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心得感悟 庄子心得体会感悟实用【优质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庄子思想深邃,强调自然与自由,提倡无为而治,启示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超越世俗纷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读庄子心得感悟”,希望您喜欢。

读庄子心得感悟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

“庄子这一班”这本书让我看了回味一再,书中的寓言故事让人感觉到庄子的无拘无束,对存亡的价值观有不同的观点,真是巨大!

书中有1篇内容说到:“楚威王听闻庄子博古通今,便要求两位大夫戴上千金聘礼,到宋国把庄子请回来担任卿相。两位大夫到了宋国,巧见庄子在河滨树下钓鱼。他俩恭敬地说:咱们大王请您帮他管理楚国。”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边问:“传闻楚国太庙供着神龟,神龟是情愿死了被尊供在堂上呢,仍是情愿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情愿活着啦!”庄子一挥手说:“你们走吧,我就愿意拖着尾巴在泥里自在地爬,才不情愿被装在锦盒里供在堂上!”庄子甘愿自由安闲的日子,也不要捆绑在金衣玉食、荣华富贵的日子中。

从这一本书让我领会到了自在的重要,所以咱们更应该爱惜自在的韶光,仔细的过每一天,让自己活出生命的含义,活出日子的精采。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2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其名利篇是其主要思想之一。这篇文章就是庄子对名利的一种看法和态度,强调名利只是浮云。此篇文章中寓意深刻,引人深思,给人以启示和呼唤。以下我将就庄子名利篇心得体会及感悟作出阐述,借以领悟庄子的思想和哲学。

第一段:剖析庄子名利篇的内在涵义

庄子名利篇讲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之道,贵一而轻万物。”这句话体现出庄子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名利只是人类的虚妄追求。庄子以天地之道为比喻来说明真正的道是什么。人们渴求名利,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真正的道,是在于精神的修炼和内在的提高。庄子名利篇的真正意义,在于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的提高。

第二段:名利无常,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庄子名利篇中提到,“名实之间,又奚若!”。这个时代,名利似乎成为了我们追求的根本,而名利却常常带来刺激和波动。然而,在追名逐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内心修炼,获得与众不同的状态和平静之心。这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名利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拥有内心的宁静。

第三段:名利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歇

庄子名利篇中利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心喻名利的转换性和无止境的追求。利益是人性的本质,并不是不好,可是如果除了这以外的其他的东西都没有,生活的价值就会变得十分单薄。因此,时常反思自己的内心,补充自己的精神,寻求灵魂的充盈,可以使我们在名利的过程中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四段:名利迷失,思考内心的归宿

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人的内在往往会被忽略。很多人会由于名利的诱惑而迷失,无法回归自我。庄子名利篇中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内心的提高,这样才能避免名利的迷惑、克服世俗的诱惑,重拾灵魂的宁静。

第五段:内心、名利的协调

庄子名利篇中,庄子认为我们要有一个对于名利和精神修养两者的协调,而达到平衡。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其实不难,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份稳定和幸福的生活,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实现自己梦想的条件。其次,应该时刻保持着强大的内心,让内心成为自己的支点和支持,从而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最后,我们要时刻感恩,感恩自己所得到的,也感恩自己为之努力的那份力量,积极向上,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坚持自己对于生活的渴求和精神的提高。

庄子名利篇是1篇启示性的哲学文献,得到了无数人的学习和研究。在名利和内心这两个方面,应始终保持平衡和谐,不盲目追求名利,而是以一颗平静的内心来拥抱自己的生命。谁可以用自己的漏斗,衡量这位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思辩的深度呢?我们需要时刻铭记,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之中,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寻找、寄托。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3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庄子思想秉持着虚静无为的原则,主张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升,庄子的思想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学习。在阅读和思考庄子哲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庄子的智慧和深刻,而且对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将从理解庄子思想的过程、逍遥自在的境界、面对现实的态度、遵从天命的信念和生活态度的转变等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在学习庄子的思想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智慧和深刻。庄子的思想与其他哲学家相比,更注重的是内心的平静、心灵的自由。他认为,人的内心是一座辽阔无垠的宇宙,通过修炼内心,可以达到人生的顶峰。他提出了“天地之间,心灵之魂”的观点,强调了心灵的力量和重要性。在接触庄子的思想过程中,我深感庄子的智慧和深刻,他的思想不仅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实践的方法和路线。

其次,庄子的思想给我带来了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生应该像水中的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在世界上。在学习庄子的思想后,我开始学会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放下对物质的追求。我逐渐体验到通过内心的修炼,可以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逍遥自在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或不作为,而是在大背景下自信而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庄子的思想给予了我对人生追求的方向和境界,让我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体验到真正的内心自由和自在。

再次,在学习庄子的思想过程中,我觉得面对现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庄子认为,人生充满了无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变化,面对现实,而不是抗拒和逃避。面对种种困境和挑战,庄子提倡不切实际的奋斗和努力,而是主张淡泊宁静、凡事顺其自然。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名利和财富,过分努力,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平衡。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面对现实,我们应该从内心出发,调整自己的态度,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此外,学习庄子的思想也教会我遵从天命的信念。庄子认为,人生有其天道和命运,我们应该对此心存敬畏,顺从自然。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这些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命运,我们应该相信,并坚持自己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到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我对生活态度有了良好的转变。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和功利,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平衡。而庄子的思想教会了我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我不再追求名利和成功,而是关注内心的需求和平衡,在内心的宁静中追求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综上所述,学习庄子的思想让我深感他的智慧和深刻。通过学习他的思想,我体验到了逍遥自在的境界,学会了面对现实,遵从天命的信念,以及转变生活态度。庄子的思想不仅为我提供了指导和启示,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人生思考和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体悟庄子的思想,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追求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4

我们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曾经谈论过阅读《庄子》的方式与目的。当时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把《庄子》当作一种知识体系去学习、阅读,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人生智慧去体验、感悟,读到喜欢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这也是我的阅读的方式。

后来我们曾多次遇上过很多问题与分歧。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自己的一个观点:中西哲学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不平等的。例如西哲会批评中哲语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逻辑体系;中哲也可以批评西哲过于注重概念游戏,缺乏对德性、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感悟。我们以此差异来对两者进行认识、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此问题纠缠不放,故意抬杠,那也是有碍交流、进步的。

而《庄子》这本书的问题也在于此,首先它不是一个系统、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不需多讲。其次,由于文言解读的差异,人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解读。另举《道德经》的一个例子,开篇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第二个“道”字,到底是“遵循”的意思,还是“说明”的意思,两种解读,两种思想,国学有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再次,《庄子》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确定,到底它哪些部分是伪造的、被篡改过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实的,一贯的思想。

这样的问题也是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它们导致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会遇上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哲学小组在读《庄子》的过程中,遇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庄子常说的、最重要的那个“道”,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读西哲一样,运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就像我们把《论语》里面有关“仁”的表诉全部列出来对比,不能总结出什么是“仁”。而庄子的“道”,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会开始思考,到底那些观点才更接近庄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观点明显是假托?我们到底是要去追求庄子思想的本真,还是只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读书的立场、目的不一样,人们也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认为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保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切莫以片面的理解,就以为自己领悟了庄子的精髓。第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心阅读,走进庄子这个虚幻浩瀚的世界,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会激发你的思考,你终究会有所收获。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5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阅读庄子的著作后,我深感庄子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在我的心中,庄子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以下是我对庄子思想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庄子的思想告诉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内心状态波动不定。而庄子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在内心的安宁中实现的。通过放下欲望和執著,我们可以摆脱一切的困扰,享受到一种深度的宁静和满足感。这种平和的心态能使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的挫折和变故,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发展。

其次,庄子的思想教导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运行规律和本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人应该秉持“道”的原则生活,追求自己的真实本性,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庄子倡导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他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的规则,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改变,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矛盾和不平衡。我深深地感受到庄子思想中对于自然的倡导有助于我们重拾与大自然的联系,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再次,庄子的思想也告诉我要正确对待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庄子提出了“无凿则不可用”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人、事、物都应该按照自己天然的属性去行动,不能去强求和改变。这种观点在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尤为重要。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们会经历失败、失落和挫折,但是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接受这些起伏和变化,以一种宽容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正如庄子所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并从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庄子的思想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新门径。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一切的追求和功利心态,回归到自然和心灵的本源。这种思想启迪了我对于生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思考。庄子的思想告诉我,追求物质上的富有和世俗的成功并不能满足内心的真正需要,而要真正活出自己的本真和喜悦,我们需要超越这些表面的诱惑,重拾内心的纯正和自由。只有回到自己的本质,从内心去感受和创造,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庄子的思想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思想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对待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以及活出真正的自我。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回归到内心的深处,拥抱生活的美好和神秘。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6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是读《庄子》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时候,去放开。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书里娓娓而出。外面实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质、欲望膨胀的今天,滋长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样的人际网,已天天疲于奔命,却发觉满足更难,快乐变小。“心为形役”原来心被外物奴役着,心当然是高兴不起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见过有种培训课程,学员要每日停下来和自己的手手脚脚,耳朵肚子身体各部说说话,关心它们过得怎么样。这近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公于庄子的观心入门。“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说的耳聪目明,不在于听得、看得有多高远,而是能听见自己的声音,看见自己的心。心要见,必先静。“水静尤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乎。”水能映照天地万物,是水清静的时候,风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东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万物也照不进人的心。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静而观己心,洞明规律,勉力,顺应!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医学、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庄子》一书的大名如雷贯耳,我早有耳闻,可惜我买来之后却将其束之高阁,直到近日才有空拜读。而在读完整本书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篇的两章——《逍遥游》和《齐物论》了。鄙人认为,这两篇才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所以我的感想主要针对这两篇内容。

先说说《逍遥游》吧。开篇那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虽早在高中就已背熟,但却不知他通过描写大与小的区别,以卮言为曼衍,道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看似无理细看却惊为天人的语句。是呵,所谓的声名,所谓功绩,不过是你们世俗人所认为的,而圣人、神人根本就不在乎这种世俗的看法。庄子也正是借这一点,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拘束,超脱于物外的逍遥。而其后所说的山之神人不食五谷、以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湖、以及树之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均体现了这一观点。读完之后不仅感叹,庄子果非俗人也!

然而庄子的无为避世并不是因为他的无能。恰恰相反,在《人间世》篇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精通世故、练达人情的庄子。而他正是悟到人世间这些迂曲、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才臆想出了一种”逍遥“世外的消极思想。

而在《齐物论》中,庄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异于常人的世界。从一开始提出的“吾丧我”的境界,到后面天籁、地籁、人籁的描述,都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后,著名的”庄周梦蝶“更是体现这种物我的合一,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恕我才疏学浅,无法从其窥得更深的意义了。

虽然庄子的看法受到时代的限制,但其飘然洒脱,逍遥自得的生活态度确实在哲学上达到了一种令人仰视的高度。

读《庄子》心得感悟范文4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韩国联合通讯报道,韩国钟路学院对全国18所高校20xx年至20xx年考试论文的考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庄子》,在这些大学的高考论文题中出现过9次。其中高丽大学和庆熙大学先后两次在考试题目中引用《庄子》

名言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家长,我觉得都应该去读读这本书。于是在假期翻阅了此书,感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本书介绍给大家,谈一下自己一点肤浅的感悟。

《庄子》流传至今共有33篇作品,其中“内篇”是7篇,有“外篇”15篇,还有11篇是“杂篇。我们都知道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庄子有一种观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意思就是水什么时候能够照到天地万物呢?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就是水是安静的时候。正如人们常说的“天地之鉴之,万物之镜也。”这样的心对于世间的万物既不逢迎,也不拒绝,安安静静,坦坦然然地去接受,去反射,去照见而已。这就是庄子一直都提倡的人心一定要自然,不要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锤炼,我也很认同。

《庄子》中有1篇文章《马蹄》,正是此观点的诠释,这篇文章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就是说马的蹄子可以踏霜雪而飞奔,马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吃草喝水,自由驰骋,蹦蹦跳跳,欢欢畅畅,这就是马的本性。但是伯乐出现了。伯乐说:“我善治马。”他是怎样对待马的呢?书上说他要修剪马的鬃毛,对马蹄子要烧治,要削刻,要烙印,给这些马勒上马嚼子,捆上脚绊子,关进马槽里栓住。等伯乐做完这些的时候,他的马十有二三已经死了。但这些还没有完,伯乐还要训练马。他要让这些马饿着,渴着,奔跑,驰骋,编队整齐,步伐一致,前面有马嚼子勒着,后面要有鞭子赶着,到这个时候,马已经死伤过半了。

其实,庄子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伯乐虽然是一个善于发现骏马,训练骏马的优秀人才,但是庄子认为,伯乐恰恰是伐害马天性的最大杀手。在庄子看来所有这些外在的雕琢治理,实际上都违反了自然的本性之意,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要求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庄子说:“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就是说我所说的耳聪,不是说他能听到世间所有的声音,而是他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我所说的目明,不是说他能够看见世间所有的事物,而是能够看见自己。庄子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恬淡清净,以淡漠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你就可以保持一颗健康的,恒久的心。其实,对人,对马,对植物,甚至对自己,我们都应该以一种静观之心去尊重真正的物性。

我们可能都听过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故事是说有个国王得到了三个进贡来的小金人,这三个小金人形态一模一样,重量也是分毫不差。国王就问:“那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更好更贵重呢?”众臣是鸦雀无声,后来有一个睿智的大臣拿来一根草,把草从第一个小金人的左耳插进去,结果从右耳出来了;第二个小金人是,草从左耳朵进去,却从嘴里出来了;第三个小金人,草也是从左耳朵插进去,结果掉到肚子里,不出来了。这个国王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第三个小金人最贵重!”

其实这就像是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过于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听到的言辞、消息、故事、道理太多太多了,左耳进,右耳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形,根本就没有经过大脑。第二种是进了耳朵,从嘴里出来了,听见什么道听途说的消息,信与不信都去传播。而第三种人,从耳朵进去,落到肚子里,再不说话了,这是一个沉默的人,但他是一个有辨别的人。他能够了解自己的愿望,对很多东西不热衷,不逢迎,而以一种沉默的姿态让自己“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人生的本性,就是不受到社会的雕琢,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2

页,当前第

1

1

2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7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常常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大杂烩”,因为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和故事。在我的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庄子的思想对我的影响和启迪。在本文中,我将从“无为而治”、“自由自在”、“心灵自由”、“追求真理”和“相对主义”这五个方面来探讨我的庄子心得体会及感悟。

第二段:无为而治

庄子经常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自然的规律和秩序,作为人类个体,我们无法掌握这些规律,也无需刻意追求。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去干预它,并保持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和谐。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时刻牢记庄子的这一思想,不执着、不强求,秉持着大无畏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使我更加自由、自在,也让我更加享受生活的过程。

第三段:自由自在

庄子对于生活的看法是从内心出发的,他认为当人们摆脱了一切外在的干扰时,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同时,他也认为人的欲望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只有满足毫无意义的欲望才能升华到寻求真正的自由。在我的实践中,我不断地摆脱一些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束缚,也不断地思考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在理智和内在的驱使下,做出了很多让我自由自在的选择,这样我才能够走向属于我的未来道路。

第四段:心灵自由

庄子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清晰与自由,他认为人类的内在自由和清楚是逐步实现身心悟性,也是得到真正智慧的关键。我在学习庄子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无与伦比的自由,我学会了思考自己的内在需求,不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我的心灵变得更加清醒,更加稳定,也变得更加自由。

第五段:相对主义

庄子提出了“相对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思想中,人们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本质,而是当前对事物的看法和经验的片断。每个人的观点根据个人的经历和知识背景而不同,因此只有相对而言。这一思想使我渐渐领悟到,要认识事物的真正本质,需要保持谦逊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就算看到表面上的发生还是只看到一个面,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会事物的真正本质。

总结:

庄子的思想带给了我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他推崇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不仅凸显了我们与自然、与世界的相互依存性,也向我们呈现了哲学上的真实和自由。通览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我发现,只有充实自己的生命,探求真正的自由,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生命的真谛,有所成就。这是我从庄子的思想中获得的最重要的感悟。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8

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 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9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以"逍遥游"为主要特征。他认为人应该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用心灵去感受天地之间的奥秘。庄子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富有启发,对我们的人生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对庄子哲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感悟。

第二段:逍遥游的精神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要体现在人对自我境遇的认识上。为了了解自我的本源和愿望,庄子提出了"庄生梦蝶"这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他说人生犹如梦境,境遇的转换如同蝴蝶的轮回。因此,人应该摒弃烦恼和执念,不苟寻找物质的欢乐,而要深入心灵之中,去寻找无尽的逍遥。我在个人生活中也深受庄子思想启示,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被琐碎的事物所累,要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为了活出庄子所提倡的"逍遥游"的精神,我也常常去旅行,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尤其是在大自然中,我能够放下生活中的忧烦,静心感知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妙。

第三段: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是认为人天地三位一体,让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庄子认为,人应该像自然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并依据自己的直觉行动。换言之,人应该凭借本能来生活,不能过多地干预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我认为,这也是让自己的内心恢复自信和自愉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心灵深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攀登自我的顶峰,在感知自我和世界之间的极致之美。

第四段:空虚和谐的思想

庄子提出了空虚和谐的思想,主要是认为人应该通过精神实践来平衡人生。庄子说:"一秀而获天下,一糠而归于泥。"也就是说,应该保持简单的生活,尽情体验人生,不为功利所烦扰。当我们遵循了空虚和谐的道德准则时,人生将更加美好。在我的生活中,我也认真遵循庄子的思想,不过多纠结于物质世界,而是更多地去把握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我自己的实践,我深刻地明白了人生并不只是世俗生活,而是一个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第五段:结论

庄子的思想启示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了解到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逍遥游,天人合一,空虚和谐,这些思想的内核都是在追求精神的升华、追求内在和谐的方面。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庄子哲学的思想不仅是理念,并且是向导。他的思想不仅展示了心灵成长的路径,更显示了我们人生的内在本质。我相信,当我们的秉持庄子的思想,我们将更加充实、快乐和幸福。只有通过心灵的觉醒和成长,我们才能踏上通向和谐人生的道路。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0

读完《庄子这一班》,书中的每一则故事趣味盎然,以及倾诉不尽的奇闻妙事。让我了解庄子是一位心无挂爱、洒脱安闲的人。

故事内容中有说到鲁国有一位名叫单豹的人,住溶洞饮泉流,少私寡欲,七十岁了还有婴儿的容色,却不幸遇饿虎,被虎吃掉躯身了;还有一位叫张毅的古人,住在闹市,日子繁忙热络,却遭病毒腐蚀身体内部而过世了。人无法挑选出世,更无法挑选命运,但是不幸仅仅一个进程,只需咱们好好看待自己的人生,从失败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人生就是宽广的路途。例如:创造大王爱迪生通过无数次失利才创造照亮漆黑的电灯;他们就像一个不倒翁,推倒了仍是会自己站起来,只需不畏艰难、尽力爬起来的人,最终必定能成功。

咱们日子在实际的社会中,贫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提示人们莫忘照料贫穷的人,多多尽自己的力气,去协助需求捐助的人,才能够到达最高的境地。书中说到海龟有海龟的高兴;井蛙也有它的快活,但是把自己拘谨在狭小的日子空间里,就无法了解国际,看看国际是多么之大、多么广阔呀!

只需咱们踏出胸怀的一大步,多探究这国际,打开胸怀去承受的人、事、物,信任会有更夸姣的未来。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1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两本书,分别是《老子》、《庄子》。我读了《庄子》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寒蝉和灵龟》,故事说的是:很多人都说彭祖是人间最长寿的。有一种小虫叫朝菌朝生而暮死,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另外一种虫叫寒蝉春生而夏死,它根本就不知什么是四季可是楚国南方的海上有一只巨大的灵龟,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春季,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椿树,对于它八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八千年只是一个秋季;朝菌和寒蝉叫做小年,灵龟和椿树叫做大年,小年是不会了解大年的。彭祖对于椿树和灵龟来说不也是小年吗?世人认为彭祖长寿不也是小年的悲哀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了,但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很多很多事情。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就不应该妄下结论。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2

庄子的思想深邃博大,关于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学习庄子的著作,我有了一些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新的认识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庄子与道德观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与孔子、老子被合称为“三教”。庄子认为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宁静和无欲无求的状态。他的思想引导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道德,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理念。

第二段:修身养性与自由自在

庄子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他认为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自在是人生的真正目标。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压力,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庄子的理念启发我去追求内在的自由,而不是被物质的欲望所束缚。

第三段:释放压力与放下包袱

庄子的故事《蝴蝶梦》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和规则,放下心中的包袱,释放内心的压力。做一个开心的人,享受当下的美好。庄子给我指明了一条放松心灵的途径,不断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松内心,以轻松和愉快的态度面对世界。

第四段:顺应自然与宽容包容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认为人类应该融入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包容,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庄子的这种观点让我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密切相关,只有顺应自然,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我们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

第五段:人生观与处世之道

庄子强调人生观和处世之道,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维度观念。庄子的观点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应该从个体到整体全面发展,除了个人修身养性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家庭、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学习庄子的思想中,我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庄子的思想指引了我对于道德、人生、自然和处世之道的新的理解和思考。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和宽容包容,我能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心安理得。我坚信,在庄子的思想引领下,我会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加真诚、宽容和智慧的人。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3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主张贬低功利主义,强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在我接触到庄子的思想后,我深受其启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沉静自由的内心

庄子的思想主张,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所赞同的。对于我来说,内心沉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放下烦杂的外界干扰,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上。同时,保持自由的内心,也能让我更加自主地掌控人生,不会被其他事情束缚住。

第二段:消除功利主义的心态

庄子反对功利主义,自认为每个人应该随心而活。这种思想让我想到我们自己身处在团队中可能存在的情况,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整个团队的发展。我们不妨放下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欣然面对团队内的每一份贡献,让团队共同成长。

第三段:光明坦透的思考

庄子提倡光明坦透的思考,这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如果能够保持光明坦透,不仅能够减少误解甚至是被利益所蒙蔽的情况,还能展现出自己的坦荡和诚信,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

第四段:尊重他人,成就自己

庄子的思想不能不提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同时,尊重他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从个人到团体,从企业到国家,都是如此。只有尊重他人,才能通过良好的沟通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五段:反思自我,超越自我

庄子的思想将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具体而言,我认为,反思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加强自己的能力,提高判断力,并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超越自我,也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格局,超越物质的狭隘,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并能放眼未来,不断寻找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机遇。

庄子的思想是博大深刻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和灵感。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中体悟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接受庄子思想中的一切,而是要选择当中对于我们具有价值的部分,并融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让庄子的思想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4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对于人生、自然和道德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庄子心得体会感悟是指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在与庄子的思想接触中,我深感庄子的智慧和深度,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首先,庄子的思想触动了我的灵魂。他主张“道”,即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为功利和欲望所困扰,而庄子通过“道”的概念告诉我们,只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简单,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我逐渐感受到庄子的思想带给我内心的宁静和轻松。

其次,庄子的思想启迪了我的人生观。他以“无为而治”为核心观念,认为个体应该顺应天道,按照自然的规律而行,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也不要随波逐流。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庄子的思想对话过程中,我开始反思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我越来越意识到,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与名声,而是内心的安宁与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庄子的思想让我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庄子认为个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他主张去除人为的分类与较量,追求真实、自然的人际关系。在忙碌与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引导我对待他人更加友善和善良,帮助我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共性与普遍性。

第四,庄子的思想揭示了身心的统一与独立。他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庄子主张人们要保持身心的和谐,尊重身体的需求,让思想自由流动。这一观点让我对身心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庄子的启发下,我会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锻炼身体、修养心灵来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最后,庄子的思想提醒我要珍爱生命,把握当下。庄子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幻,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冷静。我深以为然。通过阅读并思考庄子的思想,我开始懂得珍惜当下,不为前途担忧,而是努力过好每一天。我明白了生命短暂而宝贵,只有抓住当下,才能真正的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在。

总之,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思想的指南和精神的慰藉。通过与庄子的思想的交流和消化,我深感生命的秩序和宇宙的奥秘,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源泉。庄子心得体会感悟的主题是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在与庄子的思想接触中,我深感庄子的智慧和深度,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思想的指南和精神的慰藉。通过与庄子的思想的交流和消化,我深感生命的秩序和宇宙的奥秘,也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源泉。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5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医学、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6

阅读《于丹〈庄子〉心得》感触颇多。于丹以她靓丽的知性形象,独特的女性视角,非凡的口才,广博的学问和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征服了中国的老百姓。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有人出来质疑、反驳于丹。于丹坦坦荡荡地说:不是成功学,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即大家都说你好,你也不要浮躁;大家都说你不好,你也不要沮丧,要理性的对待。”的确,于丹是深谙《庄子》之道。

我以为,《于丹〈庄子〉心得》与《于丹〈论语〉心得》是姐妹篇,一起购买比较阅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语》和《庄子》,一个是儒家理念,另一个是道家之说。前者是语录体,篇幅短小比较容易理解,后者是散文,结屈聱牙天马行空难读,但在于丹清晰顿挫的解读中,我们有些明白庄子的与众不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在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

聪明的于丹以自己19岁时登泰山,来形象诠释儒与道的不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迎着山巅长风,感受“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而道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泰山的后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心中返响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顿悟少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在这里,于丹用诗一般的语言,画卷般的场景,鲜明勾勒出儒家与道家各有千秋的特色。在人生道路上,孔子和庄子缺一不可。为什么呢?孔子的“有所为”,“舍我其谁”,是鼓励我们走向成功,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是绝对成功,人生往往有众多失意失败的定数。而庄子,就是那个在你失败后安慰你,帮你找到自己的智者。如果说孔子是在你的青年时代引领你走到人生的入口,那么庄子则是冷眼而热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所以,有孔子,我们不消极于人世;有庄子,我们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败。有孔子而没有庄子,人生太沉重,有庄子而没有孔子,人生太虚浮。对此,于丹有精辟的见解:

“孔子在回答他学生关于死亡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儒道相通。

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庄子跟他的学生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这广大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我的礼物。这是多么奢侈的葬礼啊!这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啊!”

“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后的超越。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你大致明白孔子与庄子、儒家与道家的差别了罢?二者不仅有认知上的不同,说理方式也各异,即《庄子》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而且也诠释了何为“逍遥游”。就是寻找一个让自己心灵放松的精神空间。

于丹坦诚地说:我初看庄子十多岁,看了20多年了。论语也罢,庄子也罢,都要通过一生来慢慢感悟。人的悟性有大有小,用一生来读庄子,你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读庄子心得感悟 篇17

在《庄子齐物论》里面有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人养了很多猴子,由于种.种原因喂猴子的粮食不够用了,于是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栗子,晚上给你们四升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大怒。于是那个人又说:“那我早上给你们四升栗子,晚上给你们三升栗子总行了吧。”猴子们心满意足的答应了。名实未亏,而喜怒为之用,亦因是也。

作为人类听到这个故事自然会嘲笑猴子们的愚蠢,但这个故事所说的自然绝非如此。我猜,庄子是想从中引述出人与自然,乃至万事万物的统一性。且听我娓娓道来。

让我们再将视野放的更加高远一些,美丽与丑陋,智慧与愚昧,对于“道”来说都是相通与一体的。万事万物此消彼长,有所分解,就会有所产生,有所生成,也会有所毁灭,有所失的同时也必然会伴随有所得,反之亦是如此。从这样高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自然会发现,所有的荣辱得失,喜怒哀乐惧都不值一提,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是“道”的表达罢了。

写到这里我猛然发现:这不正是《心经》里的“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口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吗?哈哈,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庄子的观点居然和佛教经文有相似之处,真有意思。

48 3945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