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地震应急预案2024
街道地震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救援组织、物资储备、信息通报和心理疏导等措施,确保居民安全和灾后恢复。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街道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街道地震应急预案(2023)
一、总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 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坚持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蚌埠市地震应急预案》《关于蚌埠市禹会区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蚌埠市禹会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禹会区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安徽省和蚌埠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发生的地震灾害和街道外发生对我街道造成较大影响的地震灾害应对工作。
事件分级
根据地震造成的损失及破坏程度等因素,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军地联 动、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街道、社区和有关部门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一般地震灾害,由灾害发生地乡镇(街道)组织应对;较大地震灾害,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应对;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在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区人民政府组织先期应对。涉及跨区级行政区域的,或地震灾害超出区人民政府的应对能力时,根据地震灾情和应急需求,请求市人民政府给予协调和支持。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震指)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全街道抗震救灾工作。
街震指组成
总 指 挥: 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总指挥: 街道办事处主任
成 员: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平安建设办公室,由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X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X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指挥部主要职责
迅速了解灾情、社情并及时上报;组织发动灾区干部群众迅速开展自救互救;组织派出所、民兵和其他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和医疗救护;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辖区实行交通管制,保障灾区交通畅通,需对通往灾区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的应立即报请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与协调;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及时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紧急调运救灾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和装备,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组织力量抢修通信、电力、交通运输、供水、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采取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加强重要目标警戒和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按照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做好有关工作。
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职责,在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三、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
信息报告
地震发生后,各村(社区)应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各村(社区)(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办应急值班室(15分钟内)--上报值班领导或办事处主要领导。情况紧急时,值班人员可直接向"110"报警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性质判断、时间、地点、伤亡、发展情况,请求增援事项,或需通报周边地区情况等。党政办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上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办事处要迅速核实并上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商务局),并抄送区应急管理局、区民政局。
先期处置
地震灾害发生后,办事处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开展自救互救等先期处置措施,边行动、边报告。
四、应对处置
应急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的程度,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实行分级响应。
启动程序
地震灾害发生后,党政办应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迅速按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先期处置情况。
紧急处置
党政办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信息,及时将灾情初判意见和启动应急响应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
确定抗震救灾指挥部内设工作组,并指定各工作组负责人。
向受灾地派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强化现场地震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能力,或直接组织、指挥和处置灾区临时出现的重大事件。
各有关部门和受灾行政村及时上报灾情,尽快查明救灾需求,及时组织开展自救互救、灾民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灾情判断和救灾需求,立即组织协调有关抢险救援队伍优先开展生命搜救、受灾群众安置、伤员救治等紧急处置工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灾害监测与防范、生命线工程抢修、次生灾害防治、治安维护、新闻宣传、损失评估、支援灾区、恢复生产等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震情灾情;平息地震谣言;强化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和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按照区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根据震情灾情形势和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向社会公众、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紧急征用抗震救灾急需的物资、器材、资料、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等,对特定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等特别处置措施,对生产、贸易等经济活动实施临时管制措施。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恢复受损严重的基层组织,并根据灾区实际需求,实施对口支援。
在实施和结束上述特别处置措施时,应及时向社会、被征用者、被管制对象等公告。紧急状况消除后,及时解除特别处置措施,并及时对被征用物资、器材的损毁给予补偿。
现场应对处置
根据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群众生活保障组、紧急医学救援组、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次生灾害处置防范组、治安维护组、监测和损失评估组、新闻宣传组、涉外事务组、救灾捐赠和资金筹措组,在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灾情,经指挥长批准,可增减工作组。原则上,各组组长由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
综合协调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党政办、平安建设办
成员站所:社会事务办、退役军人服务站、文明办、派出所、司法所、行政执法中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全办抗震救灾物资、装备、人员,根据现场抗震救灾需求开展紧急救援、抗震救灾物资、装备、人员的保障支援;负责做好上级工作组的接待和有关保障工作;负责做好信息汇总和有关文件的上传下达;负责组织做好分析研究,提出工作对策建议等。
抢险救援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党政办、社会事务办、退役军人服务站
成员站所:退役军人服务站、派出所、城市建设办、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抢险救灾力量配置方案,统筹调配救援队伍和装备,搜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负责实施限制前往或途径灾区的特别管制措施;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工作;清理灾区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物资投送和发放工作;负责协助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负责协助开展排危除险等工作。
群众生活保障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党政办、平安建设办、社会事务办
成员站所: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电所、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灾区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及相应资金物资保障措施,组织调集、转运帐篷和灾区生活必需品等抗震救灾物资;指导有关地区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负责设立志愿者队伍服务站,指导做好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派遣和后勤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灾区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安排抵达灾区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负责调控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市场供应;负责做好遇难者善后和遗体处置工作;负责做好灾区应急公共卫生、供电、供水水源保障等工作。
紧急医学救援组
组长:X
牵头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员站所:退役军人服务站、市场监督管理所、平安建设办、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迅速组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进入灾区,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所,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测、监测灾区饮用水、食品、药品安全等;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灾后心理援助等工作。
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
组长: X
牵头站所:城市建设办
成员站所:社会事务办、供电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指导抢修维护交通设施和供电、供水、防洪、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组织生产、调运抢险救援产品,调运生产物资和设备,保障灾区抢险应急物资供应;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需要;配合市住建局开展灾区受损房屋建构筑物的安全鉴定,调运应急板房等物资和装备,搭建临时板房;对受灾的工矿商贸和农业损毁情况进行核实,指导制定科学恢复生产方案,安排落实有关扶持资金和物资等工作。
治安维护组
组长:X
牵头站所:派出所
成员站所:平安建设办、市场监督管理所、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维护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趁机进行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等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及时进行交通管制,优先保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通行;严防以宗教或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借机传播各种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储备仓库等重要场所警戒和暴力恐怖事件的防范工作;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等工作。
监测和损失评估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平安建设办
成员站所:社会事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对灾区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应对处置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宣传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党政办
成员站所:平安建设办、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发布灾情,正确引导舆论;组织管理媒体,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新闻报道;做好舆情监控及研判,采取适当形式积极稳妥应对;开展地震应急宣传,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等工作。
救灾捐赠和资金筹措组
组长:X
牵头站所:党政办、社会事务办
工作职责:负责向上申请救灾资金、物资和政策支持;接收和安排省内外、市内外捐赠,组织处理有关事务等工作。
应急结束
当生命搜救工作已经完成、受灾群众基本得到安置、灾区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后果基本得到控制、震情发展趋势基本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时,由办事处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处置结束后,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要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时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措施,报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并组织实施好过渡性安置与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五、其他地震事件处置
临震应急事件
当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并发布短临地震预报(指未来3个月内可能发生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后,办事处进入临震应急状态。
临震应急管理: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办临震应急处置工作。
临震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做好抢险救援、防震抗震准备,做好群众应急疏散准备。
临震应急结束:预报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按本预案有关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临震应急自动结束。
强有感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
强有感地震事件是指发生在驻地级以上、级以下,或发生在省内州、市外其他地区级以上、级以下,能够明显感觉到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地震事件。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管理: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部署和实施本行政区强有感地震事件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措施:在实施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响应时,主要处置措施如下:
(1)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2)迅速了解是否造成灾情,并酌情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和协调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3)强化震情跟踪,判断震情趋势。
地震谣传事件的应急响应
地震谣传事件是指某地区出现广泛的地震谣言,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的事件。
地震谣传事件的应急管理
党政办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部署和实施X街道地震谣传事件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措施
在实施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时,主要处置措施如下:
(1)督促和指导各村(社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平息谣传;
(2)迅速对地震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3)如果地震谣传扩散迅速,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迅速平息地震谣传。
邻地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
邻地地震事件是指在街道周边地区发生的、并且波及街道的地震事件。
邻地地震事件的应急管理
根据邻地地震事件对街道的破坏情况和影响,按上述应急管理的原则,组织、指挥、部署和实施街道受影响地区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邻地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在应对邻地地震事件时,视其对街道的破坏情况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地震应急处置措施。
外地特大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
外地特大地震事件是指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级以上地震,造成特别重大损失,且未对街道造成直接影响的地震事件。如果外地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事件,要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实施对外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支援。
六、善后处置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社会事务办继续负责牵头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平安建设办负责牵头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党政办应当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灾后恢复重建。
七、处置奖惩
对在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X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提出,报请党工委、办事处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当事人的责任。
八、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立即到岗,按照应急职责分工,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共同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在当地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所有本地和前来支援的抢险救援力量,负责分配、调拨本地和支援的救灾物资资金。
队伍保障
加强抢险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装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抢险救援演练,完善抢险救援队伍应急联动协作机制,资源共享,协同配合,提高全社会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鼓励支持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救援队伍在抗震救灾中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各有关部门、共青团组织和社会基层组织,可以建立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并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演练,使志愿者掌握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物资与资金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生产、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物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生产供应。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并通过与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等方式,保障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应。
地震发生后,财政部门根据应急部门、民政部门和灾区实际,按照"调度资金保急需,灾情稳定作分配"的原则,调度资金确保灾区救灾资金需要;灾情稳定后,根据实际核定灾损清算分配资金,应急救灾物资保障部门根据救灾需求向财政部门申报物资采购资金,财政部门按照相关程序审核拨付资金。
地震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尽量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筹备和调度各项应急救灾资金,根据灾情需要及时拨付应急救灾资金,确保灾区救灾工作的资金需要。
基础设施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工作体系,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在地震应急时确保至少有一种以上临时通信手段有效、畅通;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建立完善应急广播体系,让群众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电力调度系统建设,保障地震现场应急装备的临时供电需求和灾区电力供应;建立健全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统一指挥调度,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确保危重伤员得到及时转运,进入灾区车辆根据需要优先让救灾物资和稀缺的专业救援队伍进入,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
通信保障
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必要的通信设备赶赴灾害现场,保持灾害现场与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地震发生后,通信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优先保障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组织抢修通信设施设备,尽快恢复公众通信;拥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启用本部门、单位的通信系统,保证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避难场所保障
各社区及其有关部门要利用广场、学校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所必需的交通运输、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
学校、医院、超市、酒店、娱乐场所、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九、宣传和培训及演练
各社区、办属各部门、各垂管单位要密切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法律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十、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X街道办事处制定,并上报区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办属有关部门和各社区按照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具体制定相应的预案。
上一篇:高三家长会主持词及流程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