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汇总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第一篇】

1、抓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2、抓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来陶冶人民的情操。一年来,共开展了春节文艺晚会、谷雨诗会、全县税务杯歌手大奖赛、全省千禧城四进社区展演,全国四进社区经验交流会南昌象湖公园展演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分别获得省市优秀节目奖和优秀组织奖。同时,为活跃农村人民群众生活,共送戏下乡200余场,送电影下乡20xx多场,送图书下乡5000多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3、抓发展,做强做大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产业。

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壮大自己。要开创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一年来,我与全局人员一道,重点抓了三大产业。一是文化产业。我县现有文化产业经营户200多家,从业人员20xx多人,为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积极提供服务,做到管有序、放有度,使之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广电产业。重点提高收视质量和扩大城乡覆盖面。到目前为止,全县架设光缆网66公里,开通光节点38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经济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增长30%。三是旅游产业。在莲塘镇开设了海外、康辉旅游门市部,全年接待进出旅客10万人次。

4、抓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率。一年来,我重点抓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局班子成员有三名,三名都是正科级,为了充分发挥两位助手的作用,自己做到了有事多商量,办事公开,分工合作,使全体班子成员心情舒畅,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进取心。

作为一个单位的班长,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干群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己第做一件事都能严格按照局规章制度执行,从不搞特殊化,准时上下班,除特殊情况外,做到多出勤、出满勤,有时有紧急任务,如文化市场检查,工作到凌晨五点。在权利面前,自己能正确运用,淡泊名利,以廉洁自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做好群众的表率,当好人民的公仆。

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第二篇】

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预定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一)创新工作机制,旅游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

居快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配合。20xx年,我们积极争取各级重视,部门配合,形成了全市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浓厚氛围。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对接鄂西圈的旅游工作,成立了荆门市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推进鄂西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133”旅游发展思路。市人大二次召开人大委员会和人大主任会,调查、走访、听取全市旅游工作发展状况。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通过了《漳河风景区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批复了荆门生态文化旅游(集团)开发有限公司。市政协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专班研究荆门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并向市委提交了《荆楚门户休闲之都》调研报告。实行了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市领导包联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把发展文化旅游业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坚定发展思路,旅游发展框架进一步明晰。

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专家、业内资深人士先后走进荆门看荆门,组织市“四大家”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走出荆门看旅游的工作方式,立足荆门旅游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7月13日在市委常委会上确立了荆门旅游业发展的“133”总体战略,解决了荆门旅游业争论多年的战略思路问题,即:

突出“一个特色”。主打“休闲旅游”品牌,将山水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鄂西圈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卡设“三大板块”。一是京山山水休闲板块。计划总投资109亿元,主要投资10亿元改造提升鸳鸯溪漂流、美人谷等精品景点,挖掘汉代特色文化,恢复建设两汉古街和绿林古寨,提升绿林山景区品质;打造京山“网球之乡”品牌,发展网球运动休闲产业;投资亿元,高品位开发京山温泉国际度假村。二是钟祥文化休闲板块。计划总投资167亿元,重点以明显陵为核心,以明文化为主题,建成占地20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的大型明文化主题公园;用长寿品牌包装大洪山旅游,大幅度提升黄仙洞-娘娘寨景区品位。三是中心城区运动休闲板块。计划总投资143亿元,主要依托漳河水库、李宁体育用品工业园区、荆门城市运动公园、掇刀喜民园农业示范点,发展运动休闲产业,重点开发水上运动休闲和水上飞机观光等新项目,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漳河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建设楚国城和象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

培育“三大”。即以明显陵为主体的中国明文化主题公园,以绿林山、大口、虎爪山、太子山森林公园为主线的百公里森林生态休闲走廊,以及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库外为主、划定区域”的开发原则,打造华中滨水休闲第一湖——漳河。

(三)完善规划体系,旅游发展基础盔一步夯实。

要让荆门旅游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对接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荆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文化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一总三专规划顺利与省鄂西圈对接成功。《漳河风景区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沙洋纪山楚文化旅游区详细规划》、《明显陵风景区总体规划》、《荆门市仙居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喜民园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屈家岭生态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四)狠抓资源整合,旅游项目建设有新进展。

一是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六大景区,重点策划包装了83个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规模达550亿元。目前,全市在建生态文化旅游项目33个,总投资规模160亿元。其中京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村、惠亭湖风情园、仙居乡村游风景区、十里花卉长廊、明显陵扩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玉丰国际大酒店已对外营业,帝豪国际大酒店进入工程尾期,避暑山庄二期准备在十三运会期间正式营业。二是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在建设十大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十二大旅游名村的创建工作,其中有5个旅游名村进入全省旅游名村创建行列。继续推进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对全市600多家从事农家乐的企业进行评定授牌,实行规范管理,全市三以上农家乐达到102家,目前已有90户农家乐享受全省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补助,直接从业人员5200人。

(五)拓展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知名度有新突破。

通过细分目标市场、推出特色产品、实施差异化促销等方式,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实现了客源大幅增长和客源结构优化。一是以旅游节庆活动为抓手,扩大荆门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荆门旅游形象定位和特色,举办中国荆门第二届油菜花旅游节,积极推介荆门文化旅游品牌,取得明显宣传效果。在人民网组织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中国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荆门位列第三名。二是寻求差异化发展,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市委书记傅德辉同志、市长王玲同志等“四大家”领导亲自带队,分别赴武汉、宜昌、河南、西安、江苏等地进行旅游宣传推介,与当地政府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当地旅行社签署组团合作协议,开展了“中原万人游荆门”、“武汉人游京山”、“西安人看荆门”等活动。全市共接待武汉城市圈游客190万人次、河南游客万人次、陕西游客20万人次、江浙游客10万多人次。三是加强了地接市场开拓。6月23日,荆门市旅游协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成立了旅行社、景区、饭店专业委员会。通过旅游协会换届,各专业委员会形成了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市内旅行社加强了与周边、省外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对接,大力开拓本地游市场。

(六)组建旅游集团,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的支持下,经多方论证和调研,7月28日,荆门生态文化旅游(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填补了中心城区无龙头旅游企业的空白;通过向省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申报,荆门旭冉国际旅行社于4月28日成立,改变了荆门旅行社无国际旅行社的落后局面;重点支持和服务星球置业大力发展酒店业,打造荆门酒店业集团。三大旅游集团的成立,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旅游企业小而弱,各自为政的状况,从而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是我市旅游业向做大做强迈进的实质步伐,也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七)加强规范管理,旅游市场秩序有新改善。

一是规范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对漳河风景区、龙泉公园(象山风景区)4a创建和大口森林公园、白鹿春景区的3a级创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开展了景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景区环境、服务质量、旅游秩序、旅游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治。景区管理得到加强,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景区内尾随兜售,强买强卖的现象得到遏制。旅游商品实行了定点销售和明码标价,各种服务性收费也有物价部门批件。景区讲解员实行了公示制度和挂牌服务,做到了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三是加大对旅行社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零团费、虚假广告、不签订旅游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开展导游计分制检查和旅行社服务质量的监督,认真受理旅客的投诉,从源头上控制了重大旅游投诉案件和“黑社”、“黑导”、“黑车”等违法经营事件的发生。四是提前谋划省十三运会旅游接待工作。组织专班对全市住宿接待能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省十三运会住宿接待工作的调查报告》,对十三运会期间客人接待规模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客源分流建议方案。五是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召开了旅游企业加强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会议,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办法,切实加大了防控力度。

(八)强化队伍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有新提高。

一是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树形象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既不脱离中心工作搞活动,也不因为工作忙而忽视活动,做到了把活动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各项工作结合到活动中来,以活动的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新成果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通过认真学习,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使全体机关干部进一步更新了观念,转变了作风,强化了服务,提高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工作。二是开展了导游年审培训。以导游年检培训为载体,积极探索导游队伍建设的新路子。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要求,组织全市导游人员进行了集中专题培训。采取邀请省内专家授课、导游词创作、景点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导游员对我市的旅游景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三是对旅行社、宾馆从业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教育他们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使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第三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明确提出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做大做强,积极解决制约全市旅游发展中的政府投入、执法机构、景区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对促进全市旅游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县区发展旅游热情空前高涨,竞相开发旅游资源。市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地位认识得到提升,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年来,新增具一定规模的旅游经营单位45家,目前全市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27家,其中旅行社50家,国家3a级以上景区7家,国家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人员达500多人,全市旅游从业人数万人。“清代王朝发祥地、北方山水魅力城”城市旅游形象得到普遍认同,旅游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年共开发完善具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11个,投资金额超过6亿元。

精品项目日臻完善。红河峡谷漂流经过不断规范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大幅提高,并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全面完成了游船码头、餐饮设施、洗浴服务设施的完善,市政府扶持的万平方米停车场及道路安保工程已经竣工交付使用。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项目开发获得极大成功,继一期极地馆投入使用取得较好效益后,二期工程世纪丛林如期完工并倍受游客青睐,表演剧场等接续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重点项目不断推进。三块石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游人数量逐年上升,对周边度假村及农庄起到了较强的辐射效应,今年政府扶持的北部景区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萨尔浒风景区规划已经形成,今年政府重点扶持的努尔哈赤雕像修复工作已完成,烟雨楼、邀月亭修缮工程将于年底前完成全部拆除工作,明年5月份竣工并向游人开放;猴石森林公园转制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2000万元进行了宗教、娱乐项目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岗山风景区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山门的建设;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等项目也得到了有效完善。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政府1000万元旅游专项配套资金的注入,引起了各县区及相关景区的极大关注,带来了6000万元各类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开发迈出了较大的步子,提高了项目品位,完善了景区功能,特别是红河峡谷漂流、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等经典旅游项目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我市旅游产品已由过去的单一观光型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形成了清前史和满族民俗等4个重点旅游区域和启运之旅、生态之旅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精品体系初具雏形。

20*年,全市旅游宣传工作以基础客源市场为主攻方向,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度宣传推介我市重点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辽宁《第一时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新北方》三个月、《娱乐频道》三个月的集中广告宣传,在沈阳及市内首次设立大型旅游广告牌14块,在《辽沈晚报》、《*晚报》、《游客》等报刊杂志上进行广泛宣传,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收到较好宣传效果;组织全市重点景区、旅行社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并连续两年获得东博会最佳展台奖和最佳组织奖;组织县区及旅游企业前往长春、四平及省内七城市进行旅游大篷车巡展;进一步完善落实《*市对域内外旅行社奖励政策》,受到域内外旅行社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通过旅行商大会、媒体采风、“五一”、“十一”黄金周十八项系列活动等,使来抚游人数量持续上升,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目前经营我市旅游线路的域外旅行社已达到210家,域内旅行社也将市内游作为主要业务,地接量逐年上升。我市已成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以完善基础设施及重点景区配套工程为重点,着力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今年市政府投入150万元,在高速公路出口、重要景区内设立导游示意图、交通指示牌、景区标识牌33处;新修景区游览路20公里;新建停车场2万平方米;设立旅游厕所9座。重点景区配套项目开发也取得明显效果,今年新增三块石小鹿沟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7个,大房子村等旅游农庄5个。世外桃源风景区、金山石佛、岗山风景区、高湾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及旅游农庄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为重点,开展旅行社质量评价工作和行业评选竞赛活动,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游客满意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旅游执法队伍组建后,以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建立了各项执法工作制度,加大了市场监管检查力度,建立了50家旅行社诚信档案,规范了旅行社评价体系,并对全市70多家重点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进行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和整改复查。开展了“零负团费”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违纪的旅行社进行了严肃查处,全市旅游行业受到极大震动。认真处理解决旅游投诉,游客满意率达95%以上,全市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圆满完成了首次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区的各项考务工作,树立了*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成立了旅游行业协会及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景区三个行业分会。加强行业自律,以处理零负团费、规范旅行社报价为重点,组织旅行社签定了自律公约,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对青岩寺线路进行了严格规范,杜绝了强制消费行为,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不断加强与沈阳等中部城市的旅游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沈抚旅游一体化。与沈阳共同举办沈抚旅游欢乐行等系列活动,同省内中部城市开展联合促销活动,联合制作旅游宣传品,将我市重点旅游产品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精品旅游线路,与周边城市正在形成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格局。同时,为推进沈抚旅游同城化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沈抚同城”的构想,依据旅游资源互补及错位开发的思路,编制了《沈抚旅游同城化发展规划》;着手进行两市一个主题、多条线路和触点的旅游形象策划,与沈阳共同打造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绿色森林、节庆活动、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10条精品线路;与沈阳共同举办了“沈抚旅游同城化”研讨会,对下一步如何在产品开发、项目推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行了深层次探讨,明确了旅游开发重点及未来我市旅游业发展方向。

成功举办了20*中国(*)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群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明显提高,吸引了近千家中外旅行商广泛参与,省内外媒体给予极大关注并进行高密度大力度报道。我市旅行社、主要景区与域外旅行商签订大量输送游客协议,参与市民达30多万人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且越来越成为市民的一个盛大节日,增强了全市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同时,*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荣获首届“节庆中华”活动创意奖侯选提名。

旅游局个人年度总结【第四篇】

2018年,对文体和旅游部门来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原文化广电体育局与旅游局合并,整合成为文化体育旅游局,开启了“文化+体育+旅游”的综合管理模式。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两手抓,在着力推进机构合并的同时,始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紧扣发展民生主题主线,务实创新,紧张快干,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揭开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重大工程。1、xx博物馆工程。全面启动展品征集工作,搭建布展工作班子,确定策展公司,制定完成展陈大纲草案。2、新文化中心工程。配合深化设计,提出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设计建议46条。3、新曲棍球训练基地工程。设计方案获市规划委通过,完成宿舍楼、看台图审,正着手进行勘探作业。4、培根师范旧址修缮工程。完成施工蓝图编制,完成工程造价核算。

(二)基层设施。完成2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标升级,6个社区阅读点正常有序开放。建成全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创建曲棍球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创建13所特色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健全,现有4a级社会组织4家、2a级社会组织6家、各类体育俱乐部18家,晨晚练点246个。

(一)主要工作。1、举办“我们的节日”广场演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成功举办新年音乐会、 “正月里来看大戏”戏曲展演、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晚会、端午文艺演出等重大活动。2、举办第十四届河豚文化节开幕式“长江颂”大型广场活动。以充满古风古韵的诗词歌赋朗诵、舞蹈演出,辅以剪纸、水墨画、柳竹编、舞龙舞狮等非遗文化展示,传承发扬极具xx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3、承办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和省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赛。充分利用国少驻扬训练的优势,不断提高xx曲棍球队伍实力,高水平的赛事,也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前往现场观赛。4、开展送文化下乡。累计组织下乡演出40余场,送图书报刊5000余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00余场。5、实施全民艺术普及。举办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艺术讲座12场,公益艺术培训20期,全民艺术展演展示活动22场。6、致力全民阅读推广。开展世界读书日广场活动,举办“你阅我赠”、“故事妈妈”读书活动,开展红领巾读书征文评比,全市综合阅读率达90%以上。7、丰富文体人才储备。新建2支共51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充至1350人。

(二)特色亮点。1、全国百强县篮球赛顺利筹备。第二届中国﹒xx全国百强县(市)男子篮球邀请赛将于奥体中心篮球馆开赛,来自本省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及陕西神木市、江西南昌县、山东新泰市等20余支代表队参赛。2、舞龙竞技水平大幅提高。西来桥舞龙队代表江苏省首次闯入全运会决赛,斩获一银一铜。其后,又凭借超强实力,拿下全国龙狮锦标暨2018年江苏省龙狮大赛举办权。3、第十二届社区(农民)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艺术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实现市镇村上下联动、内外联动、业余与专业联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得到空前繁荣。4、“大航杯” 庆祝建军九十周年大合唱比赛成功举办。17支市级机关队伍、12支镇企队伍报名,2000余人参赛,赛事规模空前、群众反响热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5、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组建31人的市文化指导员队伍为参与创建的22家村(社区)提供文化服务,同时对创建单位常态开展指导工作,促进各村(社区)在设施升级、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三方面得到提升。年底将对创建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选取 10家先进集中表彰。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统筹发展。编制完成《xx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有序推进际华园、雷公岛度假区建设,江堤示范段、迎宾大道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展开,西来桥镇建成花海主题基地。

(二)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改造及新建旅游景区、各乡村旅游区(点)星级厕所共8座;新增和改扩建生态停车场15300平方米;新增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牌11块。

(三)运用多元渠道,打响旅游品牌。借力第十四届河豚文化节,通过编印发放宣传册、拍摄美食休闲专题片、组织旅游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来扬;研发炭雕河豚、水晶河豚、苏绣河豚、河豚挂件等8大类10余种旅游纪念品并推向市场。

(一)文化产业。xx华联手风琴技改项目申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已通过镇江市初审。江苏利民纸品包装有限公司智能化环保印刷艺术项目、绿色环保智能化印刷升级改造项目,申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专项资金已通过镇江市初审。

(二)体育产业。奥体中心成功承办“柔和双沟”群星演唱会、“放歌河豚岛”、国际男篮对抗赛等多场大型文体活动。健身馆成功申报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获得专项补助200余万。体育彩票销售全年累计近9000万元,人均彩票销量位居镇江市第一。

(三)旅游产业。全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业综合投入亿元,同比增长%。成功争取省级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95万元。

48 2635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