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学故事四年级 数学故事与心得体会范文样例【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数学故事四年级【第一篇】

有趣的数学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森林中的一个角落,狮子开了个怪会议,狮子提出要把动物们分成两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中大型动物,后者当然是小型动物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只能割舍到一小部分森林。

但是这些小动物还是玩得很开心。一天,大猴儿和小猴儿玩得正欢。猴子父子俩可是这个新家族中算大的`了,连连好几个小动物都比不过他们。跷跷板的一头也总是倒在他们那边。小兔子独自躲在角落偷偷看着,被飞在天上的小鸟看见了,小鸟知道小兔子平时都很胆小,没有自信心。于是在她面前飞来飞去,“兔姐姐呀,你也去试试嘛。”“不行呀,我才公斤,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在说上次,我跟两只小猴玩耍,4只兔子才和他们一样重。”“那就多叫几个朋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呀。”在小鸟的一再要求下,小兔子终于答应了。小兔子又找来了5个姐妹。说来真巧,6只兔子都是公斤。在“战场”上,6只兔子和猴儿父子俩打个平手。

回去的路上,小兔子充满了信心,这时小鸟提出问题:“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大猴子到底有多重,平常老听他吹牛。”小兔子自信地回答到:“4只兔子=2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就等于2只兔子。”小兔子掰着手指继续说:“6只兔子减去小猴子等于的2只兔子,大猴儿就等于4只兔子。=公斤,那大猴子就是公斤了!”大家都夸小兔子聪明,小兔子更加自信了。

数学故事四年级【第二篇】

数学学科一直是中学生最害怕的学科之一,因为它需要高强的逻辑思维和精密的计算,而且错一步便无法逆转。但在我看来,数学学科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

我曾听过一则有关于勾股定理的小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张先生,他的家里很穷,但他很聪明好学。他听说了一个叫做勾股定理的定理,便去问问老师和同学,但大家都不愿意告诉他。于是张先生便自己思考,通过数轮计算,终于证明了勾股定理,从此他一举成名。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原理不仅需要灵敏的思维和技术,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尤其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还有一则小故事是有关于辗转相除法,相传古人数学家张邱建教他的儿子学习辗转相除法,让他把一个绳子折成任意段,再用绳子去分割车上油罐中的油量。这个小故事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寻找到生活中的实用性,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来。

总得来说,我的数学学科小故事和心得体会告诉我,在数学学科中,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灵活思维、勤于实践,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地开拓思路,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学学科中勇攀高峰,走向成功。

数学故事四年级【第三篇】

数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与实用性的学科,很多人对于数学感到困惑和害怕。然而,当数学与故事相结合时,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和启发。以下将通过几个数学故事,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探讨数学的魅力和应对困难的方法。

首先,数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曾经有一个教师讲述了一个关于数字游戏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故事发生在一家餐馆里,服务员为顾客点餐时,每道菜的价格是分别是17元、29元和袋子中的任意一种数额,且三者之和为100元。那么,每道菜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通过思考,我将100元减去17元,得到83元,然后再用83元减去29元,得到54元,最后这个金额与袋子中的数额相加,便等于100元。这个故事引起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我解决问题的欲望。

其次,数学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一次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一个有关比例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岛上,一艘快艇需要将四只狗和三只猫从一岛运送到另一岛,船员发现快艇只能承载两只动物。接着,船员通过多次的运输,将四只狗和三只猫全部运送到目的地。这个故事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比例推理来解决问题。我计算了狗的数量跟猫的数量的比例为4:3,而快艇每次只能搭载两只动物,因此,我将这两个比例进行约分得到2:3。通过不断重复运输的方式,最终实现了四只狗和三只猫全部运输到目的地。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数学故事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一次,我在读书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题目是:柏拉图在其作品《哲学家》中提到,两只聪明的马能够告诉他它们的年龄之和,但不能告诉他它们的具体年龄。当柏拉图问其中一匹马说:“你现在是二十二岁吗?”它回答道:“我的年龄比二十二岁大一岁”。通过这个题目,我学到了鸽巢原理的应用,也了解到数学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就融入到了生活中。数学并不是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而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数学故事还能够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曾经有一位数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规律,但他并不能证明这个规律的正确性。于是,他将这个问题提供给其他数学家去解答,数学家们纷纷尝试并且不断失败,但没有一个人放弃。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有一位数学家找到了证明这个规律的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数学难题时,我们要保持坚持和探索的勇气,坚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故事加上个人体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教会坚持不懈。数学并不只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充满了魅力和乐趣。希望通过更多的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数学故事四年级【第四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似乎变得更加重要了。数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考方式。我想,在数学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学习数学的路上遇到的一些小故事和心得体会。

我还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做李华。他是数学小天才,平时爱好读数学书籍,经常在数学竞赛中获奖。但是在一次月考中,他却只考了六十分,惊呆了我们全班。他听完老师分析自己的试卷之后,发现自己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比如计算错误、公式的使用错误等等。

其实,在数学的世界中,这些低级的错误是非常致命的,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让你在较高层次的思考中,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细节,不能把低级的错误放过,这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还有一个小故事,是我们班上的数学老师讲的。他说,在一次学生测验中,一名学生在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中,误判了一道题目,答案完全错误。但是当他再次检查时,却不知怎么回事,竟然用自己的错误答案找出了正确的解答。这些看似没有规律和次序的计算过程,让老师们不禁感叹:时间、空间、流程,数学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那些严谨优美的解答,更应该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思路,不断地探索那些看似毫无规律和次序的计算过程,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此外,我在数学学习中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看似是一种抽象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太相关。但是在我们走进数学的世界中,我们会发现,在数学背后隐藏着各种规律和秘密。这些规律和秘密不仅存在于书本之间,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例如:“万物皆数”,这句话体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计数,计算,也需要时刻掌握各种比例、百分数等等。数学不仅是抽象世界中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工具,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而言,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注意细节,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地探索那些看似毫无规律和次序的计算,并且要时刻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突破和提高。

数学故事四年级【第五篇】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

时间。

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

学习。

与效法的。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

生活。

条件使他有机会。

读书。

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48 2051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