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行教案三年级 三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汇总1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观察山行的自然景观,学习描绘山的特征,理解山的形成与生态,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与环保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山行教案三年级”,希望您喜欢。

山行教案三年级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1.初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2.复听音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1.范唱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

2.接龙游戏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

3.学唱歌曲。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

5.巩固新授。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2

1、使学生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动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培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衣服 、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这一单元的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直接指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本课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深远。在教学中,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评价,在总结时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塑料的优点;在研究塑料缺点活动中,教师应以图文想结合的形式,展现废弃塑料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应用: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2、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3、想知道,爱提问。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4

三年级藏文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自身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注重开拓视野,阅读藏文各类书籍,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一学期里继续提高。

三、教育教学方面:

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本着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基地,扎实的练好个人基本功。在班上抓好常规教学,多方位把握孩子们的进步与变化,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会积极利用周围的资源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养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我还会配合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

以上是我对这个学期工作所做的计划,希望自己能够积极的完成。

任课教师:多吉次仁

2013年3月3日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5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等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新授:

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2)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3)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

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 自由想象,进行课堂练习。

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

四、小结:

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五、收拾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什么是重复?

2、检查作业,指出一些作业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评价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这一课属于设计基础课,我采用直观式、对比式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课作业中,为避免学生全部选用单一的黑色,我鼓励学生重复的形内填色时可以选用1~3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再通过简单的示范,学生的设计新颖而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形的重复这项单调的作业变的丰富多彩,重复的规律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强烈。

本课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尝试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7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8

1.巩固“纪、必”等14个生字,会写“世”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其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你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都学会了什么呢?

(预设:走路、吃饭、穿衣服等等。)

2.师:不只是我们人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学习本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4课《当世界年纪很小的时候》。(齐读课题)

二、识字写字

1.指导书写:学写“世”。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学生临摹、练写。

(3)相机评价。

2.巩固要求会认的字。

(1)齐读词语,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标注红色。(相机指导读好轻声和三声。)

(2)字词游戏:摘星星,抢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自由读寻找答案,如果没有找到,可以默读第二遍。)

2.释疑

(1)课文讲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课文先后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学会生活的故事,在2-4自然段。

(3)只要万事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在5-7自然段。

(4)这个故事只是开头,在8、9自然段。

四、深度探究,展开想象。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猜一猜“譬如、粗糙、敏感”的意思。

(3)找一找太阳学会了什么。(发光、上下山)

(4)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太阳,你还想学习什么?(配图提示)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说一说为什么“这主意不好”,为什么“这主意不错”。

(3)在这一段中找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形容月亮。(反反复复、不断变化)

(4)找一找月亮学会了什么。(不断变化)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找一找水学会了什么。(往低处流)

(3)指导三个“往低处流”的朗读:第一个自然平实,第二个强调“低处”,第三个“轻柔延续”,结合省略号感受区别。

(4)思考:为什么水要往低处流?(因为这对它来讲是最容易的事。)

4.学习第5-7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发现:每样东西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生活的就变得很简单。(指导读好长句子)

(2)分别说一说“太阳、月亮、水”做什么事最容易。

(3)当万事万物都做最容易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很有秩序。

(4)展开想象:还有哪些事物做了自己最容易的事,让世界变得有秩序?

(根据填空补充句子,配图朗读小诗,感受事物的美好。)

5.学习第8、9自然段

(1)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有很多开头?

(引导:最开始的时候,太阳、月亮就会发光吗?是不是慢慢学会的呢?高山一开始就喜欢安静地待着吗?还是慢慢学会的呢?)

明确:一切事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要慢慢学会本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展开想象,续编课文。(根据填空补充句子,展开想象。)

6.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万事万物都有年纪很小的时候,比如一颗小小的知识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板书)

六、布置作业

从这两个开头中任选一个,把你课上说过的句子和你的组员分享,组成一首首优美的小诗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9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背诵并默写课文。

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早上广播站的播音你听了吗?今天早上有1篇故事是

讲雷锋叔叔的,那雷锋是谁呢?大家都是细心的孩子,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和雷锋有关的文章《温暖》。

看,仔细听。

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来闯关,请看我们今天的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

1、划一划:划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2、议一议:雷锋发现小韩棉裤上的洞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这些词好在哪里?

(六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第一关完成得非常好,那第二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3—6自然段

1、用“”划出雷锋做了好事后的表现的词语。

2、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3、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4分钟后赛一赛哪一组最棒)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小韩觉得心里暖哄哄的?

1、写作技巧渗透: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围绕雷锋

帮小韩补裤子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

2、收集雷锋语录: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雷锋叔叔说的话,大家看一下: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那我们以后的生活中,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今天回去之后呢,大家就可以学一学雷锋叔叔,不留姓名的做一件好事,明天的课堂中,我们一起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

17、温暖

轻手轻脚

缝棉裤一针一线关爱战士不图回报

捅炉子一声不吭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1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习古文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课件、资料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习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

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习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怀疑 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联系你的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习知识要诚实、踏实。(学习态度)

2、学习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习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习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学生谈体会。

背诵古文。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2

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通过两张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导入

1、板书“0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停止。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指名读,结合理解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3、默读课文,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中有两份帐单,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1、学习彼得账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指读。

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读“妈妈的账单”。

(1)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呢?这是一份()的账单,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3)、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妈妈每天做的饭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想起了(),妈妈()……

(妈妈为你的付出是应该的,妈妈不要你的钱;母爱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

4、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师:妈妈的爱,记不清,也数不尽。当小彼得感受到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时,面对这份自己开给妈妈的账单,你一定能猜到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

出示:羞愧万分。什么叫“羞愧万分”?

5、你们从那些词句中知道小彼得羞愧万分的?

四、联系生活总结。

1、我们的妈妈,也是用这样的爱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2、师小结:一句真诚的祝福,一杯浓浓的热茶,都是回报妈妈的一种好方式。老师希望,大家对妈妈的回报不仅是表现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3

1、在听、说、唱的形式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2、学生通过对相关事物声音的采集、自己的创编、乐曲的欣赏,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节奏和节奏演奏能力。

3、学生掌握吹奏和吸奏的口琴演奏方法,能够熟练演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在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时,能用清楚的声音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断言部分演唱力量适中。

2、《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调式,2/4拍。初步掌握五声调式的演唱特点。

3、日常生活中动事物的声音能用简单的节奏表现或模仿出来。

4、学生掌握吹奏和吸奏的口琴演奏方法,做到交换演奏轻巧快捷,速度稳定。

课时听唱动奏拓展

第一课时《全都认识我》《如今家乡山》采集乡村中动(事)物的声音

第三课时《快乐的农夫》《小放牛》用打击乐演奏讲讲歌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综合活动:展示与评价我的创造:用节奏编故事口琴练习

听:《全都认识我》

唱:《如今家乡山》

1、通过学习歌曲,要求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歌颂今天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2、认识断音和连音的唱法和区别。做到断言唱得短促而有弹性。

学生在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时,能用清楚的声音唱出连音和断音

1、由上一单元的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出我们家乡的歌曲。学生听赏《全都认识我》,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乡村中的一些声音,并且能学一学。

2、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观看图画,听赏歌曲。

观看家乡谷堆如山的图画和听赏完歌曲后讨论。

问:歌曲表现了什么事情?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理解音乐。

(1)再复听歌曲后讨论。

问:这首歌曲哪个地方唱得很欢快?歌曲中怎样唱才能表现很欢快?

听:《我的小鸡》

唱:《八只小鹅》

1、通过听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认识到学生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热情。

2、通过学唱《八只小鹅》,学生掌握简单的二声部伴唱方法。

3、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鹅”的可爱。

1、乡村中的小鸡引出歌曲《我的小鸡》。

2、听赏《我的小鸡》,教师启发学生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热情。

3、师:“小鸡”高兴了,小鹅可不高兴了:“还有我呢!!!”引出新歌《八只小鹅》。

1、听录音,感受整首歌曲的情绪,体会小鹅有节奏的摇摆身体的可爱形象。(出示幻灯或者图片)

2、跟音乐学一学小鹅的动作

先跟教师学一学,再放音乐让学生自由做一做。

提问小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用节奏来学一学。

3、出示课题与挂图。

4、让学生找找歌曲中哪一句话是重复的?

1 5 | 6 5 | 5 4 3 2 | 1 5 1 |

八 只 小 鹅 快快 活活在玩耍

跟录音唱一唱这句话的曲谱

5、用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歌曲曲谱

难点:5 5 6 7 | 1 3 | 5 4 3 2 | 1 1 |

教师帮助找出区别,并范唱。

6、学唱歌词

a、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找找不认识的生字

b、跟琴学唱歌词

c、难点个别教学:八度大跳1——1

d、基本上能跟琴唱准歌词

7、让学生用“呷呷”来伴唱歌曲,教师指挥学生伴唱的出现时间,说明简单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出示图片,并以八人为一小组自由编排一个舞蹈,并进行评比,给最优秀的小组颁发奖杯。

听:《快乐的农夫》

唱:《小放牛》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快乐的农夫》伴奏。

《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 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师:请问同学们有没有学过1篇课文《赵周桥》

答:学过。

师:请位同学讲讲它的特点。

老师简介:“赵周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浇河上,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桥,全长50、82米,桥面宽10米,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由李春在隋朝开皇大业年间设计创建。赵周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其新颖的设计、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桥梁使上的卓越典范,其跨度之大在当时亦数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

1、学唱歌谱

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

歌曲中第一句歌谱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唱的轻快活泼,可以反复多试几遍。

2、学唱歌词

歌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大家听一听。教师补充:

“赵周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

3、介绍歌曲特点

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唱。

1、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华,普通的农夫也有他自己的快乐和骄傲,听

2、启发学生把歌曲分为几断,不同的段落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段,一三段相同,中间第二段落旋律比较平稳。

3、根据4/4拍的强、弱、次强、弱的特点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1、3段用相同的乐曲,2段用不同的乐器伴奏。

4、让学生来伴奏。

1、我的创造:用节奏编故事

2、口琴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日常生活中动事物的声音能用简单的节奏表现或模仿出来。

1、学生通过对相关事物声音自己的创编,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应的节奏和节奏演奏能力。

2、掌握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演奏方法,做到轻巧快捷,速度稳定、

教师在讲故事时故意突出带有节奏的声音,让学生讨论往下编自己的故事。

2、各小组讲自己的故事。

3、你们能为自己的故事加入节奏吗?

请一个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教师在旁边用打击乐器加入节奏。

4、下发打击乐器,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故事,分工合作为故事加入节奏。

5、小组表演,选出最好的一组。

6、教师小结,讲讲故事中常见的节奏类型。

1、教师示范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出示节奏旋律段 55 543,和44 432 教师示范演奏吹奏和吸奏的交换方法,让学生先放慢节奏试一试,要求速度稳定。

3、放慢速度练习全曲2遍,然后让学生按照正常的速度演奏,吹奏和吸奏部分的交换要演奏得轻巧快捷。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4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5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近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近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6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烧杯、滴管、托盘、打火机、镊子、显微镜或放大镜;活动记录表。

演示材料:实物投影仪、活动方案表、土布、伞、丝巾、风筝、毛巾、拖把图。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同为常见材料的次级研究主题。与前一课一样,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导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古人穿什么,然后交流现代人穿什么,结合文字介绍,讲述纺织材料的发展史。由于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纺织材料来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各种纺织材料和关于纺织材料的信息,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纺织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观察、交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还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了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纸。但许多地方用纸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它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纺织材料。

(1)、讲述: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3)、讲述: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

(5)、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

(6)、教师总结: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a、讲述:尼龙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

b、比较结实程度实验。

(1)实验过程: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察;再拉一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c、比较气味实验。

(1)、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

(2)、提问: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3)、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

d、比较吸水性实验。

(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e、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三)、拓展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本组的讨论方案。

4、教师总结:同学的设计都很不错,希望你们的设计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发挥作用。

5、课后搜集有关新型纺织材料的知识。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7

善变的眼睛——人物外貌的描写

通过指导,进一点体会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这一课的`重点是体会动态与静态描写,通过学习,使文章更具体,写得更多。至于句子的生动具体,不作为重点,但可以在学生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应用前面学到的修改句子。能进行修改。可以渗透详略取舍,重点与非重点。所以,第一目的的是“多”,但其它可以渗透。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指导,完成习作。

1、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是什么?(是一团面)好看不好看?

再看这个图,是什么?(j是一碗香喷喷的拉面。)

2、你觉得那一个好?为什么?(细、长、香)

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做“作文拉面”

3、大家看这一句话:我有一双眼。

这是一句废话。你们说说为什么?那你怎样改一改啊?

(除了写眼睛,还要写眼皮,眉毛------引导学生观察的细,写的优美——能用比喻句,拟人句最好。同时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注意评价的准确与及时,激励其他学生,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码砍柴功!)你觉得你的眼睛怎么样?还满意不?(指导学生,描写只有全面,才能写得多,写得具体,美。)

1、大家没写的了吗?我还能再写个一二面字呢,信不?要不咱们试试?(好多同学不信,但又想知道怎样写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那我提一个头,你试试啊。

“当我的眼睛看到老师对我点头表示赞成时,我的眼睛就不由得??”

“当老师错怪了我时,它就?”

“当它看到难题时,就??”你还能想出那些,试一试,看谁的句子优美,就可以得一个小奖杯(不是小红花,但作用相同)

5、你觉得那种情况能反应你自己的特点呢?比如说,勤劳,善良,细心等等。这些方面,你不访多说点,说的细一些。

现在大家一定手痒啦,一定有很多的话来表达,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提出要求:(1)句子通顺,标点正确,尽量写完整。(2)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多写一些。有具体的事更好。(3)尽可能用到学到的修辞(如果是第一次讲的话,可以不要这一个。)

【注意:要求不可太高。好的,就惊讶一番,呵呵,他们就更来劲啦。】

第三课时,展示作品,及时评价,学习修改。

前30分展示,评价,后10分,修改。

【这三课时要连续进行。】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进一步领悟动态描写,学会举一反三,知道不管是人,物,景,都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只有关于观察,发现变化,就能有写不完的话,。

练习设计:1写写你的嘴,

2写写你的手

3写写教室前的大杨树的叶子

如果你想写一写别的,也可以。比如你的爸爸。

山行教案三年级 篇18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中国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 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48 3727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