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信息技术论文【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实用信息技术论文【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论文【第一篇】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社会众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其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重新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应用而生,它是实现现代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性分析

1.1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工程进行实时管理

就工程建筑本身而言,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建造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最终的结果是与地基以及土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与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业还具有不可动性的特征。当建筑施工人员在对整个建筑实施连续施工时,工程建筑的及时管理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工程的实时管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可以将相关的工程管理信息传递给施工管理人员,从而实现实时管理。

1.2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工程的全方位管理

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规模都相对较大,并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现场错综复杂。利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不会产生较高的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在该阶段的应用可以将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归纳到统一的整体当中,通过对工程各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就能够协调工程中的各项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更好的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

1.3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工程的多样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其他施工不同,其施工规模较大,因此,这类工程一般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建筑所处的地区进行考察,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当建筑样式相同但是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不同时,所采用的工程管理模式也会不同。这样一来,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建筑施工中各个区域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做出全面了解,从而实现多样化的管理。

2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2.1管理单位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不深入

在我国众多的建筑企业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一些企业甚至错误的认为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表现是能够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这样就达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信息技术对于加强工程组织的协调能力以及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在工程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认识尚为浅显,还有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会使得工程的工作量增大,同时还会加大工程的投资成本,因此不同意在工程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的管理。

2.2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较为落后

我国目前使用的工程管理软件更多的是出于初级开发阶段的软件,由于建筑组织结构自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信息化的运用途径也会不同,外加信息软件运用较为广泛,最终导致我国的建筑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但是如果在工程管理中引进新型的信息处理软件势必会加大软件的维修成本以及维修难度,这些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3.1加强系统的统一性管理

建筑行业中特殊的工作流程导致管理系统相对复杂,从而增加了立项与招标中的定额,因此,增强建筑信息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成为建筑单位重视的首要问题。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可以作为工程成本测算的重要依据。但是需要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到管理要素之间互相独立,就需要在信息化系统应用中综合考虑到不同的影响因素,然后确定具体的数据中心,逐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工程各项工作之间的配合,从而利用其它的科学技术对各个模块的施工情况实时进行监控,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高效的工作进度,最终实施统一性管理,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3.2实施工程施工多样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房建或者是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而言,在受到天气因素或者是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时,需要投入大量的工程资源,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严重阻碍,降低了施工成本预测的准确程度。因此,在工程的信息化系统设置中应该加入施工的多样化管理参数,帮助用户查找建筑所处的位置信息,用户还可以对相关参数进行自定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全方位处理。管理者需要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测,在控制工程进度的同时合理管理工程成本。在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工程成本与施工进度两者之前的关系,根据工程的实际量来预算管理成本,进而采取可行性的成本控制。

3.3提髙工作流程的数据化

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施工数据的传递过程,通过工程施工参与方之间互相传递施工数据最终达到一致的施工要求。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信息的传递通常采用通知或者是电话传递的方式,不仅传递速度缓慢,并且单个环节信息的获取还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协商才能够获取,这样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还导致工作出现重复现象。因此,为了提供工作效率,增强信息传递的速度,保持信息传递的质量,工程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实现数据化管理,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的深层变革,因此,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思维模式,全面规划管理过程,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同时结合各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不合适的信息管理手段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资源的使用效率,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着集约化管理转变,最终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创造更好的前景与未来。

信息技术论文【第二篇】

摘 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有其教学特点和方法。在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如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目标;效果;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不同,操作性强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教学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 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结合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在课堂操作时,我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制定符合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存储器时,我从学生所用的书包入手,引入存储器的内容。告诉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以放在薄薄的软盘或小巧的优盘里,它们有易修改、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这样每天就不必背负沉重的书包了。至于学校图书馆里的内容可以放在小小的硬盘里,你们就可以把“图书馆”搬来搬去啦!学生大笑不已。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如进行指法训练,小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而键盘指法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开展竞赛。学生间的语言更贴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自始至终都在愉快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小报的编排”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1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节日贺卡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给出任务:完成习作。当学生欣赏完电子作品以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文字的插入位置、色彩、样式、艺术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之间的作品展览,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

信息技术论文【第三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当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给该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信息技能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推动酒店的发展,这也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技术并未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得到完全普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无法满足酒店发展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比而言,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低,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比较低,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比较低,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也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是,酒店也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与酒店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

在信息时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理念,还必须具备信息应用能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信息时代,酒店管理对于信息的需求比较大。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把理论教学和酒店管理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

(二)建立信息系统

要想实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把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酒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模拟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除此之外,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邀请酒店管理人士或者相关专业教授来院校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学习先进经验,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

四、结语

既然酒店管理专业是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中职院校就必须认识到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中职院校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教师必须不定期参加培训,多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袁天翔,王佳薇.信息化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整合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6):206-208.

[2]詹祥飞.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2):230.

[3]梁嫘.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12):107.

信息技术论文【第四篇】

摘要:评价是对人或事分析后进行判断的结论。在教育教学中,它是一种重要工具,是促进教育教学、激励督促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手段。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发挥评价的效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多元评价理论,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探讨多元评价的优势与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甄别、选拔功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转变传统的评参考文献:[1]李岩。实施多元评价[J].宁夏教育,20xx(4).[2]倪小鹏。多元评价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xx(5).价方式,寻求合理的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

一、我国初中教育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标准。目前,大大小小的考试充斥着整个教育学的过程,导致教学的评价单一化、功利化,尽管新课改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作用,但目前教育的主旋律依然是应试,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依然是中考后重点高中升学率、优秀率,教与学的最终目标都是考试,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评价也必然以考开始,以考结束。

(二)评价目标功利

评价过分强调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教学只关心学习最终的答案,而无视探究答案的过程,只注重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而忽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历程和成长,摒弃学生发展的多方面能力进步的评价,也必然导致学生只关心结果,限制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三)忽视个体全面素质的发展

当前教学评价注重对知识的掌握,注重对某门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智力方面,可能是表达能力,也可能是是想象力方面,或是创新力方面,还可以是观察力、注意力等等多个方面。教学评价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忽视了其他对于学生成长的更重要的能力。

(四)评价工具标准化

评价以各种具体的数据量化评价,无疑分数是最简单、最具体和最直观的量化工具,这也是为何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评价对于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严重缺失,对于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难以量化的内容,缺少有效的评价。

(五)评价主体缺失

目前初中教学评价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强,整个评价过程由教师完全掌控,这就导致了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的缺失,学生在评价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体地位和作用无法体现。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日常教学注重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多种智能,且智能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决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之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多元评价理论应运而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多元评价主要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以目标、标准、内容、方法等多元化为标志,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全面评价。

(一)多元评价具备的优势

1.多元评价的标准多元,既考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中,教师不再简单地用分数去衡量学生的优劣,而是用多把标尺,更科学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进行评价。2.多元评价的主体多元。多元评价除了传统评价的主体教师外,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入家长、社会等多种因素。评价主体的多元体现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形成积极、平等、活跃的评价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3.多元评价更重视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突出了对学生共性的要求,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多元评价更加关注个性差异,注重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更好发掘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4.多元评价目标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评价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某方面的强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点到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多元评价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现在表现怎么样、成绩好不好,更多的是学生以后会怎样,具备什么能力、品质。

(二)多元评价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1.多元评价缺少合理的规范。由于多元评价无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标准,或是评价内容、评价的工具都是多元、多维的,这就导致在评价过程中变量很大,对评价的进程有效掌控的难度更大。由于目前多元评价的发展仍处于初期,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多元评价缺少可以参照的规范,科学性有待提升。2.多元评价的主体缺少关联。多元评价的主体往往是从多个角度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很多时候这些评价都处于独立状态,主体间缺少有效的平台进行评价资源的共享和联系。另外,家长、社会和其他主体对于学生的多元评价认识程度不够,所做评价无法保证客观、全面。3.评价缺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支持。由于多元评价的多面性、发展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多元评价更为复杂和漫长,所需的各方面支持也就更多,但目前针对多元评价的投入仍然不够,缺少资金、硬件和人力的支持,在时间上也无法充分保证顺利开展。多元评价相比传统教学评价,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元评价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研究、应用多元评价系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使多元评价更加适合初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岩。实施多元评价[J].宁夏教育,20xx(4).

[2]倪小鹏。多元评价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xx(5).

48 895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