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
2.了解代入法是消元的一种方法。
3.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消元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接上节课问题,写出所得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探究。
比较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5xy9例1:解方程组2y3x1。
讨论:怎样消去一个未知数?
解出本题并检验。
12x3y0例2:解方程组25x7y1。
讨论:与例1比较本题中是否有与y3x1类似的方程?
怎样解本题?
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草稿纸上检验所得结果。
简要概括本课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想法,基本步骤。介绍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三、练习。
p27.练习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习题组第1题。
后记。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三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断方程。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二)能力目标。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三)情感目标。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
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
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
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课堂练习:
2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五、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
布列方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六、作业布置。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四篇】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五篇】
三视图是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总称,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
对应规律。
1、位置关系: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2、主、俯视图中的长度相等,并且对正;主、左视图中的高度相等,并且平齐;俯、左视图中的宽度相等。
3、投影规则: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六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分享的“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通用8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六年级数学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p24页中的例1、例2,完成练习六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在众多的数中说出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能用完整、正确的语言表达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2)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等。
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比较、交流、归纳。
六年级数学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六年级数学4。
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能说出倒数的意义。
2.体验找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活动“造反”游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造反”游戏。
反说:
刷牙-牙刷球台-台球唱歌-歌唱。
反写:
杏-呆吴-吞干-士。
师:在我们的语文上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文字,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有趣的数学,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在数学上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
板书“倒数的认识”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生2: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倒数”
我们先来算一算。
谁能照上面的例子,再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
生2: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七篇】
课题练习课共2课时第2课时。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后记。
课题混合运算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第七单元信息窗3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课型新授。
重点。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芳姥姥家的花圃去看一看,看一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那些知识。(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图中有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交流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重要问题。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两种方法。
(1)从一串红的棵数中去掉上午卖出的再去掉下午卖出的,
(2)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算剩下。
二数第9页。
教学过程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第二种方法中小括号的应用。
2、解决问题(2)。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
先算山菊花有多少棵,再算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解决问题(3)。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口算,独立完成,注意8×9+3100-63÷9的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教后记。
二数第10页。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综合练习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教材p88我学会了吗主备人。
教学。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应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型练习。
重点。
难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个人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一、《我学会了吗》1题。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1)喜欢吃卷心菜和西红柿的比喜欢吃黄瓜的多多少人?
(2)喜欢吃西红柿的比喜欢吃胡萝卜和芹菜的多多少人?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二、《我学会了吗》2题。
交流信息。
二数第11页。
教学过程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三月比一月二月的销售总数少多少?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集体订正。
4、第一、二季度分别销售手机多少部?
(1)先讲解“季度”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销售量。
(3)你能估计一下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手机销售情况吗?说出你的理由。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三、练习。
1、p87自主练习5数学故事。
根据图中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p86自主练习4。
根据图中数据同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大全【第八篇】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免费下载: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假设36路公交车无障碍匀速行驶,途经小石桥、国胜东村、观音山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
地名时间。
小石桥8:00。
国胜东村8:09。
观音山8:17。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指出:这是一个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一般借助于直线型示意图,教师首先画出下图,标出两端地点。
小石桥观音山。
最后师生共同逐句分析,并提问:你从此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教师作如下总结:
1、看表格有:
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________分钟;从小石桥到观音山有_______分钟;。
从国胜东村到观音山有______分钟。
2、你能画出汽车所经过四个地方的顺序图吗?不妨试一试;对照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有关路程的信息。教师最后整理成如下示意图:
小石桥国胜东村新胜村观音山。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你会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不妨试一试。(以同桌同学或前后两桌为一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教师巡视之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教师评讲时,让学生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
如果学生中有人利用方程做出,教师分析左右两边的意义;如果没有,则作如下提示:
如果设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为x千米,教师根据示意图,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口答:
1、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_____千米,小石桥到观音山有_____千米。
2、小石桥到国胜东村行车_____分钟,小石桥到观音山行车_____分钟。
3、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度为_____千米/分。
让学生口答,请学生判断修正,并提出此题中有哪些相等关系?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度与从小石桥到观音山的汽车速度相等吗?由此启发得出方程:
指出: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此方程中解出未知数x,从而得出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