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语录参考优秀12篇

圆圆 分享 时间: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德行乃立身之本,何以修身齐家?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论语的语录参考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的语录参考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篇1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

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论语经典语录 篇2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论语》经典语录摘录 篇3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16.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2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2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2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7.道不同,

2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2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1.巧言令色,鲜亦仁!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3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41.“巧言令色,鲜矣仁。”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3.德不孤,必有邻。

44.巧言令色,鲜矣仁。

4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4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5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5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5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篇4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3子曰:“道不同, ”

子曰:“道不同, ”《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

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应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论语经典名言警句摘抄 篇5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到韶山)

14、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0、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2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2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25、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2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2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7、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40、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论语经典语录 篇6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经典语录摘录 篇7

1、无知就像是一朵精致的花朵:摸一下,它就消失了。

2、伟大的艺术家看不到事物的真实。如果他看到了,就不再是艺术家。

3、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他没有敌人,而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喜欢他的。

4、社会仅仅以一种精神概念而存在,真实世界中只有个体存在。

5、要避免争论,争论总是俗不可耐,而且常常令人信服。

6、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7、女人在世上的日子要比男人好过得多。她们有太多禁忌。

8、报纸和文学的区别是,报纸没法读,而文学则没人读。

9、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而且,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件好事。

10、坏女人给我麻烦。好女人令我厌烦。这就是她们唯一的不同。

11、争论是俗不可耐的,因为道德社会里每个人都持完全相同的观点。

12、女人的生活中只有一个真正的悲剧:她总在缅怀过去,却必须活在未来。

13、除了感官,什么也不能治灵魂的创痛,同样,感官的饥渴也只有灵魂解除得了。

14、当美国的好人死了,他们就去巴黎。当美国的坏蛋死了,他们就去美国。

15、失去一个父母可以看成是一种不幸;失去双亲看上去就像是一种粗心了。

16、教养良好的人处处和他人过不去,头脑聪明的人处处和自己过不去。

17、适度是极其致命的事情。过度带来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

18、就像亲爱的圣芳济一样,我也和贫穷联姻,但我的婚姻并不成功。

19、我们教给人们如何记忆,却从来不教他们如何成长。

20、我简直太聪明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21、美国是唯一一个直接从野蛮进入颓废,中间没有经过文明阶段的社会。

22、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受的惩罚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23、三十五岁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年龄;伦敦社交圈内满是这样好多年一直保持三十五岁的女人,她们可以自由地挑来选去。

24、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世上只有两类悲剧,有些人总是不能遂愿,而有些人总是心想事成。

25、请转告我对这家饭店厨师的。赞誉,这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三明治了,还有,我点的是豆瓣菜三明治,我并不是要面包片中夹一块菜田。

论语的语录 篇8

1、《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2、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4、待人真诚,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进。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7、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 ”

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孔子语言特点是言约而义丰。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这章经文只有一句话,但孔子对弟子冉雍的评价却非常高。在孔子所教育的弟子中,直接评价一个人可以做一个地方长官的,冉雍是甚中一人。

1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5、不要想要速成。

1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变化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大量名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就突显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7、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18、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19、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论语的名言警句 篇9

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苛政猛于虎《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16、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孔子《论语》

17、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论语》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20、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孔子《论语》

21、“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论语》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3、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论语》

2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论语》

2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孔子《论语》

论语的名言 篇10

1)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6)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7)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8)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经典语录摘录 篇11

1、道不同, (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论语语录 篇12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48 4483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