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提升论文(精彩16篇)
通过系统性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水平,促进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数学质量提升论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到教育之中,渴望未来能够通过教育实现自身的梦想,因此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农村地区,先进的教学思想尚未广泛普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比较缺乏等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农村地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尤其是数学课堂,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研究,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首先指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和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促进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模式传统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仍然只是停留在“教”的层面上,尚没有认识到“学”的重要性。这里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的“学”,即培养出学生会学、爱学、想学的学习心理和习惯;二是指老师的“学”,指要与学生沟通在一起,和学生共同学习。但是我国农村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农村地区先进的教育思想没有广泛普及和学习,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相对较少,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略有不足。
课堂沦为“一言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纵观我国农村地区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属于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会引发如下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有较大提升,课本内容会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习题练习和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沟通的时间大大缩减;二是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角色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真正的魅力和吸引力,这种教学下班级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三是因为课堂沦为“一言堂”,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机会较少,无形中拉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继续保持着传统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的良性的、可循环的现代性师生关系难以建立起来。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内容不够丰富。
不同地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各不相同,而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教育教学的思想越先进,教学手段也越加丰富。在农村地区,一方面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虽然有引进,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和日常化运用的程度,这便导致数学老师只能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无法利用更为形象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拓展和帮助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也仅仅是让学生们以理解和运用公式为主,最终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这种目的性较强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习题,内容上不够丰富,无法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长期的教学工作导致教师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所下降。
教师的工作固然神圣,但也有其弊端,即存在工作的模式化和教学内容的重复化,而且教师并非“圣人”,在长期的、循环式的重复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纰漏或者教学耐心不如以往的情况。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材只有一本,从业时间长的教师围绕该教材进行内容教学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内容重复的问题,因此很难保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学热情的下降,除了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之外,还会引发许多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负面情绪产生。
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核心改进和革新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数学科任老师应该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来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怎么高效地学习。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上也没有趣味性。任课老师要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要弄清楚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科任老师要制定课堂目标,教学内容与教案相结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的过程灵活应变,适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数学是一门思维要灵活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老师也可以用启发式的教学和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动手操作,针对问题可以及时指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摆脱思维依赖的被动状态。
小学数学课堂应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提升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全程以“老师传授+学生倾听”的过程进行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也仅仅停留在提问的简单层面上,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无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为此,小学数学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或利用日常生活中蕴含数学思想或原理的实物进行互动,或让学生们产畅所欲言对于数学的感想,让传统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和有趣起来。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除了公式的讲解与背诵外,还应该充分发散思维,让学生们找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借此加深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此外,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公式的逆推,即了解为何通过此种方法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也借此制造话题让学生进行踊跃讨论。
教师应增强教案备课能力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老师是推动新课改的主体,首先要学习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作为学生的传授者、引导者,要做好桥梁的角色,认真做好新课改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数学的科任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要读懂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多样化教学。老师要在课前了解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案例放到自己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又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又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还要设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问及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正。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增强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祖国未来人才的缔造者,因此需要老师以高度的热情和饱满的活力投入到这份伟大的事业当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思想境界再高的老师也会因为常年重复的教学工作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教学工作的创新积极性下降,因此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增强自身岗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道德素养以能够始终保持教学工作的热情,为培养国家需要、社会认可的人才而奋斗终生。此外,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方面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后勤工作,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让老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创新工作和质量提升研究当中,不被生活上的困扰所负累,如此,教学质量定然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也没有达到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期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最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素养等方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新焕发教育的活力与生机,对于学生成长、教师进步都具有积极作用。而本文更多的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和建议,研究内容和主体上都具有局限性,因此仍需要更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具体实践进行深入挖掘和钻研,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2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遵循认知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一要课前充分备课。教师要上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就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二要认真组织实施好课堂教学,上课以前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讲课时,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一是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二是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三是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3
有些高中生的数学一直是其薄弱科目,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尤其是在数学运算能力上,出错率高、运算速度慢、运算方法不合理等.由于对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都不能理解,所以题目的运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的低级错误.有研究者对165名高中数学学困生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其中数学的平均成绩只有67分(总分为120分),还不到及格水平.在初中没有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连接,也就跟不上高中阶段的学习.
2.没有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有些高中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上课时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听听,很少有自己对题目的思考,对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对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有些学生在题目错误后,只是补写上正确答案,没有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这些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导致高中数学成绩不高.
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实现学困生的优化教学。
1.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高中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对初中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将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联系起来,加强对公式、概念、定理的讲解.要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布置一定量的计算题,保证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足够的锻炼.
2.鼓励学困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只是自己讲课学生听讲,要多鼓励学困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由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困生轻装上阵,放下心理包袱,愉快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能基本把握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从而在上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多设置疑问,通过设置疑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的题目解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这样就能让他们通过对比找到更合适的解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学习方法和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既能开阔思路,还有可能学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部分定积分的概念时,将曲边梯形设置数个分割点将其分割成相应的矩形,通过课件演示鼓励学生思考“怎么分割才能使求得的矩形的面积和与相应的曲边梯形面积越来越相近?”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逐步增加切割点的数量来提示学困生进行思考,最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当切割点无限多时,小矩形面积和就和曲边梯形的面积相等.通过这样积极鼓励,合适引导的方式,能促进学困生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理解无限逼近这一数学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树立了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
3.帮助学困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有些学困生没有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也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好成绩.所以,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指导,利用零碎时间对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获得自信心.对于学困生,在教学时注意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对他们提问一些简单的概念性问题,或者一些数学原理的基本运用,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少布置较难的题目.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使学困生慢慢地感觉数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并且自己也能够学会,就会使他们重拾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4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是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提出提高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材料类专业学生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材料类专业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调研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及归纳总结几个步骤,因此,毕业论文质量反映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高校衡量教学成败和学校授予学生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1][2]。
材料类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服务于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类岗位工作,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3][4]。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现状,找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改革实际,在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相关做法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参考价值。
毕业论文是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在一般情况下采取每个学生一个题目、每个老师指导多名学生的分散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理论课不同,与实验实践课程有区别。毕业论文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文献调阅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规范写作能力的综合考察[2][5]。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可以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
1.毕业论文过程缺乏严格监管,对毕业论文优劣缺少相应的.奖惩措施。
从学校层面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务部门,部分学校教务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管理都停留在发几个通知上,而对于二级学院在落实毕业论文的管理上,缺少过程监管。导致毕业论文流于形式,而材料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时,需要进行文献调阅、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等多个环节,在无严格监管状态下学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由二级学院组织的,部分学校仅仅在毕业论文课程结束后,让学院推荐少数优秀论文,发放证书。而对于其他毕业论文,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查。由于毕业论文与学生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有关,没有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长此以往,部分学生掌握学校在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的相关制度,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毕业论文课程以敷衍了事的心态对待。
2.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投入不够。
高校教师不仅有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还有科研的考核,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本科毕业论文成为负担,指导毕业论文不能抵扣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审中没有任何作用,导致教师对指导毕业论文缺乏积极性。
对于材料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需要购买耗材、药品,还要进行分析测试。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教师要投入不少经费。而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往往比较肤浅,难以用于发表论文,这对于老师来讲,存在投入与回报不对等的矛盾,难以激发老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兴趣。
3.学生做毕业论文期间不主动、不积极,投入时间不够。
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学生在这个时间段要么在找工作或实习,要么在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在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前期,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毕业后的去向上,无论是找工作、实习,还是各种考试,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为了学生毕业后有一个好的出路,指导老师不能阻止学生参加招聘会或考试,直接导致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够。
在学生心中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不可能因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导致不能毕业或拿学位,这种意识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不主动、不积极。另外,除了少数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会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作,而用人单位很少通过毕业论文考查学生,这使得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没用,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将专业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方面考察,面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我校材料类专业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应对,并取得一些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与毕业论文结合,提高毕业论文研究质量。
目前,通过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课题及学院科研训练项目,很多大学三年级甚至二年级学生就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献阅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院鼓励老师将科研训练项目与毕业论文结合,这样延长了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同时,科研训练为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时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获得更好的数据也会更好。在学院实行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结合教学时,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很多本科毕业论文的成果都能作为教师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解决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的问题。
2.学院免费开放公共实验室及大型分析仪器,服务于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之间的关系。材料类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时,需要進行大量的实验研究,而对于很多老师来讲,没有实验室和科研经费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及分析测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期间,学院将材料类专业教学实验室对全院师生开放,提供公共的实验平台;不仅如此,学院将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免费开放,用于学生毕业论文中实验样品的分析和检测,解决缺乏科研课题的老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时经费上的问题,而学生在实验室能自由做实验,也提高了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兴趣。
3.严格监管,把控质量关。
学院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教学,针对材料类专业的特点,学院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成立了专门的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在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全程监管。
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学院严格把关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为了控制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实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间交叉评阅制度,不仅如此,每位学生在答辩前所有材料需要经过教学院长审阅并签字。学院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在第一次小组答辩过程中每个小组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学院按一定比例抽取每组排在前面及后面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对毕业论文表现好的学生及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和老师提出警告。
三、结语。
面对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我校材料类专业通过将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免费提供公共实验平台,严格监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积极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从毕业生情况看,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数量显著上升,不少论文被sci、ei收录,材料类学生考研录取率及考取“985”、“211”高校研究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同时,我院学生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5]曾桂生,罗胜联,童永芬,等.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与提升策略--以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7(06):57-62.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5
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老师对这些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敏感,老师稍有这种情绪,他们很快就会有所察觉,以致学习态度更不好,学习成绩更下降。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这些学生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差生都有他们各自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是因病造成知识有缺漏;有的是课没有听懂也不敢问;有的是一时对某件事物有兴趣而放松了一段学习;也有的是家庭条件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是学习方法太死,智力水平低。因此,教师对待差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
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因此培养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引入”就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生生发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学习什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引入,总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上作文章,以能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中去为准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运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授课。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使他们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本身软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师能够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力,将数学这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这来回往复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他们体验到了课堂上原本抽象的东西能应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更好地改变生活,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学习。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将一直以来农村教师沿袭的只根据课本内容一丝不漏地讲给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转变为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动化教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包涵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知识传授的具体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案例场景,变抽象为形象;二是将学到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程的重要步骤。做好预习功课,事先接触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掌握对新课程的理解情况,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负担,形成有缓有急、有主有次的听课节奏。对于数学课而言,因其自身与别的学科相比,需要有较为缜密的思维贯穿整个过程。因此,没有预习直接听讲,便极有可能因某一处的理解失误或思维停滞导致不能与随后的内容有效链接,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因此,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
课前预习往往不是在课堂中进行,经常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自行进行,由此教师便很难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不知道他们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预习的效果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前预习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体积与容积”一节时,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观察一下吃饭用的碗与妈妈洗菜用的盆哪个装水更多,然后动手试一下,要用几碗水才能装满一盆;坐在同样的沙发上看电视,如果只坐小朋友,能坐几个人?如果大人能同时坐几个等。通过这样的体会,使他们形成体积与容积的初步认识,上课的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很容易将新知识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引入。
大部分家中有果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问题,耳濡目染,很容易理解,经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了利润的含义和折扣的实质。这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提炼出来,上升为数学定义后的,只有将其还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意识。在通过通俗化的生活案例引导理解后,很容易将日积月累的数学经验转化为可供思考、操作、交流的学习资料,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亲切感,刺激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课堂知识教授完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体验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比如,学习了“浓度”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喜好程度亲手给他们泡一杯糖水,喜欢甜东西的放两勺糖,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大量糖的.放一点点或者不放,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据自己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算一下浓度。类似的课后作业十分受学生喜爱,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总之,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要达到小学数学寓教于乐,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富有实际意义且非常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生活化教学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不断革新完善。
[1]王明华.数学教学生活化例谈[j].考试周刊,2011(38)。
[2]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7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1.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比如初一正确掌握了绝对值以后会为我们初二学习二次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
2.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立足课堂,加强运算教学,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示范;强化作业,训练和考试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反馈,讲评,改进。其次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培养运算信心,使学生敢于动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享受运算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8
要想进一步提高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需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实践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课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结合,比如说提问示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结合,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农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这是因为,通过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刺激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欲望,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当前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予以改正,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与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可能没有更多的教具或者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数学课程的学习极为枯燥乏味,长期以往下去,必定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无法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因此,一定要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加丰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或者补助,这样才能帮助学校更好的发展自身。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民族更加强大,让国家更加兴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以及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作者:郑受富单位: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城北小学。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负数。
2.进一步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会解决有关比例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他们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6.整理与复习。
1、认真学习新教材,读懂新课标,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超周备课。
2、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3、平时多看一些教育书籍,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及时有效地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1.上课多加提问,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下,为学优生的提高,增加一些有梯度的练习;
2.多和学困生进行课下交流,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课外辅导,成立学生辅导小组;
4.做好家访工作。
每个单元学完以后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再加期中和期末各一次。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0
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老师对这些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敏感,老师稍有这种情绪,他们很快就会有所察觉,以致学习态度更不好,学习成绩更下降。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这些学生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差生都有他们各自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是因病造成知识有缺漏;有的是课没有听懂也不敢问;有的是一时对某件事物有兴趣而放松了一段学习;也有的是家庭条件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是学习方法太死,智力水平低。因此,教师对待差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
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因此培养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引入”就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生生发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学习什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引入,总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上作文章,以能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中去为准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广泛采取激励措施。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
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进行科学有效的因材施教措施。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留心观察和善于发现,对于同一年级同一年龄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个人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习惯和性格,这就表明他们具有了各自独立的接受知识的兴奋点。教师如果很准确地掌握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然后辅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特别要提倡的是因材施教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科学运用。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下苦功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最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我没让学生探索,讨论,而是直接出示学具纸让学生自学这些规定性的知识。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我从中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奋点,以便进一步作好有效的辅导教学工作。
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教学质量。
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模式。
目前无论是小学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模式都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数学教育迫切地需要新的教育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想出更加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转换身份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交换身份,小学学生自己制定上课讲述的内容,自山地进行发挥,教师变成学生认真地听讲,这种模式有助于数学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胆量。再比如说,进行小组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数学学习小组,有的小组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有的进行各种图形面积的学习等等,不同的小组最终进行比拼,看哪一组的学习成果更加牢固。像这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数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小学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其实数学的学习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数学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当然学习方法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会的,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首先要教会学生们仔细地观察,其实部分数学题目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而制作的,只要将某个知识点了解清楚、仔细观察题目,那么这一种类型的题目也就都不是问题了。然后教会学生们总结、归纳,在学习完一个阶段的内容之后,定期地进行归纳整理,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其实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整个小学学习质量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的质量都是有好处的,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
适当地做一些数学习题,有选择地做题。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用做练习题。小学数学教师的选题是非常重要的,选出的这些题目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这样才能起到做习题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初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心算之类的基础习题,让学生们打好心算的基础;在学生们逐步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习题的难度与质量;最终选择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们适应多变的题目类型。不要盲目地大量地做题,只有数学教师对于习题进行一定的筛选、考虑,有选择地让学生们做题,学生们才能真正地从习题中学到知识,这才是做数学习题的真正意义。
4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和谐教学状态下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在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的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在学生比较普遍,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乎为零。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
减少机械化教学程序。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1
摘要:在我国教育当中,农村的小学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学却并不乐观,特别是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对我国未来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农村的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城市教育相比,由于经济水平以及地理环境上的限制,因此导致农村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制约了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农村学生的发展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这不仅为了能够让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之一。而在农村小学的教育当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低效、耗时、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在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所导致的。
1.1脱离现实生活。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就需要将数学课程的教学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以此来提高数学课程学习的质量。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以及实践活动的应用教授较少。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过于的理论与抽象,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无法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与实践活动当中,从而影响了数学课程学习的质量。
1.2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从当前农村数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教学方法的错误理解,导致即便应用了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只是停留在“形”上,而没有学会“神”。这样一来,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1.3教学模式过于生硬。
从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于生硬。虽然按照新型教学模式理论上的做法去进行备课,然后却没有贴合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自然而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一定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然而大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新型教学模式,骨子里却依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4教学方法较为枯燥。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就被外界事物吸引,导致很多时候学生对学习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加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手段有限,往往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进行教学,使得课堂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1.5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出,其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从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笔者发现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这样一来,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很容易就会丧失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的学习。
2.2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这是因为,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升学,同时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作用。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则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2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而导致的生师比矛盾日益突出,硕士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结合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经历和对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数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的特点,提出对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改革方法。
[关键词]毕业论文;数学类;培养;质量。
毕业论文是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目前硕士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1][2]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起,我国开始进入大学全面扩招阶段,各个院校招收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师资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这一方面导致生师比矛盾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导致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这对维持原有硕士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3][4][5]以上两个客观外部因素均导致了硕士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出台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厅[]14号),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成为高校教学和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选题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难度在不断下降,题目越来越贴近课本基础知识而远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往年相比,有新意的题目越来越少,重复率很高。这也导致了越来越难评选出真正的优秀毕业论文,多人一题的现象很普遍。
(二)完成度问题。
从论文的完成度来看,出现的问题更多。以往教师还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少许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体现自己的工作。现在教师只要求学生把问题弄懂、写清楚就行,只要把别人做过的事情重复一遍就行,只要格式上没有问题就行,只要不明显抄袭就行。就算标准降低到如此,许多学生的论文还是惨不忍睹:格式极不规范,字体字号错乱,前后不统一;图表没有图题、表题,缺少序号,图表采用截图,清晰度不够;摘要不像摘要,写不清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如何解决,有何收获;英文摘要全靠软件翻译,词不达意,语句不通;正文结构不合理,缺少引言和背景介绍,直接进入正题;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在正文中没有标记引用。更有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抄袭前几届学生的论文或者网络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在答辩时一问三不知,连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都讲不清楚。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素质下降、找工作难分散了精力、论文准备时间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造成的。事实上,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是不合理的。我们认为,硕士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和教师没有重视毕业论文。首先,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招導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学校行政部门最关心的事情。而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正好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重合,并且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就业的关系不大,所以主管部门不仅没有对毕业论文质量提出高要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学生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其次,由于生师比不断上升,每个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任务加重,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得不到教师的充分地指导和有效监督。最后,由于缺少对指导毕业论文的奖励机制,教师的辛劳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教师花大力气指导出优秀毕业论文,却没有得到任何考评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回报,这样教师自然越来越不重视指导毕业论文写作。
数学类硕士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三个专业。其中统计学虽然属于独立的一级学科,但在大部分高校都是放在数学系下面招生,和数学专业的培养方式类似。与理工科其他专业相比,数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具有理论性强、工具性强和实践性弱三个特点。
首先,数学专业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偏重科研基础训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的人才。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比较理论化,很少有课程涉及具体的应用环节。这就导致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类研究生化,大多是简单的数学理论科研问题。而对于当前的数学专业硕士生来说,由于专业功底差,基础不扎实,或者从事数学研究的兴趣不高,要想把数学理论问题做好的难度很大。前些年,数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大多数都是和数学理论相关的题目。最近几年,数学理论类毕业论文题目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即使有学生选择也只是些科普综述性的题目。
其次,数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工具性。随着硕士生培养方案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就业率,数学类专业都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了很多工具性课程。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化数学建模、金融建模等课程,统计学专业强化数据处理和分析类课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强化编程类、计算机应用和数据挖掘等课程。这也使得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逐渐和某一工具性课程相结合,研究或实现某一工具算法的使用过程。这类毕业论文既能体现专业背景,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最后,数学专业的实践性较弱,缺少对口的一线工作岗位,适合做间接开发和二手数据处理。不同于建筑、机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实践型专业,数学属于研究型基础专业,所学知识更适合做一些间接研究型的工作,如教师、研究员、数据分析师和开发工程师等。换句话说,数学专业属于万金油专业,没有具体的对口职业限制,学生掌握的只是工具,用来做什么要看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类专业在毕业论文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制定相关的题目。在我们指导过的毕业论文中,有做金融证券建模分析的,有做农业数据分析的,有做数据挖掘的,有做社会调查问卷分析的,只要是能用到数学工具来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都认为是符合专业定位的好论文。
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和数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三点思考,目的是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这三点分别是上层的政策保障,中层的经济刺激和底层的过程优化。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学校管理层要拿出政策强化硕士毕业论文的地位,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其次,要有相应的考评激励和经济鼓励,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再次,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要改进原有的做法,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
(一)制订政策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硕士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育厅[2004]14号)中明确指出,毕业论文(设计)水平是在硕士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突出位置。虽然高校的主管部门要求高校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但是没有给出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详细指标体系,只是含糊地要求毕业论文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此,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要求达到选题和专业相关、格式正确、一人一题这样的简单指标即可,这导致参与者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意愿不强烈。对于这一问题,学校管理部门一定要带头立好规矩,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在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中的比重,要制订详细的制度,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随机抽查、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对毕业论文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把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不能放松要求。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查要有详细的量化指标,比如选题难度、个人工作所占比例、创新性工作所占比例、完成度等。只有对院系和学生两头严格规定,才能引起双方的共同重视。
除了设定外部压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外,还要有一定的内在奖励政策作为辅助,增强内生动力。不然,再严格的规定也只会使大家表面附和,心底抗拒,应付了事。随着学生的增加,学院为了鼓励教师多带毕业论文,提高了带毕业论文的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多带毕业论文的热情。但是这种激励的效果仅限于选题阶段,导师为了多带学生,会想办法出一些好题目吸引学生。然而,在招到学生后,后续的指导过程没有任何奖励,即使带出了优秀毕业论文,学生和教师也不能获得任何额外奖励。因此,不仅教师无心栽培优秀毕业论文,学生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争优。同上课相比,如果评教成绩高,教师在评职称和评先进时会得到加分,而带毕业论文,带多少和带的质量高低对评职称评先进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很多教师宁愿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也不愿花在指导毕业论文上。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拿出相应的政策奖励和经济奖励,对获优秀论文的学生、指导教师以及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要予以表彰,大力宣传表扬,对院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給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评职称条例中增加指导优秀毕业论文的条款,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可以作为年度评优的首推对象,以充分发挥评比表彰在教学实践中的激励作用。
(三)优化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
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都具备后,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鼓励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优秀硕士毕业论文都是学生很早就和指导教师建立了联系,有的是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有的是进入导师课题组、旁听讨论班和参与部分研究工作。建议在大学第二年开展硕士生研究计划,通过数学建模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提前为学生分配导师,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和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和其他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了解学科前沿,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为学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让学生了解学位论文的准备过程和写作方法,保证格式正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3.引入研究生的送审制和预答辩制,如果论文达不到要求,要限期整改,不然不允许答辩。4.使用防抄袭工具对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者不允许送审,坚决杜绝抄袭等违背学术道德的情况发生。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经历和对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毕业论文的地位,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度。其次,出台奖励政策作为辅助,增强内生动力。最后,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前和导师建立联系。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硕士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书博,王秀哲,谷文辉,平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5).
[2]许信刚,童德文.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10).
[3]王颖,尹勤,王晨,陆凯霞,万振东,唐虹.硕士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大学教育,(12).
[5]王晓波.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流程和质量研究[j].大学教育,(5).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3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在蜜糖里长大的,他们要么粗心要么不思进取,不知道父母的辛劳,不懂得坐在教室学习有多幸福。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每当我看到班里的学生不认真听课,不好好完成作业,数学成绩不好时,我就会要求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看父母是怎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让学生观看电影,看看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能够坐在教室学习是多么幸福,以后他自然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成绩自然也就好起来。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教育学生不仅仅是要教会他们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现在的学生不是称赞两句就能把学习搞好的人,他们已经不轻信吹捧。把他们投入生活实践中,亲自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
五年级的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
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落后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那么也容易形成竞争力,同学彼此之间积极竞争,老师抓住这个势头引导成为学习的动力,那么这个班的成绩也自然会提高。
如我在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感觉有点不活跃。于是我先请一位男同学回答正确后,就说:“男同学果然聪明啊!女同学呢?怎么你们不积极回答,是因为男同学比你们聪明吗?”刚一说完,女同学就用她们特有的尖嗓子大喊:“不是……”“不是的话就积极回答问题,看看是男同学厉害还是女同学厉害。”接下来的课就上得相当顺利,学生也很活跃了,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当然,要适当控制竞争的度,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这样就不利于班里的团结了。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数学本有的价值。所以,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贯彻这一目标,让学生认知到数学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的,在数学课堂教学围绕实际应用来展开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如何使用比例计算”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出一棵树的高度,这时学生就会提出如何测量,多数学生会因为树的高度,会提出无法测量,除非爬上树,这时教师要引出比与比例的计算,充分说明计算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比与比例的计算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不错的导引情境。
再比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际植树,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情境的创设要巧妙一些,难易程度适中,便于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植树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设定植树问题,让学生从种植小树来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学生在100m的小路上种植小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两端要栽),问:学生一共可以种多少棵小树?其中,教师可以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加强学生集体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在20m需要几棵小树,以此类推30m、40m、50m等等,这时,就会有学生很好解答出答案,完成教学的目标。
注重教学策略上的变化。
在新课改下,教师成为主导,并非主宰。教师虽然仍要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成为对话者,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安排“话题”,富有艺术地控制着教学过程,统治学生的权利在理论上被剥夺了。这样有利于教学,参与互动式教学在技术难度上远远超过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更为重大。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赋予教师法定的威严,但不排斥教师因可爱、可敬而自然赢得的爱戴与尊敬。有效教学,遵循新的教学原则,主张新的教学理念,要通过互动,生成个性,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听话者,而是与教师完全平等的对话者。有效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本,教学思维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让学生在做题中死板硬套。学生运用公式非常吃力,忽视了公式的推理过程,以致造成学生不能理解其蕴含的意义。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就蕴含着两种数列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也有的教师草草地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思维水平较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教学方案中着手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
如何提升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按照传统习惯,我们都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迫接受知识的。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把学生放到教学课堂的主要位置,从而强化学习质量。
就拿数学中的因数、倍数知识点来说,我们不能采用之前的灌输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述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之后就是让学生来自主分析学习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个数问题,当然也可以适当设置组队讨论等环节。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而且可以培训他们自主思考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常见的东西的引用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掌握,当然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抽象思维不完善的小学生的。通过这种引用类比,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
就拿“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来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和平移旋转有关的事例,诸如车在直路上行进就是相当于平移,我们玩的风车工作起来就是在进行旋转等来引出相关的概念。这样既简单又直观有趣的例子就是情境教学,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而不是只是单纯地记忆概念,这样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如何提升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融洽、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另类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中,不断融入课堂之中,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进行有关知识的教授时,应该多多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有关知识,掌握好有关的定理和概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某一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加速器。所以,一旦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待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学习该门课程的效率也会获得提高。但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较之前的低年级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有一种畏惧心理,也有一种逃避心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断减少。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个关键时期,保持住甚至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甚至在刚接触到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多以简单的题目为主,探究性的综合题型为辅,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方面相对均衡。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4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维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必要时教师可对学生的思维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的思路带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开拓思维。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我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把学法指导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命题。在证明命题时,引导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几个判定定理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几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怎样添辅助线,我就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最后我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练习,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因为每个人的收获和体会不尽相同,在总结中可以取长补短,来完善自己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并因此而互相启发。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亲近知识,从而将知识牢牢地掌握。
平时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正面传授,有时候也让学生们将问题“反过来思考”,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逆向思维。实践证明,逆向思维在学习中十分关键,它可以从另一面去弥补正面传授知识所造成的片面和缺陷,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变刻板解题为灵活运用,对学生的益智以及逻辑习惯的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巧设疑问,以问激趣,巩固知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讲,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的引导,没有突破自己的局限,也很少有机会商讨问题。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起来,通过一切方法让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多评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产生疑惑并且主动地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同时我还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设置疑问,有些问题可以采取真假参半的特点,去“迷惑”学生,学生可能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那么做也没有错,而一旦问题的答案揭晓,学生们就会恍然大悟,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正数与负数的学习中,我就设置了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怎样判断正数和负数。在提问题的时候,我做了一点暗示,并且举出了几个例子,让学生们进行多项选择。通过这样的设问,培养学生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寻求答案的习惯。对于学生们所给出的答案,我请大家加以评议、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找出原因。然后找出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并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喜欢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的特点。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找准问题的“点”,抓住所有表达和讲述的中心含义,而且要简明扼要,让学生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寻求答案。切忌问题泛滥,总是提问学生,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而冲淡了本应掌握的重点。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5
1.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从分层教学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且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方式的要求日益高涨,我国新课改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比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一以及课外学习单一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索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推进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慧英.新课改下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02).
数学质量提升论文 篇16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堂成为师生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殿堂。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严重脱节。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部分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共同体。
2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民主学习的权利,对学生既要讲究民主,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要热心的指导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性以及创新精神,还要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出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自觉地接受数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师的态度和蔼亲切,语言生动幽默。
教师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学生交谈,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他们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式的教师,会向你倾诉心里的想法或者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对教师有好感,也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期待这样的老师的到来,因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给大家也带来了快乐。
授课应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
数学这门学科的连贯性强,新的知识往往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总要把与此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温习导入再逐步加深,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将相近的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必要时还需建立知识框架图。
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模具,实施趣味教学。
要求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多看教学参考用书,把握教学目标,吃透重点、难点,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丰富教师内在的学识,而且要想办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勤动脑、想办法,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增加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只针对少数的优等生,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所以,要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二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于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体现数学内涵,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三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理论化、概念化,其实,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内容最能贴近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大胆引入生活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