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样例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黔之驴教学设计样例”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黔之驴教学设计篇1

1、熟读成诵,翻译全文,各累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三成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寓意。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翻译,理解文章内宾。

2、由“庞然大 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引出文章寓意。

1、让学生对作家、作品做简要的了解,反复诵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2、通过投影,结合自己思考题,引发学生对黔之驴的新解,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导入新课,由《左传》中成语故事“外强中干”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结合注释试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文学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论说、寓言、传记、游记等。

四、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记下有疑问处,互相讨论质疑(10分钟后比较自学效果)。

五、根据译讲要求,翻译全文。

1、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驴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简析:“庞然大物”是经虎的眼光来显示它的心生畏惧,“以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窥”、“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终不敢搏”可见虎之谨慎,“稍稍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可见虎之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2、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试从好事者、驴、老虎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五分钟后各抒已见。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驴真的没有用处吗?为什么称船载驴以入的人为“好事者”呢?你为驴子感到悲哀吗?你又为老虎感到骄傲吗?

简析:

(1)黔之驴并非废物,而是“虎落平原”,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内地它吃苦耐劳可负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没有能使驴子进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为你骄傲。“你”胆大、心细、勇猛而不失谨慎,无论外物是如何貌似强大,“你”毫无畏惧,善于斗争,所以能取得胜利。

(4)驴子,我为你悲哀。无论是做人还是驴,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实,轻举妄动逞英雄,只会落下可耻的下场。

六、课堂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1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这则寓言对你的启示。

黔之驴教学设计篇2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学生自读全文,实施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迁移,联系上学期学习的《伊索寓言》作比较阅读,把握寓言的特点,再用反向思维去多角度解读寓意。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

2.难点:

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课时

投影片:①重点字词;②《成语词典》对“黔驴技穷”的解释;③随堂练习。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同的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直译文章。

3.理解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并解题。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板书重点词及复杂句对学生进行再次训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六个层次分出来。并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作的词语。

4.把握文章主旨。

问:为何虎最后敢吃了驴?

虎渐渐了解了驴的“本领”仅是“鸣”、“踢”,虽然驴外观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也不能改变它被吃掉的命运。

黔驴技穷,比喻那些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5.请同学复述课文,并在末尾讲明寓意。

(四)总结、扩展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虽然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无德无能。作者用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

我们今天学习《黔之驴》,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道理,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请同学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三。

48 906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