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业经济学论文【第一篇】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领域,其研究对象是由狭义和广义产业组成的产业系统,因而说,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经济学学科。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还是产业经济学的实践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在研究领域,对产业经济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和进展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在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经济学 西方 理论 发展 中国特色 构建

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进展

1.“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西方产业经济学分为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其中哈佛学派的核心观点为SCP范式,即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便是此范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市场绩效的产生由市场行为引起,市场行为被企业所在市场结构所决定。在这一范式下,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提高价格、设置障碍,以便谋取垄断利润,阻碍技术进步,造成资源的非效率配置;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适度竞争。

2.新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新产业组织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此理论对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进行了着重研究,致力于紧密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是此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对于此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模型的建立来对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探索,同时对经济福利问题进行强调。

在上述发展之外,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组织的。具体问题有了新的发展。以产品差别为例,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以模型的建立为依据,产品差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垂直产品差别,一类是水平产品差别。在古诺双头垄断模型下对进入壁垒问题进行考察,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并且企业所能够承受的沉没成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能力的大小。在博弈理论下,对厂商的竞争在不确定性问题和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研究,可竞争理论诞生了。在此理论下,不赞成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强度对市场竞争的维持,提出企业市场的多少并非由较好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所决定,认为可竞争性市场是进入市场的成本非常低,且已经在市场中的企业存在可感的潜在压力时的市场,在这种可竞争性市场中良好的市场绩效才会产生。

3.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同时发展起来的理论,与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相比,芝加哥学派所提倡的理论是截然不同的。在芝加哥学派中,其分析方法依据严格的经济理论,并对理论的经验证明进行着重强调,认为SCP中的结构、行为、绩效三个因素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是不科学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认为应该放任自由,而不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干预。

4.新制度经济学:“后SCP”流派

科斯、诺斯、威廉姆斯、阿尔钦等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制度角度来进行,是新制度经济学这个新兴流派的主要特点。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黑箱”内部的产权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化、市场绩效受到前两者的影响,简言之,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所以说,在研究企业行为方面,与其他学派相比,新制度经济学拥有一个全新的理论施教,不仅对深化了产业组织的理论,更催化了其对企业行为产业的结果。对我国在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迪意义。

二、构建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设想

1.在研究对象方面

第一,概念方面。在我国,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时依然继续沿用行业、部门等过时的概念,并没有以市场的角度来进行,也就是说还没有明确产业的概念。

第二,重点确定方面。与产业组织的内部研究相比,更加重视对产业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因而在产业组织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

第三,内容构成方面。使一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原本不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中,导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过大、过杂,模糊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为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产业经济学的路径回到正轨之上,使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的运作机理得以突显出来,首要问题就是纠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在学科体系方面

为了使中国特色在产业经济学中体现出来,必须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依据,主体内容替换为企业组织和市场交易机制来对产业经济学的卢纶逻辑体系进行构建,同时压缩目前的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同,将关注点转移到研究和检验产业运作的实证上来,在对产业经济学体系进行探索时必须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相结合。

3.在方法论体系方面

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是研究经济学的两个基本的方法。其中,在规范研究中必须对经济事物的逻辑合理性与伦理价值观进行强调;在实证研究中,研究重点必须放在经济事物的实证检验方面。定量研究,指的是在考证理论与实践时的主要方式是经济计量、实证检验和模拟试验等,这是研究现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我国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时应当对这些方法进行吸收、借鉴。

4.在教育教学方面

在进行财经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将当前的市场发展现状融入产业经济学的课程之中,对产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新为题进行探索,不断更新、创新产业经济学的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同时,将企业在市场决策中所遇到的新问题纳入到研究范围之中。

参考文献:

[1] 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10

[2] 刘志彪:产业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研究方法[J].《中国经济问题》

[

产业经济学本科课程建设思路论文【第二篇】

产业经济学本科课程建设思路论文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来说,仅采用通行的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培养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在对当前新疆普通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从教材的配套案例建设到授课方式及实践教学设计都需要以本土化案例来驱动的课程建设思路。

关键词:新疆普通高校;课程建设;本土案例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本科经济学类专业中将其列入核心课程。随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来说,立足和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成为办学的首要目标。为此,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必须做出相应改革。当前,新疆各高校经济类本科专业中,《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办学目标的调整,如何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当地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新疆地区《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作为《产业经济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本校教改项目的资助下,带领学生对新疆六所普通高校中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及部分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一)使用教材中的'案例不够丰富,尤其欠缺与本区域产业发展实践相匹配的案例

对于该课程,新疆各高校基本都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或者是国内知名高校出版社(如人民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教材是国内经济学专业的主流教材,其主体内容基本以引进国外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基础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个别教材在部分章节结束后,配套了针对相应章节内容的案例,但配套的案例主要是针对个别专业概念(如规模经济、并购等)的应用和理解,缺少能把教材中核心内容运用完整案例呈现出来的配套内容。同时,由于我国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目前不同的区域用统一的案例来教学,缺乏与当地区域产业发展实践相匹配的案例,而能突出西部民族地区区域产业发展特色的案例更是鲜见。

(二)教师授课方式较为传统,教学设计积极性不高,导致授课效果不佳

通过与部分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当前,新疆各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授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黑板板书等形式来展现主要内容。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课件照抄照搬教材,且课件形式单一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受师资水平和硬件的限制,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等难以采用,部分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致使授课主要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较少,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调阅部分新疆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学生卷面成绩在70分左右。

(三)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通过对新疆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走访和调查发现,为了给教学管理提供便利,高校大部分课程,基本都是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大部分课程都没有在教学计划中单独列出具体的实践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内容。《产业经济学》课程本身的应用性较强,如果未针对其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就很难达到教学大纲中预期的教学效果,且会存在较大的问题。调查发现:对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来说,难以从专业角度充分分析本行业的产业组织情况,且不能更好地争取和利用相关政策资源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对在政府相关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往往难以从专业角度做出一份规范的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二、基于本地产业发展案例驱动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思路

针对当前新疆普通高校《产业经济学》本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以所在的新疆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具体论述基于本地产业发展案例驱动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建立与主流教材配套的新疆本地产业发展配套案例汇编手册

针对目前通行的《产业经济学》主流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尤其欠缺本土案例的突出问题,笔者带领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实地调查、小型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经过近两年的搜集整理,现已基本形成与所选教材配套的具体案例汇编手册:其中,在教材的产业组织部分,已形成与之配套的包含新疆代表性产业如建材、奶制品行业、酒业等12个行业53家上市公司的完整案例;在教材的产业结构部分,已形成与之配套的包含新疆各地州来产业结构演变特征比较的图表分析资料;在教材的产业政策部分,新疆作为多种政策资源倾斜的重点地区,产业政策的制定及评价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笔者已梳理了近的新疆产业政策。

(二)创新授课模式,通过本地案例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针对当前授课方式呆板、师生难以有效互动、授课效果不佳、学生成绩普遍较低的问题,笔者借助“雨课堂”与“翻转课堂”,形成新的授课方式。例如:在讲解企业创新行为时,任课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上传了本章节的学习素材,包括支撑企业创新的外部要素及本章难点——垄断与创新的关系等。课前,学生提前预习新的授课内容;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讲解相关知识点,在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第一组学生以新疆本土企业广汇集团、特变电工等为例对企业创新的定义、分类、基本要素、驱动力、测算指标等展开讲解;第二组学生主动整合教师上传的素材建立图形,从垄断抑制竞争的阿罗模型和垄断激励竞争的德姆塞茨理论两方面展开。第三组学生通过大量呈现新疆特变电、金风科技等新疆本土企业近十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的各项专利,清楚地阐释如何衡量和测算创新。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讲解进行点评,解决个别学生的疑惑并进行总结。笔者发现,通过运用这种新方式进行授课,本届学生期末平均成绩比前两届学生提高了分,及格率提高了个百分点。

(三)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借助已经形成的案例汇编手册,在教学计划中设计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地调研环节。其中,课堂实践教学以综合案例教学的形式展开,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的核心内容用案例的形式进行串联,如介绍完教材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后,让同学们按照配套的案例手册,用所学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从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度、企业策略性行为、市场绩效等各方面对提供的新疆12行业的发展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并以PPT形式进行讲解展示。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理论比较分析新疆12个行业的产业组织状况,极大提高了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设计的另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期期中和期末分别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具体安排如下:学期期中和期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乌鲁木齐市的华凌建材市场和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调查对象,依次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相关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最后,教师要对研究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学生提交的报告要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成绩。《产业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理论性较强。对以新疆为代表的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来说,若仅采用通行的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满足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培养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笔者通过教改项目的支持,针对当前新疆普通高校《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教材的配套案例建设到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都需要以本土化案例来驱动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改革,不仅能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形象生动地呈献给学生,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新疆本地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冰。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62.

[2]王艳荣。基于人才培养的产业经济学教学方法设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4):101-102.

[3]梁姗姗。经济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产业经济学》课程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1):27-31.

服务业产业经济学论文【第三篇】

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不可能采取封闭的自循环模式,而必须将产业的空间动态调整作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约束。因此,研究服务业的空间重组规律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下就是服务业产业经济学论文请看:

服务业产业经济学论文

[摘要] 产业的空间重组包括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两种不同的形式,服务业的空间重组形式主要由服务的市场区边界决定,根据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区位的不同要求,两者的空间重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业扩散 产业转移 服务业 产业链分工

一、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涵盖的门类众多,依据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大致可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主要指以服务人们日常的吃、穿、住、行为目的的行业,包括餐饮、销售、旅游等,其所要求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都较低。现代服务业则是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管理、金融保险、商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通讯服务等,其所要求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都较高。

传统服务业虽然技术含量较低,但它在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传统服务业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就业。有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外来低技术劳动力从事最多的产业除了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以外,其他诸如餐饮、零售、运输等大多属于传统服务业,而当城市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必然会因土地、交通、环境等成本的限制而放缓,在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建筑业的零增长,但传统服务业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部门,其需求会随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一般不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其次,传统服务业可以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服务业虽然不象现代服务业那样直接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但传统服务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分工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从而间接的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而传统服务业从业者收入水平的增加也必然会带动对工业品需求的数量扩展和层次提升。

最后,发达的传统服务业可以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传统服务业的丰富与发展会直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可得的服务种类和质量在高技术人才选择就业区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发达的传统服务业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服务业本身的竞争力。总之,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集聚经济效益,进而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区位条件。

二、产业扩散与产业转移

从宏观角度观察,产业的空间重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产业扩散是指产业的生产(包括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区位不断增多,但新增生产区位的发展并未淘汰原有区位该产业的存在;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新区位上发展而在原有区位上衰退甚至消失,生产的区位发生了更替,而生产区位的总数未变或者变化不大。

由于生产区位数量变化的多少只是相对的,因而产业扩散与产业转移的界线往往无法绝对清楚地划分。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规模较大,因而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现有的绝大部分经济文献中,“产业转移”与“产业扩散”往往被不加区分的混用,或者用“产业转移”概念涵盖产业空间重组的所有形式。但是,两者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对两者的区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两者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不同。产业扩散表现为产业在不同区位的复制,并且新老区位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产业扩散的空间利益效果往往表现为帕累托改进。而产业转移则涉及生产区位的更替,其空间利益效果更为复杂,在此过程中,新老区位之间可能是双赢的,也可能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双赢的产业转移方式主要是原区位向外转移“边际产业”,一般来说,这类产业转移可以同时增进新老区位的利益,有利于区域分工的形成。存在冲突的产业转移主要是由原有区位竞争优势的减弱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并且该产业的转移又会进一步削弱原有区位的竞争优势,即令原区位加速进入“区域生命周期”的老年阶段,产业向外转移使区域经济陷入“产业空心化”的尴尬境地;另外,对转移地点的不当选择也会对承接转移的区位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负面影响。第二,产业扩散与产业转移发生的途径不同,对于不同特性的产业,其空间重组形式(产业扩散或产业转移)也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两者的区分有利于考察不同产业的空间重组规律。

三、服务业的产业扩散与产业转移

由于服务业的消费者一般呈面状分布,因此,基于市场区分析的中心地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服务业的产业扩散与产业转移。从服务业产业扩散和转移的实现形式来看,又分为市场竞争和企业区位调整两种形式。

位于不同区位的企业之间通过竞争,往往就会造成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效果。对于市场区边界足够大的产业,不同区位两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初始阶段表现为产业扩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有一方被挤出市场(对于市场区下边界大到足以覆盖两个区位市场的产业,这种结果则是必然的),如果是新区位企业获胜,则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产业转移。对于市场区边界较小的产业,不同区位之间可以存在多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它们之间竞争的结果一般只是彼此市场份额的消长,理想状态下各企业在其六边形的的市场区内具有了垄断势力,新区位上的企业通过向原区位企业的学习,在本地发展新产业并占领本地市场,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产业扩散。

与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形成的产业空间重组一样,由大公司主导的企业区位调整,其各种经济活动的区位及其空间重组方式的选择,本质上也是依据市场区边界的大小而做出的,区别只在于企业内部的产业关联取代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企业内部决策取代了市场竞争。在行业中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多采取产业链区位分工模式,现代产业链一般包括管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区位环境的变化,垄断企业将主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为各环节寻找最佳区位,从而发展成为多区位企业,甚至跨国企业。其中:(1)管理、研发功能的服务机构市场(包括企业内部市场)边界较大,往往设置于中心城市,垄断企业这种区位战略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产业转移;(2)采购、销售及服务业的生产等功能的服务机构要求尽量靠近消费者(居民或其他企业),多为分散性布局,即企业在不同地区进行同种功能机构的复制。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同业收购等。

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传统服务业的空间重组以产业扩散为主,而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重组以产业转移为主。传统服务业是直接为居民服务的,而居民的分布结构一般与城市等级体系一致,并且这些服务往往只有在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中才能提供,具有不易保存、不易运输的特点,即其市场区边界较小,因此,传统服务业的空间重组以产业扩散为主。这可以从我国销售企业(超市、商场等)的布局现实中得到证明,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一般都存在以本市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本土销售企业,而同时沃尔玛、加乐福等跨国销售企业在各大中城市也设置了功能、结构几乎完全一样的分支机构,与各城市的本土企业展开了激烈的区位争夺。现代服务业是为生产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服务的,而生产企业不仅要靠近市场,也要靠近要素来源地,因而其分布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并不一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部门(工业)提供服务的机构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发挥作用,即其市场区边界有扩大的趋势,这就使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技术、人才和聚集效应,从而更多地表现为产业转移,其本质上是不同区位上的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这可以我国各中心城市之间对于“总部经济”资源的激烈争夺中得到很好的证明。

四、启示

对服务业产业扩散和转移的分析,为我国各类城市制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思路。对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应努力培育壮大本土现代服务业企业,适当引进海外现代服务业直接投资以强化竞争激励;对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应首先夯实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待基础条件具备后再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区位的竞争,而不应盲目地追求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应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将主要精力放在扶持工业和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服务业项目上,强化与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而不宜与其在现代服务业上展开“以卵击石”式的恶性竞争。

[服务业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个人简历【第四篇】

姓 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7年8月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 7月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毕业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所修专业: 产业经济学

居 住 地: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区

籍    贯: 安徽省 巢湖市 庐江县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期望地点: 江苏省 南京市 ,江苏省 南京市 ,江苏省 南京市

期望职位: 银行 投资理财 财务

意向概述: 期望从事经济金融类工作,能够学以致用。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历

9月 - 207月 西安财经学院 产业经济学 研究生

9月 - 207月 安徽理工大学 金融学 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

3月 - 209月 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助理经济规划师

年3月 - 2009年4月 中铁四局二公司 财务助理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 获得奖项 学校

10月 校三等奖学金 经济管理学院

12月 资源环境研究生论坛征文三等奖 经济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 职务名称 学校

202月 - 年12月 宣传部部长 经济管理学院

2006年9月 - 6月 英语俱乐部副部长 外国语学院

自我评价

大学期间努力钻研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企业机关的投资和理财能力,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善于交际组织和协调。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观察。在实习之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些也是我以后不断进步的宝贵东西。

项目经历

年3月-2011年6月,《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2011年第一季度监测评价报告》, 主要在关中地区,铜川,杨凌,渭南,西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项目模式“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在每个项目上对基地进行考察,在每个项目上访问5名农户,广泛听取农户意见,汇总后向上级部分反馈。调研结束后,编写《陕西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项目2011年第一季度监测评价报告》以及英文翻译部分。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 机:

QQ/MSN:

48 3184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