维持了他们母子的基本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xxx积极向灾区捐款;日常生活中,他经常买物资慰问乡敬老院的老人;盲人张景富按摩诊所开业,他送去启动资金,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困难。在20xx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时,xxx义务为所在社区设立残疾人坡道2处,安装残疾人扶手8套,安装自行车架80多个,清运垃圾80多车。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xxx还为街道社区和防疫站点捐助大量物资,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目前,群英建筑有限公司下设卫东物业公司、龙卓物资经销处、龙豪电气焊服务站,现有固定资产430万,年产值近千万,利税达50多万,企业安置人员就业29人,其中残疾人17人。

伴随着企业经营蒸蒸日上,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大庆日报》《大庆晚报》等媒体刊登了xxx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勇立潮头的事迹;省、市、区残联先后命名卫东物业公司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然而,xxx没有满足,没有骄傲,他深知脚下的路还很长。xxx立志当一只头雁,带领残疾兄弟姐妹们,向更高、更大、更强的目标飞翔。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4:

xx,肢体二级残疾人,环山办事处马家庵居委会诊所医生。40多年来,他坚持不辍为周围村居的群众看病、为200多名老人义务服务、研究中药配方,用残疾的躯体、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谱写了一首强者之歌。

3岁时xx突患脑膜炎,当时家里贫困,没有钱,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此,他的双腿严重残疾,到了无法走路甚至无法动弹的地步,但是他没有放弃,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学医帮助天下贫穷人看病,绝不让太多的穷孩子因为没钱看病而遗恨终生。

在学医过程中,xx拜老中医为师,学习药理、研究药性、练习针灸,望、闻、问、切把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又研究西医理论,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为了练习针灸,他在自己稍为灵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个腿布满了针眼,好几次差点出危险。汗水、勤奋加上天生的聪慧,xx的输液证、中医证、针灸证、乡村医生证、行医资格证等都一次性过关。

在最基层的岗位上,xx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把对乡亲、对病人的关怀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药价极为低廉,一般的小病块儿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着拐杖骑一辆破摩托车,背着药箱到乡亲家中送医送药;他为全村老人免费体检,并给8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哪里有灾难,他总是积极捐钱捐物,从来不计较得与失……他的真心付出赢得了患者好评,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优秀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贴心人”“威海市最美乡村医生”等称号。

xx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生活。有的残疾人没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们传授按摩技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多年来,他培训了3名残疾人按摩师,让他们自立自强;为无数残疾人免费看病,担任免费心理医生,帮助残疾人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让女儿也上了医学院,学习中医,以便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帮助。

“人活着是要有一种精神一个目标的,我困难的时候父老乡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支持,我现在挺过来了,就要尽心尽力地报答,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xx是这样说的,40多年来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5:

小郭,1973年1月出生,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父母虽然带他四处求医治疗,但最终导致左下肢瘫痪,至今只能依靠双拐行走。而从小就很懂事的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对家电维修有着浓厚的兴趣。身体上的残缺,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喜欢学习,渴求知识,初中毕业后小郭被录取到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家电维修专业班学习。1993年毕业后,他一边琢磨维修方法,一边给周围的乡亲们免费修理家用电器。两年后,他在东乡县县城里开了第一家家电维修店。由于维修技术好且收费合理,很快就在周边群众中赢得了良好信誉。到了1996年,在东乡县残联同志们的帮助下成立起了通彤电子技术服务中心,为周边的残疾人开展维修技能培训,目前,受他培训的30多名残疾人中,有5人开起了自己的家电维修店。期间,小郭还给300多户残疾家庭免费维修家电650台(次)。由于维修技术过硬,在20xx年全省残疾人技能竞赛中,小郭荣获了家电装配与应用三等奖。

20xx年,小郭筹集资金50万元,在县城开办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尔专卖店,销售以海尔品牌为主的各类家用电器。由于深知残疾人、残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几年,小郭给特困残疾家庭发放了洗衣机9台、电视机4台,免费安装调试“户户通”接收机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许多助人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销售电器过程中,小郭接触了许多农村残疾人,看到他们身体情况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指路人和带头人,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事情的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盘桓。20xx年3月,在县农牧局和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小郭筹措资金20万元,在河滩镇韩杨村筹建东乡县通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修建标准化土木结构羊舍434平方米、饲料储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贮池一座,办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时,购置铡草机、粉碎机、农用车、微型车各一辆。同年5月,在他的牵头动员下99户(其中,有30户是残疾户)群众入社注册成立东乡县泽民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郭担任理事长,注册资金379万元。以“公司+残疾农户+合作社”的生态养殖模式,与周边50多户残疾人签订养殖协议,由合作社为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后公司统一收购。期间,还给特困残疾户低于市场价50%发放良种羊35只,免费发放消毒液、药品3500元,免费诊疗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拓宽了经营渠道,还能帮扶更多的残疾家庭发家致富。目前,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达100多户,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500余人次,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3月,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再次筹措资金311万元,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8亩,新建钢架结构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动场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药诊室、观察室、消毒室等办公用房,并聘用10名残疾人在公司工作。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原种、一、二级良种繁育和销售工作。并统一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和饲料,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合作社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路子。还向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产品供求信息200多条。目前,合作社社员存栏能繁母羊800多只,年出栏肉羊1500多只,户均增收12000多元。20xx年,合作社被州上定为临夏州畜牧站“三区”人才实践基地,由州畜牧站牵头,推广基础母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推广应用,既提高了基础母羊产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质。由州县畜牧站指导,通过合作社推广羊粪发酵技术,既提高了肥效,又保护了环境。

20xx年以来,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划,合作社承担省科技厅引进良种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人工常温授精技术实验项目,将继续推广绵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让更多养殖户受益;引进良种肉羊20只,继续推广良种改良;引导社员发展家庭农场;流转闲置土地100亩,种植优质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适宜种植玉米的契机,购置大型秸秆打包加工机械设备,建立饲草饲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县上电商中心等网络销售团体合作销售“东乡贡羊”等为主的名优农产品,逐步带动合作社入户社员及周边农民扩大再生产,强化质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广大农户增产增收,脱贫奔小康。同时,小郭在东乡县城开办东乡县通彤培训中心,安置残疾人4人,其中教师2人,主要针对文化程度低或无的驾考人员驾照交规理论培训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驾照理论培训通过率95%,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企划,在州县残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正积极筹备中。

由于始终坚持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帮助带动残疾人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称赞和有关部门表彰奖励。他个人被省残联授予“甘肃省优秀残疾人自强企业家”荣誉称号,并被州科协评为“20xx年度全州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0xx年被州政府残工委评为“全州自强模范”。先后当选为临夏州残联第三、四、五、六届主席团委员,东乡县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和肢残人协会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残联评为“甘肃省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被省残疾人农培中心授予“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称号,获得中华农业基金会“20xx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农户)”荣誉称号;东乡县泽民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被临夏州农牧局认定为“临夏州州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被临夏州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州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6:

xxx,女,汉族,1985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邢台学院,20xx年8月参加工作,xxx事迹陈列馆讲解员,肢体三级残疾人。

1、身残志坚积极面对新的生活

20xx年5月的一场意外车祸使她身受重伤,右腿高位截肢,经过大大小小十余次的手术才保住了性命。在身体恢复生活可以自理后,她坚持回到工作岗位,十余年来如一日,团结同志、认真学习,吃苦耐劳、扎实工作,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负责办公室档案管理、对外宣传报道等工作,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以及各项活动,始终坚持“讲好党的故事、xxx将军的英雄故事”为己任,传承红色基因,让人们从中汲取奋进向上的力量,被新河县妇联评为“20xx年度新河县三八红旗手”,20xx年5月荣获邢台市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第六名荣誉证书,20xx年被邢台市社科联评为“20xx年度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2、自强自立深情宣讲英雄故事

她克服身体行动的困难,穿上假肢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走进陈列馆展厅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党的光辉历史和xxx将军的英雄事迹,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在邢台市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巡讲活动中为邢台市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和邢台市第七中学的同学们带去配乐诗朗诵《站在新河县歌唱伟大的祖国》,展示新中国继往开来、繁荣富强的'发展历史,歌颂将军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在“红色邢襄英雄赞歌——20xx‘抗大杯’邢台红色故事大赛”中讲述xxx将军在甘肃高台壮烈牺牲的故事——《高台血战的慷慨悲歌》,荣获首届“抗大杯”邢台红色故事大赛专业组二等奖;20xx年12月在新河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新河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诵读不朽篇章奋进新时代——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诵读者”;20xx年参加xx省文化和旅游厅、xx省红色旅游协会举办的“百年辉煌红动xx”百集红色故事展播活动,撰写录制红色音频故事《重温战友革命情:毛毯的故事》被评选为xx省优秀红色故事在红色网站展播,并被xx省委学习党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3、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全部力量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负责公园小区居民排查工作以及疫情相关报表工作,录制抗击疫情诗朗诵音频《我们一直在行动》鼓励大家做好防护、抗击疫情;担任副主编参与了《红军名将xxx》图册和《坚决革命的同志xxx》宣传页的编撰出版,担任编辑在本馆微信公众号、网站发布新闻资讯300余篇,在今年党史教育活动中完成100期节目的编辑宣传,使本馆微信公众号[扬振堂精神展基地风采]百期展播(献礼篇)栏目完美收官,向建党百年献礼,为“弘扬振堂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出突出贡献。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7:

任劳任怨在平凡岗位恪尽职守

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整洁明亮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在为残疾人设置的专职岗位上,XXX正忙着给不便出门的残疾人打电话告知相关情况。“大叔,近期我们要开展换证工作,你要整理一些材料,到时候我上门去收。”只见她熟练地通过电话指导残疾人收集相关材料——这样的工作重复且繁琐,但是XXX却乐此不疲。

今年36岁的XXX是XX街道办事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幼时因为疾病改变了命运,左腿永远留下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而她的人生也被贴上了一个不一样的标签:残疾人。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鼓励下,XXX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她先后从事两份有关于会计专业的岗位。一路走来,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XXX自己能够体会,她始终牢记每一段旅程中对她有过帮助的人,一颗友爱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我更能了解他们的需求,更能和他们做工作。”20xx年,本着对残疾人群体的深厚情感,XXX参考入职残疾人专职委员一职,“我希望通过我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告诉更多残疾人朋友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宽度和广度”。

自来到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以来,XXX积极践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她深知残疾人专职委员这项工作不是“官职”,而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更需要一份热心肠。她一心一意投身残疾人服务工作,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利益,积极发挥街道残联和残疾户之间的“桥梁”作用,想尽办法帮助残疾人办实事,用一颗为残疾人真诚服务的火热之心帮助着每一个残疾人。

让各项惠残政策惠及残疾人是XXX的工作目标。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主动走访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朋友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她始终将残疾人的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对一户多残和老残一体的残疾人家庭格外用心,她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申报救助项目,积极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做好生活保障、就业、维权、文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工作,并对辖区内残疾人的康复进展、生活需求进行一一登记,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管理和宣传残疾人事业等方面的工作。

XXX所管辖的范围内,有240多名登记在册残疾人,其中有一百余名精神疾病残疾人,在为他们办理相关业务时,常会出现沟通不清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XXX始终保持谦和应之,耐心照顾办事群众的情绪,把相关的政策讲解清楚。对一些老年智力残疾人,XXX时常联合爱心组织,上门开展慰问活动,并协助其打扫居住环境。“能照顾到的,我都应该尽力让他们的生活过的好一些。”XXX说。

心存仁爱她善良友爱传递正能量

“晓君是一个很热心又很善良的专委,我们家里有什么事情她都非常上心帮我们解决。”家住博桂村委会的吴敏感激地说道。吴敏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丈夫是智力三级残疾人,两人孕有一对儿女,一家四口的.生计都由吴敏打零工维持,为了帮助这一家人,XXX保持一周上门拜访一次,并根据吴敏一家的日常生活所需,为他们申请了无障碍家庭改造,并送去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用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几年来,XXX和吴敏一家像家人一样相处。“她们家不管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把我当做一家人。”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残疾人真正把XXX当作他们的知己,XXX也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只要残疾人朋友需要,我义不容辞。”XXX不仅是专职委员,还是XX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热爱羽毛球运动的她常常将这份运动的乐趣与残疾人朋友分享,为丰富肢残人的业余生活,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加强与同伴以及外界的接触、沟通,XXX会时常组织一些肢残人交流活动,组织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开阔视野,放飞心情。

过去的4年,带走的是岁月,注入的却是XXX的任劳任怨,而她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称赞,她曾在20xx年至20xx年两年间荣获优秀专职委员称号。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XXX说,她要继续努力,做微笑的使者,撬开每一扇残疾人紧锁的心门,播撒幸福的种子,做残疾人朋友零距离的服务者,让更多残疾人露出灿烂的笑脸!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8:

XX,女,满族,45岁,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健康阳光的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陪伴,也有阴云密布,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0岁的一天,一场车祸夺取了她的整个右手,留下了残疾。身体上的变化让幼小的她哭过,闹过,绝望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因自己身体的残疾而沉沦下去,而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勇敢的向命运挑战,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一条精彩而美丽的人生之路。

1998年XX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20xx年的夏天在政府的帮助下她来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工作,XX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念,白天给单位打扫卫生,帮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电脑打字,用右手练习硬笔字,看各种残疾人政策书籍。凭借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她学会了单手电脑打字,单手硬笔字,还掌握了更多的为残疾人服务的政策和知识。一段时间的努力,她胜任了更多的残疾人工作。

“人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灵上的残疾”这是从事多年基层残疾人工作的XX,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她常用这句话激励身边的残疾人,同时她也用自己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诠释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面对着来残疾人联合会寻求帮助的残疾人,她总是悉心讲解国家政策,耐心的了解残疾人情况。对待还在襁褓中的残疾孩子她就像孩子妈妈一样把孩子抱在怀中,满眼的心疼。面对哭诉自己艰难命运的残疾人她也总是语重心长的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残疾人树立起: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勇气,要有坚强的信念,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正像她爱说的那句话:“人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灵上的残疾”她这样对别人说,也努力的按照这句话做自己。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帮助现在XX住上了楼房,供孩子上了大学,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好日子。

努力工作的同时她还不忘了自己身体的锻炼。每天都坚持慢跑,她说跑步让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断的突破自我。XX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省残运会,多次争金夺银。特别在20xx年第九届省残运会上,年近45岁的她又一次站在赛会的起跑线上,荣获“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决胜千里需要韧性,人生的辉煌需要坚持,历史像流淌的河水,滋养着每一寸热土的同时也在消失着印记,但鲍姐却用自己青春谱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用自己的激情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轨迹。

作为母亲,她是孩子心中坚强勇敢、温柔善良的妈妈;作为残疾人,她是阳光的开心果;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她是残疾人眼中乐观向上的知心大姐,她用温馨的微笑汇成一股暖流、她用向上的信念铸成一道精神的铜墙铁壁,她用永不服输的斗志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展现了新时代最美残疾人的形象。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9:

小严是苍梧县侨联的干部,他自幼肢体残疾,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成了“非一般”的残疾人。

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是驻村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正常人要走访完所有的农户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一名残疾人。“为了做好进村入户的工作,我特地买了一辆电动车放在金田村。金田村水泥硬化道路可以直通大多数农户和贫困户的家,只有少数农户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未接通到家门口,但也距离不远,所以通过骑电动车,我基本上克服了自身身体上的不足,能顺利做好驻村工作。”小严说。

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小严十分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小严说:“我本身是残疾人,因此更能理解残疾人的疾苦,知道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金田村烈村组贫困户吴朝平属肢体二级残疾人,小严了解到他年纪大,行动极其不方便。于是他主动向上级残联申请到轮椅等,为吴朝平的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领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吴朝平热泪盈眶地说:“只有感同身受,才会为我争取到我最需要的日常用品。”

夏宁组的罗凯文属无房户,一个人靠打散工维持生计。危改完成后,他没钱安装门窗,小严通过与驻村工作组成员协商后,对他进行慰问,给罗凯文送去几百元慰问金,为他解决了装门窗的资金。另一户危改户郭炳培,靠打散工维持生活,房屋主体完成后缺少装门窗、买厨具和家具的钱,小严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帮扶联系人反映,帮扶联系人想方设法通过单位扶助的方式,为郭炳培解决了20xx多元资金,终于使郭炳培顺利入住新房。

凝聚力量改善乡村环境

金田村山多田少,小严和驻村工作组的成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走访农户,征求村民对发展特色产业的意见、建议,最后确定了金田村的产业以六堡茶、优质水稻、松树、八角和砂糖橘为主,覆盖了所有的建档立卡户。同时小严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村集体出资金,委托经济能人经营,获取利润分成的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xx年,金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40000元,20xx年达到了74600元,远远超过脱贫摘帽收入指标,为金田村顺利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小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的协调作用,使挂钩帮扶联系单位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金田村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结对子扶贫,几年来收到捐款捐物共计53000多元。

为改善村容村貌,小严争取苍梧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捐赠的23000元和34支太阳能路灯,提升乡村风貌建设项目,使金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善,得到村民好评和上级的肯定。

小严身残志坚,助力脱贫攻坚,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残疾人的个人事迹 篇10:

小陈同志自20xx年,任坪上镇朝阳村许家道村峪残疾人专职委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与残疾百姓息息相关的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多了。这5年来,小陈心中时刻装着残疾人,同残疾人交朋友,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她把爱心无私奉献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村残疾人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仁爱温暖着每一位辖区残疾人的心坎,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老陈”。

她以诚心为残疾人安了一个温馨的家

残疾人是社区人群中最需关爱的弱势群体,小陈深知“家”对于全村52名残疾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为了给残疾人安一个温暖的家,让残疾人有困难有地方可找,残疾人协会像一个温暖的家,充满温馨和暖意。每天到村走街串巷的转一圈成了小陈的“必修课”,她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去关心、帮助残疾人,逐步建立了残疾人志愿者工作网络,通过动态更新专项调查全面摸清辖区内52名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建立了规范的残疾人数据库。每逢节日,小陈都把残疾的孤寡老人接到残协共度佳节,并组织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如今,村残协被残疾人亲切地称为反映情况、交流信息、倾吐心声的一个温暖的“家”。小陈成了这个家真正的“主人”。

她以爱心为残疾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过去,村上残疾人有什么事都得跑镇政府或镇残联,自小陈担任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后,她们有什么就直接找她了。小陈以“心系残疾人,奉献爱心”为宗旨,去帮助残疾人,走访中了解到村贫困残疾人李庆贤,因历史原因,计生奖励手续时时没办好,小陈及时上报分管领导,联系镇计生办,为其办理手续,现已开始领取计生奖励。该村70岁残疾老人刘大妈因患有白内障,眼睛看不清,可家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小陈了解情况后为刘大妈争取一份免费切除白内障名额,帮助刘大妈眼睛复明,刘大妈眼含热泪说:“陈委员的'爱心感染了大家,我生活在这个社区感到无比温暖。”老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小陈处处关心残疾群众,心系残疾百姓生活的高尚情怀。

她以热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

“悠悠万事民为先,百姓才是头上天,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位残疾人,任何事情都要说到做到。”这是小陈常说的一句话。5年来,村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小陈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掌握全面情况,她进张家,出李家,对社区每一位残疾人的家庭状况、年龄和特长等基本情况做到了然于胸。然后跑上跑下拓宽门路,掌握信息,并在建立了残疾人与用工单位供需信息网、求助簿,利用社区与辖区单位和区残联的协作关系,创造就业机会。在小陈的工作轨迹里,还记录了一则则为残疾人帮困解难、落实辖区残疾人生活保障、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等等而忙碌奔波的事例,不胜枚举。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小陈打点着崭新的每一天,抹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丰功伟绩,只有诚心、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用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48 3567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