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宋词优秀13篇

深成 分享 时间:

词作以清丽婉约著称,情感细腻,描绘山水人情,抒发离愁别绪,展现风雅生活,常用对仗和典故,令人沉醉于字里行间的意境与韵律,何以如此动人?以下是阿拉小编整理的经典的宋词相关范例,供您参考借鉴,感谢支持。

经典的宋词

经典的宋词 篇1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经典的宋词 篇2

起于民间,发于唐代,盛于宋代,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闻名于世,宋代词人更是自成一家,各有所长。

宋之前的晚唐是一个兵荒马乱的萧条年代。这个时期的词仍受唐代词的影响,带有几分绮怨与一种化不开的哀怨。温庭筠的“千里玉关春雪,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便是如此。同样是生于乱世的词人,另外两位宋词的开辟者却没有温庭筠一生的不得志。冯延巳的词特点“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词风独到,遣词形象,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就出自他笔下。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又是另一番宫闱缠绵与亡国之愁了。不管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还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都写出了李后主作为一代词林大师的觉悟与风采。

今夜之月阴如故国之月,但今日之君也非故国之君了。谈了几位遭逢乱世的诗人,终于可以进入北宋的“宋”词世界了。宋词可以大致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要论婉约派,晏殊与欧阳修是绝对绕不开的人物。晏词以典雅著名,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生境界就是极好的写照。被晏殊一手提拔的欧阳修,词风虽受晏殊影响,但自有一分深挚。

在婉约派词林中,又怎能不谈柳永?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曲径通幽”的写作风格,再加上生活经验,柳七的词不仅在当时风行,也被后人作为标杆,可见其影响之大。

北宋的豪放词,就只属苏轼一人。读苏轼之词,令人心胸开阔,心境畅然。比起婉约派的香软,苏轼的诗有一种“我欲乘风归去”的豪情。

时代变迁,北宋也随着靖康之变一去不复返。在这个人人颠沛流离的时代,李清照也在逃亡。李清照的词多为婉约,用寥寥几字写出相思,写出伤愁,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同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词人张元干,他的词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既然转入南宋,就不能不谈辛弃疾与陆游,陆游的词存世一百多首,有的清丽婉约,而有的则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辛弃疾则是一位立场明确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存世是两宋最多的,风格斗志昂扬,沉雄豪迈。

宋词在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后“乘风归去”一般消逝而去,在后来已然成为历史。

经典的宋词 篇3

行路难·缚虎手

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蹁跹,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史载:贺铸枉有文才武艺,却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发岁月。但又痛感光阴遽逝,功业未就。这首《行路难》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全词皆融化前人诗句而成,这是其形式上的最大特色。叶梦得曾说它是“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新奇”确实当之无愧,但所掇拾者并非遗弃而是精华,且系“括”而不“隐”。集句,原是一种作诗方式,采用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由于集句所特有的局限性,集成的作品往往缺少作者自己的主见而容易落入前人窠臼,同时,也难免支离破碎之弊。然而贺铸这首独创的“集句词”,却又当别论。宋人赵闻礼说:“其间语义联属,飘飘然有豪纵高举之气。酒酣耳热,浩歌数过,亦一快也。”赞叹贺铸此词不但形式结构完美,而且气象豪迈,配得上关西大汉的铁板!

词的上片,从开头至“可是蓬蒿人”,以夸张的手法写诗人及其豪侠朋辈“少年壮志当拏云”的英雄气概。然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萌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索性放浪形骸,恣情饮乐吧!这就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下片。上片各句皆有所本,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世说新语·赏誉》、《后汉书·陈蕃传》、李白《南京别儿童入京》、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曹植《名都篇》等。可贵的是,词人并没有让这些古人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他是信手拈来、随意驱遣前贤名句为我所用,以现成碎锦织就自己的无缝天衣。这是由于他“意在笔先”,胸中又融萃了古人精华的缘故。

下片与上片声气相连。作者寄情宴乐,却又悲叹岁月的脚步匆匆;想留住光阴,却又难以打发那漫长的一天又一天。这是何等的苦闷呵!“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蹁跹,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眼前一派酒酣耳热,轻歌曼舞景象。然而表面放达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惧,这是由歌女所唱汉武帝的一曲《秋风辞》引发的。《秋风辞》有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所以作者有“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之叹。千年只一瞬耳!于是忽发奇想,要“揽流光,系扶桑”,拴住月亮和太阳,使时光停止流转。然而奇想毕竟不是现实,眉间心上,依然是郁郁不得志的愁闷,连一天都觉长得难以消磨。末句“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由激愤之意转为哀愁之思,仿佛飞流直下落入深潭,愤懑不平由外露而至深藏,由激烈而变缠绵,恰如“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片也满缀古语,或采古人原句,或用古人句意,涵括了《离骚》、《史记》和李益、韩琮诗里的词句,化为完整形象,贴切自然地摹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这首《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作者将古语运用入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杂揉历代诸家各类典籍不同文体而浑然无迹,充分显示了词人广博的学识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经典的宋词 篇4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yuànhuáiwútuō,jiēqínɡrénduànjué,xìnyīnliáomiǎo.

怨 怀 无托 ,嗟 情 人 断 绝 ,信 音 辽 邈 .

znɡmiàoshǒu、nénɡjiěliánhuán,sìfēnɡsànyǔshōu,wùqīnɡyúnbáo.

纵 妙 手 、能 解 连 环 ,似风 散 雨收 ,雾轻 云 薄 .

yànzilóukōnɡ,ànchénsuǒ、yìchuánɡxiánsuǒ.

燕 子楼 空 ,暗尘 锁 、一床 弦 索 .

xiǎnɡyíɡēnhuànyè,jìnshìjiùshí,shǒuzhnɡhónɡyào.

想 移根 换 叶,尽 是 旧 时 ,手 种 红 药 .

tīnɡzhōujiànshēnɡdùru,liàozhōuyīànqǔ,rénzàitiānjiǎo.

汀 洲 渐 生 杜若 ,料 舟 依岸曲,人 在 天 角 .

mànjìdé、dānɡrìyīnshū,bǎxiányǔxiányán,dàizǒnɡshāoquè.

漫 记得、当 日音 书 ,把闲 语闲 言 ,待 总 烧 却 .

shuǐyìchūnhuí,wànɡjìwǒ、jiānɡnánméiè .

水 驿春 回 ,望 寄我、江 南 梅 萼.

pīnjīnshēnɡ、duìhuāduìjiǔ,wéiyīlèilu.

拼 今 生 、对 花 对 酒 ,为 伊泪 落 .

经典的宋词 篇5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日渐加浓,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绕着弯儿。这是描写时令和自己隐居的环境。作者的生活环境看来还是安静的,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很不平静。这是为下文反衬作铺垫。接着提出问题: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时光一年年地虚度,不甘心两鬓的头发一天天增白,这就隐晦地写出了英雄报国无门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恼,实即对国事的忧虑,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徙倚”二句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见得天空澄彻,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祖国的天光水色又是多么美好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沧海”,指太湖,古人多以海来形容大湖。

作者面对空阔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头的隐痛,反倒引发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从这新感慨写起的。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到头来落得一片空虚!“归来”二句,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脱胎化用,说他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这是写归隐的心愿。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怀世情吗?“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国家、民族在遭劫难,大环境不安定,隐居者的小环境又怎么能够得到安定呢?隐居者的心情又怎么能够不受影响而焦虑不安呢?作者怨恨悲凉的秋风时不时地吹卷起来,缓缓地飞行在云间的新雁,由北而南给人们带来边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边马的悲鸣交织在一起,战争频仍,烽火不息,哪里有世外桃源,哪里有宁静的环境和心境呢?人归隐了,心却归隐不了,于是就想到了东晋的谢安(字安石),他隐居在浙江东山,出山后指挥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激战之时,他谈笑自若,不动声色。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说:今天还有谁能象当年的谢安一样,谈笑之间就扑灭了胡人点起的战火,使社会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为朝廷不需要谢安这样的人来指挥战争,抗击异族侵略者!下片词描写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突出:“平昔飘荡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飘荡”的一个“空”字,又转向了出世;“归来三径重扫”,出世,归隐;“却恨悲风时起”,表明没有一个世外桃源能使人静心归隐;“谁似东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济人而不得的压抑心情。济世不能,归隐难安,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经典的宋词 篇6

在中国广阔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唐诗和宋词就像两条磅礴大气的分支。唐诗惊涛骇浪,但宋词更加奔腾不息,我更爱宋词的婉转幽怨。那些云树绕堤沙,那些怒涛卷霜雪,那些望尽天涯路,无不体现了宋词的美丽与哀愁。

宋词的美丽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宋词用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来点缀,用一曲曲形象的长歌来吟唱,正是由于这些,宋词的美丽才又增加了一层飘渺的云烟。

宋词的美丽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她的哀愁更让人黯然神伤。她的哀愁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愁绪黯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延不绝;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依依不舍。这又给宋词增添了几分色彩。

我爱宋词,爱她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爱她的今宵酒醒何处,爱她的夕阳西下几时回,爱她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爱她的暮霭沉沉楚天阔,爱她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我还爱宋词,爱她的美丽,爱她的哀愁。

经典的宋词 篇7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金风:秋风。

②绿酒:美酒。

③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

【评解】

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

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

有韵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末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

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

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来景

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燕归,又

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

经典的宋词 篇8

我们知道南宋词人程垓风流倜傥,他曾于一妓感情甚笃,不知为何竟分道扬镳,但程垓并未因时间的过去而减弱对该妓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作者描述了他们俩的爱情悲剧及其对心灵产生的创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该妓的痴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最高楼

程垓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

长记得、凭肩游。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程垓词作鉴赏

这首词,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艺术却独具一格,曲尽其情。上片起句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开门见山,直说心事,直披胸坎,为全词之纲,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深得词家起句之法。旧时,为此词定下了回忆的笔调,长记得以下至上片结句,都是承此笔势,转入回忆,并且皆由长记得三字领起。作者所回忆的内容,是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长留记忆中的两年事,一是游乐,一是离别,前者是最痛快的,后者是最痛苦的。他以这样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与她的悲欢离合的全过程。写游乐,他所记取的是最亲密的形式凭肩游,和最美好的形象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因系恋人春游,所以用笔轻盈细腻,极尽温柔细腻情态,心神皆见,浓满视听。写其离别,则用了三个短促顿挫、迭次而下的三字句: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作者写离别,没有作执手相看泪眼之类的率直描述,而是选取了行、醉、留三个方面的行动,并皆以几番加以修饰,从而揭示情侣双方分离时心灵深处的痛苦和依依不舍。行是指男方将要离去:醉是写男方为了排解分离之苦而遁入醉乡,在片时的麻醉中求得解脱:留,一方面是女方的挽留,另方面也是因为男方大醉如泥而不能成行。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说:欲住也,留无计。醉可能是无计可生时的一计。这些行动,都是几番重复,其对爱情的缠绵执着,便不言而喻了。作者写离别,仅用了九个字,却能一波三折,且将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确是词家正宗笔法。作者在写游乐和离别时,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前者缃裙云云,通过外表情态的描绘,娇女步春的形象,飘然如活;后者则主要是写男方的凄苦形象,而侧重于灵魂深处的刻画。

上片的回忆,尤其是对那愉快、幸福时刻的回忆,对于词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爱情悲剧及其给予作者的无可弥缝的感情创伤,是必不可少的,回忆愈深,愈美,愈见离别之苦和怨思之深。这正是词家所追求的抑扬顿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转折笔法写作者的爱情悲剧。

春风、朝云,皆以喻爱情。但是,好景未长,往日的眷恋,那缃裙罗袜、薄衫轻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风之吹断,朝云之飞散,一去不复返了,悲剧,酿成了!作者用也谁料、又谁料反复申说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隐含其间。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发作者在爱情破灭之后难穷难尽的 恨、苦、愁,而行文之间,亦颇见层次。天易老,恨难酬,总写愁恨这深。这句承风断云飞的爱情悲剧而来,同时也是下文抒写愁恨的总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蜂儿、燕儿两句,是写心底的愁苦无处诉说,亦不为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转其辞。作者当时的孤独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绪由此可见。这种境遇,自然就更进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从而激荡出结句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的感慨。这个结句,既与起句旧时心事相照应,收到结构上首尾衔接、一气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笔作结,迷离怅惘,含情无限,含恨无穷,得白居易《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词人对旧情的怀恋与执着,于此得到进一步表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章法结构是颇具特色的。它不仅脉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层层脱换;虚实轻重(上片回忆是虚写,为衬笔;下片是实写,为重笔),顿挫开合,相映成趣。这种章法艺术是为表现情旨枉曲、凄婉温细的思想内容而设的。而这种章法艺术,也确实较好地表现了这种内容,直使全词写得忽喜忽悲,乍远乍近,语虽淡而情浓,事虽浅而言深,遂使全词成为艺术佳作。

这首词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对句用得较多、较好。一是较多。词中的缃裙罗袜桃花岸与薄衫轻扇杏花楼为对,天易老与恨难酬为对,春风吹已断与朝云飞亦散为对,蜂儿不解知人苦与燕儿不解说人愁为对。第二是用得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缃裙两句。这两句全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的词组成对。裙是缃色(缃,浅黄色)的裙,袜是罗料(罗,质地轻柔、有椒眼花纹的丝织品)的袜,衫是薄衫,扇是轻扇,仅此四个词组,就把一个花枝招展、袅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桃花岸对杏花楼,是其畅游之所。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句之中没用一个动词,却把动作鲜明的游乐活动写了出来。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词本领。春风两句,也颇见功底。春风、朝云作为爱情的化身,与缃裙、薄衫两句极为协调。作者把春风与吹已断、朝云与飞亦散这两组美好与残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现象分别容纳在两句之中,并且相互为对,所描绘的物象和所创造的气氛都是悲惨的,用以喻爱情悲剧,极为贴切。

经典的宋词 篇9

词,源于民间,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我喜爱宋词,对于宋词的了解自然也不止这么多。

回望历史,唐诗是何等风盛,虽然离我们已经有一千多年,但至今还有许多唐诗让人们广为传诵,在当时更是风靡一时,堪称一场视听盛宴。想起来,能与此相媲美的也只有宋词了。

宋词繁盛于宋朝,分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多么的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岳飞,豪放派代表人之一,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更是写出了多少保家卫国男儿的满心壮志。当然,豪放派的著名词人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苏轼、辛弃疾等闻名遐迩,给世人留下深刻影响的诗人。

婉约派诗人,词作优美华丽,婉约生动,让人读起来留恋无穷,意蕴深刻。如果,唐诗让你联想到的是广阔无边草原,那么,婉约宋词就一点会带你进入一个明月清凉,晚风徐来的夜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每每读到此处,我就犹如置身梦境般,看见晏殊登上高楼,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眼神迷离忧伤,惹人怜惜。这句宋词更是被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誉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而此间的第三种境界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处优雅令人羡慕,那种河畔神秘更是到现在都还让人追恋向往。

其实,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华文史上惊心动魄的笔触,我们为之骄傲,它更是世界文坛上一颗璀璨光辉的明珠!

经典的宋词 篇10

声声慢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品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品鉴赏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词牌说明

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格律对照

此词的韵脚是“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韵部属十二锡,可“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体字,表示韵脚。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经典的宋词 篇11

(一)

藤依窗,紫月诗词月中庭,窗外落红缕缕,在袅袅的紫砂茶韵里咏竹。

盈盈衣袂翩翩,清梦润墨挥毫,长安古城一户人家,挑灯夜读,红袖添香,一种温馨,一种世人渴望已久的画面跃然于眼前。

女子眉宇间,有一抹顾盼的温柔,轻言细雨,月影西楼,月色的光华浅浅淡淡的透射到屋内,月儿,风儿,徐徐柔柔渲染那时的红尘百姓家。

你咏一阕宋词,我回你乖巧的笑靥,两小无猜,时光默默,倩影尤藏绣枕中。

烟雨在花香中徘徊,我是你少年时的满腹思绪,邀我醉帘栊,窗前写诗,篇篇为你。

碧涧明月,书画人生用文字诠释满庭芳菲,韶华白首,不过转瞬,阴晴园缺寻常事。

我的发丝在微风中扬起三月的烟雨,月下轻舞的凌乱,为你尝尽人间辛酸,在留恋万千中依依迎着千年之恋憧憬,轻盈抖落一世的尘埃,红尘的绝唱飘飘落落零零散散。

历史的风尘渐渐散去,我回到依托的原形,流下千年的悲泪,千年的等待是为谁?你今生投生在哪户人家?

女人花,一生只有一次绽放,你可否等我在天涯?一壶清茶一生行走于天涯。

(二)

红尘滚滚中,凡尘中多少的无奈。

疏疏淡淡,又是一段长久的期待,不知道今生今世,会不会有前世的千古红尘绝唱?

我于月下安静的等待,似月光飘渺,栖落水草尖滚露为珠,人世间,有多少凡夫俗子,跨越不了这咫尺天涯的依旧。

繁华湮没了梦境中的家园,惟有那淡淡书香,淡淡花香依旧沿袭了千年的古韵。

素颜半掩押韵的含蓄灵魂挣扎在诗意里,绽放时落款慢慢游弋出的飘逸清丽,一水隔天涯。

清月共婵娟,红尘在窗外落了一夜,迁绵不断,惆了江枫,紫袖红弦明月中,怎奈韶华已去,再开是何期?

浅浅迂回,又一场华丽的爱怜,感知爱情唤起的欢愉,最绸缪看红颜醉舞,静静聆听流连花间梦。

读你,写你,思你,于婉约宋词的韵致中,临风飘舞,醉香染红尘,我于世俗之外静静的观望着你。

宇宙深处藏匿的淋漓尽致的化蝶之恋,苦苦的没有结局,为了抵达那片想象的风景,看绝美尘烟袅袅升腾,我做了一千年的梦。

旷远悠长忧伤了那满世的氤氲,望见你的惆怅满怀,你还会为我写一首深情的歌赋吗?

我在唐诗宋词中遍寻着你的踪影,像极了窗前的玉兰花一样,香气满径,碎影斑驳,心事不能诉说。

想象着清香四溢姹紫嫣红的江南清幽的素妍,让心魂跌落了飞花无数,独品寂寞难语,遗落了紫墨残章。

(三)

青丝弦,夜阑珊。

一把木梳,一面铜镜,映射着一个古老的人生。

青丝如水,遥忆花前世,青丝断,泪轻弹,尤恨红尘烟似水。

声声写尽湘波绿,浅浅的绿意在春风里,碧草青青,往事不堪斟薄酒,对影怎成三。

今生鬓旁的那一簇淡菊,会让你领略,开的妩媚、延续的温馨,你手捧一枚火红的枫叶,站在一片迷蒙之中,向我挥舞。

静坐窗前,想象着花香扶疏,很想,很想再为你吟诵一首古老的《蒹葭》。

借着朦胧如烟色的帘幕,淡漠的把自己幻成一茎深秋的寂心草,有些轻痕就划过唇畔,划过夜的黑,滑落了远逝无垠的萧萧繁华。

还在风里摇曳的一些诗行,流离失所的漂泊在心的荒漠,枕一胧霜雪轻寒,草迷烟渚。

看过了多少雪雨夜,滤过寂寞,也染了翻开的那些泛黄过往,这一刻唯有在梦里注入颜色,繁花,如梦。

红尘断香,素装撩然,暮色袭长衫,瑶琴唱秋挽,紧蹙双眉,倏尔轻展,叹!

(四)

指尖微凉,旋转着美丽,慵倚栏杆看雁字成行,长短的词行笔下的点点愁绪支撑着坚强的人生路。

宛若一个不能堪破的歇语,一个孤艳的萦带竹韵的女子,是时间流失的太多让我抓不住你,还是千年的绝唱迷惑了我的双眼。

明明说好的.约定怎会生生错过,往昔的馨音迷迭在掌心,今世前生,怜君一泪醉潇湘,轻盈,迷蒙,空灵。

燃一柱檀语,词酬君,起舞与君赏,舞不尽裙袂翩飞的绝世倾情,兰棹幽幽,环佩簌簌,花落一地,心事成迷。

绾青丝,绾起是万丈青丝还是红尘滚滚,思念穿越时空滑过我的指尖,和着夜风一起弹响那曲琴音,赋一阙清词,绽放如花的想念。

谁家女子如君泪,觅觅寻寻,旖旎夜色皎洁一袭相思瘦,一只乌木小船在视野里行驶,红尘之外的琴声,缠缠绵绵、凄凄切切。

花叠半尺,依依布舍,情依词阙写相思,梦回千年花开,花谢,岁月斑驳了印记,依窗,披一袭霓裳,人生何似梦云痴。

独我一把木梳,一面铜镜,遥忆花前事。一头青丝,长长的发丝美丽而哀愁,在苍白的空隙里寻找墨迹的瑰丽,

墨色流年,依水而望,尘世如烟,小楼木窗,轻抚弦琴,与君相思扣,露湿青衫徒憔悴,兰佩紫。

一声声轻柔婉约的吴侬软语,入梦暗香,幽蓝的窗纱飘曳,清灵出尘的女子,如莲开启,纤尘不惊,低眉婉转愁丝牵,沉淀了世俗的虚伪,涉水而来的莲,翩然行走与爱与愁的边缘,把梦洒落于湖光山色间。

青瓦亭榭之间,倚亭女子的绫罗裙裾,用无声的文字在红尘里同吟咏蝶恋花的绝唱,时光里最飘渺的梦境,朦胧的身影伴着远走的琴音,演绎着曾经而又永恒的故事。

走过了千古,依然走不出唐诗宋词的余韵,温婉淡淡,若秋水的女子。

经典的宋词 篇12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古诗简介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咏菊的诗,此诗作于会昌四年诗人离政闲居之时,本篇将白菊之素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委婉含蓄地赞美了马郎中。

译文

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花英。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白居易有咏白菊自比白头翁诗),繁盛的白花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浮照酒杯少摘一些又打开云云母屏风,连带露水全都移植好像连缀着月亮这个水精。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花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注释

①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

②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

③黄金实:指菊花。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花的赞美。

④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⑤素:白。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素色:白色。

⑥小摘:喻花未盛开。云母:谓花似白云母。

⑦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⑧称:适合。含香:《汉旧仪)中说尚书郎在光明殿奏事之时,含鸡舌香,即丁香。

⑨五字客:据郭颁《魏晋世语》所载: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仍不合意,令松修改,松不能改。中书郎钟会为更定五字,松悦服。此以五字客钟会比马郎中。结尾言有马郎中之佳咏,白菊从此得地而盛开。

⑩得地:犹得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这年春天,李商隐全家迁到永乐(今山西芮城附近)居住。破地处于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有山有水,风光秀丽。诗人来到这里后生活很清闲,因为在这一期间他因家母丧而去官在家安住,暂时远离了复杂的政治舞台,住“蜗牛舍”,饮松酌酒,又弄琴笙,赏花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此诗就是诗人当时悠闲心境的反映。

赏析/鉴赏

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花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诗一开头便写道:“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实”即花。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花”之句。“英”也指菊花。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花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三、四两句:“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花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寿的,哪是人世间的凡花俗卉呢?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文心雕龙·神思》),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花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七、八两句:“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花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李义山诗集注》)。“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经典的宋词 篇13

午后,静谧的阳光弥漫,浓浓的茉莉花茶飘散,阳光斜照在身上温暖而又安详。

一缕缕温和的风,翻动菲薄的书页,嗅到淡淡的墨香。诗词的世界里,每一个字眼,都像跳动的音符,谱成了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每一支曲。

诗词里的韵,悠长悠长。

王昌龄的是“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木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可谓是韵无穷。“松月生夜凉,风宗满清听”那山水韵传千古的清音,寂夜里听见别有一番风味。“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桫百里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闻杜鹃啼声,山中处处有泉水飞流而下,遥遥看去好似悬在树梢。“风梨花初带夜月,海常半含朝雨。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每一首诗词意蕴如此动人,寄意深长。

诗词里的情,感天动地。

《长恨歌》里所描写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密绵绵无绝期” 。帝王由此而悲的爱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和生命的极限,最终达到永恒的境界。《长相思》中“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杜牧的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白眷。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扰似坠楼人” 。时光流转,繁华已不在了,这随风飘落的花似当日含情坠楼的绿珠,美丽但却薄命,思之让人汗颜。“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鹊桥仙里所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词里的愁,愁断柔肠。

《江城子》里“韵华不为少年留,恨忧忧,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逝去的春华不会停留,心里的愁什么时候才能罢休,飞絮落花时候心里更是愁肠百结,《丑奴儿》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尽识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历尽沧桑,饱尝愁滋味之后,回想起少年时代爱上高楼,为了赋诗强说愁,少年时是故做愁态,怕人不知自己有愁,可如今愁满柔肠,却不知从何说起。《清平乐》里“别来春伴,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之修身。

读诗词乐之,乐在意韵无穷,书籍是智慧的翅膀,书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赋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为我们织就了一帘盛放着芬芳的梦。

快乐源于读书,特别源于读诗品词。

48 3760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