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实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1
会计档案的范围一般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
(一)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它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种)、记账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
(二)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它包括按会计科目设置的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辅助登记备查簿等。
(三)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会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主要有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月、季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四)其他会计核算资料
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属于经济业务范畴,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关数据资料。如:经济合同、财务数据统计资料、财务清查汇总资料、核定资金定额的数据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2
会计基础知识:EVA
EVA———经济增加值,比较简单的定义是指在扣除产生利润而投资的资本的成本之后所剩下的利润。也就是被经济学家长期称之为“剩余收入”或者“经济利润”的一种概念,其理论渊源出自于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58年至1961年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的一系列论文。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经营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因此,EVA公认的标准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
作为公司治理和业绩评估标准,EVA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衡量标准。EVA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美国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
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不同之处在于: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用公式表示即:EVA=销售额-经营成本-资金成本或者说,经济增加值=税后利润-资金成本(使用的全部资金)但是,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是经理人和员工薪酬的激励机制,是决策与战略评估,资金运用,兼并或出售定价的基础理念。将EVA价值与业绩考核挂钩,就构成了EVA管理模式。
EVA是股东衡量利润的方法资本成本是EVA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条件下,大多数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许多公司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EVA纠正了这个错误,并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付工资一样。考虑到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A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每个报表时期创造或损害了的财富价值量。换言之,EVA是股东定义的利润。假设股东希望得到10%的投资回报率,他们认为只有当他们所分享的税后营运利润超出10%的资本金的时候,他们才是在“赚钱”。在此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只是为达到企业风险投资的可接受报酬的最低量而努力。
EVA使决策与股东财富一致以EVA应用作为核心业务的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提出了帮助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运用EVA的两条基本财务原则。第一条原则,任何公司的财务指标必须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东财富。第二条原则,一个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润是超出还是低于资本成本的预期程度。由此可见,EVA的可持续性增长将会带来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值。
这条途径在实践中几乎对所有组织都十分有效,从刚起步的公司到大型企业都是如此。EVA的当前的绝对水平并不真正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的是EVA的增长,正是EVA的连续增长为股东财富带来连续增长。
会计“利得”
新准则中的“利得”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该利得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增加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贷方的相关金额;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时贷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对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按规定贷记资本公积的金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按相关规定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等。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资本“利得”
一度被大家热议的“资本利得税”中的“利得”通常是指对主体出售或转让资本性资本而实现的收益。从性质上来看,该“利得”是指在证券投资、期货交易、基金等资本经营形式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涉及“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科目。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3
目前基础段的学习,课程性质不同,学习的难易程序迥异,一般按其性质分为三类:
1、通识(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其中难以自学的当然是《高等数学》。因此,这里建议应考者最好参加辅导班,同时必须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消化理解大纲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考生经常反映的学习困难是内容太多且比较抽象,难以抓住重点,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当前经济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些分析思考,灵活地学习这门课。
2、学科(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它们既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其自身又是极其重要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会计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模式和循环过程,即会计凭证——账户——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的基本概念等。基础会计以会计最一般的方法即记账方法和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不仅作为进一步论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以及其他会计分支的基础,而且也是经济管理类其他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内容比较简单,历年来考试及格率都来很高,鉴于此,建议报考时可以将它与通识基础课一块学习一块报考。
《经济法概论》中概念很多,学习时应注重理解分析,既要牢记又不能机械地死记硬背,这一点很难把握,考生应必须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摸索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式,活学活用。
另外,应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和《财务管理学》两门课程安排在考完《高等数学》之后。因为这两门课程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及其计算问题,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数学,学习这两门课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
3、专业主干课:主要指《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3门课。考完《基础会计》之后,就可以学习报考这3门课了。
相对而言,《成本会计》内容较少。可以与《中级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搭配,同时安排好学习报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计划调配,力争以较短的时间通过较多的课程。
在报考时,可以量力而行,给自己适当的压力。与本科相比,基础的(专科)毕竟容易考过,如果每次报考的科程门数太少,势必延长学习周期,学新忘旧;又由于许多内容是彼此相关联的,势必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温故而知新,如此反复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当然,也不能急功近利,负荷太重会适得其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工作时间、家庭生活、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做出合理安排。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4
第一章会计基础重点知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点5
1、会计结算种类: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付承付、信用证
2、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3、会计基本六要素:
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②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
⑤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⑥利润;
4、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两种标准: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6、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游戏规则:
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A、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客观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B、体现会计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C、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D、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