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行政管理;研究综述

一、资料统计与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以“图书馆行政管理”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共得到文献73篇,其中相关文献60篇,起止时间是1982年至2012年,其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从检索结果来看,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主题的文章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论文数量并不多。1982年至1992年间,我国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文章陆续出现,但数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是来自图书馆实践部门的作者对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的介绍与经验总结、同其他图书馆进行行政管理交流的总结,缺乏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理论思考。1993年至2002年间的文章数量上没有增长,但是已经开始从理论层面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探讨研究。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2003年至2012年,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深入、发展迅速,涉及面也越来越宽。这说明人们相信科学高效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对于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概念,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另一类则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看待。

第一类概念比较少见,只有马书堂明确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应是一个专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领导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事务的活动。”[1]。

第二类概念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遍接受认可的。李普杰等人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工程。[2]苏斌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就是要遵循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及其运作规律,通过管理者采取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创新等行为,最合理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作用,以达到办馆的目标和最佳效益的过程。[3]李源江认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简单的说,是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工作;具体的讲,是上级机关赋予图书馆领导群体的职权,来保证上级指令和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对上级机关则具有执行性的特点。[4]郝建军则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规范图书馆行政职能部门的关系,并确定责、权、力,实现图书馆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创新。[5]欧阳剑等人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总体上分成了两种: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其中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馆内部的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上级及本馆里的相关文件档案管理、使用设备及科研管理等。[6]

由上可见,人们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的。虽然图书馆行政管理曾被认为是管理图书馆的活动,但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图书馆行政管理是图书馆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讨论和研究也都是基于此定义展开的。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者们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为对象展开论述。

朱纯琳等人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图书馆人才建设问题,即知识层次低的人员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的要求;三是图书馆管理问题,即图书馆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主。社会缺少对图书馆的必要监控机制,人员缺乏动态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图书馆缺乏特色。[7]

万玉荣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应对准备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向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复合型图书馆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对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全新的图书馆模式,现行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由于管理的惯性思维定势延缓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复合型图书馆的到来应对每每陷入被动。这种应对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不足,对复合型图书馆的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文献数字化方面,或者更浅显的层次上。二是人力资源不足,是指由于超编人员无法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求而复合需求的人员却不能到岗造成的结构性人才缺乏,这直接导致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一些研究性较强的工作,因为缺乏专业的开拓型人才,许多优质服务项目无法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费的增长赶不上书刊价格的上涨速度;二是作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一项硬指标,生均纸本书刊的保障率可能造成书刊购置经费挤占电子文献经费的状况。特别是对那些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这种情形更为严重。四是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图书馆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和静态的制度管理为主,缺乏动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致使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8]

袁思本则总结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规模小、人员少、职能多而乱,这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对外声誉。二是资金少、条件弱,信息化不足。由于自身办馆经费不足,馆办工作也常常缺乏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来辅助工作。三是头绪多,素质欠,办事效率低。[9]

综上所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行政管理工作中共存一些,如经费问题、人才问题、管理方式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够深入且存在重复,除此之外又没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究。

(三)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为解决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对策和措施。

朱纯琳等人提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两大对策,一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培养职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完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馆。二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引进产业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主辅业分离,合理开展业务外包;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革新管理体制。[10]

对于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郝建军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注重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发展,包括馆员和读者。从馆员角度看,重视馆员的精神、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二是减少管理层次以及增加横向协作原则。三是按图书馆发展目标同时结合组织功能设置行政机构的原则。[11]

万玉荣提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五项措施,一是思想上做足准备,调整工作服务观念,迎接新形势挑战。二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人力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经费管理:1.经费应专款专用;2.严把图书采购质量关;3.统筹兼顾。做到既要节约利用经费,也要拓宽经费来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四是改革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开展科学管理研究。实行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怀,开展业务研究工作。[12]

袁思本将办公室作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提出了针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改进措施。一是明确服务本位,理顺职能定位;二是制定科学目标,完善科学管理;三是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日常学习,提升人员素质。[13]

马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改革的三项措施,一是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二是加强经费管理;三是改革图书馆管理体制,努力改变传统的以重经验、轻创新为主的管理体制,逐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进行取代。特别是积极运用科学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人员聘任制、职称评审制。同时,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方式的运用。[14]

刑中芳强化了办公室在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了重要作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办公室工作特点出发,重点抓好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项办公室基础工作。二是加强管理,强化办公室的枢纽作用,促进办公室工作上新台阶。三是从根本上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15]

陈洁认为,搞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人的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题);三是搞好经费管理(确保业务建设的根本保证);四是加强自动化设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6]杨秀珍则提出要强化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17]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但是,这些建议和措施还是存在着很多重复且缺乏针对性,并且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学者们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探索规律,从实践上升至理论。

三、总结

图书馆行政管理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是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提炼相关理论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探讨和研究也会愈加深入。如何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如何具体、有效地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书堂。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涵义[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3):10-12.

[2]李普杰。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科学化[J].图书馆学刊,1990(1):30-31.

[3]苏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之我见[J].图书馆界,2003(1):50-53.

[4]李源。搞好图书馆行政管理与后勤工作初探[J].现代情报,2002(12):111-112.

[5][13]郝建军。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28-30.

[6]欧阳剑。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行政管理系统的设计[J].图书馆界,2006(2):47-52.

[7][10]朱纯琳。谈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图书馆纵横,2009(3):142.

[8][12]万玉荣。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04-106.

[9][13]袁思本。试谈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4):130-131.

[11]郝建军。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28-30.

[14]马佳。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25):199.

[15]刑中芳。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探讨[J].图书馆论坛,1999(1):38-39.

[16]陈洁。谈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157-158.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开发;服务工作;优化管理

随着建设经济的发展,根据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绕学校中心服务高校教育发展大局,为建设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

(1)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善创新、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结合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面向现代化、展向世界、展向未来,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情报服务支持。

(2)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图书馆按照高校建设创新型以及深化图书馆体制改革的要求,分析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把数字图书馆、信息素养、图书馆现代建设、图书馆主动服务、图书馆为教科研、企业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作为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开拓图书馆服务模式,重视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工作的开拓,积极推进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

(3)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高校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学校党委和馆领导统一指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校党委提出的建设高校化、现代化、一流的大学办学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以管理创新服务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生均藏书量、年进书量等指标达到教育部有关合格高等大学评价要求。

2 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1)规章制度建设。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内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图书馆事业要得到发展,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体现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双方责、权、利的统一,人性化管理师一种柔性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图书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以推动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与时代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2)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图书馆领导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关心图书馆职工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事业的感召力,为人才发展创造机遇提供条件,使人才个人价值实现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机融合。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形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3)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不断完善自身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对现代信息服务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力求在信息系统、信息需求、信息用户、信息服务效果等领域有新的发展。图书馆在建设期间,将进一点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存储设备,优化网络系统,升级管理软件,加强病毒防患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加强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系统对基础业务工作与读者服务工作的保障能力。

(4)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积极面向教学科研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等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开拓,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要为导向、坚持效益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等原则。加强服务理论与用户研究,建立和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促进服务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积极开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举办信息素养讲座和学术报告,强化图书馆的学术功能,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扩大开放范围,延长开放时间。逐步尝试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区域共享,共建馆内互借与互联网的传递服务。

(5)情报服务工作。图书馆在情报服务方面,从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入手。积极做好科技查新服务,课题跟踪服务、重点读者服务、会员制服务等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尝试科学馆员服务,在服务范围、服务层次、服务效益上有较大改进,结合数据库使用讲座,信息检索上机实践,网络资源检索培训等实际工作,积极推进情报服务工作的开展。

(6)做好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图书馆逐步承担全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选修课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在建设期间,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推进文献检索课教学改善革,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做好教学大纲考核方法的改革。图书馆将继续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主动加强业务探讨,加强图书情报理论与业务实践密切联系的学术模式,重视课题申报和项目参与活动,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层次和效益。

3 图书馆主要措施

(1)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和建设新规划思路。图书馆加强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等的学习宣传,开展办馆的定位、办馆宗旨的研讨,通过学习宣传和讨论,使全馆职工进一步增强落实校办学理念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自觉性,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顺利完成建设新规划的任务,努力实现新规划的发展目标。

(2)图书馆重视建设和优化管理。图书馆建设新规划期间,以教育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为导向,以“同类创优”图书馆的内在要求为标准,加快图书馆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及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开展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健全现代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图书馆管理科学化,吸收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探索民主办馆的新形式,建立全图书馆管理新机制。

(3)创新改革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图书馆在建设规划期间,图书馆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用人办法,建立公正合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优化岗位设置,改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继续推进目标管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突出兼顾协调,加强现代化图书馆业务体系的改革研究和探索,积极构建现代图书馆业务工作新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图书馆服务新模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任美林,周良华。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 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第三篇】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邱均平教授指出:最近几年来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情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不过,在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热潮中,大部分是介绍和跟踪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的研究很少涉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文化5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

1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②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③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④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⑤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⑥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6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⑤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积累(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⑥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专业;现状;生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06-02

一、图书馆学专业的生存现状分析

1.图书馆学教育的过程改革加重了自身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图书馆教育的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步履艰难。于是图书馆教育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摆脱这个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如专业目录的调整、教学方案的改进、教学课程的重新设置等。

在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图书馆信息档案学类属于历史学,下设“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等三级学科。但四年以后,1997年4月开始,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全面组织进行了对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列为一级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本科专业目录,图书馆学专业与原情报学(信息学)专业分离,信息学隶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科学门类。图书馆学教育专业的频繁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实践都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更加造成了该专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业困难的局面,使得学生和用人单位都降低了对该专业的认同感,图书馆专业的就业前景令人担忧。

2.相关专业人才正在主动进军图书馆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国内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当时,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都开设有正规的本科教育,同时各种图书馆学的承认教育与短期培训也掀起了一个浪潮。后来这个良性的发展趋势受到了“”的阻挠。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专业继续开课招生,图书馆专业也对该专业方向的学院有了大量的需求。90年代,图书馆专业进入了变革调整期。由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专业的招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图书馆、情报、档案等工作共同承担知识信息保存的使命,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不难看出,从图书馆专业中分离的情报专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图书馆专业本身,而服务性质相似的图书馆SDI服务却变得门庭冷落,尽管有虚拟咨询出现缓解了无人问津的状况。图书馆学专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保住图书馆这个根据地,必须通过自身的改革去保住和扩大自己在图书馆就业市场中的份额。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图书馆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图书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模式。图书馆本身的社会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贮藏着传统的社会信息,为大家提供传统的咨询的服务。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递比以往更加的方便快捷,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信息的直接供应平台如Google、百度、搜狐等,查询到世界各地的新闻与信息。此外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企业团体在互联网上都开设有自身的信息咨询平台,能够满足客户各方面的咨询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专业的发展应该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对图书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是图书馆内部的信息管理者或者是图书馆馆员能自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如果单纯的为公益性的图书馆培养文献管理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其他学科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当然由于各个学科的不断分化与结合,作为图书馆馆员来说,单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完全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技能与技术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更应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为图书馆的发展与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全面与快捷的服务。所以在这样的社会,图书馆学专业需要解决好生存的外延问题,建立相对合理健全的图书馆教育教学体制。

二、影响专业生存的积极因素

1.图书馆的实用性很强

在18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这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图书馆。其宗旨在为发展、促进及改善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专业提供领导方向,保证全民的信息需求。其目标在于宣传图书馆与图书馆专业的价值与意义。在实际的工作中,特别是高校的科研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帮助的。现在有些人滥用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走功利性的道路,科研中利用图书馆弄虚作假,但不可否认图书馆只是人们进行交流获取知识的手段,他在现实生活,教学,研究的应用性事不可否认的,这便是图书馆学专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在图书馆工作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使其信息的处理更加方便,但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如分类、主题、编目、馆际分工协作、资源共建共享、文献检索等等。现在的数字图书馆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工作的操作流程,例如“开放存取”(openaccess)技术,从其操作系统里的框架分类目录、文件分类目录、文件以及数据库结构、搜索引擎和网络资源整合等技术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我们图书馆学的专业技术,正是它们使得图书馆学专业生命之树常青。

2.图书馆专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学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要更多的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与图书馆专业的人才相互配合,使其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图书馆学也与其他的相关学科共同的发展壮大,如与情报学、档案学等重组。在1984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成立,之后很多高校在图书馆学专业中分设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这样图书馆、情报、档案、出版等工作,共同担负者知识信息的保存、传播和利用的使命,在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这些学科的相同点将它们组合起来发展,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他相关学科的顺利发展。

三、新形势下图书馆学专业发展的对策

1.继承与发展图书馆的原有特色

传统的图书官学是从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的一门科学知识。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传统的图书馆学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图书的校勘、注释、目录、编纂等知识体系。1807年开始,德国图书馆学家施雷廷格使用了图书馆学,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的今本知识,讲授的课程包括了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等科目。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出现了对传统图书馆学的完全否定,认为它是虚无主义,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对图书馆专业的发展失去了原有的信心。虽然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主要侧重于经验性与知识性的培养,知识的深度与理论含量有所欠缺,但是这样传统的图书馆学并不是毫无优势的,非常有利于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要寻求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盲目的,需要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发展。上述所知,现在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较之以往更加紧密,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不例外。传统的图书馆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现代网络资源的合理有效的组织与完善,可以肯定地说图书馆学中对信息的组织、加工、处理等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在科学技术到来的时代越来越显示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图书馆学教育体制虽然有所改变,当时不等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否则单纯的“追求科学技术论”的图书馆学会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频繁受阻,更加会落后于西方的图书馆教育。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技术发展相融合

图书馆学的传统优势固然非常重要,本专业的学生是必须要认清这一点的,但是在图书馆学发展的过程中,又不能故步自封,不求进步。图书馆学的学科内容本身也是在与技术、与社会发生着联系与变化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变化。就笔者所在院校陕西理工学院而言,图书馆学科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知识信息管理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图书情报部门或政府、事业、企业、教育等单位从事知识信息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多媒体技术等,主干学科包括图书情报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的学科设置有利于在你发挥传统图书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同时培养技术型人才。现在中国的各大高校的目标基本上是成为一所具有竞争性的综合性大学,所以随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各大高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文理结合,改变传统的理论培养模式,注入计算机技术实践的操作流程,是学生成为专业性与技术性结合的人才。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学的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都普遍注意到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技的影响力。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抛开传统的图书馆教育模式,把图书馆专业全部开设成技术课程,所以处理好传统的图书馆教育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关系对于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培养该专业的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与社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相一致

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要与社会改革与教育改革的进程而同步前进的。现在各高等院校在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教育思想上正在进行“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变革,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也要顺应这种形势,但现在在管理体制方面却面临着一种无奈的局面。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是不可分裂的学科,一个重视社会的信息系统的组织与建设,另一个重视技术的信息系统组织与建设。两个同根生、不可分割的学科要建立独立的学院因其规模比较小而很难行得通。但整体并入某个学院又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学院,分开来入院又会割裂这两个学科之间“一衣带水”的关系。按照目前大学教育体制的发展,不建立大的学院又会限制学科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学教学单位体制的改革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教学内容上,图书馆学也要按照“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的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敬卿。论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J].图书馆论丛,2002,(2).

48 74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