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拼音版全文【实用6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有恒。 父母教,须敬尊。兄弟友,须和睦。长幼序,宜有礼。夫妻和,宜相处。 君臣义,宜分明。朋友信,宜有诚。爱之心,常存念。行有德,得福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恒心,方能成。立志行,贵在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三字经拼音版全文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1
ok3w_ads("s005");编者的话
由著名童话作家周锐老师创作的“画说京剧”将从本期起连载。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我们希望小读者们阅读后对京剧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
五代纷乱时,有个叫温韬的武夫,在节度使罗兆威手下混了个骑都尉的官职。
有一天,温韬的上司派差官送信来。
部下关卞呈上信件:“大老爷请看。”
温韬拆开信看了一遍,对差官说:“请告诉大人,我会照信行事。”
但差官说:“我家大人吩咐,需要回信。”
温韬说:“此乃机密大事,你先回去,随后就有书信到来。”
差官走了,温韬退堂,把关卞留下。
温韬说:“老关,你明知我不识字,还叫我看信?”
关卞说:“那就找一个识字的兵丁进来念信吧。”
温韬怕被兵士笑话,就叫关卞去请个幕宾来帮忙。
且说有个叫罗英的书生,从长安回家的路上遇上淮北节度使罗兆威。罗兆威一直想让罗英欣赏他写的歪诗,罗英哪儿有兴趣,赶紧逃走了。没有路费,罗英只得一路卖字。
关卞便将罗英带回衙门。
温韬要考一考罗英:“你可知道三经?”
罗英被问住了。
温韬笑道:“我告诉你,小孩子念的头一本书就是三经。”
罗英说:“原来是《三字经》。”
温韬说:“你将全本《三字经》讲出道理,我就请你做幕宾。”
罗英便决定将这个草包戏耍一番。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罗英就瞎编:“这个人之初啊,他要介绍他弟弟人之伦去教书,去谁家呢?”
《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罗英就说:“便去窦燕山家‘教五子。窦燕山要招待教书先生,就去请香九龄来办能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原来的意思是九岁的黄香会帮父亲暖被窝。
罗英继续胡编:“香九龄又找了‘唐刘晏来管账。他们到处奔波,‘曰南北,曰西东。用了各种讲究的器皿,‘玉不琢,不成器。各种佳肴,‘马牛羊,鸡犬豕。各种饭食,‘稻粱菽,麦黍稷。还要请人奏乐,‘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古代制作樂器的材料有匏(páo)瓜、粘土、皮革、木料、石料、金属、丝弦、竹料,称为“八音”。
听得温韬目瞪口呆:“这能温席好丰盛啊!”
罗英说:“窦燕山接着派‘融四岁去送请帖,因为他四岁就‘能让梨,很能干的。”
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谁知他将人之伦的‘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的人,都请来了。”
这可热闹了。
“还有戏班助兴,从‘五霸强,七雄出,一直唱到‘光武兴。大老爷,你说这能温席吃了几时?”
“一天吃不了,要吃两天吧?”
罗英摇头:“直吃了个‘曰春夏,曰秋冬,吃了整整一年。那唐刘晏算算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窦燕山大发雷霆:要这么多钱?香九龄与唐刘晏一怒告官。‘自羲农,至黄帝,直到‘十八传,南北混,打了几千年官司没结果。于是来了个钦差,‘若梁灏,八十二。哪知这个若梁灏老糊涂,将香九龄、唐刘晏一个‘锥刺股,一个‘头悬梁……”
这原是说两个读书人为怕瞌睡,战国的苏秦用锥子扎腿,晋朝的孙敬把头发拴到梁上,却被罗英说成是公堂上刑了。
罗英要结束了,就说:“最后人之初出来劝和,对双方说:为人必须‘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就讲完了!”
温韬说:“难得先生如此高才,有封书信请先生观看。”
罗英接信读道:“淮北节度使罗兆威,书至临淮温公麾下。因罗英恃才狂傲,必从临淮而下,望乞扣留,押送淮北。”
温韬听得糊里糊涂,只觉得好像要抓个什么人,罗英告诉他:“此人才高智广,闻得他早往关外去了。”
温韬说:“那就请先生写一封回信。”
罗英一口答应。
“老关,”温韬吩咐,“咱们虽然没有能温席,就买个烂猪头,请先生后衙饮酒。”
[注]
节度使:古代官名。
骑都尉:古代官名。
幕宾:指官员手下的谋士和食客。
相关热词搜索:三字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2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3
《周易》与《书经》》主要讲了《周易》是周代的典籍,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连《论语》也多处引用《周易》中的词语。《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它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也是儒家重要的四书五经中的一本。
读了《《周易》与《书经》》,我想到了自己最近看的一个节目——《经典咏流传》。周末我和妈妈、妹妹一起看手机,偶然发现了这个传播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家陈力演唱的《枉凝眉》了,因为我爱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陈力歌声凄美,充满无限感慨,让我仿佛变成了黛玉。
看完节目后,我受到了启发:晦涩难懂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想要发扬光大,全靠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之后,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读、多背,为传承我国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作者:杨安琪
读书求学——《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周易》与《尚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两本重要的文化典籍。《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对我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给了我许多启发。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总是大略的通读一遍,碰到文章里不理解的内容也不思考,就自己跟自己着急,有时候都急哭了,觉得自己怎么读也读不懂,就想直接去问爸爸妈妈要答案。后来,我在读书的时候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遇到不会的字、词语或不懂的疑问就查字典、上网查百度,慢慢地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经过阅读、思考、查找的过程,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4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九月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等成大器。
经过读《三字经》让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太祖兴国大明。清顺治据神京。复汉土民国兴。"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读了历史书考试时要按时记载通过古到今如果亲眼所见者都会明白学习的敌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满足。
读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哟工友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人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5
我读过很多书:漫画书,小说书,历史书,童话书……但从中得到道理却不多,只有《三字经》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也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1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回想以前,真是惭愧!!
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奋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让我难忘的话语之一。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中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要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语题,但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十分复杂,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剧,不一会儿就把我的思绪踢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我才记起英语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题目做完了才发现:其实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三字经拼音版全文范本 篇6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可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明白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齐,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可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构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可是是富有的统治的人对被统治的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向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必须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发扬光大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