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从分散到整体——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练习原卷版

天天 分享 时间:

专题09   从分散到整体—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

练考点·练考卷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

真题回归

考题预测

考点二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真题回归

考题预测

高考模拟卷(16+4)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

12022·山东卷)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1769141d-9796-432e-bcdd-8356f5f89d84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22022·全国甲卷)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该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32023·浙江卷6月)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 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42023·浙江卷1月)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2022·河北卷)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口岸幅射效应显著

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62022·辽宁卷)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72021·北京卷)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AA BB CC DD

82021·湖南卷)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

1894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113441(担)

264503

1185411(担)

2467590

33502(担)

582146

97008(担)

2046897

火柴

79263(箩)

71384

6615327(箩)

1638931

113430(吨)

992649

486295(吨)

321343

186176(担)

754609

1823890(担)

9507153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92023·全国乙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102023·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材料二    1715年路易十五即位,次年国家财政赤字接近1亿里弗尔。法国政府起用银行家约翰·劳,允许其开办一家银行并发行纸币,并授权他创办了一家“西方公司”,该公司股票竟能以最高达40倍的价格出售。股票热购刺激了货币流通需求,约翰·劳顺势大量发行纸币。这场冒险活动中,王室用纸币偿清了债务。但其底细很快泄露,人们争抢着去银行挤兑金币,银行印刻倒闭,许多金融家积存的大量纸币顷刻成为废纸,不少购买股票者破产。

——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7080年代初,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鹤峰铜矿等,均在上海公开招股。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10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

材料四    1997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断了亚洲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增长。香港支柱产业悉数濒危,1998年GDP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牢牢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使香港旅游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帮助保卫港元,对投机势力形成强大震慑。香港对抗狙击金融危机取得胜利,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走上了复苏之路。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政府起用约翰.劳的目的,以及这场冒险活动给法国造成的恶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对香港金融危机的优势。

112023·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122022·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132023·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142023·北京卷)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152023·辽宁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1039c96ac1c449d9a94b583fc859e48d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62023·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实现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知,研究者们常将历史予以分期,并对所划分期进行典型特征概括,如“公元前500—公元200年:欧亚文明区的联结”,“10001500年:跨文化交流的增速”等。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史某一历史分期进行典型特征概括,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分期与特征概括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中的分期与特征概括)

1.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cae31312ec1147a38730213ec9b599c3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17世纪,英国法学家塞尔登在《领海的完全权利》中提出了海洋的主权学说,指出海可被视为所有物”“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这一学说(     

A.刺激了欧洲国家对海洋的开发 B.适应了英国殖民争霸的需要

C.成为解决领海纠纷的有效原则 D.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

316世纪下半叶,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三个国家都向美洲大陆提出了领土要求,都将各自认定的领土视为合法。1562年,西班牙地图学者迭戈·古铁雷斯制作了一幅地图,意图解决这一纷争。这表明(     

A.三国最先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B.科技手段有助于解决殖民问题

C.美洲大陆都是无主的荒地 D.开辟新航路加剧列强矛盾

4.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

515世纪欧洲人关于印度的历史是模糊的;关于中亚、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则更模糊,更不用说南极洲的存在了。到1763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包括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等,欧洲人的知识已超出海岸线范围。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已开始 B.新航路开辟客观上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

C.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 D.殖民扩张使欧洲人具备新的全球性视野

6.由如表数据可知(    

中国近代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农户数统计(1837年,1894年)

 

1837

1894

产量(万市亩)

2605

46817

种植面积(万亩)

521

93636

茶农户数(万户)

13025

23409

茶农人口(万人)

65135

117045

A.茶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 B.茶业生产仍是传统模式

C.茶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解体

71617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又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    

A.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B.限制贵族势力的发展

C.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 D.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后,世界棉花产业经历了剧烈重组:棉花种植和生产的方式与地点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同时棉花作物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对棉花产业的重组最初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欧洲人越来越频繁地,往往以暴力的方式挤入棉花贸易的全球网络之中,包括亚洲内部的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网络,然后利用同样的力量建立起非洲、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全新网络。一代又一代的欧洲资本家和政治家吸取教训,凭借着他们运用武力扩张自身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建立起了比较优势。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确立了太平洋与拉丁美洲跨洋贸易的东部航线,并将之与马尼拉——中国贸易航路以及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洋西部跨洋贸易航线——里斯本至澳门和澳门至长崎——联结起来。此外,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还推动了欧洲、拉美、中国、东南亚之间移民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编织出“以西班牙为主角的近代太平洋贸易网”,“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的理由。

考点二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2023·辽宁卷)据如表可知,当时法国(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职业人数

05—06

06—07

07—08

08—10

10—15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22022·重庆卷)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2022·湖北卷)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0f0b0ba5-d28b-4474-b332-a7beabd5ed8b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4(2022·广东卷)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2022·浙江卷1月)新式动力机一柴油机,因马力大、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逐渐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上的主要动力机。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福特 B.戴姆勒 C.卡尔.本茨 D.狄塞尔

62021·江苏卷)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51306f29-ed48-4f97-9ab6-f826557e7261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72021·湖南卷)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82021·浙江卷1月)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e1b0a3bd-1a3a-4170-a5d9-f9b37af21f99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2022·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063cd42b-2c6d-44c6-9a91-f6e8fe4c7139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2b272e44-95cb-4f34-8281-1149d0242d81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102021·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1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112021·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

122021·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32023·北京卷)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142022·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eb004a6138b44b2babc5f1a1a7b51a32

——据(芬)马库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118世纪,亚当·斯密在经济理论上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与商品价值的基础,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被资本家以工资的方式十足地补偿给劳动者了。这和自由竞争法则一样,是自然的、不变的现象。这一认识反映了(    

A.自由主义的合理性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机器大生产的本质 D.启蒙思想家的成就

2.下表是以购买力计算的英国农场工人的实际工资指数变动表。(1770—1779年基数为100

地区

1770—1779

1780—1789

1790—1799

1800—1809

1810—1819

东南部

100

106

102

87

91

西南部

100

99

93

97

91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社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区域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

C.城市化的推进遭遇停滞 D.资本家极力剥削剩余价值

31800年,大多数欧洲人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工作模式受到季节、天气和土壤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仍然占据人们经济活动的大部分。一个世纪后,欧洲人的生活地域和条件普遍有了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欧洲(     

A.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转变 B.最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顺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 D.始终在技术革命中保持领先

41836年,英国曼彻斯特商会在致首相墨尔本和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备忘录中强调指出: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曼彻斯特的厂主甚至私下说: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积极对外扩张的目的是(    

A.掠夺原料产地 B.扩大商品销售市场 C.进行资本输出 D.扭转贸易逆差

5.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整体。材料侧重表达工业革命(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大变革

C.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D.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实现极大的发展

6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出资建造组屋,出售或租赁给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在出售或租赁组屋时实行族群按比例居住政策,规定族群在各个组屋区内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所占人口比例,以抽签方式按比例分配住房。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旨在(    

A.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B.缓解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促进民族融合国家认同 D.弥补自由市场体制弊端

719世纪中期以后的巴黎有光之城的美誉,对国际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仅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就吸引了900万名访客,其中包括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和威尔士亲王。如果你在这一时期到达法国,将不能感受到(    

A.新式百货公司为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B.面向公众开放的卢浮宫里可以感受法国的文化

C.私人卫生间、电梯在住宅中普及改善居住环境

D.欧洲便捷的水陆交通助推大众旅游浪潮的出现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并且资助无休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高考模拟卷(1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下表为 1600—1609年与1640—1649年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单位:匹)对比。产生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时间(年)

威尼斯

米兰

1600—1609

22430

15000

1640—1649

11450

3000

A.意大利纺织技术的落后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价格革命对产业的冲击 D.新型股份制公司的建立

2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 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3.威廉·华莱士(1270-1305年),是一名苏格兰骑士,他领导了苏格兰独立战争,但最终失败。在英格兰历史上,他被视为一个叛逆和暴徒。1 5世纪,苏格兰诗人布莱克却在长诗《华莱士》中着重称赞了他的英勇和无畏。据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史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人物 B.政治立场影响人物形象塑造

C.文学作品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D.历史真相淹没在时代长河中

41589年,西班牙国王在给菲岛都督达斯马里尼亚斯的命令中指出:你应该努力用这些岛屿的产品来交换前述商品(即中国商品),这样就会尽可能地避免像惯常那样付给外国那么多的硬币。由此可知,当时(    

A.大帆船贸易非常活跃 B.西班牙限制贵金属输入

C.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5.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这一现象(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6.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将本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这成为他们在美洲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制度。与此同时,为满足王室对财富的贪求,他们亦将欧洲货币、雇佣劳动等因素移植到了美洲殖民地。该学者意在说明(    

A.美洲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B.西班牙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C.西班牙缺乏长远战略目光 D.应从多角度解读殖民活动

7.亚当·斯密(1723-1790年)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他的思想(    

A.影响了鼓励人们发财致富的新教伦理

B.适应了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因与马克思的观点针锋相对而受其批判

D.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

8.下图为1878年英国讽刺漫画。图中文字为农业——真正的不受保护的女性’”。该漫画旨在强调(    

@@@ec999315007547e09908052959dbe451

A.政府不重视农业技术改造 B.自由贸易政策影响农业发展

C.农业落后影响了经济发展 D.国民经济比例有失衡的风险

91700年英国谷物产量为1477000夸特,1750年增加到16488000夸特,到1800年更是增加到21102000夸特。同一时期英国的畜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8世纪后半期羊肉和羊毛的产量提高了78%。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外贸需求的增长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圈地运动的开展 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10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缺乏、营养不良,不及上层。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 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1118—19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主体是小土地所有者和小商人。到20世纪末期,大批科技和管理人员、高学历白领雇员、部分蓝领雇员和政府庞大的官僚集团,发展成为美国中产阶级新的主体结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分工细化造成两极分化严重 B.国家精英教育的发展

C.经济和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流动 D.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121819世纪以来,休息和礼拜是欧洲人在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然而在传统的休息和放松身心的方式之外,休息方式也出现商品化的趋向,吃喝玩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从休息向休闲的转变(    

A.体现了人文精神的产生 B.反映了工业化的建设性

C.冲击了宗教信仰的地位 D.降低了城市的建设速度

13.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下列与之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有(    

19世纪以来,钢铁管道应用于水网建设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

19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发明了电梯,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19世纪70年代,钢筋混凝土技术首次运用于比利时的住宅项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阅读英国英格兰地区的人口密度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英格兰(    

区域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数)

18世纪早期

19世纪中叶

南部

40—60

135

西北部

30—40

270

A.西北部工业化的水平较高 B.南北社会结构差异较大

C.工业革命起源于南部地区 D.城市化的发展趋于平衡

1519世纪后半期,纽约、费城等城市普遍存在业主将旧仓库、啤酒厂房及独户住房改建成可容纳812户居住的小单元房,租给城市贫民或是初到美国城市急需住房的移民的情况。据统计,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容纳545人,而纽约高达1852人,芝加哥、波士顿等市皆超过85人。这反映出当时(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B.城市化催生了房产投机现象

C.政府积极干预城市住房的治理 D.工业革命加剧美国阶级矛盾

1619世纪以来,伦敦广泛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公地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进行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

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古后期到近代前期西欧重要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选摘  

时间

经济现象或经济事件

14世纪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贵族领主的土地,建立租地农场,雇佣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14世纪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二百多家手工工场,30000多雇佣工人。

16世纪

荷兰人开始从海外进口香料之后,意大利的威尼斯失去其垄断地位,西欧国家可以经大西洋前往世界各地。

1521年—1600

秘鲁和墨西哥的矿山出产了18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流入西班牙等西欧国家。

1536年—1635

价值254亿英镑的金银流入欧洲,是西欧原有金银总储量的7倍以上,大量金银流入引起物价飞涨。

1564

英国的一家手工工场,在一个大房间(车间)里,安放了200台织机,同时有200名织工进行操作生产。

1680年—1720

越来越多的土地所有者迫于竞争将土地交给租地农场主经营;个体农民受资本主义大农场排挤,纷纷破产。

材料二   在近代前期的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各宗主国限制其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宗主国的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其殖民地的贸易。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工业革命后,西方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其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

1)阅读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史实所反映的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时代特征或趋势,任选其中的一个特征或趋势加以说明。(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特点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商品贸易情况

年份

年均进口值/百万英镑

粮食进口占比/%

年均出口值/百万英镑

年均商贸总值/百万英镑

1804-1806

55.6

42.4

51.0

106.6

1814-1816

71.8

42.6

65.7

137.5

1824-1826

66.4

36.1

49.5

115.9

1834-1836

70.3

29.4

56.4

126.7

1844-1846

82.0

33.4

69.2

151.2

1854-1856

151.6

35.9

123.5

275.1

1776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和1849年《航海法》的废除为标志,英国完全确立了自由市场制度。

——摘编自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一个伦敦普通职员家庭晚餐的变化

项目

晚餐

伴餐甜点

早期

牛肚炖洋葱,一大片面包和卷布丁。女主人通常会在一名女仆的协助下,提前3小时准备餐点

制作十分耗时,要提前做准备

中期

有更多就业机会,但饮食仍依赖于碳水化合物和较便宜的肉类。城市扩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比中产阶级的工资上涨得更快,渴望新鲜牛奶

新型加工食品涌现,用水稀释炼乳,制成通心粉布丁

——摘编自[英]露丝·古德曼《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商贸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自由市场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趋势。(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随着地理大发现、殖民体系扩张、国内商品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伦敦迅速发展为西欧的工商业贸易中心。伦敦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国内年轻人纷纷来此寻求机遇,每年迁入的人口高达1万人。作为国际工商业贸易中心,大量荷兰人、法国人为躲避宗教迫害也迁居到伦敦。

近代早期伦敦城对街道缺少常规性的整修维护。据亨利八世(1509年—1547年)晚期的议会档案记录,伦敦城的河岸街(Strand)当时坑坑洼洼、十分恶臭。楼层较高的住户懒得去厕所,会直接把粪便从窗户中泼出去,所以街道更加污浊不堪。此时的伦敦人还没有清晰的城乡概念,城中大量居民仍养殖着家禽家畜。当时有一句谚语“爱噪音的人要买猪”,而由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自不用多言。刘易斯·斯马特的养猪场不仅熏走了邻居的仆人,而且拉低了周围的房价。

——摘编自孟毓然,王玉亮《1617世纪伦敦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伦敦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环境问题的出现给我国带来的启示。(6分)

20.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692e0b55b6c74843a8d85dcfbb4df5ec

——摘编自张鹏等编译《巴拿马简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8 2915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