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古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望月怀古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望月怀古范文1

关键词:诗词意境 文人墨客 诗中明月

月亮,因其皎洁清白,高悬空中,自古就充满浪漫和神奇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艺术联想。尤其是古代的诗人们,更是对月亮情有独钟。早在《诗经》的《月出》篇中就有“月出皎兮”的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子更是家喻户晓。可以说,这一轮明月,照彻了古今的文坛。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既把月亮当成客观的自然之景来描绘,又把它当作主观的情感载体来表现。因而寄予在古诗中的“月”之上的,往往是较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月怀乡、思人念远;有寄情明月、聊以遣怀;有寄托祝福和期望;也有借明月表达理想和情操的。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代的另外两位诗人,并称王孟的孟浩然和王维,二人诗风相近,都极成功的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反映自己宁静的心境。

摘 要:在我国诗歌的这片原野上,流淌着一条银光闪闪的月亮河。这条河,从《诗经》这眼汩汩的泉水中流淌出来,流经唐宋,流过明清,一直流淌至今,历经二千多年,从未干涸。在这条河中,澎湃着无数月亮的名诗佳句,闪烁着许多不朽的动人篇章。

关键词:诗词意境 文人墨客 诗中明月

月亮,因其皎洁清白,高悬空中,自古就充满浪漫和神奇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艺术联想。尤其是古代的诗人们,更是对月亮情有独钟。早在《诗经》的《月出》篇中就有“月出皎兮”的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子更是家喻户晓。可以说,这一轮明月,照彻了古今的文坛。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既把月亮当成客观的自然之景来描绘,又把它当作主观的情感载体来表现。因而寄予在古诗中的“月”之上的,往往是较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月怀乡、思人念远;有寄情明月、聊以遣怀;有寄托祝福和期望;也有借明月表达理想和情操的。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代的另外两位诗人,并称王孟的孟浩然和王维,二人诗风相近,都极成功的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反映自己宁静的心境。

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风鸣两岸夜,月照一孤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是“月”所寄托的情怀却不相同,孟诗中更多的抒发孤独凄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弥漫于空旷寂寥的天地之间的淡淡愁绪。而王维诗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恬淡、闲适、安详和宁静的情怀。

表达祈福和祝愿。如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诗句,都传达出一种期盼和祝愿。这种思想在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最淋漓尽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更伟大、更豁达的美好愿望。

宋代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中秋词《木兰花慢》中独辟蹊径,表达了别具一格的味道。在中秋节,他不思乡,不怀人,也不悼古,而是对月亮的运行进行科学幻想,对月亮的神话传说驰骋想象。“飞镜无根谁系?”月从海底经过,那会水的蟾蜍不用担心,但是不识水性的玉兔怎能安然度过?在雄伟奇幻的想象背后,隐藏着词人的哀伤。在词中,作者以皎洁的明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

在古典诗词中,月的自然属性比较淡化,诗人写的不是月的形体,而是以我观物,化物为我,物的感情就是诗人的感情。所以,月亮代表的情感就是作者的情感,这样情景交融,人月合一。月亮的形象走入诗人的笔端,大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月亮带上了美丽的光环,让波光迷离的月亮河长流不衰、奔腾不息。

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风鸣两岸夜,月照一孤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但是“月”所寄托的情怀却不相同,孟诗中更多的抒发孤独凄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弥漫于空旷寂寥的天地之间的淡淡愁绪。而王维诗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恬淡、闲适、安详和宁静的情怀。

表达祈福和祝愿。如谢庄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诗句,都传达出一种期盼和祝愿。这种思想在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最淋漓尽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更伟大、更豁达的美好愿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4篇望月怀古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望月怀古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望月怀古范文2

读懂诗歌,可以使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获得一种心灵的感应与滋养。

古人吟咏自然风物,凭吊人文古迹,把自身的情怀感悟寄托于自然界的景象或物象之中,产生了大量的即景感怀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等。庄子曾经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读懂诗歌,就是要理解体会出自然与古人心灵之间相通的情感,让自己也学会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汲取天地精华,获得人生启迪。

比如“月”,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对宇宙的深沉探问,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不羁的浪漫情怀,韦应物“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的落寞企盼,还有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江南意象……无不让人或深思,或期待,或向往,当我们面对着那一轮圆月或是那一弯新月,也会自然地生发出与古人相似的感慨,在那些时刻,我们仿佛把住了诗人的情感脉膊,跨越千年的时空,心灵触碰,双手相握。

还有灞桥、南浦、杏花、杨柳,青草……跳跃在古人笔下的意象,让我们再次注意到身边这些熟悉却又被我们忽视的事物,发现了它们的内蕴气质,感受到超越现实之外的、连贯古今的美感特质。

读懂诗歌,提升我们人际间相知、相契的能力。

古人即景抒情,也即事抒情,为我们留下那么多记录情感的诗篇。比如送别诗中,陈子昂说“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流露出淡淡的哀伤与期盼;李颀说“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长者对幼辈的殷殷期望跃然纸上;王勃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仿佛看见抑制不住的离别的泪水滚滚而出,虽是劝勉安慰,但是此情此景,令人心生同样的感触,激发共同的记忆;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前方会有更好的风景,相信友人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那股豪情……

还有思乡的诗,游子倾吐内心的孤寂,对家乡的眷恋;家人翘首盼望,抒发思念之情,寄托美好的祝愿,极易引发同样负笈求学之人的共鸣,诗中的情感,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己的内心,也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对诗的解读会更真切,而在解读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现实的感触。

如今的学生囿于校园,生活天地狭小,过多地关注自我内心,缺少与人交往的实践机会,也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读着这样的诗,可以丰富情感阅历,学会得体的表达;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师长对自己的殷殷之情。

读懂诗歌,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奋斗的动力,感受恬淡情怀,活出精彩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的生命里总是会有不如意的事,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我们如果要品尝人生的快乐,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至于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或是直面苦难,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豁达的胸怀面对挫折。

我们可以在大量的诗歌中找寻到诗人失意时的情怀,感受他们面对宇宙人生的宽阔胸襟。我们读过王勃的《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读过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们也读过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更读过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古人的心胸、气度融于作品之中,跨越千年,令我们每每捧读之余,感慨万千。斯人已去,但精神长存,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可漠然待之呢?

读懂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所以我们要有诗歌归类的意识,对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怀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本的鉴赏技巧,不仅是为考试做准备,更是为个人的修养、个人的品格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望月怀古范文3

关键词月亮 思乡 古诗词 赏读 李白 长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月亮一般表达思乡怀远的主题,是思乡的代名词。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题目即是主旨。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作者表达这个意趣的还有“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张九龄《李昌曹宅夜饮》)。

唐朝的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月明人远,思深情长。诗句以委婉的疑问表现了中秋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诗仙笔下的月亮更是多情。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与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喻指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如皓月一样永远长久。《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月夜思友,情深意长。《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语言本色清新,思乡怀远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亦多在月夜。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怀远,在李白笔下也有怀念古人,当世难遇知音的意义。例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诗人进而想到,人生短暂,唯月永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把酒问月》)“今、人、古、月”四字重复,绝不是单纯的语言妙用,而是诗人精心将“月之永恒,人生苦短”这个亘古真理所包含的玄机奥妙,暗藏于哲理之中的刻意工笔。穿越时空,追思怀远。这充满哲理性的诗句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还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曾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原来就是白的,为什么说是从今夜白呢?因为今夜才有这样的感受,或者说唯有今天,这样的感受分外强烈;月亮无处不明,但故乡的月亮更明,因为抒情主人公想念兄弟想念家。还有他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以明月寄相思,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

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来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含蓄地表达了楼上人思念恋人的孤寂与无可奈何的情绪。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想到在金陵那“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时节,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真是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这正是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明月见证了作者对故国刻骨的思念。

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此情此景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诗人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

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神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词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于上下五千年之天上人间的广阔的时空自由翱翔,于是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记梦》)。在这明月的夜里,想那遥隔千里,松冈之下的亡妻之墓。这是苏轼作品于豪放之中不失婉约的典型体现。

借月亮而悼念亡妻,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写得更是一往情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

判断意象所指须观照同句或上下句的字词,如“月是故乡明”中就有“故乡”二字,可见是怀念故乡的。有的意象须观照全篇内容。例如要解读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就要想到最后一句怀念友人——“思君不见下渝州”。想了解“明月几时有”中“明月”的意象就要知道苏轼此句后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道这首词是为了“怀子由”——怀想弟弟而作的,这样诗词的意旨就一目了然了。

望月怀古范文4

关键词: 怀乡诗 意象 涵义 形成过程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同一个时代的诗人,由于大的生活环境相同,由于思想上和创作上相互的影响和交流,总有那个时代惯用的一些意象和词藻。诗人往往要借助这些惯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和词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了解这些代表意象的常见涵义及形成过程,对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常见反映羁旅怀乡主题的意象如下。

一、月

月亮是独特的,原因在于它的浪漫传说与永恒。不管时空的流转,古今共一轮圆月。因为“隔千里兮共明月”,常借“明月千里寄相思”,所以月常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尤其在一个人静静的对月、赏月的时候,最容易触发乡愁。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唐代李益的《从军北征》:“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的《月夜亿舍弟》:“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浓浓的乡情凝结在月亮之上。

二、青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青山因其地理自然特点,能够寄托诗人思乡之情。雄浑沉稳的青山给游子的视觉冲击非常强烈,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诗人经常通过登高或者远眺的方式抒怀,所以当游子远眺青山时会想到山脉连接的那一段自己遥远的家乡。而“青”也包含着万古长青之意。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青山深隐旷达、山色亘古不改,万古长存。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另外,诗人的小我境界是怀乡,大我境界是思念故土、或者思念故国。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阻隔了作者眺望故国的视线,同时也是触动诗人愁绪的意象。

三、风雨(或者风)

风雨这一自然现象进入诗人的思维情感世界之后便不再是自然界的物象,它成了点染诗人情感的意象。而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都浸渍着离愁别绪,所以诗人通过感受风雨的凉意,来表达内心的离愁别绪。因为风雨给诗人的冲击力之大,所以该意象就成了触发乡情的载体。另一个原因是,风雨过后是一片惨景,落花、落叶等更让诗人伤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西风成了断肠人的思想载体。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声吹起了诗人的羁旅乡愁。白居易的《阴雨》:“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雨滴打在诗人心中,便是浓的化不开乡愁。

四、鸿雁(飞鸟)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而且它能穿越广阔的南北距离,所以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借归巢之鸟,衬托自己有家不能回的苦闷。张乔《江上送友人南游》:“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借鸿雁传达辗转流离的离愁别绪。

五、船

船象征游子的漂泊,所以是羁旅怀乡诗的常见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杨花、柳絮、孤云、浮云、沙鸥等。而一叶扁舟,天水茫茫,愈发比照出人的渺小。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中的旅客不禁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

像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本文只是从常见常用的意象中选取了几个加以分析。另外,意象也有时代特点,不同时代诗人们所选的意象也不尽相同,这一点我们也要了解。

参考文献:

48 59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