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行动计划范例5篇
【导言】此例“制定行动计划范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制定行动计划1
一、编制背景、过程和建设思路
编制背景:总书记指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去年,总书记在杭州、深圳等地考察时,多次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治理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各界对于后疫情时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期望和呼声高涨。近年来,“城市超级大脑”“政务云底座”建成运行,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四级全覆盖,“我的”APP注册用户突破300万,覆盖全市常住人口近40%,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获评“优秀级”,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为“十四五”时期建设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建设思路:顶层设计和行动计划提出,以数强基、夯实自主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兴业、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以智治市、构筑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体系,以智善政、建设普惠便捷的惠民服务体系,构建“一脑赋能、数惠全城”的建设运行模式,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打造成为更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标杆。
二、顶层设计主要框架及内容
《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顶层设计(2021-2025年)》共分为7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现状与形势”。分析了国家政策导向,对标示范城市,阐述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发展基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工作推进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为“总体设计”。明确了发展思路、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其中在战略定位方面,围绕打造“三个高地”要求,提出建设以数字生活引领市民幸福感再升级的示范之城、以城市超脑全面赋能内陆改革开放的示范之城、以信创产业带动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的示范之城、以数据要素激活先进制造转型提质的示范之城、以智慧交通融合发展引领智慧出行的示范之城、以生态健康安全协同提升韧性智慧的示范之城。
第三部分为“架构设计”。设计了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技术架构、产业架构。
第四部分为“发展任务设计”。聚焦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从强调自主可控、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创新数据治理、构建城市超级大脑,统筹服务入口、实现便捷惠民服务,聚焦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聚焦高效联动、打造智慧治理典范,聚焦数字赋能、引领产业精明增长六个层面,提出了发展任务与实施路径。
第五部分为“统筹合规设计”。按照“全市一盘棋”原则,从政策规划统筹、组织机构协调、数据统筹体系、市区县(市)协同、标准规范要求等方面,厘清了职责分工。
第六部分为“建设运营模式”。从创新投融资机制、明确项目集成和服务方式、创新开展数据运营、积极构建运营生态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七部分为“保障措施”。从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统筹优化专项资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人才招引培育、开展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了明确。
三、行动计划主要框架及内容
《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严格按照决定及顶层设计所提出的总体要求、发展思路、技术路线和目标任务进行编制,分为5个部分和附件。
第一、二、三部分为“总体要求、行动目标、行动框架”。明确了行动思路和原则,提出到2023年初步建成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行动目标,确定了“6826”的行动框架,即坚持健全“6”个一联动的建设运营机制(科学决策一把手、规划建设一蓝图、统筹协调一机构、建设运营一体系、管理服务一入口、数据治理一本账),坚持构建“8”大行动组成的任务体系,坚持落地“26”个专项行动组成的工程项目体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5篇制定行动计划范例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制定行动计划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制定行动计划2
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必须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
[关键词]
三年行动计划;转型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2014年开始实施的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进入收官之年。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对于进一步推动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
2015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一年来,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加挡提速,有效投资实现了新突破,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项目推进看,轨道交通4号线等261个项目开工建设,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奥体中心等420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环球航运广场等155个项目建成投用,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一期)等7个项目通过国批、省批。科学分析、认真总结实践成效和经验,对于切实增强抓三年行动计划、促有效投资的信心有着积极意义。一是强化目标导向,搭好平台、健全抓手。围绕在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做好三年行动计划的研究论证、谋划实施工作。一年来分两批下达重大项目836个,明确每个项目的计划书、路线图和责任人。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百日攻坚等活动,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加强上下联动,市级部门创新要素保障、强化服务指导,各县(市)区积极为重大项目建设搭台唱戏,组织开展姚城赛马、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年、“六大攻坚突破”等攻坚活动,形成了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创新导向,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围绕理顺扩大有效投资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建章立制上下好功夫、做好文章。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登记制度、要素配置市场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制定PPP融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操作流程,建立PPP项目储备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比达到48%。创新督促检查机制,深入实施项目督查组、联合督查等制度,对重大项目开展定期督查、协调和推进,对项目难题进行集中会诊、分类破解,取得较好成效。完善联系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选派205名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程项目单位挂职,选派20多名中青年干部担任重大项目代办经理人,有力助推了工程建设。三是强化绩效导向,加强监管、提升效能。一方面,强化监管系统建设。将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全部纳入重点工程监管系统,实施“红黄绿灯”管理,对未按期完成节点目标任务的项目实施“红黄灯”预警并进行转办。另一方面,完善综合考评办法。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依托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实行重点工程年终考评与督查相结合,把实地督查结果、协调推进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四是强化服务导向,加强协调、优化支撑。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帮助重点工程项目单位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对宁波市图书馆新馆、宁海双盘三山涂围垦等开展协调80多次,解决问题百余个。抓好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滚动更新和补充,积极争取粮食水利、健康与养老服务、保障安居工程等中央资金和项目。制定出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营造法治化、规范化的投资环境。
二、适应常态、把握趋势,积极做好今年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推进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思路,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精心谋划安排年度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支撑力量,更好地推进经济行稳致远发展。在工作推进中,要敢担当、善创新、真实干,全力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
一是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国家省里重大战略。
结合宁波城市功能定位,以扩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省里重大决策部署,借力借势,努力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港口经济圈、更高能级的宁波都市区。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机场三期、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等在建项目和沪甬跨海铁路、甬舟铁路等前期项目为支撑,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通信、油气等区域互联互通枢纽,推动与沿带、沿路、沿江区域更高层次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其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城市景观绿化、奥体中心、城中村改造、城市综合管廊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质,补好城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提升生活品质提供良好平台。第三,增强综合服务优势。加大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以金融中心、国展中心11号馆等在建和新开工重大服务业项目为支撑,加快港航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升配套服务完善度和能级。加快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海港、海湾、海岛联动发展,努力打造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创新基地。
二是聚焦重点,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新常态下,要提高供给质量,既要扩大增量供给,也要优化存量供给,这些都离不开有效投资的牵引和拉动。要把产业项目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机遇,大力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作用的产业重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创新、大转型、大发展。首先,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工业机器人、海洋装备制造、宁钢环保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引导石化、装备制造、小家电、纺织等传统产业和材料、电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个性化、高端化转变,带动更多产业实现高端、融合、创新发展。其次,突出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杭州湾新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跨境电商城、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第三,突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培育。加快20个省级、35个市级、45个县(市)区级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深度挖掘特色小镇的经济、历史、自然等优势,谋划推进一批特色项目。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慈溪服务机器人小镇、象山影视星光小镇等已启动建设项目,要保证质量和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各地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特色小镇的各项标准提前规划,深入推进。此外,还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空间。
三是滚动推进,形成项目推进建设良性循环。
要顺应投资发展趋势,注重长短结合、协同推进,努力形成“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看着后年的、想着大后年的”的良性循环,夯实投资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理念,在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前期,抓好开工,加快续建,确保投产。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县(市)区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衔接和报批的工作。对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筹备,倒排进度,尽早开工,绝不允许因为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而影响工程进展。要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扩投资、优结构、提质效、增后劲。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谋划,积极组织,挖掘潜力,加强协作,切实做好集中开工筹备工作。对在建、续建项目,特别是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电力、交通、水利和社会发展项目,要加快建设,按期完成,确保年度投资目标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要抓紧启动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谋划工作。要结合“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主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抓紧研究谋划下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安排,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为争取更多中央资金、规划、政策支撑等打好基础。对各地的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要与投资考核及土地、资金等指标下达相结合,提高推进成效。
四是精准发力,努力突破投资瓶颈制约。
当前,投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要素保障和难题破解。首先,破解“融资难”。在投资建设中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四大产业基金建设推广PPP融资模式,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融资平台,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和活力。要主动对接国家重点支持32个方向的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和企业债券政策,全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0亿元、企业债券50亿元,更多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同时也要用好资金、提高绩效。其次,破解“用地难”。既要以大战略、大规划向上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又要眼光向内挖掘潜力,深化多规融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产城融合”等工作,做到向规划要土地空间、向创新要土地空间、向改革要土地空间。第三,破解“环境要素保障难”。合理使用环境要素容量,根据国家和省市下达的环境要素容量指标,经信、环保等部门要做好重大项目能耗优化的配置方案,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第四,要破解“拆迁难”。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组织精兵强将,配备专门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加大依法拆迁力度。确保征地拆迁顺利推进,创造更好发展空间。
五是加强统筹,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行动计划3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和世界范围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气候谈判议程中的重要议题。自1992年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简称UNFCCC)及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以来,国际社会围绕UNFCCC《京都议定书》和的谈判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关系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能源政策、科技创新以及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缓解由于履行《UNFCCC》及《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义务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寻求成本有效的减排方式、制定和实施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当前各缔约国的首要任务。鉴于森林在调节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库之间的碳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面积的改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通过增加造林和减少毁林面积来履行《京都议定书》中的减限排义务,减少由于在能源领域实施减限排措施给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各附件1缔约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利益及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全球实施低碳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林情,从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角度,设计和有效实施REDD机制,提出我国林业行业减排增汇的政策措施及谈判对策,确保我国作为高度负责国家的形象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排放空间,是目前我国参与气候变化林业议题谈判及实施林业减缓行动急需决的问题。
1国际气候制度下的主要林业政策
国际气候制度下与林业相关的主要规定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了寻求成本有效的方式实施全球低碳发展战略,《UNFCCC》要求附件1缔约方应该实施并详细阐明其保护和增强温室气体吸收汇和储存库、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造林和再造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包括生物量、森林的可持续管理,保护和增强所有温室气体的吸收汇和贮存库。各缔约方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的政策和措施时应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应具有全面性,并包括所有有关的温室气体源、汇和库以及适应措施,且涵盖所有的经济部门,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成本获得全球效益。此外《UNFCCC》还要求发展中国家采用由缔约方大会制定的具有可比性的方法编制人为引起的各种温室气体的源排放和汇清除的国家清单,但发达国家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UN?FCCC,1992)。
(2)京都议定书。在《UNFCCC》第3次缔约方会议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允许附件1缔约方根据缔约方会议制定的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LandUse,LandUseChangeandForestry,简称LULUCF)引起的碳排放和汇清除相关的方式、规则和指南,用1990年以来人为直接的造林、再造林和毁林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汇清除的净变化,来抵消其在京都议定书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此外,为了减轻由于承担减限排义务,给其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压力,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定《京都议定书》附件1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可以在非附件1国家实施造林或再造林项目,用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lCERs或tCERs,lCERS为长期核证减排量;tCERs为临时核证减排量。CERs是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的缩写)抵消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部分减排指标,同时为《京都议定书》非附件1国家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促进非附件1国家的可持续发展(UN?FCCC,1997)。
(3)巴厘行动计划。《UNFCCC》第13次缔约方会议制定的《巴厘行动计划》将与减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毁林和森林退化所导致的排放问题有关的激励机制和方针政策以及发展中国家森林保护、可持续森林管理以及加强森林碳储量的问题纳入了2012年以后的气候谈判议程,并要求各缔约方要进一步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所致的排放量。在采取REDD+行动时,需考虑当地和土著社区发展的需要,在处理与REDD+有关问题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时,应该积极地开展示范活动,分析毁林的驱动因素。此外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的REDD+活动的可测量、可报告性应该取决于所得到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UNFCCC,2007)
(4)坎昆协议。第16次缔约方会议提出的《坎昆协议》要求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充足的、可预测的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援助下,实施REDD+活动(包括制定国家REDD+行动计划、林业碳排放参考水平的设定)。要求发展中国家建立严格、透明的国家森林监测体系对所实施的REDD+活动进行报告和监测。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REDD+活动应该从制定国家行动计划和方针政策以及能力建设开始。实施REDD+活动的国家行动计划和方针政策应该包括加强能力建设、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示范活动等。所开展的示范活动应该是可测量、可报告并可核查的(UNFCCC,2010)。
相关规定分析
为满足气候谈判的需要,国内外的很多文献已对国际气候制度“森林”“造林”“森林管理”等术语的定义、活动类型及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张小全,2003)。随着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发展,目前与林业相关的气候谈判已集中在REDD+议题上,因此,本文仅对REDD+的相关条款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在对《巴厘行动计划》和《坎昆协议》中与林业有关决定以及历次《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会议与林业议题相关的谈判提案进行文献调研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由范围、参考水平、融资和分配机制四个结构单元组成的提案分析框架,对谈判文件中涉及的林业议题(REDD+)的33份提案理念的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提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较为认可的参考水平规模是国家规模;参考时期的提案中,NGO趋于采用历史参考水平,而大部分政府提案趋于采用历史调节参考水平;分配机制的提案主要是以正面激励相关国家的森林保护活动为主,其结果是对历史毁林率较高的国家给予奖励而对缓解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低毁林率国家却得不到资助;越来越多的提案认为融资问题上应该采取阶段法,针对REDD+机制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任务采用市场、基金或与市场挂钩机制等不同的融资方法。《坎昆协议》的核心部分强调了计划建立一个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REDD+机制的框架以及要求发展中国家开发REDD+活动的国家行动计划、监测和报告所实施的REDD+活动的监测体系以及国家林业参考水平,但为对该框架的资金来源等问题并未进行具体、明确说明。坎昆会议在REDD+议题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仅仅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仅提出了国家应该如何实施REDD+的指南和建立,和建立REDD活动的指导方针和保障措施。SBSATA还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还将制定一个进一步研究诸如碳计量等方面工作的计划。2011年后REDD+方面的指南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p#分页标题#e#
2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国家林业政策
不同利益集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国家林业政策
基于对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3个气候谈判利益集团的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低碳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林业行动计划和政策机制的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别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和规则的变化,系统分析了这些国家林业应对气候的政策机制和政策意图,对各国林业政策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履行《UNFCCC》以及《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减排义务,减轻由于减少碳排放给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在各缔约方编制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林业已被作为重要的路径选择成为其减排和适应行动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林业应对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战略框架和行动指南、实施碳汇补偿和市场机制、与企业合作推进林区的能力建设以及激励当地人参与REDD+的市场机制,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希望在后京都时代用更多的土地与林业活动来帮助其完成第二个承诺期的减排任务,以便减轻工业、能源领域的减排压力。欧盟等发达国家将建立“全球森林碳机制”作为其应对REDD目标的近期方案。为了有效地实施全球森林碳机制,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运作程序。程序中“只有签署了所建议的协议,承诺实施减少毁林或森林退化的活动,并实现REDD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才能获得资金资助”的规定,无疑是想是通过REDD将发展中国家逐步引入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轨道。发展中国家林业应对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以及鼓励林区居民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简称CDM)中的造林项目以及UN_RED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REDD项目)的示范项目,目的在于希望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并希望将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以促进解决林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林业政策
(1)宏观政策。在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前,我国政府强调发达国家必须采取实质性减排措施,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工业改造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赞成通过林业CDM项目(即通过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等以增加陆地碳贮存的项目)进行减排。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实施CDM机制下的碳汇造林项目。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全球第一个CDM林业碳汇项目。在2006年召开的气候公约第12次缔约方会议上同意就发达国家利用林业活动实现其减排目标进行讨论之后,我国气候变化总体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2007年6月国务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确定了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20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将林业主要发展目标、措施与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结合。
(2)项目管理政策。为了促进CDM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2005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CDM的相关制度和基本原则。在中国实施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必须是中方控股的企业,而且要对其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为了促进CDM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2005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CDM的相关制度和基本原则。为了促进CDM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2005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CDM的相关制度和基本原则。
(3)现有林业政策及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国内外与碳汇管理理论和政策实践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应对气候政策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献及政策调研的结果表明:我国林业政策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适应性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目前仍缺乏在森林保护、森林经营以及林产品持续利用等重要领域上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途径的政策途径;目前我国仍缺乏有利于碳汇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实施政策,这些内容恰恰又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机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缺乏构建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政策。
3国家适当减缓行动框架下的我国林业减缓行动建议
基于现有国际气候制度下的林业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本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林业部门履行国际气候公约、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重点应该是开发国家林业减缓行动计划、制定国家林业碳排放(或吸收)参考水平、开发能够监测、报告以及核查REDD+活动的森林监测体系以及开展能够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measurable,re?poitable,verifiable,简称MRV)的示范活动。在符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我国林业减缓行动的政策措施可按气候变化政策方案、项目具体实施、法律法规、体制机构建设、行业标准、财政手段、部门/行业措施、公众意识/能力建设、研究示范和市场手段几种类型划分,可自行提出包括制定国家和省级气候变化林业政策方案、制定增加森林汇清除和减少森林源排放的林业法规、设立国家和地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部门或协调机制及开拓我国林业碳汇自愿市场等在内的具体减缓行动。
4未来承诺期我国参与REDD+谈判对策建议
(1)我国在REDD+相关议题的谈判中应坚持《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必须做出实质性的减排,坚持发达国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但不能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坚持加强国际间合作尤其是资金援助和技术转移。
(2)中国应坚持在《公约》下通过长期的合作行动尤其是各国之间、双边和多边组织之间在技术、方法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来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的排放。
(3)将方法学和政策机制这两个方面同等对待,要深入研究定义、计量、监测等方法学。
(4)坚持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的REDD+行动的开展提供充足、可预见、可持续、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能力建设和开展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排放的行动,以实现其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带来的排放。
(5)各缔约方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框架和积极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发展中国家最大程度的参加该活动,尤其是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的参与,相关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能降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效益。
(6)在未来谈判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继续和印度等具相似林业发展情况的国家保持立场上呼应,同时注意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保持沟通,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我国利益。减少毁林不能牺牲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要保护当地社区和土著居民的权利,将森林地区的多边利益最大化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考虑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森林及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等议题,综合多种手段共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p#分页标题#e#
制定行动计划4
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加强中小学生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提高师生文明交通素质,全面提高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水平。
二、主要措施
(一)结合“文明交通”主题,加强学生日常文明交通习惯养成教育,从“文明交通在我手中”、“文明交通在我脚下”、“文明交通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四个文明”(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游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学生担当家庭“文明交通劝导员”,劝导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把交通安全宣传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使文明交通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各学校利用暑假“返校日”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志愿者,与所辖区、街道联系并配合,就近到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台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五是组织学生参加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的全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三)全面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二是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对县区和学校的校车管理指导和督查,将安全工作情况与工作实绩考核挂钩。三是建立并完善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及时制止超载、超速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学生安全。四是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监控,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自查情况月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五是开展校车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配合市公安交警、安监、交运等部门坚持开展“全市校车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对校车的监管,防患于未然。
(四)充分发挥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作用。通过“教育基地”这一载体,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同时不断完善设施,扩大规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
(五)进一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组织各学校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达标学校”的创建工作,将其作为中小学交通安全普及教育的重要举措,拓宽交通安全教育渠道,探索增强交通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扎扎实实做好各环节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人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制定行动计划5
根据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市场营销教师”的双重身份,对他们进行“双师型”培养。所培养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1.引导能力。
该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方向性的指引,如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引导能力要求教师首先把握正确的方向,并通过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向该方向发展。
2.训练能力。
该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能力的训练,这项能力是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也是影响中职学生将营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因素。训练能力要求教师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使学生达到甚至超越教师的实践技能。
3.启发能力。
该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如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思维,寻找、开拓新的研究方法,或将已有营销理论应用于新的实践等。启发能力并不一定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观念,而是具有启发学生突破原有思维的能力。
4.激励能力。
该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进步的激励,包括心态、情绪、知识、能力等方面,也包括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使学生超越自我。激励能力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并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练技术在市场营销专业中职教师培养中的工作步骤
基于以上对市场营销专业中职教师的能力要求,教练技术是一种有效帮助他们实现这些能力的工具。教练技术包含四步教练技巧,即:厘清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和行动计划。有效应用这四个步骤的闭路循环,能够使中职教师在自身能力和学生能力上实现双向提升。
1.厘清目标。
厘清目标是教练过程的起点,教练的目标是帮助被教练者厘清目标和达成目标,帮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真正的追求。这一技巧可以帮助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教育初期就引导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再向着目标的方向前进。例如,市场营销专业中职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厘清目标,一是从行业的角度进行确定,即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营销行业,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按照该行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个是从职能的角度进行确定,即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职能领域,如市场分析、客户关系、营销策划等,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主攻该领域,其他部分做辅助,这样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个人优势。该技巧也有助于帮助中职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避免其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出现的“自我认识不充分、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应用这一技巧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而不是教师给出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今后的努力更加坚定。
2.反映真相。
这是教练过程的第二步,应用此技巧时,教练相当于一面镜子,把对方的行为和心态真实地反映出来。这一技巧同样可以帮助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发现两方面的真相:一方面是“自认为”与“他人认为”的差距真相,另一方面是“现实”与“目标”的差距真相。例如,市场营销中职教师使学生对自己的营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营销技巧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再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方面的差距真相,以弥补个人盲点对进步的阻碍。同时,中职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个人的现阶段水平与目标之前的差距,发现第二方面的真相,进而在今后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上更加强化。在该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个人的主观判断,尽量客观、公正地帮助学生反映真相。
3.心态迁善。
这是教练过程的第三步,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在意识与行动之间转换的转折点。这一技巧可以帮助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让学生首先从信念上进行改变,进而引发行为的改变。例如,市场营销中职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营销理论与技巧的掌握情况与目标有差距时,要通过心态迁善使学生有强烈的缩短现状与目标差距的动机,而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才能对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及效果产生有利影响。或者当学生的改变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增加逐渐削弱时,可以通过该技巧激励学生加强信心、不断改进。利用心态迁善技巧时,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信念范围的拓展,即发现新的可能,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希望提升推销技能,可以在“倾听”上多下功夫,通过“倾听”发现更精准的客户需求,而不是把信念固定在“交谈”上;另一个是心态与目标的一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更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心态,以使行动更为有效。
4.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在前三个步骤完成后的具体行动落实,这一技巧可以帮助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训练和激励。引导学生向着目标的方向制定行动计划,启发学生尝试多种新的可能性制定行动计划,训练学生制定行动计划的方式方法及自我检视,激励学生保证行动的持续与进展。教师在利用这一技巧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市场营销的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制定出易于操作、循序渐进的行动计划,如果计划定得太高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反而阻碍行动的发生。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明确性、衡量性、实现性、关联性、时限性几个标准帮助中职学生制定行动计划。
三、结语
上一篇:法律法规宣传精编5篇
下一篇:努力工作保证书【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