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诵读经典演讲稿精编【通用9篇】
传承经典,弘扬文化,激发智慧,启迪心灵,共同书写美好未来,凝聚力量,共筑精神家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2025年诵读经典演讲稿”,希望您喜欢。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记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点睛之笔。当村里的孩子们守在荧屏前时,我会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当天色已晚,月光朦胧时,我还不忘手捧一本《增广贤文》渐渐沉入梦乡。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的积累量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们经常问我:“杨明-慧,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唱到那句“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可曾想起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当你整天喊着“有志者,事竟成”的时候,你可知道它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当你沉迷于西方的神话传说,你可曾知道中国有一个故事叫做“后羿射日”……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它是千百年来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它是祖祖辈辈精髓的传承。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现如今,在这个繁华喧嚣,在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我们丢失的已经太多,蓦然回首,那灯火阑珊处是否依旧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呐喊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今的灯红酒绿,如今的盲目媚外。我们早已忘记了九月九日登高临远要遍插茱萸;早已忘记了端午节的粽子是为了纪念何人。我们开始嘲笑愚公移山的迂,我们开始排斥“男女授受不亲”的保守,我们只能凭借那曲《东风破》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唯美。
然而多少优美的传统文化语言从我们口中流失,多少优良传统美德正在被我们遗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损失,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但是徘徊与匆匆的瞬间,我们是否应该抓住些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能遗忘过去的优良传统。君不见我华夏的天空近百年来受到蛮夷的玷污,君不见曾经列强的炮火对中华大地的侵扰。今天的中国没有了战火硝烟,站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先人们的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示训。
听听古代先贤们关于爱国的呼唤,看看那慷慨激昂的满江红诗篇。如今的我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爱国的热情不能得到丝毫的退减!《诫子书》有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今的我们,面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显的漠不关心,勤俭节约被更多的忽视,淡泊明志被看成没有上进心的表现,宁静致远成为一句遥不可及的神话!我们尚且不谈为社会做巨大的贡献,也不谈为国捐躯,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中国人的根基是什么。
我们应当一边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一边担负起自己对社会、对家庭以及对工作的责任,用我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去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今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道理非常的浅显明了。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我们是坚持做还是放弃,面对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应当是积极主动的对待还是消极的逃避。在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今天,我们工作和学习中,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它的魅力所在。听听韩愈《师说》中的那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看看今天的我们,在面对学习的过程中,又还保留了几份谦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虚心学习。而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面对嘈杂的世界,我们将自己的脸面过分的看重,不断地忽视自身整体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这对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阻碍。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反复思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传统文化起源于过去,但是传统文化又将不断的融合现在,面对未来。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字记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丰富的营养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千百代人。在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化中所传递正能量,爱国情怀、修身养性原则、立志为学态度甚至为人处事方式,都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四个现代化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你听,一个声音还在回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声音千百年来号召着无数的英雄豪杰战死沙场不惧马革裹尸;你看那汨罗江畔的诗人正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诗句千百年来激励着有志之士不断的进取。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3
“漫步山间,潺潺的溪水踩着自然韵律的拍子,卷着红红的枫叶,击打在凹凸不平的石块上,叮叮咚咚、清清脆脆……”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飞珠溅玉的声音!我认为,这就是经典诵读特有的委婉、奇妙。
午后,丝丝缕缕的阳光穿过玻璃铺在书房的地板上,像是哪只馋猫不小心打翻了蜜罐,洒了一地金灿灿的甜蜜。我捧起《论语》,轻轻翻开,阅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我反复地读着,慢慢地领悟着。“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是啊,我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几件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5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小的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的时候,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们经常问我:“杨明—慧,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6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
我们不能决定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读书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广阔更丰富的最好方式。著名学者余虞丘老师曾经说过:阅读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让我们在人类文明中自由行走。是的,我们的成长需要实践和磨练,但需要广泛而持久的阅读。
学校是传授知识、教育人的地方,应该是书香溢出的殿堂。多亏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各种阅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读诗背古诗处处洋溢着浓厚的阅读氛围。
这一学期,学校还充分利用了上午到校后和课前中午的时间,旨在通过早读让每个学生积累和理解祖国的经典文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当成毛毛虫,我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每个人都可以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快点行动,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书籍!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为周三的期中考试打好基础。
最后祝同学们考试成绩好。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您好:
我是汶上县次丘镇高庄小学的校长,在此仅就我校 诵读经典的做法做一下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斧正。国学经典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从古典名著中,我们领略到的不只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其中的经典华章丰厚了我的文化底蕴;儒、释、道以及诸子百家不同思想流派启迪了我的多角度思考。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诗经》《老子》,一起咏诵《正气歌》《春江花月夜》《陋室铭》。我在“四书”里探求教育的大智慧,与仁慈的孔孟、睿智的老庄对话,感悟人生的哲理。中华古典文化向我开启了一扇门,那是一扇文化的门,一扇道德的门。带领我的学生走进这扇门,去领悟博大精深的先人智慧,去体会修身立命的处世哲学,去探索兴国安邦的精妙谋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阶段学生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正蕴含着优秀璀璨的教育精华,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论语》等等,这些内容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在人性还没有被社会思想混杂,记忆力还是最强的童年期,让孩子们适量背记一些古典精华,其实,诵读经典,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她其实是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爱国实际行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高。因此,我校将这些国学经典同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与经典同行,以道德立身”,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切入点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色。
1、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圣贤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在学校教室内外、走廊、楼梯,悬挂各种图文并茂的经典句段、格言、诗文;制作巨幅古典文化情境牌匾等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中,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传颂经典,本学期已在校园广播上播放到论语的第二章——为政第二。
2、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我们还将特色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将其纳入教学管理。以特色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支撑夯实特色教育,实现 “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的有机整合。
3、从引领学生入手,让经典与学生终身为伴。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每日课余自觉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学经典的兴趣,指导学生对照经典中的精髓思想,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继续推行“晨读、午写、暮颂、晚省”的诵读模式。
4、我们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每周一行、每周一故事这些程序,由少先队辅导员将本周的行为重点,结合经典名句,带领同学们学习,同时讲一讲中华圣贤故事、爱国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活动的组织,亲身的参与,让学生逐渐明白了“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让他们爱心浓浓,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长辈,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5、与比赛活动整合。我们在开展“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基础上评选“诵读经典之星、诚信之星、合作之星、礼仪之星”等。同时,每个学期还举行一次诵读经典展示评比活动,如古诗文配画、书法、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主题班会和板报设计等。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编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诵读经典演讲稿 篇9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是君子。
《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吴兢说:“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是君子。
《左传》说:“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明朝薛萱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斜――宽容谦逊、一身正气的是君子。
《论语》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礼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悟本求真、追求大道的是君子。
…………
对于“君子”的议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们想要学做君子,怎么学呢?
如果,我们还是从前人的那些只言片语里去寻找君子的踪影,去学习君子的品行,难免我们顾此失彼,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做不了真正的君子,反而会贻笑大方。
能不能够把关于君子的论述概括、提炼、综合成一套具有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呢?
我想,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于君子的行为标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做君子一样的中学生,起码要有这五点。
第一点,有德。
这个德,指个人道德品质修养。
“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媚、不附、不奉、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君子首先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要傲立于世间的骨气。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君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儿女,以孝悌顺从为美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学生,以好学向善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在社会是好公民,以诚信正直为美德。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君子在己,谦虚谨慎,以遵守礼仪、安守道义为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待人,仁厚宽宏,以扬人之”善、成人之美为己任。
“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君子尊长爱幼,一身浩然正气;“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君子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君子从善如流,两袖朗朗清风。
第二点,有礼。
这个礼,是礼貌,是礼节,是礼仪。“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人前举止不失体统,仪态不失端庄,言语不失谨慎是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和质朴相协调,才是个君子。内修为德,外现为礼。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经典朗诵稿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喜欢朗诵的你们有所帮助,谢谢谢阅读!
人生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从自己的哭声迎来别人的笑声开始
到别人的哭声送走自己的无声而告终
整个过程大体上由哭声、笑声和无声组成
该哭时你就嚎啕大哭
哭它个天昏地暗
该笑时,你就尽情的欢笑
笑它个鬼呆神惊
该无声时,你就要鸦雀无声
犹如那漫漫长夜静待黎明
宁可自己多一点哭声
也要给别人多增添点笑声
只有这样
才能在自己“谢幕”时
得到别人发自肺腑的哭声相送
人生是一次旅程
这次旅程从妈妈的的怀抱开始
到走进大地的墓陵
这次旅程犹如一年四季
春天花香,夏天草盛
秋天硕果,冬天雪景
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旅途中遇到激流险滩、电闪雷鸣
那是上帝的考验
旅途中能看到沧海日出、雨后彩虹
那更是生命中的万幸
不过无论如何要记住
千里游子终回故乡
一定要走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上一篇:购房合同标准版本精编【1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