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最新4篇】
【导言】此例“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篇】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液体:CH3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五、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初中化学复习计划【第二篇】
第一:回归课本,吃透概念。
20_届九年级的化学课本出现了新的改革,九年级上册的课本中知识章节出现了变化,第三章先学习物质构成的知识,第四章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更加符合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当回归课本,将课本中知识点以及基本概念梳理清楚,新教材中对于部分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的仔细,对于重要的概念更要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比如在课本中对于分子的定义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只记得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这一句话,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屡屡出现错误,原因很简单,大家忽略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包括了分子,原子,离子,因此那些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并不是由分子来保持。所以,希望在最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课本,将课本知识理解透彻。
第二:加强化学用语的理解。
在化学中,会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这些都是学好化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学生在初期接触这些用语时候感觉模糊,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因此,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们应当将这些化学用语与具体的化学物质相联系起来,寻找其中的联系,加深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第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
九年级的学生们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表现出不熟练,甚至对于基本的化学式的书写出现错误,化合价的应用不熟练,直接导致方程式错误。在九年级的化学中,大家系统的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材料,酸碱盐等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们在复习起来的时候觉得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重点。建议学生通读课本,利用好课本中设置的实验,在复习的时候翻开目录,采用自主回忆的方式,理解每个章节中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知识系统化。
第四:加强实验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九年级的课本中设计了很多简单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直观的获得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实验尤为重要。学生们在复习中要学会总结,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备这一节中是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大家可以将九年级学习过学到的气体制备的方法联系到一起,寻找制备一般气体时候对于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设计的方法。
第五: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以致用,将学习的课本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是一个基本应用,因此学生要格外注意课本中出现的相关社会热点问题,例如空气污染的问题,水的净化原理基本方法,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能够做到结合课本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出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最后,希望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分析出题者的意图,发现基本考点是什么,这样便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习题。在做完练习以后要学会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的加以强化。细心加上用心,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学会应用。相信大家在最后的考试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第三篇】
1、Na2CO3: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
2、NaHCO3:小苏打 Na2S2O3 :大苏打
3、:石膏(生石膏) 2CaSO4·.H2O :熟石膏
4、CaF2:莹石 BaSO4:(无毒)重晶石
5、NH4HCO3:碳铵
6、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8、FaSO4·7H2O:绿矾 KAl (SO4)2·12H2O:明矾 CuSO4·5H2O:胆矾、蓝矾
9、漂:Ca (ClO)2 、CaCl2(混和物)
10、硅石、石英:SiO2
11、刚玉:Al2O3
12、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1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14、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15、水煤气:CO和H2
16、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17、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18、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2)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产。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滴入数低澄清石灰水震荡——1空气,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2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2中氧气含量少。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表面有水珠生成,说明2中水蒸气含量多。
4(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含量越高。
上一篇:诚实守信的名言名句精编4篇
下一篇:高考双曲线知识点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