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例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范例精彩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

学前教育毕业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毕业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各个教育部门也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及能量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的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实现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能适应岗位变动、应对社会信息变幻与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简单归于是哪一类学科或哪一类专业,它是一种隐性的概念,因此也不能收是一个课程或者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来锻炼形成,加上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有意识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以培养形成,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养成、行为方式的规范、为人处事能力的进步得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常常感到陌生和未知,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其职业核心能力相对薄弱。   (一)学生本身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识学前教育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希望学前教育机构配备有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但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不熟悉,不觉得职业核心能力会有很大的重要性。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接受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但是学习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还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没有适应以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模式。第二,当面对职业核心能力中要求掌握的一些问题时,自己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轻视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依赖辅导员及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机构中会出现很多突发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没有优秀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创新思维;另一个原因是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要给学生渗透创新的观念,高校对学生创新教育也比较欠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创新,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并自我学习培养。但是每个教师所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实践中差距也不同,一部分教师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内涵理解上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善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指导观念的改变,表现在教学上的特点就是没有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引导,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也没有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甚至有的学前教育教师还将职业核心能力等同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能力。三、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得力现在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渐渐加在了高校教育课程中,多数高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视为公共基础课程或其他人文相关的课程任务。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的会以为这一课程不是自己所负责的范围,有可能是其他学科中的课程任务,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来。老师们每个学期都会被分配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大家给每个课时设计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整个学期的内容在学期开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再另外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会占用教授课程知识的份额,而且教师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与经历中才能得到锻炼从而逐渐积累养成。如果整节课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参与只听教师说教,他们很容易疲惫,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薄弱1.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配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远远不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按照常规教授基本知识,不擅长在课程中加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其次,教师授课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较重,只是单纯的忙于备课完成授课任务,并没有精力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完备的培训,在普通培训中的内容常常是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的,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很少,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无关。自己负责的课程中,只讲授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东西,不会另外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内容,一部分老师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就可以了,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具备不会影响以后就业。正因为理解上的这些偏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一)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方面要多引进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到基层幼儿教育机构顶岗学习。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可派学前专业骨干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为教师们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校内就能得到提升,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帮助,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2.教师专业授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渗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具体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可以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得到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人际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时,需要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接收心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校内、校外实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其真正体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可先作示范,或者给学生观看幼儿园真实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清楚真正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通过教师的指引其教学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活动也都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实训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观摩教学及幼教机构的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促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从而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戚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84-85.   [2]岑丹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42-43.   [4]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40-41.   [5]马晓峰.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3(3):13-14.   [6]秦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126-128.   [7]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并没有已有的办学形式参照,设计研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观念先进模式、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专业建设里第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   引言   在2018年6月21日,我国教育部组织举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关于本科教育的任务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本科教育,若我们的本科教育发展基础不扎实,高等教育就是形同虚设,一定要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味地寻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的扩张,大力地扩大招生规模,忽略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以及实践教育,导致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关注的对象。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改变而来的一种院校类型,在教学模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且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以及注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基础上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代表着院校的等级变低了,只是院校的分类和层次变得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院校分类方面和以往的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在院校等级上和专科院校也是不一样的。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且同质化倾向严重   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针对人才培养上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通常是更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方面,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目标变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流于表面,根本上的性质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取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该培养方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的人才在应用能力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同时还有人指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理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此学术型人才为指导的理念也是会限制着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国家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招生规模,更有甚者在以前没有学前专业的学校也增设了学前专业,导致目前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量有所增加,满足了目前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人才输出的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人数,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容纳和教学水平,造成学校的师资短缺,师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第二是缺乏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观念模式,学前教育模式仍然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如重视课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是忽略了教师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学前教育培养需要更多实践活动来支持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有待改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以及未来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计是经过学校整体设计制定以及安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学课程。所以,课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一个恰当的课程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使人才培养更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更多侧重的是教育学、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传授学习,也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安排,以及后来的学前教育教学实习课程,但是几乎多数的学校并没有突出地方特点、校本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四)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新增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足,仍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致使幼教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幼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即便很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校学前教育缺乏活力以及特色。三、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一)培养目标要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且突出专业特色   设置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提以及必然要求,关系着未来学校发展的长久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地方的发展实际入手,基于地方社会发展与办学特点,根据地方社会发展要求,设置顺应当地情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各学院不仅要沿袭地方高校长久以往积攒下来的丰富办学经历,凸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设计和内容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创新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需求、行业动向的融合,从而定位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在各界的合作中提升学科的竞争力,突出自身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二)学校注重教育水平,创新教学观念   要创新教学观念,建立实施标准教学、素质课程以及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坚持贯彻的新理念,也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一直秉持的教学观念。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教育者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创新教育观念。研究甚至是模拟可能存在的情境,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设置中灵活地处理学前教学中可能会面临的不同问题,使得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新观念所带来的作用。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特色学前专业的建设,逐渐提升任教老师的教学素质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可以迅速实现职业塑造,让学生切实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整体上分析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三)改进课程设计安排,创新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是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规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根据《专业标准》,全方位、正确地设计学前教育基础通识课程,同时借助适当、合适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等方式,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台,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第二,继续深化创新课程改革,将学前教育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设计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教学等,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完善优化,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课程带给他们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改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培养方式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老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满足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创建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理念为宗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划以及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有效地引导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相关的反馈机制,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为评价反馈的主要内容,借助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四、结语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不但完善发展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给很多遇到发展问题的本科院校提供了可参考途径,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了基础。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学前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逐渐革新办学理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摒弃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践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东芳.河南省地方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调查分析[J].商展经济,2021(09):91-93.   [2]杨洁颖,潘新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以运输管理课程思政为例[J].中国商论,2021(09):181-183.   [3]夏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保障[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2):6-11.   [4]冯珊珊,杨小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实习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吕梁学院学报,2021,11(02):80-82.   [5]吴成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改进[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42-4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3

摘要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

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

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

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

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

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

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

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

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

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

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

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

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

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4

摘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毕业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各个教育部门也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及能量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的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实现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能适应岗位变动、应对社会信息变幻与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简单归于是哪一类学科或哪一类专业,它是一种隐性的概念,因此也不能收是一个课程或者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来锻炼形成,加上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有意识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以培养形成,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养成、行为方式的规范、为人处事能力的进步得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常常感到陌生和未知,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其职业核心能力相对薄弱。

(一)学生本身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识学前教育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希望学前教育机构配备有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但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不熟悉,不觉得职业核心能力会有很大的重要性。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接受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但是学习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还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没有适应以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模式。第二,当面对职业核心能力中要求掌握的一些问题时,自己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轻视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依赖辅导员及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机构中会出现很多突发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没有优秀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创新思维;另一个原因是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要给学生渗透创新的观念,高校对学生创新教育也比较欠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创新,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并自我学习培养。但是每个教师所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实践中差距也不同,一部分教师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内涵理解上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善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指导观念的改变,表现在教学上的特点就是没有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引导,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也没有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甚至有的学前教育教师还将职业核心能力等同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得力现在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渐渐加在了高校教育课程中,多数高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视为公共基础课程或其他人文相关的课程任务。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的会以为这一课程不是自己所负责的范围,有可能是其他学科中的课程任务,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来。老师们每个学期都会被分配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大家给每个课时设计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整个学期的内容在学期开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再另外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会占用教授课程知识的份额,而且教师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与经历中才能得到锻炼从而逐渐积累养成。如果整节课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参与只听教师说教,他们很容易疲惫,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薄弱1.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配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远远不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按照常规教授基本知识,不擅长在课程中加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其次,教师授课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较重,只是单纯的忙于备课完成授课任务,并没有精力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完备的培训,在普通培训中的内容常常是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的,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很少,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无关。自己负责的课程中,只讲授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东西,不会另外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内容,一部分老师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就可以了,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具备不会影响以后就业。正因为理解上的这些偏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

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方面要多引进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到基层幼儿教育机构顶岗学习。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可派学前专业骨干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为教师们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校内就能得到提升,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帮助,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2.教师专业授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渗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具体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可以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得到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人际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时,需要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接收心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校内、校外实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其真正体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可先作示范,或者给学生观看幼儿园真实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清楚真正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通过教师的指引其教学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活动也都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实训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观摩教学及幼教机构的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促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从而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戚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84-85.

[2]岑丹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3]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42-43.

[4]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40-41.

[5]马晓峰.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3(3):13-14.

[6]秦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2):126-128.

[7]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7.

作者:汪贞杜威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5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强化教育改革工作,相关的教育改革中,幼师教学能力也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就目前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做好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工作,促进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幼师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师岗位工作需要,很多院校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校内外的实践育人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锻炼场所,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未来岗位胜任能力。一般来说,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幼师的技能训练和展示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注重锻炼幼师真实的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和幼儿的沟通能力等,校内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模拟性,但是不能代表真实的幼教课堂,而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对来说,校内实践基地更易获取,实践教学更加方便,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关系,且实践学习往往是由固定时间的,自由度和方便性有一定不足。综合应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于促进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必要性。

1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中,针对学前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强调,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要求学前教育从最开始的幼儿托管向幼儿启蒙转变,奠定幼儿的后续学习基础。其中,对于幼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可以创新设计幼儿教育环境,规划好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幼儿管理和抚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强化引导,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这些对于幼师的专业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幼师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为指导,基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扎实自身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基础,在实践中能够把握好幼儿认知规律,在教育环境中充分给予幼儿尊重和爱护,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快乐、安全学习成长,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2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同为专业学生培养而努力,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在目前教育和实践联系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改革也成为必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不断提升。而在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1教学目标不统一

目前在部门院校的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调研中发现,相关实践教学地区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相对完善,相关实践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可以做到将校内和校外联系起来,将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延伸和强化。但是在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上,校内课堂和校外基地教学的目标缺乏统一性,两者教育的目标存在各自的针对性。在校内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大部分,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在校外实践基地,直接组织专业学生深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注重学生问题处理和应变能力培养,两者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统一性,内外联系不强,相对孤立,不利于发挥综合育人效果,也不利于在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联合。

2.2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倾向性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或者是单一的实践教学是很难确保教学成效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只是相应的比重设置不同而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中,理论是主要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则强调实践锻炼,校内实践教学非常少,校外实践锻炼中几乎不涉及理论教学。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模式应用,都降低了各自的育人效果,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重要性。

2.3教学评价的片面性

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比较单一,评价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岗位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也比较多,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也应该对应多目标评价。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中,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3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3.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学目标

新时期,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构建要加快进度,做好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联系工作。在具体的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构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学比重设计合理。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建任务小组,让小组展开比拼,尝试各种问题呈现、构建相应场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等操作,让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完善课程更新工作,及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科研动态,积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堂中引入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发挥学院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学好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此外,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建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双方要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协商、沟通,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确保校内的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衔接和联系起来,共同朝着专业高质量育人目标发展。

3.2深化内外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基地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肯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推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助于实现高校和幼儿园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相关院校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注重从多方面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优化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实践导师资格以及教育实习目标、内容、时间与任务安排等事宜提出具体对策。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在与幼儿园联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幼儿园提供科研和师资建设的咨询和服务,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互利共赢。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融合中,要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园—校合作力度,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实习实训基地将重新审核、调整。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要结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现状,从幼儿教育的意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意义谈起,对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相关部门也要为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提供辅助,首先各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办学性质,重视实训学生的实习条件、保险等问题,实习学生不仅能引得进,更要能留得住;其次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要提出书面申请,学院领导、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及学生家长将对实习园区进行实地考查,考核合格的单位将与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须经院务会审核批准后,派送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加深与实训基地单位的合作,不仅可以请幼儿园教师、园长进来,还可以派送专业教师深入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从优化课程教学合作、学生定期实习等多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渠道。

4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必须要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相对接、相融合的对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梅.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1):75-77.

[2]王晶,王晓丽,姚晓燕.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以兰州市L高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4):135-138.

[3]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6):76-79.

[4]李秀敏.扩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质量保障探讨———以J省X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92-94.

[5]刘红,殷亚萍,张权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教育见习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以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9,8(05):19-25.

[6]岳玉阁,陆开悟.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334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06-110.

[7]李重阳,赵艳红.幼儿教师“校—园合作”渗透式培养探析———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36(01):108-113.

[8]叶逢福,赖勇强,吕伟.改革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1):74-76.

作者:党晓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6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要强化专业素养培养,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素养培养;学前教育;课程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不足

学生职业认同感低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有着充分的学习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目标并明确,这样的情况不光是在学前教育,基本上大学课堂都会存在。但是学前教育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待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绕过去,对学习困难感到畏惧;或者是注重幼儿教育中一部分,也就是艺术类型的专业课程感兴趣,忽视理论和实践课程。各种样式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与幼师的职业素养认知不同。学校对与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自身专业职业发展前景没有清晰的方向,而且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知受社会影响较大。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但是在课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课程设置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这对于未来走向幼师的岗位上会有着不小的影响;基础问下课程和科学课程并没无进行深入的理解探讨,可能说对于幼师以后要面对的是小孩子,所以基础文化之并不重要,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而在就业市场中,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智力开发,不注重培养幼儿专业特长,分析其原因就是学前专业教育人才短缺,已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差,声乐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达标,从而无法满足新时期学龄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各地教育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此时,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有些教师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没有先进有限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学校的课程也和社会实践脱节,学生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也就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接不到位[2]。

2、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幼师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需要传授引导,对于学习幼师教育专业时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在今后是想要成为怎样的教育工作者,并且为此要怎么去做。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后教育工作道路的展望和规划,从而加强职业认同感。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增加更多的课程种类多种类型的音乐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学到的技能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需要来是作为第一个改革创新的对象,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多多的组织活动来进行学习研究,激发老师的创新精神;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将专业知识评估和幼师职业道德评估相结合,评价的主题多元化,不仅要有老师,还要有同学,以及学生自己各方面的评价。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升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开放思想理念,拓展教学思维,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之中,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在考评方式上,将理论应用性考察方式融入职业教育中,在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说课等形式的考察形式上进行尝试探索,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技能进行分项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老师最主要的培养机构,学前教育专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操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手段,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的需要。作为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育实践组织能力,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从而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10~11.

[2]姜风华.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培养的探索--以周口师范学院大四本科生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51~5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7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中职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兴伴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幼儿大脑发育、行为认知养成有着积极作用。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理念,以幼儿行为、心理和学习特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准确了解现阶段幼儿心理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把幼儿心理学和幼师岗位胜任能力、幼师岗位实践等衔接起来,全方位地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即兴伴奏;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专业体系的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中即兴伴奏能力比重占比有所提升。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师的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以及思想道德,使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有所保障。为此,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将职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托网络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结合多种乐器教学来促进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并通过相关的评价制度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即兴伴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即兴伴奏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过简单的音符旋律能够更直观地展现人们的主观情感。幼儿年龄小,对事物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幼师在进行伴奏时,可以根据幼儿认知的差异来制定灵活的伴奏形式,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此外,通过相关数据可知,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使人体内分泌一种类似于镇定剂的物质,它会使原本焦躁的身心放松,从而降低人们的负面情绪。幼儿亦是如此,他们会根据音乐旋律的不同,情感也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即兴伴奏在幼儿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二)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幼儿身体骨骼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师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为此,幼师可以借助即兴伴奏来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幼师可以编奏一些活泼的音乐,来刺激幼儿小脑神经元,使其不自觉地跟随音乐摇摆。此外,幼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编排舞蹈,进一步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之中。这种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平衡及各个关节等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2]

二、目前学前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职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并且对即兴伴奏的知识更加模糊,思维得不到发散,专业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此外,教师在进行伴奏演示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依照乐谱一板一眼地进行弹奏,并且在弹奏过程中缺乏情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思维逐渐固化,只是依靠理论进行演奏,左右手机械式弹奏根音、柱式和弦,对其含义丝毫不懂。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专业的定位不准确。这让他们在日后工作中会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也会影响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

(二)伴奏形式单一从当前即兴伴奏教学来看,目前的伴奏形式多为电钢琴伴奏和声乐伴奏。电钢琴伴奏专业性过强,需要学生对乐理知识有所掌握,并且会简单的乐谱弹奏。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当前有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公共课,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这种集中式教学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3]声乐伴奏作为一种常见的伴奏形式,其灵活性强,方式多样。学生不需要过多准备就可以顺利进行伴奏。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合唱、独唱的形式过于枯燥,使学生参与率低下,阻碍了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样,即兴伴奏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巧用教学资源,熟记乐谱歌词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幼儿心理,更好地针对幼儿心理制定教学计划。这也是一名幼师应该掌握的基础专业学科。为此,教师在进行即兴伴奏教学时可以融入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抓住幼儿心理,从而选择合适的伴奏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常见的儿歌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在进行旋律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识谱演唱或是依照视频进行演唱。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对歌曲进行充分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弹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音调、节拍的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三角铁、口琴、手风琴等其他乐器进行旋律弹奏,使其借助不同的乐器来充分感受旋律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并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每首儿歌的结构特点以及和弦的变化及如何转化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情感融入演奏中,从而对歌曲情感把握得更加准确。这有利于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4]

(二)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编曲技巧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教师可以搭建网络模拟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模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旋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其中一段音调进行升调,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并产生深刻的印象,随后让学生将乐器演奏的旋律哼唱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听觉认知。最后,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学生对听音乐旋律逐渐熟悉。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网络实训,利用网络云实训平台进行环境模拟,让学生根据幼儿心理状态来编制合适的旋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后台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专业认知情况,从而调整工作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还要借助校企联合的优势,将学生定期、分批次地送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让学生近距离与幼儿接触,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明确学习方向。学校还要设立监管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实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彼此分享实习成果。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传授即兴伴奏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

(三)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作为中职学前教育课堂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合理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伴奏技巧及专业能力。为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立足于学生角度,根据学情调整工作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评价体系要和课程进度相统一。传统的评价体系只是针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抽查评价,时间跨度大、效果低,而且对学生评价过于形式化,没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导致课堂质量始终没有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将评价体系融入课堂中,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将评价内容利用微课、蓝墨云课等制作成趣味游戏。这样既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实时性,又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课堂评价除了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外,还要考察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有谱即兴和无谱即兴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其模唱、变调的能力,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的乐器制定专属学习方案,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而推进中职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即兴伴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发展的一门基本功,需要教师充分地重视起来。教师要结合幼儿现阶段的心理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为学生呈现即兴伴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同时,教师还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实习,观察和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要制定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即兴伴奏的运用技巧,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他们今后开展高质量教学工作增添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问题探析[J].才智,2019(9):14.

[2]许翔.就业能力下钢琴即兴伴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1):31.

[3]刘珈.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兴伴奏的培养与训练[J].黄河之声,2018(20):96-97.

[4]赵增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4(14):249-250.

[5]吴方.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养成[J].中外企业家,2019(31):174.

作者:凌欢睿单位: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8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三、学前教育的方法(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9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强化教育改革工作,相关的教育改革中,幼师教学能力也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就目前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做好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工作,促进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幼师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师岗位工作需要,很多院校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校内外的实践育人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锻炼场所,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未来岗位胜任能力。一般来说,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幼师的技能训练和展示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注重锻炼幼师真实的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和幼儿的沟通能力等,校内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模拟性,但是不能代表真实的幼教课堂,而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对来说,校内实践基地更易获取,实践教学更加方便,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关系,且实践学习往往是由固定时间的,自由度和方便性有一定不足。综合应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于促进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必要性。   1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中,针对学前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强调,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要求学前教育从最开始的幼儿托管向幼儿启蒙转变,奠定幼儿的后续学习基础。其中,对于幼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可以创新设计幼儿教育环境,规划好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幼儿管理和抚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强化引导,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这些对于幼师的专业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幼师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为指导,基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扎实自身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基础,在实践中能够把握好幼儿认知规律,在教育环境中充分给予幼儿尊重和爱护,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快乐、安全学习成长,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2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同为专业学生培养而努力,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在目前教育和实践联系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改革也成为必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不断提升。而在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教学目标不统一   目前在部门院校的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调研中发现,相关实践教学地区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相对完善,相关实践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可以做到将校内和校外联系起来,将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延伸和强化。但是在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上,校内课堂和校外基地教学的目标缺乏统一性,两者教育的目标存在各自的针对性。在校内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大部分,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在校外实践基地,直接组织专业学生深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注重学生问题处理和应变能力培养,两者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统一性,内外联系不强,相对孤立,不利于发挥综合育人效果,也不利于在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联合。   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倾向性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或者是单一的实践教学是很难确保教学成效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只是相应的比重设置不同而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中,理论是主要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则强调实践锻炼,校内实践教学非常少,校外实践锻炼中几乎不涉及理论教学。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模式应用,都降低了各自的育人效果,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的片面性   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比较单一,评价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岗位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也比较多,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也应该对应多目标评价。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中,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3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学目标   新时期,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构建要加快进度,做好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联系工作。在具体的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构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学比重设计合理。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建任务小组,让小组展开比拼,尝试各种问题呈现、构建相应场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等操作,让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完善课程更新工作,及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科研动态,积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堂中引入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发挥学院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学好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此外,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建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双方要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协商、沟通,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确保校内的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衔接和联系起来,共同朝着专业高质量育人目标发展。   深化内外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基地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肯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推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助于实现高校和幼儿园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相关院校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注重从多方面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优化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实践导师资格以及教育实习目标、内容、时间与任务安排等事宜提出具体对策。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在与幼儿园联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幼儿园提供科研和师资建设的咨询和服务,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互利共赢。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融合中,要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园—校合作力度,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实习实训基地将重新审核、调整。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要结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现状,从幼儿教育的意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意义谈起,对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相关部门也要为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提供辅助,首先各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办学性质,重视实训学生的实习条件、保险等问题,实习学生不仅能引得进,更要能留得住;其次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要提出书面申请,学院领导、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及学生家长将对实习园区进行实地考查,考核合格的单位将与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须经院务会审核批准后,派送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加深与实训基地单位的合作,不仅可以请幼儿园教师、园长进来,还可以派送专业教师深入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从优化课程教学合作、学生定期实习等多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渠道。   4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必须要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相对接、相融合的对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梅.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1):75-77.   [2]王晶,王晓丽,姚晓燕.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以兰州市L高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4):135-138.   [3]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6):76-79.   [4]李秀敏.扩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质量保障探讨———以J省X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92-94.   [5]刘红,殷亚萍,张权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教育见习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以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9,8(05):19-25.   [6]岳玉阁,陆开悟.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334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06-110.   [7]李重阳,赵艳红.幼儿教师“校—园合作”渗透式培养探析———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36(01):108-113.   [8]叶逢福,赖勇强,吕伟.改革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1):74-7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500010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发展,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尤其重要的因素。好的人才离不开好的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要占领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先机,首先要注重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纵观人在不同阶段思维和学习的特征,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又要特别注重幼儿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创新往往源于差异,源于头脑中的奇思妙想。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具有差异性和一定的想象力,在幼儿阶段,这种差异性又表现得更为明显,想象力也更为丰富。若能在这一阶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促进幼儿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探讨

一、幼儿的思维特征与学习特点

人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人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脑力和兴趣的形成和开发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今后思维和学习习惯形成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思维方面,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而又新奇独特。在学习方面,幼儿更倾向于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因此他们更能接受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针对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面的独特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元授课形式,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并不是靠简单的短时间内加强教学强度就能培养出来,而是需要在长久的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的一步一步地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活跃幼儿的创新性思维。笔者认为,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采用小故事的教学形式

幼儿最先接触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小故事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把小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引进幼儿的课堂,针对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向,十分符合幼儿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对活跃幼儿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在课堂中运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在幼儿本来就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往往就能事半功倍。通常来说,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就能从父母和儿童读物等途径中熟悉不少的故事。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来说,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小故事的这一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日常教学,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二)采用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形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这一形式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景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道具把日常的枯燥单调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景构建中去,并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在情景化后,教学的内容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学的效果能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能够给予幼儿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幼儿带进具体的场景之中,就是既能让他们“用心”来学习,也能让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情景的模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幼儿能够极大限度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有了充分展现自我兴趣特长和丰富想象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采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创新这一行为正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能被满足的需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创新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现实社会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幼儿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和制作、参观科学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平时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互动来一起共同引导幼儿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多动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回归生活的本源,有利于幼儿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充分体现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整个人才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其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也要从幼儿教育阶段着手。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上,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糟粕,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和大胆采用多元的能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效果教学形式,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双英.如何在幼教中加强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0(20)

[2]刘亭,陈朴.创新教育——21世纪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

[3]徐益丹.幼儿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2010(17)

[4]姬东风,郑秀丽.学前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大班幼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2(15)

48 2381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