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篇1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年战胜自我,找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秀的学生不可骄傲,中等的学生不可迟疑、松懈,落后的学生不可气馁、灰心。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传授各科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
1、主持人引入。
2、由班主任分析月考成绩。
3、由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多角度来谈谈考试中的得与失。4、各学科带头人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5、退步的学生表决心“我努力,我能行!”。
一、导言:同学们,进入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有的同学取得很大进步,有的同学停止不前,有的同学略有退步,有的同学退步很大。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教师,一样的上学,一样的教室,为什么所取的成绩却参差不齐呢?导致成绩下降的原因很多——基础知识底子课件下载[]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和总结,最终就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要研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先请这次考的好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过程 :请同学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小窍门。
王璐:(语文课代表)课本是一课之本,哪一门课的学习都应首先抓住课本,学习语文课本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认真预习、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复习这四个“认真”。另外,课外阅读和写作也很重要,课外书籍无论是中外名著、文学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多去阅读既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课内所有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此外,还要做一些语言分析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有多记多练,才能达课件下载[]到熟练的境界。写作方面,可以每天记日记,多练笔,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培养出兴趣和灵感。总而言之,只要多读多背,端正态度,肯努力肯吃苦,学习语文不是难事,而是乐事。谢冰川:(数学课代表)学习数学要背定义定理和多做题目。背定义定理不提倡死记硬背,记住它们要建立在对其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要了解它表达的数学规律,它的应用范围。背完后,要做一定的题目辅助记忆。做同一题型的题目不应多,而应题型广泛。题目要循序渐进,从基础题到开放性试题都要有所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时常总结题型、解题方法和易错点,这些总结会成为复习的第一手材料,对应试有很大帮助。
邢瑞:(英语课代表)英语没有懂和不懂之分,只有学过和没学过之别,只有会和不会之说,目前我们在英语课上的目标就是,所有学过和讲过的单词范文网[]、句子和语法要会;语法知识只要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研究,更不能钻牛角尖;英语是一门可感知的学科,它是活动的,是有生命的,是无法固定的;学习英语,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就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练。最后总结一下,学好英语,自信是关键,方法是基础,坚持是保证。
:(物理课代表)物理学习起来并非难事。物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要学好它首要培养兴趣。如果你没有兴趣,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兴趣。兴趣是要学好物理的基础,但要学好它关键还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2、上课是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3、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注意总结,另外,还要多做习题。不在于习题量,而在于题型。适当做些难题,应试时就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试题应付自如。那么我们的物理成绩一定会大大进步。张博:(化学课代表)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我们目前只要努力学再加上一点方法,就不难掌握。例如:在《原子》一章之前所学的内容,都是只要背的,《原子》一章稍有灵活性,不过也有办法,你可以把原子当作鸡蛋,把蛋清当作电子,蛋黄当作原子核,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对待,易于理解。总之,只要你努力,有方法,化学成绩就会有进步。
余琛露:(政治课代表)政治是需要背的,但不应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熟记这些知识,使它们成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范文网[],则应该注重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的解题技巧。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平时还要了解时事政治。学习政治千万不可偷懒,我们应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可明日复明日,这样在考试前夕,就不会手足无措地去背政治了,只要在考试的前几天把所学的内容大略复习一启遍,就可以了。
史的内容具有固定性,所以死记硬背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光去死记硬背,否则历史就学“死”了,所以在背书时可选用归纳式记忆法和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的记忆法。第一种记忆法的好处是可以把大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难点再逐个击破,第二种记忆法的好处是在没学之前感知,学习之时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最后做到应用,有些同学书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题目换一种问法就不知所措了,这正是因为他并未真正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的学习方法很多,首先应该培养好奇,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带着好奇的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应日常积累知识,多看点课外书,多读些杂志,对学习历史都是有好处的,当然,上课时也应该认课件下载[]真听讲,特别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那就更应该注意。95%的人记忆力一般,学过的东西过几天便会忘记,所以在课下应时常复习自己的笔记,脑子中回放一下上课所学的内容,几天一小循环,几周一大循环,不可抱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态度来应付历史,不然,考后只能欲哭无泪。主持人:七位课代表的发言,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吸取他们先进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请成绩有所退步的学生来谈谈感受和决心吧。
对于我来说,初
一、初二时候的学习成绩简直就像一场噩梦。进班的成绩还算不错,对自己还是颇有信心的,但是由于学习方法、态度不端正的缘故,成绩直线下滑,竟到了400名的低谷。刚上初一,由于过惯了小学的“玩学”生活,认为“只是上课专心听,下课看不看也无所谓”,直接导致期中考试语文考得极差(86.5,满分120分),其实这就极其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刻苦的结果。初二,增添了一门新学科——物理,刚开始学习时兴趣盎然,谁知也是碗里的热水——三分钟的热度,学习浮躁、不踏实,结果又导致了初二再度挫败。初三开学了,第一次月考由于以前旧毛病改得不彻底,成绩仍不理想,但我并不灰心,因为我坚信“我努力,我能行!” 吴自远:
第一次月考过后,本来成绩不佳的我,又退步了一百名,一时之间我不知如何是好了,今天的班会课对我的启示很大,课代表的学习经验之谈,使我找到了新的航标,找到了和优秀生的差距。比如政治来说吧!我没做到课件下载[]课代表所说的“课课清、“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而我却每次都临时抱佛脚,所以导致政治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大部分的课代表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我呢?大多做不到。由此看来,成绩差并不是头脑不灵活所造成,而是应做的事没有做好。说明我有能力,而且我最好的一次考试进过290名,不是506名,说明我有能力,只要我努力,我能行。
三、班主任总结。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篇2
怎样学习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也有根据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下面以记叙、议论、抒情功能划分的散文为例。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⒉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清材料
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1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比 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三)找出线索
1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阅读1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灯》;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
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体会,细细品味。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五)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六)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如《风景谈》。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文章深刻的道理。
(七)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总之,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
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篇3
怎样学习散文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表现灵活的文学样式,它可以叙事,也可以写人,还可以议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它题材广泛,写作灵活,“神不散”是说它常用一根红线把众多的材料贯串起来,反映同一个主题。散文可分为记叙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学习散文要抓住其线索,把握其结构。记叙性散文一般以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来安排结构(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抒情性散文一般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安排层次(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议论性散文一般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学习散文要抓住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窥见文章的大致内容。例如,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表现出来的淡淡的哀愁和超脱现实的心境。从“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巴金在《灯》里表现出的抗战必胜的信念。
学习散文要进行联想,要体味文章的意境,意境是情和景的结合点或文章感情的基调。要体味文章的意境,一是要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二是要展开联想。例如,学习茅盾的《风景谈》,我们应该找出各节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应该抓住“风景”这个关键词,对它进行时空联想,从而领会作者赞扬抗日军民的活动“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的最伟大者”这一主题。学习散文,还要揣摩语言,吸取营养。散文不但意境清新,而且文笔瑰丽,遣词造句精当含蓄,生动优美。应该细心品味,以便为我所用。
(三)怎样学习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学习小说要抓住小说的线索和情节结构。小说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开端之前还有序幕,结局之后还有尾声。小说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人的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以“我”到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有的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有的以一件事的演变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林冲从逆来顺受,随易而安、到在奋起反抗、逼上梁山这件事为线索)。有的是双线索的,一明一暗或一虚一实(如鲁迅的《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战士夏瑜被杀害为暗线)。抓住了线索,掌握了情节,就抓住了学习小说的主要矛盾,就能领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思路,就为分析人物形象和揭示主题思想打下了基础。
学习小说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时要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由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揭示蕴含的主题思想。分析和归纳主题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感受。要正确地分析和归纳主题思想,就要理解小说的故事节、环境描写和人手物刻画,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这样,对自己才有教益。
(四)怎样学习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通过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到多种艺术塑造舞台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所讲述的故事,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矛盾冲突十分尖锐,人物语言个性化,这是戏剧文学的特点。
学习戏剧文学,要了解剧情,要把握冲突的线索,要把握全剧的基本矛盾。
学习戏剧,要抓住戏剧冲突,因为戏剧冲突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学习戏剧,要品味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潜台词,把人物的“话外之话”揭示出来,以领会其含而不露的意义,从而得到启迪,受到教育。除了按照四分法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四种文学样式外,还可以按表达方式把它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学习记叙文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学习说明文时要抓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要学会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学习议论文时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三个要素。篇2:散文学习方法探究
怎样学习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也有根据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下面以记叙、议论、抒情功能划分的散文为例。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⒉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清材料
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1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比
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有的不在一处而在多处,阅读时要靠自己去体会、去归纳。
(三)找出线索
1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阅读1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灯》;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
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体会,细细品味。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五)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六)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
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
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
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文章深刻的道理。
(七)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总之,阅读散文要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篇3:学习方法: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
学习方法: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
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
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篇4:散文学习提高方法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笔者姑且将这类题称为表达作用题。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一旦涉及理解并进一步分析鉴赏,就茫然无措。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二、修辞方法类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如:王蒙的《湖》第四段:
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下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第四段中,作者连用了五个“为了”,这在表袁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题总路:(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突出强调(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如1998年第29题即
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王蒙的《湖》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湖泊对人类的作用和作者对湖的深情。
三、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如: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如1991年第29题:b项对该段景物描写的分析中,表现手法确认有误,非象征,应为拟人;同时,夸大了其作用。故b项错误。
1998年第28题可答为:作者插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意在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四、行文段落类
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如:
辞世思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节选自《子夜昙花》(2002年北京西城区二模)第18题(2):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如下表: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如上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五、表现手法类
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如1991年第30题: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对比,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及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获得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1991年第30题b、c、d三项的分析都比较恰当,a项看起来好像把托尔斯泰抬举得很高,却不能说对比可以显现他们之间“思想品格的差异”,所以a项的分析是不恰当的六、物象类(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结构
开头结尾的策划
详略主此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如2003年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思考角度:
(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为: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又如: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侫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楚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弛《心中的芦苇》)“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汇总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
衬托前面已经介绍。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氛围;后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和前途渺茫的愁苦。虽然意境格调和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寒冷凄飒的意境氛围,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像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氛围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和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篇5:学习:散文写法
目 录
散文写作如何突破(太行风)2 也谈散文的突破(剑鸿)?11 当下散文写作的弊病(赵瑜)???14 写作的境界(文/黄叶斌)?17 美丽的散文世界(方涵宇)18 散文形神论——一种与“形散神不散”不一样的散文观(文/杨文丰)?21 创造散文语言的新秩序太行风(转)25 散文要有穿透世道人心的力量
——访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得主马平川(宋天泉)34 37 散文写作如何突破 文/太行风
这是我在本地文联文学培训会上关于散文写作的讲课稿,发在这里与散文写作者探讨。
——写在前面
一、散文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首先要闹清我们讲的散文的概念问题。我所讲的,不是泛意义上的散文,而是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
当前,散文写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1、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怀旧忆旧题材的散文一拥而上,泛滥成灾。2、节日性、季节性题材的散文应时而动,如清明、端午、中秋、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3、小女子散文、小男子散文流行病一样泛滥,盛行不衰。4、风花雪月、花草虫鸟、小情小调小情趣,难登大雅。
7、游记文章移步换景,面面俱到,像导游词、旅游广告,缺乏主观精神的积极介入、深度介入,没有深层次的生活感悟、生命感悟。
8、评论家所称的“书斋散文”也大量充斥,这类脱离生活、远离红尘的东西,是作者坐在书斋里拍脑袋拍出来的,除了风花雪月、花草虫鸟外,就是从古诗词、古书中往外套,利用他人资料、公共资源进行二度创作,由于见解流于一般,或者缺乏“当下”眼光,让人生厌。
9、死抱着所谓“美文”的写作样式不放,往往是作者经验老到,操作驾轻就熟,语言表述华美,结构尽善尽美,在写作手法上形成固定格式,起笔、镜像、资料、古诗句点缀、结尾,形成固定流程,初看无可挑剔,细看没有新思维、新立意、新表现手法,不疼不痒,成为一种“花瓶”式散文。
10、还有一些看似新、实已旧的散文题材,如呼吁环保、反映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曾经是新意识、新题材,可随着一窝蜂都来写,就不再是新的了,可还是有好多人不去翻出新意,甘愿步人后尘。
二、好散文的标准
西部作家论坛散文精华文章的五条标准:
一看题旨(立意)。精华文章,应内容独具创意,角度新颖,有打破传统的意识和表现,做到了立意出新,题材出新,表现手法出新,文体风格比较独特。或者在别人涉及到的题材、立意上,在纵横深广程度上又有新领域的开掘、发展、突破。
二看思想含量和情感浓度。对人生、人性、人的灵魂以及人间苦难等,既有关爱、悲悯情怀,又有积极的考量及灵魂拷问,从而把个人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和人生经验上升为社会经验,并镜像化、细节化构成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宽度和厚度,并集娱乐性与教化力于一体。
三看布局和节奏。一般说应视角巧,进入快,富有诗歌、音乐的节奏美。同时层次清楚,衔接自然,布局合理,起承转合圆润完整,有较高的情技。(倒叙、横截、延联、翻尾等为另例。)
四看语言魅力程度。做到了文字流畅,富于表现力,既不塞满,也不稀薄,简而不柴,厚而不腻,手法纯熟,文采斐然,有阅读的快感和美感。而不是将题旨和蕴意直接“说”出来,避免了“说教式”、“评书式”,而具有可读、可品性。
五看遵章守规。即必须是严格遵守了国家对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涉及敏感问题时,言论不出轨,不突破底线。
所坚持的审稿要点是:
1、理清作者的思路,识得“文眼”,吃准立意。
2、搞清楚作者采用的构思方法,以及切入的角度,表现的艺术,如细节、场景描写与气氛、意境营造,领会文章的神韵。
3、品味语言风格,看叙述节奏的把握。
4、看有没有思想性,情感是不是饱满。
5、看留白、诗意、空灵、含蓄的程度,了解采用的情技。
6、看语言规范程度,看有没有病句与错别字。(此条同样合适小说版。)根据以上这几家对散文写作要求和评价的标准,我个人的看法是:文学创作贵在创新,那么,散文的立意出新是生命线。当然,语言、结构、语势(节奏)、意蕴、意境营造、思想内涵、情技等,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总之,好散文就是:充满激情,饱含哲理,能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文章,令人欢天喜地的文章,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令人反复品味、思考的文章,令人读过以后就不会忘记的文章。
三、目前散文的发展动向
自从改革开放后散文打破“杨朔模式”以来,散文创作的温和平静状态被打破,一潭死水变成了激流彭湃,拉开了散文快速发展变化的帷幕。
——提倡散文是美文的贾平凹,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并成为旗手。——余秋雨首开“文化散文”的先河,吹响了大题材、大视野、大主题、大情调的散文写作进军号。
——与这两种散文相对接,散文界出现了“新散文”流派,并且形成了很大的气候。“新散文”代表之一的祝勇认为:“近50年来的散文作品都是一种‘体制散文’。”“散文急切地需要一场革命。在革命中,所有的陈规陋习都应当打破,所有的陈词滥调都应当排除,所有的陈年老帐都应当重新审视”。甚至有人将此称之为“新散文运动”。
——“在场主义”更是来势凶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场主义”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解释是:“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所以,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按这派的人说,在场主义在致力于流派建设的同时,还自觉地肩负起了廓清中国散文的天空,为中国散文立论和立法的历史使命。
——“禅意散文”也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此外,还有“原生态散文”、“新媒体散文”、“行走散文”,甚至还出现了“披头散发”的“四不像”散文。最近,又有人推出了“轻散文”的概念,其提倡的要点就是“短、轻、精”,我看就像小说里的小小说一样。
从上面可以看出,现在散文发展可以说是流派纷争,令人目不暇接,说明散文在积极地探索着发展进步的出路,不甘心做文学大餐上的一碟小菜。但也有评论家说,当前的散文出现了“破体”、“失范”现象。
.
四、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当前散文流派五花八门的情况,我认为,吵得最凶的,最流行的,不一定就代表了必然、必须的发展方向,不一定就是潮流主导。因此,绝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盲目地追赶潮流,甚至走火入魔。但是,这些流派既然能占有相当的市场,肯定有着积极的、创新的、领先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就应该在密切关注的同时,积极地学习与吸收一切长处,提高我们自己。我建议先从我们可以做到的做起: 一是要突出解决写作方向问题。上边例举的当前散文写作存在的10类问题,都是没有解决好写作的主攻方向。
散文创作有一个共识,就是“散文是我的世界”,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决定
作品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有一个“写什么”这样一个题材选择的问题。一家刊物征稿要求的标准,对我们或许有一定的启发性:
“本次散文作品主要吸收以下五大类作品为主:①直面现实,深入内心,突出主体解放的散文;②拒绝遗忘、追忆过去,突出主体在场的散文;③忠于自己、体现生存艰辛,突出自由呼吸的散文;④深入底层、展现血泪,突出亲命于民的散文;⑤个性表达,突出语言结构创新的实践性散文。
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篇4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市教科所于2009年10月立项的市级研究课题,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引领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课题开展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我相信通过总结与反思,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下一阶段课题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顺应时代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实验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学习环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有: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合作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课标为依据。《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4、表达与交流、修正与完善解释。
五、实验的组织管理 1.、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教育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文章,并及时推荐优秀文章汇编成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中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借鉴他人经验。每位实验员还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2.、提供实验空间,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有序推进实验工作。每次活动都能着重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的研讨课教师都要交1篇案例和教学反思,并进行阶段性小结。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研讨,在评议中更加明确课题的研讨目标及措施。通过评议加深对课题的认识,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当然只有这些集体活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组成员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点点滴滴地积累,研究方能高效。课题组重视课题研究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归档和反馈。
3.、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反思并总结经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已达成共识,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的公开课,应该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将研究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与总结。
六、实验研究的主要策略。
1、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互为支持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努力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首先,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个体无法解决问题,就组织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化自主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无法进一步开展合作及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合作学习成果内容与汇报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加以解决。(1)解决“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目标,有时由教师提出,有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有时由学生提出。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目标,均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而定。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解决“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的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扎扎实实地将合作学习落于实处。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第一,保证合作的时间。第二,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第三,寻找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四,弹性小组的科学配置。第五,科学合理地分工。第六,指导学生学会交流的方法,包括如何倾听与发表意见。第七,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3)解决“合作学习成果汇报内容与形式单一”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的成果汇报这一环节是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汇报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成果的展示。其实不然,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合作解决某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升合作的能力。因此,合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汇报如下内容:小组怎样合作?合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合作带给你的最大帮助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其实是要求教师将关注的目光由合作的结果引向合作的过程,这恰恰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汇报形式也避免单一性,可采用口头汇报,也可采用书面反馈,可小组成员共同汇报,也可派代表进行汇报。
4、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策略。探究学习的只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采用各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与人合作、亲自实践,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
(3)关注学生探究学习情感、态度及参与过程。(4)倡导学生个性化的结论与见解。
七、实验的主要成效。
短短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验促进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方面的提高。
(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参加课题实验后,实验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树立了以“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精心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实验班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的课题意识及研究。一年来每位课题组教师均完成了1—2篇的实验论文、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同时,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在县、市、级的各种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有数篇,收入县级论文汇编的有5篇。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更高的职业品质,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升华了教育理想。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先导作用,成绩更加突出。他们的工作受到领导和同行的肯定,课题组教师及她们所带的班级也受到市、县、校的表彰。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文章。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地交流预习所得,主动学习感悟课文内容,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大胆质疑,乐于探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面广,讨论热烈而且有序。课后,能自觉温习知识,深化学习,拓展延伸,广泛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段、文,做好读书笔记,并加以运用。绝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够多方收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乐学,善学,学有所成。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实验班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三)促进课堂教学格局的转变。
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在课改理念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换,三维目标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优于非实验班。课堂上呈现出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格局。
(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师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两年来实验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历次的考试中,每个实验班的成绩都比普通班的成绩好,在年段也是各列前茅,获得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好评。
九、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如何面向每一个学生,开展差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当前我们还拿不出有效的办法。
2、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有序又有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如何把握、关注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需要进一步探究。
3、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落实“知识目标”之间的矛盾?
4、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中的各种资源?
5、小组学习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急需提高。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在今后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坚定“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继续研究探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古建军我校的“学习主体性的探究”课题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开发的课题。三年多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充分自主、有效合作、有益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缘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一传统观念的革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会主动发展的,承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样,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当然不能单
一、封闭,必须综合,开放。所以,个体要“自主”;整体要 “合作”;过程要 “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针对以上的背景因素和课改新理念,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特提出“学习主体性的探究”专题的实验研究。
二、概念界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旨在改变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想学”、“会学”、“能学”的积极状态。“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使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又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研究目标
(一)理性感悟“学习主体性的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就是自主;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阅读时,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情真意切地说,设身处地地想,身体力行地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
四、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即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状态下,采取行政领导、专家指导、骨干带头、全员(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一点促面的方式边行动研究,边反馈纠正,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文献检索,随堂听课,检测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以理论探讨作为辅助。
五、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02年9月—10月)组织调查,分析教学实际;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3年1月—2006年5月)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中实施研究,并组织本教研组的成员协同研究。调整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报告。① 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并作好记录和小结。(2003年5月—2004年9月)② 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专家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2004年10月—2005年2月)③ 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2005年3月—2006年5月)
3、反馈阶段(2006年4月—2006年5月)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措施
1、优化组合,成立课研组织。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实验研究工作,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课研实行分层责任制,由校教研室具体负责运作,组织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布置各阶段的课研实验工作;其次语文教研组提出课题组成员人选,骨干教师踊跃参研,率先垂范;再次学校课题管理领导小组针对申报参研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等情况,成立了由年龄、职称、学历层面均衡,年级分布合理;同时,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参与和指导课研实践工作,从而保证了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首要基础。
2、学习探究,明确科研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3、实事求是,保证科研实施。
(一)课研制度,做到“五个一”
1、一周一小研 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一次“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
2、一课一反馈每个完整课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做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大研每个月上一节课研公开课。
4、一季一反思 每个季度整理一则教学心得或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 每个学期撰写1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二)师生关系,实现“八个变”
1、教师角色由权威变民主。
2、对话姿势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
3、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
4、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
5、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
6、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
7、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
8、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三)课堂教学,坚持“十个要”
1、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
2、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
3、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
4、学习过程要有“看书、内化”。
5、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
6、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
7、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
8、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
9、媒体辅助要“适度、得力”。
10、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众所周知,课题研究应植根于课堂沃土之中,这是把教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我校以教研活动为抓手重点,不断探索通过教研活动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并在教学中运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已确定的实验研究课题,紧紧围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课程理念,因人而异,将研究主攻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不同年级和不同实验教师。要求他们在组内说课,组员补充的基础上,抓准抓住研究的问题,开实验公开课和研讨观摩课,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分别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上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表征。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1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有效合作”,即具备“三要素”:①成员分工明确;②学会倾听思考;③学会评价小结,讲求“四个是”①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②精编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解决的,③恰当指导是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④及时评估是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效果。“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事物都是一分为
二、辩证统一的。不可否认,三年多来的课研实践,我们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如何客观应对问题,主观克服困难,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和今后需重点做的工作。(—)困难与疑惑
1、本校实验班人数均超过50个,这样的大班额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活而不乱?
2、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参加科研存在着矛盾,如何进行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4、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家境差距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怎样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
(二)目标与方向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自由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地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植根课堂,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科研特色。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在问题解决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省级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07年3月启动,经过这2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眺望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将世界推进到信息经济时代。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直接形成了一个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对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给予明确回答:学会认知。报告认为:学校教育既要使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认知能力是接受教育的许可证,它给人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面对这样的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2.新课程的追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罐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特别致力于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笔者认为,当今社会,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生存。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双赢。与其说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如说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基于这种观点,笔者努力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以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
3.新教材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经过两年滚动课题“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等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资源,莫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应平均地对待各项素质,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发展,就会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我们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样做,其可行性、实效性可能会更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深入探索实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目标的实践模式的策略(途径方法),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体系,为我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指导理论。
2.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实施将会深入探索实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目标的实践模式和策略(途径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应用价值。能为我校实验课题研究积极累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课题的目标及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本课题的实施立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和自主、合作技能、技巧。提倡合作和独立并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应体现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为此我们为本课题设定了以下具体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本校数学学科。
研究的对象是本校524名在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它学科推广。
这项课题研究,我们将采取行动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面再向前推进。2.学生培养目标:
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3.探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探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研究的基本操作策略概括起来说,就是“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总结提升”。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包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但又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就是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
学生的自主性在各种学科的学习活动中都有体现,要把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应更根据数学学科中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方式。这些活动方式有:在玩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交流中探究、在发展中探究、在转换角色中探究、在模仿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求异中探究、在讨论中探究等等。教师应在实践中对这些方式灵活运用,并尽量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形式。
这项课题研究还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要向家长宣传这项研究的意义,取得共识,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价学生情况时,也要有家长参与。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为主,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1)申报课题,审批立项。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主体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5)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7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9年9月)(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装订成册。(3)展示研究成果。
(4)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5)推广研究经验。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分析
(一)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初步形成先自主探究,再合作学习的学习操作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三个“形成”: 1.形成学生学习新知时先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2.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特色。
3.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摸索、实践、反复总结,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 1.引导自学发现式学习。
2.倡导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3.探索多样化学习方式。
(二)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我们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这样,促进了在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尤其给教师做出了更为科学的定位。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同时,我们致力于突出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教育性、相互性、平等性、发展性。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一步得以体现,既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趋于和谐。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加大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校数学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中,老师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明确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学习”为主要模式,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也更坚定了教师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四)通过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 的研究与实践,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题专题研究更上了一个层次,教师们都能勤于笔耕,近两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等评比中屡获佳绩,学生竞赛也有所突破: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如何进一步完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数学教学的特色。
2.如何对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科学培训,突出实验教师的点带面工作,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节数学课堂上。
3.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二○○九年十一月
自主探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它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等。确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些新课程要求。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以新教材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主题知识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开展合作探究,并注意营造积极和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获取学科知识及其意义。在这种开放式学习中,以求达到“学习内容活动化,探究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二、具体操作阶段
课前预习——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生成观点——践行要求
(一)课前预习
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运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并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尝试、去体验,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例:在新教材教学中,提前编印《同步训练》,紧贴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使用《同步训练》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了解知识体系。
(二)展示成果及合作探究
1、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探究作业,老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评价。
2、学生自学是自主探究的基础环节。新课伊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可行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
3、教师引导小组与全班讨论探究。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和体现自己的视角和独到创新的思考,倡导有个性的、有文才、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现场即兴的、自圆其说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设疑质疑,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同时教师确保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共同学习。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例:在学习《理想》一课时,我提前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并且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三)生成观点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知识目标,形成科学认识。教师通过精讲解疑释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补充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及知识体系,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提升。
例:每节课教师都要对本节知识做必的要点拨,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及重点难点。
(四)践行要求
践行要求是自主探究的实践环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学习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的提升。
例:每节课都有效利用《同步训练》课堂练习部分或其他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三、教学反思
本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的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知识走进知识;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欲望和责任感。通过本教学模式的探索让我坚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溶入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完善自己奉献社会。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论文
收藏本文章应城市城南初中
吴高珍在市教科室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1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给予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网上学习。如初一的两个信息班进行的“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电子书签、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在网上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网上研读《伊索寓言》后,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时,可以即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还积极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切实地加强了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
4、引探释疑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像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如根据实验班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以下的“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电子寓言;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为题设计一则广告词;„„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粮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策略优选法是:“一读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间的“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教学效果良好。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精编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课文激趣引出诗文(听);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试验班从开始的1个语文教学班扩展到现在一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学班。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学校于本学期初又装备了近三十台有较高配置的新电脑,在完善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学生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学示范作用,如以“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ppt广告语制作、电子励志格言等。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校多次举行的语文公开课获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学校的好评。其中我校参与该实验的年轻老师在市教研室举办的“三新”优质课比赛与教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撰写多篇教学教育论文,其中获得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篇。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或获奖。
五、研究反思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3、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4、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5、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散文的分析方法 读懂散文的方法篇5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年战胜自我,找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秀的学生不可骄傲,中等的学生不可迟疑、松懈,落后的学生不可气馁、灰心。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传授各科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由班主任分析月考成绩。
2、由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多角度来谈谈考试中的得与失。
3、学生代表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
4、退步的学生表决心“我努力,我能行!”。
一、导言:同学们,进入初三的第一次月考、段考都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有的同学取得很大进步,有的同学停止不前,有的同学略有退步,有的同学退步很大。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教师,一样的上学,一样的教室,为什么所取的成绩却参差不齐呢?导致成绩下降的原因很多——基础知识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和总结,最终就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要研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先请这次考的好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二、活动过程:请同学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小窍门。
三、班主任总结。
半学期来,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今天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同学作为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这些同学的方法还不完善,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想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吧!正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让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共同向着美好的明天冲刺吧!我相信以我们的热情,我们一定会成功!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