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残疾人的报告【第一篇】

近年来,太平庄乡致力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点燃了人们的就业热情,厚植了新优势,培育了新动能。但综合各方面的反馈,在推进残疾人开展新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就此,太平庄乡政府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全乡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现状

近些年,太平庄乡不断优化就业制度和文化环境,有效带动了就业主体,为全乡的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有效帮助,汇聚了新能量。

截止11月底,太平庄乡共有残疾人451个,一级66人,二级97人,三级104人,四级184人。为帮扶残疾人就业,太平庄乡政府组织相关培训11场。目前,太平庄乡残疾人从事的领域主要有种植养殖、三轮车运营、家电维修以及盲人按摩等工作。

近年来,太平庄乡政府经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舞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日子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从深度分析,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目前,在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还是严重。此外,社会认识对残疾人就业重视不够,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残疾人。部分企业仍存在卑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认为接纳了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情愿安置残疾人。

(二)就业收入普遍偏低

从残疾人就业的收入看,工资普遍偏低。不少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普通在800元以下,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详实。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100元补贴,这就从全然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如此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三)就业渠道单一

太平庄乡的残疾人的就业帮扶工作主要是政府组织安排,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渠道。解决残疾人就业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日子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仔细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内容外,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究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

(四)创新意识缺乏

太平庄乡远离市中心,第三产业匮乏,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一些自营工作方式外,主要以养殖种植业为帮扶方式,对于一些餐饮、网络等行业涉及甚少,甚至无法涉足。禁锢了人们思想,致使创新意识缺乏。

(五)思想高度不够

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尤其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三、关于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正确树立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观念。

做好残疾人工作,既是残联的工作,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把关心、关爱、关注残疾人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使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更加关注残疾人切身利益

(二)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继续出台残疾人就业的政策。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建议人社局和残联建立培训常态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为目标,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精准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精准的需要,有计划的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其次以创业意识为关键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举步维艰,应根据残疾人实际,出台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行创业,增强自信心。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争取财政、地税等相关支持,加大对残保金的收取力度,确保应交,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有资金。

(三)拓宽思路,极大投入,广泛开辟挖掘残疾人就业渠道

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城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为残疾人广开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标准和岗位稳定性,不断增加残疾人收入,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完善自身基地建设,培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成专业化培训特色;二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三是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培训,提高残疾人在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定向培训残疾人;五是参加培训的残疾人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六是在培训中要加强对残疾人择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将教育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关于残疾人的报告【第二篇】

一、调查背景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算算,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

这次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山东聊城的白广春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白广春的爸爸患有精神障碍,妈妈则是小儿麻痹症,只能坐在特制的车子上,无法下地行走。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就交给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每天除了上学以外,白广春还要照顾家里,照顾爸爸妈妈,承担家里的家务。当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时,白广春可能还在家中做着家务。

白广春一家住在一个非常旧的房子里,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砖,而每当下雨的时候有间屋子里还会漏雨。白广春住的屋子里非常简陋,还有爸爸用砖头给他搭的“桌子”。白广春妈妈住的屋子里也比较潮湿,这不利于妈妈的身体健康。我们还看到由于行动不便,他的妈妈吃住都是在一间屋子。屋子里还有一台旧的电视机和旧的写字台,这些都是他的亲戚送给他们的,即使这样,屋子看起来还是比较空旷。

白广春还有一个奶奶,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也是没有人照顾。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残疾家庭需要照顾的人多,而有完全照顾人能力的只有小广春一个人,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组成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白广春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感动后更多的是来关注这个残疾的特殊家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对于拥有这么多残疾人家庭的中国来说,保障好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来关注周围的残疾人,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生命的美好。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生活是否缺乏的问题,这是有关整个家庭健康和睦的推动力。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于白广春家庭的关注,深刻体会和理解残疾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生活困难,以引起社会对于包括白广春家庭在内的残疾家庭的关注,使得社会和残疾人组织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向残疾人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不仅要关注残疾人家庭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精神上出发,观察由于残疾给家庭成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使得精神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残疾人家庭真正融入整个社会的精神娱乐氛围之中。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通过阅读文献,上网查询。走访残疾人家庭,深入进行了解。

2、调查主题:“给残疾人家庭真正温暖的春天”

3、调查对象:聊城市候营镇白广春家庭

4、调查结果:走进白广春家中,了解目前他家中的生活状况,撰写相关文章进行发表并引起社会对残疾人家庭的关注。

四、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主要白广春的家中,进行调查的对象为家庭里的成员,包括有小儿麻痹症的妈妈和智障的爸爸。来到他家后,大家首先把带来的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送给他们,包括书桌,衣服,学习用品,菜等,并在中午为这个家庭做了一桌可口的端午节饭菜,让家庭感受节日的气息和温暖。 以下是主题班会上我们对这次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得出的结论:

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报障就目前来说还不是非常的好,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相对来说就更差一些了。从白广春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家庭居住环境较差。房子依然存在着漏雨等严重问题,而且比较破旧,对于生活其中的家庭成员不免造成一些威胁,且家中地面潮湿不利于白妈妈的病的康复。第二,由于白妈妈的身体不便,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也是比较急需解决的,而光春正值身体快速增长的时期,营养不良会对其身体生长造成障碍。第三,白妈妈和白爸爸都是残疾人,两人都需要一定的治疗和照顾,但家中的经济条件根本不能实现进行医治。第四,家庭背景的特殊也不利于家中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最后,整体家庭缺乏正常的精神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白广春家庭只是中国众多残疾人家庭中的一个缩影,其他家庭还会存在更多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物质保障,仅通过社会支援是不可行的,更加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对于精神生活而言,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相对于普通的大众读物和传播方式,特殊读物和特殊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一些报道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残疾人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残疾人就业难,家庭的经济收入较少而开支却较多,所以比一般的健全家庭的经济情况有明显的困难。农村残疾家庭因难于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也会缺乏保障。

第二,残疾人家庭在成员患病时,大都面临着比健全人家更大的困难。不仅残疾人求医有特殊困难,而且作为配偶或父母的残疾人,当其他家庭成员因病求医或住院治疗时,自己缺乏帮助的能力。农村缺医少药,给残疾人家庭求医治病造成了比城市更多的困难。

第三,周围人对于残疾家庭的歧视问题。歧视的目光和某些做法往往像无形的利剑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残疾人的心。这有待于政府加强对公民和单位包括政府部门本身的宣教,也有待于行政部门消除某些人为的障碍。

第四,残疾人心理素质较脆弱,学历普遍不高

(三)解决方法

我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如下:

第一,在法律强制单位聘用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同时(未聘用者要上交一定数额的助残金),政府本身也应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国营或集体企业,使残疾人能够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来改善生活。政府对这类企业不但应足额补贴和免税免费,还要优先采购其产品和服务,促进其发展。农村地区加强低保,实行帮扶政策,以解决家庭困难。

第二,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尽量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康复支持。可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范围,政府出钱出地,并聘用专业和专职人员,设立残疾人康复中心、自闭症和智障儿童训练看护中心,在聋哑学校里增设自闭症和智障患者学习班,使残疾人的康复有足够的保障。对于需要专人看护的残疾人,政府应该像支付工资那样给看护人、抚养人支付补贴。在残疾人看病问题上医院实施帮助政策,减免政策,使得残疾人有足够的看病能力。

关于残疾人的报告【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技能

论文摘要调查报告选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29名专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心态及行为、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较为正确,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基本能胜任当前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但也存在主体意识不强、畏难情绪严重、成就感过低、对学生期望值过低、与残障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缺乏等问题。由此加强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教师的特殊教育观、残疾学生观、特殊教育质量观、残疾学生成才观等;

(二)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情况,包括:手语(盲文)翻译与交流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控制课堂能力、制作教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三)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思想教育、个别化教育与因材施教、教学心态等;

(四)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与开展研究情况,包括:对残疾高职学生心理的学习、阅读特教书籍、经验总结、论文撰写与发表、课题研究等;

(五)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技能及教育研究的现状提出改进及培训策略,提高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29名专兼职教师为调查对象。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4-49岁,其中以35岁以下教师居多,占到%,男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占到%,兼职教师和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较大,分别占%和%;教师学历方面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到%,专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都不大。(见表1)

本研究在残疾人高职教育部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本人亲自组织进行测试。为了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在测试前向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说明了本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集中测试,一小时后收回。

调查完毕,由研究者统一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输入计算机管理,最后采用EXCEL20xx和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观念

特教观方面,有93%的教师认为办好特教高职最重要的是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招收的学生质量,这说明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把办学的质量更多地寄希望于院领导,更多依赖学生资质。有76%的教师认为虽然残障生特殊性太明显,但不能因为怕受到外界的伤害便对其进行封闭式管理,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比较理性,毕竟残疾学生将来也会走人社会,过度的保护对其没有多大益处。有34%的教师认为正常人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聋哑人的语言是手语,但有52%的教师否认这种观点,说明教师对于聋人语言问题的定位还是比较模糊,这可能与国内外学者对聋哑人语言归属问题的争论有关。93%的教师认为特教高职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这说明教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可能面临的困难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对于困难的认识可能也有过分夸大的倾向,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学生观方面,有69%的教师否认“残障生是可怜的,所以应该对他们的要求尽量少一些”,这说明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还是比较端正,同时这种认识也比较科学,毕竟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残疾人通过大学的学习做到“残而不废”,过度的怜悯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残疾人的一种伤害。86%的教师否认“绝大多数残障生是很单纯的,但有个别残障生品性不好,是无药可救的”,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还是认识到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复杂性,当然这与教师和残疾学生缺乏深人交流沟通也有关系。有31%的教师认为残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很多,有59%的教师认为残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别不是很大;有76%的教师认为残障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非常显著,这两点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可教育性还是抱有一定期望,但也注意到了残障学生之间以及残障学生和健全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有21%的教师认为与残疾学生在一起,自己感觉到庆幸和幸运,但有79%的教师对此说不清,这说明教师面对残疾和残疾学生时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

质量观方面,有76%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残障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行发展”,有45%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独立谋生。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还是抱有较高的期望,部分教师的态度较为现实,强调对残疾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

人才观方面,有10%的教师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绝大多数的残疾学生能够成才,但有31%的教师否认这种观点,另有59%的教师说不清,这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通过大学成才没有足够的信心。

(二)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是教师能否顺利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专业能力,它制约着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交流能力方面,只有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手语(盲文)比较准确流利,与残疾学生交流。自如,有65%的教师说不清,这说明多数教师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手段有待加强,有34%的教师感觉与残疾人的信息交流很慢很难,有6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说明教师与残疾学生的交流手段比较缺乏,信息交流比较缓慢。

组织教学能力方面,有45%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懂;有93%的教师经常通过实物、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直观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对残疾学生再三问一个同样的问题,93%的教师的回答是已经习惯了。这说明多数教师能够不断探索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适应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表现出教学中的某些被动和无奈。

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有93%的教师平时有意识地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间题加强对残疾人学习特点的研究,100%的教师经常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来了解残疾学生的学习水平,90%的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59%的教师经常翻阅特教书籍和相关杂志,24%的教师曾发表过相关的学术论文,35%的教师参与或主持过相关的课题研究。这说明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积极,能够主动学习探索和研究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

(三)教育行为

行为是观念的延伸。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教学进度方面,90%的教师按学生可接受的教学进度基本上完成教学计划,有41%的教师认为残障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常人慢很多,48%的教师认为残障生掌握技能的速度与常人差不多,这说明教师基本上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残障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过程中与健全学生有一定差距,所以这种教学任务的完成仅仅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进度缓慢。

在教学中69%的教师对学生经常无形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86%的教师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常常进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41%的教师经常利用残疾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加强实践教学,6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比较有效,这些说明多数教师能够主动积极的投人到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能够主动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来适应残疾学生,同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运用。

在教学心态方面,所有教师否认一见到残障学生就感觉不自然,86%的教师否认聋哑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时常感觉很无奈,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基本适应了残疾人高职教育和残疾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93%的教师认为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常让人啼笑皆非,觉得比较好笑,这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学业现状和语言水平比较无奈,同时也是一种苦中作乐的表现;59%的教师觉得从特教高职班上完课走出教室,感觉很没意思,没价值,说明多数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很低,这与前面的特教观中教师的“四心”要求是相矛盾的,说明教师们的特教观只停留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培训力度

教师和残疾学生交流手段欠缺、信息沟通不畅是调查中呈现出的突出问题之一。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基本保证,为此残疾人高职教育中要大力加强教师的手语(盲文)翻译能力训练,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考核,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在教育观方面,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正确,基本跟上了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才观方面,教师的态度比较消极,对残疾高职学生的成才期望值比较低,这与国内相关的表述比较一致,同时多数教师的主体意识也不够,把办好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学校领导和优质生源。多数教师们的特教观只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整体上高质量投人到教育教学中去,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培训,加强观念诱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很低是调查中呈现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舆论不利、信息交流不畅、教学方法不当、残疾学生学业水平较低、教学准备复杂、领导不重视等。其中从教师自身而言,对教育对象(残疾高职学生)不熟悉,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是间接造成自身教学成就感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残疾人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让教师在教学中感受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乐趣,增加教学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校本研究,编写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系列教材

在调查中,研究者了解到多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这似乎很合理,实则不利干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其一,学生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这与学生自身身心特点和学业水平有关,无法把握好尺度。其二,由于身心发展上的特殊性,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教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那么残疾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将会十分有限。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症结在于目前国内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大多是照搬照抄普通高职教育,没有按照残疾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作特殊化,更没有专门为残疾人编写的专业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只能按照“可接受”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虽然就课堂本身而言,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实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残疾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而言,可能还有较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本研究和校际交流,编写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专业教材,也只有这样,残疾人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健康发展。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减少流动性

调查中,研究者还注意到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任务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有的甚至刚参加工作。这固然有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精力充沛等原因,但专业教师流动频繁,畏难而退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发展。残疾人高职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汲取和参考。如果教师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探索合适的教师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残疾人的报告【第四篇】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展开及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总结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各类持证残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321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18%;听力残疾160人,占9 %;言语残疾71人,占4 %;智力残疾102人,占6 %;肢体残疾1076人,占60 %;精神残疾55人,占3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 % ;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 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残疾人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县完成手术 余例,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8%,基本实现无障碍县的目标要求;实施“助听工程”免费为 名聋儿进行听力检测、耳膜制作、配发数字式助听器;实施“助行工程”,20xx年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将100多辆轮椅、手摇三轮车直接送到贫困残疾人手中;实施“安居工程”, 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确定对14乡镇的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实施“医保工程”, 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康步伐较慢。20xx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开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强调人权、人民的利益,残联的工作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残联工作应该注重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残疾人工作人员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 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六)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从上述调查表格中,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辖区内残疾人总人数共计1790人 ,纳入低保残疾人总人数只有900人,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工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以人道主义、正常化及增能等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好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残联工作更应该保障他们缺失的权利,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觉悟与意识帮助残疾人补偿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二)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xx年6月全国第一次组织了社会工作师专业考试,对于残疾人事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

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

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央、省市已经相继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残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做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十七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于残疾人的报告【第五篇】

残疾人扶贫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按对残疾人帮扶形式的不同,目前我县基地还处于“零”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为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县残联组织开展了基地建设的调研。

一、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我县有各类残疾人万,占全县人口的%。持证残疾人万,其中农业户口的残疾人1万人,占%;非农业户口的残疾人万人,占%。

现状:残疾人扶贫基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目前,我县基地建设还处于“零”状态,按照省、市残联的安排部署,我县拟计划在今年建成3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这3个基地分别是: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乡XX养殖场。

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龙安镇后山村塘房村民小组,计划建设规模6000㎡,计划养殖规模五年达到养肉牛500头,年收入达500万元,纯利润达150万元,现有设施设备占地面积800㎡,其中畜圈12间,养殖肉牛12头,青贮窖6个,办公室1间,配有割草机、粉碎机、铡草机、地磅秤等必备的专业养殖工具,还备有断电时备用的柴油机一台,有合作社社员8人,其中残疾人3人,现已投资40万元,年底前投资达80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及每头牛每天情况记录簿,对每头牛的情况进行记录。

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龙安镇XX乐村阴山村民小组,该专业合作社现有建设规模2019㎡左右,设圈舍50间,办公室1间;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残疾人4人;生猪存栏300余头,其中:仔猪存栏200头左右;圈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投入资金45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XX乡XX养殖场基本情况:XX乡XX养殖场位于XX乡水果村烂田村民小组,该养殖场为股份制企业,始建于20xx年8月,现有股东及员工5人,其中残疾人1人,总投资70万,养殖场地1000㎡左右,分为1区和2区,1区现养殖蛋鸡4000余只,日产蛋3600多枚,产蛋率占90%以上。2区现在没有喂养。办理了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存在问题:从拟计划建设的XX个基地看,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基地以农业养殖业为主,规模小、基础差、覆盖面窄、带动残疾人就业能力弱。且均未纳入本地区扶贫工作的大局中,缺乏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二是缺乏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策导向。XX是合作框架松散,服务内容单一,整体实力不强,扶贫机制有待规范。四是产业化运作渠道单一,基地资金匮乏,发展缓慢。以上种种原因给我们基地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方向、基本目标和主要原则

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关系到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基地建设作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基地建设的方向

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是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重要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才能持续推进。

我县的基地建设,一是要着力建设一产基地,以一产基地为主向第XX产业领域拓展。这应该成为我县今后基地的建设方向,也是解决基地一条腿走路问题的要求。我县拟建的XX个基地是以养殖业为主,而且现在规模较小,这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残联及社会各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二是我县的第XX产业现在的发展正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应探索XX产业领域拓展的途径。根据我县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XX产的服务配送等工作,进一步带动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要开拓残疾人服务业,结合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社区康复等平台和资源,逐步推行社会化服务。开展了居家养残服务,力争在“十XX五”期间实现残疾人居家托养。

在一产的基地建设中,着力打造“辐射型”基地,推动其发挥优势,培育和发展这一类基地是今后建设的一个方向。首先是经营优势。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在经营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辐射型”基地,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产环节上难以克服的经营、管理、销售和技术等问题,扩大了残疾人的生产范围。其次是市场优势。“辐射型”基地的特点在于残疾人依托基地,基地依托市场,基地处于残疾人与市场之间,既可以为远离市场的残疾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又可以有效地组织残疾人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既为市场运作提供保证,又能克服小农经济的盲目性,为残疾人的生产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收入。第XX是规模优势。基地的发展需要规模来支撑,规模越大,越能高效地占领市场。基地的规模效应可有效克服残疾人经营小而散的弱点,通过产品有效地将分散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形成市场的供求规模。第四是素质拉动优势。就整体而言,残疾人素质普遍偏低,由此形成生产障碍。而残疾人素质的提高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基地迫使残疾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残疾人在这种被动的生产过程中自身素质能够逐步提高。第五是风险共担优势。辐射型基地的发展,不仅使残疾人从基地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还可能与基地建立风险共同体,这样大家有利共享,风险共担,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风险压力。

(二)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

基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受到环境、市场、人才和政策等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地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获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建设,提高向残疾人辐射的能力。远期目标则是通过基地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实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带动一批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从而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并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

基地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效益统一原则。基地建设必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力度的加大有赖于基地经济效益的增强,基地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扶持就没有物质基础。二是市场需求原则。基地的经营毕竟是市场行为,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支持、协调、服务帮助基地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XX是资源优势原则。由于各地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不同,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后,各乡镇都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群,这种产业群实质是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的产物。基地应当利用当地产业群,使基地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四是有序发展原则。基地建设既是一项新事物,又受到资金、人才、组织性质和市场、自然等风险的制约,需要积累经验,逐步完善。而残疾人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群体,在经济上经受不起大的波动。五是选择性原则。基地建设要选择好投资方向,选准依托。选定的项目要适合残疾人的特点,符合市场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

、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把基地建设列入农村扶贫工作的议事日程

基地作为农村残疾人脱贫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体制而言,基地要发挥作用,政府行为的存在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大扶贫的范畴之内,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和各部门支持等形式,给予基地特别的关照。政府可以通过“非市场制度”的安排,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应用、土地的流转、税费的减免以及市场服务等措施予以有倾向性的扶持。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在发挥残疾人、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财政、民政、农业、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要增加对基地的投入,探索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企业负责承建和经营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方法。其中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种仔种苗发放、技术培训指导、自然灾害保险、市场推广服务等,主要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解决,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向基地加大投入力度。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则主要由基地通过自筹、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有关部门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引导。同时,建立担保基金,确定担保机构,为基地的建设投入及残疾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积极创业的残疾人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提供一定的风险基金。

(三)建立风险规避机制

基地的建设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基地又维系着众多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从我县的企业和农村一些养殖大户的发展看,过去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大在市场价格诱导下,盲目投入,盲目生产,结果是初具规模,市场价格却大幅度下跌,残疾人非但不能受益,反而因此而致贫。而有些农村种植大户经不住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打击,频临倒闭的边缘,同样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资助基地参加政策性的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辟新险种、优惠保费,从而增强基地和残疾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规范基地的运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基地作为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第一,基地应该是法人。当然,是企业法人为妥,还是福利社团法人为妥,要视各地的情况而定。第二,要理顺与基地的关系。对基地的扶持基点是基地必须扶持残疾人脱贫。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对基地的扶持力度而确定基地的扶贫工作要求和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基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在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残联可采取基地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无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现在拟建的XX个基地均缺建设资金和周转资金,可每个基地补助XXXX元,以解决其当前资金困难的问题,多渠道对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扶持。第XX,要实行签约式扶贫。基地对残疾人的扶持必须有契约。用合同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基地有责任、有信心,残疾人有实惠、有恒心。

(五)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

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发展特别需要专业突出、甘于奉献的经营领头人。这些经营带头人在不断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也为残疾人的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发现和培养农民企业家,满腔热情地保护他们扶残助残的积极性,在经济上不让或少让他们吃亏,在政治上要给予其一定的关心,在经营上则要多为他们提供优惠优质的服务,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协调、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加强和改进对基地的服务

总之,要搞好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和残联组织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服务工作,努力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建好XX个拟建的基地,推动更多的基地建设,同时,把基地建设向二、XX产业拓展,从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

70 163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