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诵读经典演讲稿精编【通用9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传承经典,弘扬文化,激发智慧,启迪心灵,共同书写美好未来,凝聚力量,共筑精神家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2025年诵读经典演讲稿”,希望您喜欢。

2025年诵读经典演讲稿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记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点睛之笔。当村里的孩子们守在荧屏前时,我会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当天色已晚,月光朦胧时,我还不忘手捧一本《增广贤文》渐渐沉入梦乡。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的积累量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们经常问我:“杨明-慧,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唱到那句“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可曾想起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当你整天喊着“有志者,事竟成”的时候,你可知道它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当你沉迷于西方的神话传说,你可曾知道中国有一个故事叫做“后羿射日”……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它是千百年来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它是祖祖辈辈精髓的传承。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现如今,在这个繁华喧嚣,在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我们丢失的已经太多,蓦然回首,那灯火阑珊处是否依旧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呐喊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今的灯红酒绿,如今的盲目媚外。我们早已忘记了九月九日登高临远要遍插茱萸;早已忘记了端午节的粽子是为了纪念何人。我们开始嘲笑愚公移山的迂,我们开始排斥“男女授受不亲”的保守,我们只能凭借那曲《东风破》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唯美。

然而多少优美的传统文化语言从我们口中流失,多少优良传统美德正在被我们遗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损失,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但是徘徊与匆匆的瞬间,我们是否应该抓住些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能遗忘过去的优良传统。君不见我华夏的天空近百年来受到蛮夷的玷污,君不见曾经列强的炮火对中华大地的侵扰。今天的中国没有了战火硝烟,站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先人们的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示训。

听听古代先贤们关于爱国的呼唤,看看那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诗篇。如今的我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爱国的热情不能得到丝毫的退减!《诫子书》有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今的我们,面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显的漠不关心,勤俭节约被更多的忽视,淡泊明志被看成没有上进心的表现,宁静致远成为一句遥不可及的神话!我们尚且不谈为社会做巨大的贡献,也不谈为国捐躯,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中国人的根基是什么。

我们应当一边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一边担负起自己对社会、对家庭以及对工作的责任,用我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去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今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道理非常的浅显明了。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我们是坚持做还是放弃,面对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应当是积极主动的对待还是消极的逃避。在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今天,我们工作和学习中,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它的魅力所在。听听韩愈《师说》中的那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看看今天的我们,在面对学习的过程中,又还保留了几份谦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虚心学习。而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面对嘈杂的世界,我们将自己的脸面过分的看重,不断地忽视自身整体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这对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阻碍。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反复思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传统文化起源于过去,但是传统文化又将不断的融合现在,面对未来。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字记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丰富的营养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千百代人。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化中所传递正能量,爱国情怀、修身养性原则、立志为学态度甚至为人处事方式,都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四个现代化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你听,一个声音还在回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声音千百年来号召着无数的英雄豪杰战死沙场不惧马革裹尸;你看那汨罗江畔的诗人正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诗句千百年来激励着有志之士不断的进取。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3

“漫步山间,潺潺的溪水踩着自然韵律的拍子,卷着红红的枫叶,击打在凹凸不平的石块上,叮叮咚咚、清清脆脆……”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飞珠溅玉的声音!我认为,这就是经典诵读特有的委婉、奇妙。

午后,丝丝缕缕的阳光穿过玻璃铺在书房的地板上,像是哪只馋猫不小心打翻了蜜罐,洒了一地金灿灿的甜蜜。我捧起《论语》,轻轻翻开,阅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我反复地读着,慢慢地领悟着。“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是啊,我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几件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5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小的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的时候,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们经常问我:“杨明—慧,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6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

我们不能决定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读书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广阔更丰富的最好方式。著名学者余虞丘老师曾经说过:阅读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让我们在人类文明中自由行走。是的,我们的成长需要实践和磨练,但需要广泛而持久的阅读。

学校是传授知识、教育人的地方,应该是书香溢出的殿堂。多亏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各种阅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读诗背古诗处处洋溢着浓厚的阅读氛围。

这一学期,学校还充分利用了上午到校后和课前中午的时间,旨在通过早读让每个学生积累和理解祖国的经典文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当成毛毛虫,我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每个人都可以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快点行动,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书籍!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为周三的期中考试打好基础。

最后祝同学们考试成绩好。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您好:

我是汶上县次丘镇高庄小学的校长,在此仅就我校 诵读经典的做法做一下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斧正。国学经典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从古典名著中,我们领略到的不只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其中的经典华章丰厚了我的文化底蕴;儒、释、道以及诸子百家不同思想流派启迪了我的多角度思考。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诗经》《老子》,一起咏诵《正气歌》《春江花月夜》《陋室铭》。我在“四书”里探求教育的大智慧,与仁慈的孔孟、睿智的老庄对话,感悟人生的哲理。中华古典文化向我开启了一扇门,那是一扇文化的门,一扇道德的门。带领我的学生走进这扇门,去领悟博大精深的先人智慧,去体会修身立命的处世哲学,去探索兴国安邦的精妙谋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正蕴含着优秀璀璨的教育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论语》等等,这些内容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在人性还没有被社会思想混杂,记忆力还是最强的童年期,让孩子们适量背记一些古典精华,其实,诵读经典,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她其实是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爱国实际行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因此,我校将这些国学经典同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与经典同行,以道德立身”,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色。

1、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圣贤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在学校教室内外、走廊、楼梯,悬挂各种图文并茂的经典句段、格言、诗文;制作巨幅古典文化情境牌匾等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中,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传颂经典,本学期已在校园广播上播放到论语的第二章——为政第二。

2、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我们还将特色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将其纳入教学管理。以特色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支撑夯实特色教育,实现 “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的有机整合。

3、从引领学生入手,让经典与学生终身为伴。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每日课余自觉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学经典的兴趣,指导学生对照经典中的精髓思想,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继续推行“晨读、午写、暮颂、晚省”的诵读模式。

4、我们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每周一行、每周一故事这些程序,由少先队辅导员将本周的行为重点,结合经典名句,带领同学们学习,同时讲一讲中华圣贤故事、爱国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活动的组织,亲身的参与,让学生逐渐明白了“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让他们爱心浓浓,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长辈,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5、与比赛活动整合。我们在开展“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基础上评选“诵读经典之星、诚信之星、合作之星、礼仪之星”等。同时,每个学期还举行一次诵读经典展示评比活动,如古诗文配画、书法、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主题班会和板报设计等。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编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9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是君子。

《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吴兢说:“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是君子。

《左传》说:“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明朝薛萱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斜――宽容谦逊、一身正气的是君子。

《论语》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礼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悟本求真、追求大道的是君子。

…………

对于“君子”的议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们想要学做君子,怎么学呢?

如果,我们还是从前人的那些只言片语里去寻找君子的踪影,去学习君子的品行,难免我们顾此失彼,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做不了真正的君子,反而会贻笑大方。

能不能够把关于君子的论述概括、提炼、综合成一套具有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呢?

我想,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于君子的行为标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做君子一样的中学生,起码要有这五点。

第一点,有德。

这个德,指个人道德品质修养。

“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媚、不附、不奉、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君子首先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要傲立于世间的骨气。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君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儿女,以孝悌顺从为美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学生,以好学向善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在社会是好公民,以诚信正直为美德。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君子在己,谦虚谨慎,以遵守礼仪、安守道义为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待人,仁厚宽宏,以扬人之”善、成人之美为己任。

“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君子尊长爱幼,一身浩然正气;“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君子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君子从善如流,两袖朗朗清风。

第二点,有礼。

这个礼,是礼貌,是礼节,是礼仪。“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人前举止不失体统,仪态不失端庄,言语不失谨慎是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和质朴相协调,才是个君子。内修为德,外现为礼。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经典朗诵稿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喜欢朗诵的你们有所帮助,谢谢谢阅读!

人生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从自己的哭声迎来别人的笑声开始

到别人的哭声送走自己的无声而告终

整个过程大体上由哭声、笑声和无声组成

该哭时你就嚎啕大哭

哭它个天昏地暗

该笑时,你就尽情的欢笑

笑它个鬼呆神惊

该无声时,你就要鸦雀无声

犹如那漫漫长夜静待黎明

宁可自己多一点哭声

也要给别人多增添点笑声

只有这样

才能在自己“谢幕”时

得到别人发自肺腑的哭声相送

人生是一次旅程

这次旅程从妈妈的的怀抱开始

到走进大地的墓陵

这次旅程犹如一年四季

春天花香,夏天草盛

秋天硕果,冬天雪景

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旅途中遇到激流险滩、电闪雷鸣

那是上帝的考验

旅途中能看到沧海日出、雨后彩虹

那更是生命中的万幸

不过无论如何要记住

千里游子终回故乡

一定要走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48 4185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