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论文(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erp系统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erp技术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 ERP采纳 创新扩散 制度理论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先进的企业管理哲理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作为一种凝聚了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系统,其成功应用能够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其竞争力。但据不完全统计,应用ERP的企业中,成功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或只有部分集成的占30%~40%,失败的却有50%之多,迄今为止我国成功实施ERP的企业还不足三分之一,并且目前选择实施ERP的中小企业只占%。虽然ERP采纳率很低,但是国内针对ERP成功实施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关注ERP采纳之后的问题,对采纳决策和因素的研究,即采纳之前的问题不多。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的60%,利税的40%,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尚未实施ERP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关注它们的采纳决策问题很重要。本文基于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建立起我国中小企业ERP采纳的综合因素模型。

一、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Rogers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描述技术创新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和过程。其中影响创新的接纳因素包括:创新技术特性、采纳决策者特性,以及传播渠道。创新技术特性即个体对创新技术的主观感受,包括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可试性。Rogers认为创新技术特性通常比其他因素更能预测个体对创新采纳行为。创新扩散理论最早应用于个体层次,但是最近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组织层次上。对在组织层次的研究侧重于组织的采纳和扩散过程,通过各种模型来描述或预测采纳决策和IT/IS在组织中的扩散程度,其中包含和IT采纳和扩散有关的因素研究。这些II采纳的重要因素涉及了个体、组织和技术三个方面。国外研究最多的因素有:收益、规模、内部资源和竞争。其中有的针对一般IT,有的是专门的IT,如WEB挖掘、网站、数据仓库技术等各种技术。国内的黄国青等对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分权程度、企业文化的变革程度、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ERP的采纳进行了研究。

二、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提供另一种视角来理解组织IT/IS采纳。该理论观点认为组织对结构和活动的修改有时候是对环境压力的反应,而不仅仅从经济考虑。譬如法律、声望或者规范都可能迫使企业采纳IT/IS,制度压力包括竞争压力、模仿压力和规范压力,制度压力解释了技术同态现象,即同一行业的企业倾向采纳相同技术。文献认为制度压力通过影响高层管理的信念和参与,间接影响组织对ERP的吸收。

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决策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过程,其最终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献以决策者为中心,通过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感知,分析了企业IT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竞争性、潮流性、政策性、企业基本条件、企业文化和信息系统成熟度。

三、中小企业ERP采纳模型

中小企业决策更为个性化、集权化,所以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采纳既有组织层次特点,也有个体层次特点,所以高层人员的某些特性通常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结果。创新扩散理论没有对组织间技术扩散提供完整的解释,创新采纳决策应该考虑相应的环境和创新的特殊性。因此基于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CEO的创新性和ERP与组织的相容性两个因素,围绕个体、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的ERP采纳综合模型。

的创新性

中小企业由于实力的限制,更注重短期的利益,重视的是看得见的回报,而实施ERP不仅具有高风险,而且投资不能立竿见影,这就使ERP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远见。CEO是中小企业的重要决策者,采纳ERP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CEO对新事物的偏好,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反映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最终影响企业的ERP采纳。

与组织相容性

ERP与组织相容性指ERP系统与组织的需要、组织文化等相合适程度。创新扩散理论仅仅考虑技术本身特性,但是复杂的信息技术采纳,采纳和扩散研究需要同时考虑组织和任务特性,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只有与组织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不同的ERP系统其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其功能和所适用的行业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需要与其他系统集成起来,不同企业已经拥有的系统也不一样。相容性越高,意味采用ERP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小,企业越容易接受。

3.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水平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硬件水平,包括网络、计算机和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第二是专业人才,具备使用IT和管理IT的能力。信息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即信息倾向。如果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那么企业引进ERP所需要的经验和人才方面都占优势。通过已有的IT投资,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也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基层员工的电脑操作水平都得到锻炼。这些前期积累,可以减少企业对ERP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采纳意向,人们通常对熟悉的东西信心十足。

4.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常常被认为是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组织规模越大,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产可以分配。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IT专业人员,而且即使失败了,企业所受的影响也较小。所以规模小的企业,实施ERP所面临的障碍多,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更差。而且ERP作为一种IT投资,企业规模越大,在投资效益方面容易达到规模效应。

5.外部竞争

组织通常尽最大努力来减少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如通过引进新技术创造竞争优势。各种压力促使组织和竞争对手在实践和过程方面非常相似,竞争压力就是其中的一个,竞争使得忽视先进技术的组织灭亡,淘汰不适应的,留下适应的。企业的一切需求都是竞争造成的,IT需求也是如此。中小企业常常是市场的跟随者,当面对的竞争压力增大时,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他们更容易转向ERP之类的信息技术。而且中小企业的业务简单,使得ERP实施周期短,这样能够很快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映。

6.政府政策

研究表明外部环境政策性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明显。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道路上,政府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很重要的。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可以组织专家组深入企业发现问题,并与企业一起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难题,举办“成果展示”、“论坛”,通过示范、演讲、讨论等形式,以点带面,推动信息化工作。

四、总结

作为组织引进信息技术的关键第一步,组织信息技术采纳受到技术自身特征、组织特征和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合创新扩散和制度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个体、技术、组织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的六个因素,分析它们对中小企业ERP采纳的影响。既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也期待为致力于中小企业ERP推广的政府部门和软件厂商,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Beatty R J M Influencing Corporate WebSite Adoption: a Time-based Assessment[J].Information&,38:337~354

[2]Liang Y. Assimilation of Enterprise systems: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 pressure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J].MIS ,31(1):59~87

[3]Benders V to standards; technical and other isomorphic pressure in deploying ERP-systems[J].Information &,43:194~203

erp技术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 ERP技术采纳TAM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1.外部变量

(1)咨询引入。咨询为ERP的实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咨询人员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适用行业及成功案例,在系统选型、软硬件架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企业领导和员工对系统的易用认知。咨询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将上级领导的愿景和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保证ERP系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员工所用,增强了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

(2)ERP培训。ERP培训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主要通过信念来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在培训中管理者把信息化的好处与ERP系统的有用性进行扩散,使员工树立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ERP培训影响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同时ERP培训直接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和系统应用的能力,提供ERP系统如何与现有系统、业务结合的方法,为ERP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增加用户对ERP的易用认知。

(3)ERP交流。ERP系统是在团队中使用的,团队交流可以通过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影响行为意图。高层管理者是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员工是ERP系统的使用者,交流可以把高层管理者对ERP的看法传给员工。同时,交流保证了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及及时准确。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来影响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ERP技术的采纳。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人们对准则的认知。TAM模型假设对信息技术的采用都是自愿的,但ERP的实施是由上级领导基于企业战略而决定的,员工只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高层领导对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周围同事等的社会因素对个人采用ERP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模型考虑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作用。

(5)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根据Ajzen I的计划行为理论,信念也是影响行为意图的因素,是认知的前因。ERP是团队中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要求实施的技术,高层领导者需要让员工明确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使不同层面的员工产生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因此,文章考虑了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对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影响。

2.对ERP的易用认知、有用认知

(1)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计划行为理论也指出认知是行为意图的前导变量。在ERP实施中,用户易用认知不仅受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影响,还需要理解ERP对目前业务的改进之处,明白ERP的作用。咨询的引入,ERP培训都会影响对ERP的易用认知。

(2)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有用认知也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员工要感知到ERP的有用之处,明确ERP系统的可用性,当员工意识到ERP系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业务,使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就增强了使用ERP的行为意图。同时,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也对有用认知产生作用。

3.行为意图

TAM模型研究了态度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以及有用认知直接对行为意图有正面的作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图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主观规范、认知的影响,行为意图对使用行为有直接的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在本模型中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变量有: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

使用绩效、未来使用

该模型还增加了ERP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两个变量。对ERP的实际采纳影响ERP使用产生的绩效,组织成员只有对技术真正接受才会提高ERP使用绩效。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的,ERP系统需要不断建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对ERP的采纳直接影响ERP使用绩效和未来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只有信息技术目前成功的被组织吸收,促进企业绩效提高,才会影响下一步的技术采用,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电网公司; ERP;财务管理系统

一、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前沿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物力、人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的集成一体化。电网作为国家基础性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并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亦是我国央企中重要的一员。为响应国家政策,促进自身发展,我国电网公司势必要在央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ERP,其实质是SG186工程在内容、内涵上的进一步延伸,其目的在于促进公司信息化发展,实现人财物集约化、人财物支撑上层应用系统,促进规划、建设、运行、生产(检修)、营销五大业务的融合。

自ERP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财务管理模式逐步转为管理型,公司财务人员不再局限于繁琐的手工劳动,倾向于参与管理工作。但是,在ERP系统的深入构建过程中,电网公司也面临诸多问题。同时,由于级别差异的存在,电网公司与各省级电网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别,在ERP系统实用化方面可借鉴经验有限。本文在国家电网ERP系统全覆盖的背景下,对电网公司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实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并针对该公司ERP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推进该公司ERP系统构建进程,对于落实国资委全面推行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国内关于ERP系统的代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夏铮,简朴(2010)分析了ERP系统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而探讨ERP系统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业务流程,并促使企业管理模式转向事前计划、事中控制。赵世友(2010)研究电网公司ERP设计选型中的信息化标准化问题,通过分析电网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现存缺陷,提出解决建议。付方芳(2012)从电网公司实际运营出发,认为ERP系统在数据反馈、业务信息集成和精细化项目成本方面改善了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状况,同时指出,现有条件下,电网公司存在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不健全和人员素质难以达到要求的问题,从而导致ERP系统运行效果不佳。曹磊、祖蓓(2012),分析了电网公司物资管理的特点以及现行物资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ERP系统对物资管理的影响,以及实施ERP系统后物资管理的新特点,探索物资管理模块的财务管理问题。张雪梅(2013)从集成性、共享性、实时性三个方面讨论了ERP系统的重要性,进而从ERP系统实施过程角度出发,阐述了ERP财务管理模块的三个层面,认为ERP财务管理模块的实施策略应是依靠区域集中的方式,按照各单位的主要业务类型划分。杨晓敏(2013)阐述了实施ERP系统的预期管理目标,分别从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配置、业务流程重构、集中核算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等五个方面探讨电网公司在ERP环境下进行集成化财务管理的难处所在。

国内有关ERP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逐渐增加,也多应用于实践,但学者较少关注供电行业ERP财务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理论研究没能细化至电网公司,考虑到电网公司资金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的特殊性,现有研究对电网公司ERP系统的实用性改进贡献有限。

三、ERP财务管理集约化系统的结构现状

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II发展而来的,它不仅继承了MRPII关于制造、供销及财务的基本思想,还扩展了管理模块。ERP的管理范围涵盖企业的整个供需过程,是对电网企业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它是多种管理思想融合的产物,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力。ERP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图 ERP的结构原理

由图可知,ERP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子系统:生产预测、经营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销售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库存管理、设备管理。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管理过程中清晰明确的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财务管理,企业能够合理筹集、配置资金,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监督企业运转,寻求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程度地利用产能。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企业达成这一愿景提供了有力工具。ERP系统的主要内容是计划和控制,其中计划和控制的主体包括两大部分――生产活动,成本和资金。因此,清晰明确的财务管理对于ERP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缺少了财务管理,整个ERP方案将无法实施。ERP财务管理系统不同于一般财务软件,作为ERP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供应链、生产制造部分有对应的接口,因此它能够将生产、采购、出货等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自动传递至财务模块,并生成相关的财务作业,换言之,ERP财务系统能够与其他子系统有效集成。财务管理子系统包含多个模块,主要涉及总账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从ERP财务管理子系统的运行模式来看,它基于ERP管理控制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最终对财务管理控制做出评价。整个ERP系统中,ERP财务管理系统上承决策层,下接操作层,其是否能与其他子系统保持一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以及其功能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ERP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电网ERP财务管理集约化系统的模式构建

1.财务核算模式集约化

启用ERP财务管理系统后,蒙东电力公司在财务核算上采取集中财务核算模式。通过ERP财务管理系统为平台,电网公司对于经营分析和成本及收入、利润考核的需求,电网公司在ERP系统环境下按照地域确定利润中心的划分,进而电网公司可以基于利润中心为责任单位进行内部法人分析,产生内部法人报表,满足在一个帐套下各地市对外的报表需求,不改变目前的组织架构。

2.集成财务集约化

核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物流系统等其他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实施ERP系统后,电网公司核算系统与设备系统、项目系统、物资系统、营销系统、人事系统、预算系统、资产系统紧密集成,数据来源唯一,数据共享。在核算编码方面,会计核算方法全省统一,财务科目表则只是统一到二级科目,客户、供应商、资产编码未统一。实施ERP系统后,除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科目表,电网公司参照总公司的编码规则,统一了客户、供应商、资产编码。

3.集约化薪酬核算

财务部不掌握薪酬福利的相关政策,却由于直接发放工资条,在薪酬福利方面与员工直接对话,成为人事部门的代言人。在工资管理系统和核算系统上,薪酬福利变动信息由财务人员输入到财务部门的工资系统中,会计凭证由财务人员手工输入到核算系统中,造成重复劳动,浪费人力。实施ERP系统后,人力资源部计算薪资计提数量和发放数量后,自动生成实发信息,并将实发、应发等具体工资明细递交财务部,财务部进行实发账务处理并支付。

4.预算财务集约化

预算编制自上而下细化,单位间、部门间编制上报较为孤立,缺乏统一和协调。预算在编制流程、指标体系和模板上未实现一体化,预算部门衔接上有待加强,预算的编制、汇总主要是通过手工完成,浪费大量时间,容易出错。实施ERP系统后,省公司从横向和纵向上集中预算的编制工作,与业务系统相结合,建立以驱动因素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优化了预算编制模板,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和细度,在源头上直接掌握每一项具体预算值。

5.预算管理集约化

原有应用下,预算监控通过每月报表来实现,实时性和与业务的结合度有待提高,且基本上采用手工预算编制方式,效率低下。管理部门对各项成本费用及项目预算管理较弱,成本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差,工程预算控制部分问题尤为突出,该部分的控制只对资金量进行管控,忽视了对过程的控制。实施ERP系统后,预算借由ERP系统核算完成,数据在系统内部传递,通过ERP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企业预算展开实时管控。集中进行滚动预算和预算调整,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营和季节变化,按季度调整预算,避开年度统一调整带来的实际操作困难。

五、合理进行二次开发的优化建议

电网公司及其直属单位以及下属单位通常跨域广,设置机构多,经营环境具有差异性,各地的管理方式带有地域色彩,因此导入ERP系统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ERP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是指针对程序开展改动工作,通常是在ERP具体应用于某一用户时,针对软件不适用处进行修改。ERP系统的参数可以调整,但这种方式只能部分满足用户需求,业务具有特殊性时必须改动程序来实现二次开发。

ERP系统的二次开发可以对差异处进行调整,以实现系统统一,但是二次开发通常耗时长、成本高,对人员技术要求高,后期维护工作难度大,因此二次开发的量需要精准把握。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二次开发原则,分清二次开发的重点项目。ERP财务管理系统首先应致力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其次再是提高企业部分部门的工作效率。二次开发人力、物力投入大,时间成本高,只有当一项开发工作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时才有必要进行,因此二次开发具体实施前需要合理的规划。

正如前述,电网公司现有应用系统由不同软件开发商提供,这些系统和ERP系统的数据常彼此交叉,系统间的接口是否能衔接至关重要。电网公司需联系接口双方系统所属公司,立足本企业实际管理需求,针对接口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六、结论及展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提高了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增加了商业机会,为企业良好协作创造了可能。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手段,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引入、改进ERP系统加速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ERP管理范围扩大,功能性增强,这种环境下不仅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增强了自身竞争力,ERP系统也进入到新的发展天地。现代ERP系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疏离了企业内部资产,将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针对整个供应链开展生产管理活动。

蒙东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发展从传统方式到数字化方式,再逐步向智能化方式发展;经营管理逐步由粗放式转型至集约式,未来将走向精益化发展方式。ERP系统的应用将使智能化电网成为现实,电网公司将达成深集成度、高智能化、高安全性、高互动性的财务管理模式,整体管理方式转变,信息化水平将向国际领先水平靠近。

参考文献:

[1]成经平。基于ERP的集团企业集成信息系统结构模型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9(12).

[2]曹德军。电网公司信息化实证研究标准[J].管理科学学报,2010(9).

[3]冯立军。浅议ERP中的财务管理[J].会计研究,2009(3).

erp管理系统论文【第四篇】

成本实时监控是确立成本优势的重要措施。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实时监控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成本发生数据,辅助成本监控者完成成本监控决策,是对企业整个业务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监控,它包含成本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日成本核算模型和日成本核算差异模型等。一、成本实时监控系统的目标、方法和模式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成本实时监控子系统中的主要数据来源于ERP其他子系统,它不是对数据简单地再存储,而是根据信息的主题和分析需求进行统一定义和组织,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一致性。因而对其监控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用成本来监控业务过程,以达到企业的成本监控目标。(一)成本实时监控系统的目标。(1)提供一个智能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交互的人机合作,使成本监控过程结构化、简单化。这是评价一个成本监控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2)实现对成本发生过程的实时跟踪、实时分析和实时监控,实现成本管理事前计划,事中监控、反馈,事后评价的科学循环体系,有利于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3)能够实时查询与监控数据,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准确、生动地为各级领导提供成本监控信息,同时还能提供成本差异分析信息进行辅助决策,更好地反映成本发生状态和历史情况,使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成本的监控情况。(4)能够更好地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还可以为其他相关子系统提供所需的成本数据。(5)提供多纬度、不同层次的报表,提供直观的结果显示方式。如柱状图、圆饼图、表格等,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总之,实时、准确地输出成本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成本发生数据,辅助成本监控者完成成本监控决策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二)成本实时监控的方法。成本监控方法是用来反映成本监控的内容,执行和完成成本监控目标的手段。研究成本实时监控的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时监控的工具,在合理的会计流程和健全的IT环境支持下,研究和探讨成本实时监控方法的监控机理既具有结构化监控规则又具有明确监控标准的成本监控方法(标准成本监控法、作业成本监控法等),并提炼成能够嵌入企业整个ERP环境的准则和标准;设计成本监控标准和准则的存储策略;研究实时监控的监控方式,采取以刚性监控为主柔性监控为辅,为会计信息系统真正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实时监控作用提供支持。(三)成本实时监控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企业对成本监控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事后监控转变为事中监控,从适时监控转变为实时监控,将成本监控转变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监控,由单项要素监控发展为供应链、价值链的监控。成本实时监控模式就是指以ERP环境为成本监控的实施载体,在流程再造、成本实时监控方法支持下,针对企业对成本实时监控的具体需求而构建的成本监控应用模式,它是成本实时监控在现代企业发挥其监控功效的保障机制。由于不同的企业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环境、业务流程、成本监控方法不同,导致其成本实时监控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成本实时监控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向监控模式,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实时监控,其特点:从企业内部来看,其构建最佳成本监控一体化流程,在IT环境、成本实时监控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对经营活动全过程形成的物流、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协同各部门有序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从企业外部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链,通过成本信息流协同上下游企业间的商务关系,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另一类是纵向监控模式,它是指在跨越时空条件下对企业集团之间的物流、资金运动进行的实时监控,其特点:在ERP环境、成本实时监控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企业集团成员通过信息流连接在一起,实时获取整个企业集团成本动态信息,了解和掌握整体成本发生情况。不同的企业在构建成本实时监控模式时,必须着重考虑资源配置问题:软件资源和硬

48 884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