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振兴发展路径探索
作为“宏观之尾、微观之首”的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如何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发展是时代赋予*新的宏大命题。当前的*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生死抉择期和历史转折点,在“竞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机遇不小挑战也大。基于此,县委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实际、把握机遇,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跳出“被制约-发展乏力-继续被制约”的死循环,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科学路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智慧和*方案。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三产结构依然不优、经济质效提升乏力。2022年以来,全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20%,“3+2”特色农业产业质效不断提升,服务业贡献突出,经济增长进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县实现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居全市第2、第1位。但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依然较低,三产结构不优,发展不能形成最大合力,且由于工业处于弱势,无法反哺支持农业,导致*还处于拉动经济总量增长的阶段,与同类县已跨入推动经济质量效益提升层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城乡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破除放缓。2022年以来,全县通过美丽*、幸福美丽新村、交通大会战等行动扮靓城乡面貌,城区面积平方公里,绿化亮化效果显著,交通路网不断织密,城镇化率达%,但是仍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且受区位条件影响,全县沿江近城区域发展较快,深丘远城区域发展落后,中部北部发展有力、东部西南发展乏力的不平衡不充分格局总体没有改变,人力、物力、资金等生产要素仍然向中心城区和中心乡镇聚集较多,向乡村流动不足,城乡统筹步伐还需加快。
(三)改革开放全面走向深入,但创新活力激发不够、体制机制还需优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全面落实“清单制+责任制+督考制”,新增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5项年度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招大引强和项目落地效率提升,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杭萧钢构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39天。虽然改革成果渐次凸显,但都是小范围的改革经验,综改区形成的“三变改革”试点基本局限在南部片区、扩权强镇试点只占全县乡镇总数1/7,同时,激发企业生产活力的技术改造投入相对较弱,行政审批局还没有建立高效运转的机制体制,全面改革创新的大环境还未形成。
(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但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民生保障压力加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20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62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万人;强力实施“脱贫攻坚突破年”,46个脱贫村顺利退出,1128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万多户农村群众从危旧土坯房搬进了新家。但由于*人口多、财力弱,公共服务领域面宽量大,尤其是“插花式”贫困现象严重,贫困人口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一,实现如期脱贫、全面小康时间紧,加之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梳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矛盾较为突出。
二、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应对三大挑战
1.自身要素条件限制。*是*丘区传统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但是由于丘区占比达60%以上,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形,而南部、东部、西部为丘区,区位差异导致交通不平衡、宜农程度存在高低、工业发展不集中等问题;同时由于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经济要素缺乏和人口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面临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天然优势、农业工业化转化效果不明显、创新创造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少等诸多挑战。
2.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竞争社会现象加剧,同类县之间也存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现象,呈现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高压态势。从2023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相比来看,中江、安岳、宣汉工业增长值分别达115亿、112亿、90亿,而*仅为32亿。尽管今年来在县委“工业强县”战略强势推进下,工业实现较快增长,但是相对与同类县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缺乏有带动性、引领性的特色工业产业领航,三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思想保守活力不足。县拥有148万人口,为人口大县,但绝大多数年轻人因外出务工、外出学习等原因大量流出,农村留守人员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占比约达40%以上,该群体思想较为保守,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同时,干部队伍中的“等靠要”“慵懒浮散拖”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普遍缺乏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还不够,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
(二)把握四大机遇
1.加速改善的区位条件。随着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代表的县域基础设施全面再造,*在*乃至*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县域已有3条高速,城际铁路以及通用机场已纳入“十四五”规划,未来交通优势将使*成为成渝经济区和成德*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
2.丰富完善的资源禀赋。*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达119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境内现有矿泉水、膨润土、页岩等矿产。年平均气温达摄氏度,涪江凯江横跨而过,水资源总量达亿立方米、年供水量亿立方米,为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带来充足水资源。*文化底蕴深厚,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人口达148万,尽管外出人口占比较高,但因为人口基数大的原因,使*有充足人力资源。
3.多元集成的政策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等重大战略有机统一,同时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五大振兴行动计划”,都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工业经济强县为蓝本,投入前所未有的特殊政策和工作力度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大振兴,吸引各类资源向县域集聚,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历史机遇。
4.广阔充分的发展空间。十三届县委以来,*改组设立工业园区,园区面积达40余平方千米,完善的管网设施、绿化环境和对企服务政策,为企业提供足够的生产要素服务。依托“科技孵化园”等创业平台,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为专职科研人员、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具备敏锐市场眼光和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等人群提供新的机遇。
三、全面振兴发展主要路径
综合分析我县机遇和挑战,只有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发现差距、对标先进,既善于扬资源禀赋之长、交通区位之长、人文底蕴之长,又善于补要素之短、创新之短、人才之短,才能走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之路,奋力开创新时代*经济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一)战略方向
始终坚定“建设*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美丽繁荣和谐*”总目标,牢牢把握“四化联动、三产融合、创新驱动、全域振兴”主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民生福祉体系,聚力工业发展大会战、脱贫攻坚大会战、城乡提升大会战,坚持聚焦第一任务抓党建、围绕第一要务抓党建、增强第一动力抓党建、鲜明第一导向抓党建、提升第一能力抓党建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坚强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
(二)建设目标
从现在到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5年到2035年,各项事业实现全面振兴,在丘区类区县中处于第一方阵,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中等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建成美丽繁荣和谐*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把*建设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西部开放经济高地、千年文化名都、生态田园典范。
(三)具体举措
1.以工业强县为支撑,推动三次产业全面提升。鲜明“产业立县、工业强县”导向,加快建设市绿色装配式产业园和中国西部鞋服产业城,形成鞋服纺织、大健康食品医药、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2+1”主导产业集群。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利益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完善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智慧物流为核心、特色文化旅游和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1+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兴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2.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促进全域整体协调发展。按梯度有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稳步实施旧城改造升级,注重培育城市文化元素、文化气质,加快建设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现代田园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着力打造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加快芦溪、西平全国重点镇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小而精、优而美、特而强”的特色小镇。坚定不移实施“中部优化提升,北部率先突破,西南重点开发,东部同步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全域振兴的发展新格局。
3.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城市群、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科技城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4.以人民福祉为追求,创造和谐文明美好生活。积极实施一批惠民性民生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调整教育布局,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健康*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快建设西部卫生强县。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大规模绿化梓州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强县美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构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上一篇:三年级妈妈的菜园子大全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