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论文【通用4篇】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学论文【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一篇】
本文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是起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总体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规划。其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配套实行。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思想致始至终都统筹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战略对未来发展是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同样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就业、税收以及城市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0%-90%,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通货膨胀,再加上自身的资金匮乏,管理能力等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即便是现在生存的中小企业,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压力,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日和通过战略调整来促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氶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几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完成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长产值达7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二篇】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早在科学管理理论时代,泰罗(Taylor,EW))提出劳资两利的思想革命和管理目标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员工工作的满意与企业获利“双赢”的重要性。1932年行为科学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鲜明的提出了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满足度高,工作积极性、“士气”就高,生产率就高。梅奥的突破性贡献在于开创了管理的新领域,使过去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此后,行为科学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力很大的行为科学家及其理论,为员工工作满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提高员工绩效是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很关心的生产实际问题。过去数十年,中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纵观这些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员工满意度影响企业绩效。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高低,这是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最早的论点。20 世纪30 年代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等人在西方电器公司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员工产量与工作心态有着重要联系,员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赫茨伯格(Herzberg)于1959年在《工作激励》一书中,提出了双因素论的基本观点,把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相应地把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感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即双因素论。赫茨伯格指出导致满意的因素有五个: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吸引力、责任、晋升与成长;导致不满意的因素有: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工作保障等。赫茨伯格进一步总结到,对工作满意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成长与发展,对工作不满意起作用的主要是环境因素。他还认为激励因素将引发满意和没有满意,保健因素将引发没有不满和不满意,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关系: 满意导致高绩效,不满意导致低绩效,而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将导致一种中性状态。
(2)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之间不确定的联系。近期的研究指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态度在预测行为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有些研究者认为只有用明确的态度,才能预测明确的行为。而一些影响变量干扰了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且满意绩效之间的影响变量也被提出和验证,如归属、认知能力、成就需要、职业发展进程、行为压力、时间压力、工作适应力、职业群体、持久力、问题解决的同一性、任务分配决定的理解、情感的倾向性和环境的压力等等,这些影响变量几乎在很多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并且证明他们的有效性也是很困难的
(3)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无任何联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广泛公认的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A. H. Broyfield & W. H. Crockett ( 1955) 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对员工工作态度与实际工作效率进行了 40 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绩效可能较高,而工作满意度较低的员工绩效也可能较高,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以上三种主流派别说明,关于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不同的组织中,这两者有着不同的关系,还需要对不同的组织做不同的分析才能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从而更好的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企业绩效也会提高。研究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能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发展。达到一种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结果。
意义:
1)理论意义:关于员工满意度方面,以往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性的,实证研究基本很少。以往国内研究缺乏员工个人特征研究员工满意度,这样就难以发现员工在满意度方面表现出的特质。以往研究没有如何提高满意度方面的系统对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理论。
2)实践意义: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盈利随之提高%。许多公司利用“员工一顾客一公司利益”的模式,找到了使企业起死回生的妙方,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顾客满意度会连带提升%,同时也因此提高%的企业业绩。高的员工满意度会减少旷工、工作事故的发生,并会提高员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降低员工的心理压力,因而会提高生产率和利润。通过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能够有效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心声,了解企业与员工相关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引言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研究方法
(二)员工满意度、企业绩效理论分析
(1) 员工满意度相关理论的综述
(2)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3) 员工满意度指数模型
(4)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综述
(5) 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6) 企业绩效的测评体系及模型
(三)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1) 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综述
(2) 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关系测评模型
(3) 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五)附录:调查问卷
(六)结束语
(七)谢辞
(八)参考文献
研究目标:
(1)阐明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
(2)通过对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关系,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1.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
2. 设计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
3. 运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4.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来撰写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三篇】
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总检验。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大纲。
一、毕业论文目的
毕业论文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素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检查和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踏实的科学工作作风。
通过毕业论文有助于大学生与社会、与企业的双向了解;可以检验学生通过近四年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备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否具备了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通过毕业论文,学生将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融会贯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毕业论文,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第一手经验资料。
二、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
工商管理专业应于第七学期初将毕业论文选题向学生公布,并将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学生应于毕业论文工作开始前完成文献阅读、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集中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少于8周。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1.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
2.课题应具综合性,尽量避免使用虚拟题目,积极更新或改革传统题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自己有研究、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作为课题。选题须经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题目的深度、广度、工作量的合理性。选题经系主任同意,系主任审批后执行。
3.鼓励学生选择横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毕业论文题目,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根据学生程度不一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难度,份量适当的题目,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完成规定的任务。
5.毕业论文课题任务书应尽早下达,一般要求毕业前一学期初下达给学生,以便让学生及早准备。指导教师向学生传达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管理规定,为学生指定、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
6.学生确定选题范围后,院、系确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变更。
7.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题目,由院、系审定,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四、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
在管理学院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由工商管理系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事务和各项协调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2.审查、汇总毕业论文题目,安排指导教师。组织课题并组织教师对课题进行论证,保证课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同本专业、本学科内容密切相关,在专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意义,注重反映行政管理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3.统一安排、布置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任务。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提出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动员工作。
4.监控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定期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协调处理院内毕业论文中的问题,考核检查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况。负责向学院定期汇报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并接受必要的检查。
5.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复查,总结毕业论文工作,并向管理学院推荐“校优秀毕业论文”。
6.针对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专门成立本专业的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小组,确定组长,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
7.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资料;整理有关资料归档。
8.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五、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在对毕业论文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1.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只能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拟定毕业论文课题,下达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
(2)根据任务书,与学生共同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明确“阶段工作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原则上每周必须仔细检查一次。
(3)指导学生写出开题报告、翻译外文并给予评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撰写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给出评语。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并在答辩前认真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并写出毕业论文的学术评语。指导教师应认真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按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因故请假应先布置好任务,请假超过四周者,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并报教务处备案。
(5)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六、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其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严格遵守纪律,毕业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超过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或不按时参加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七、答辩及成绩评定
1.答辩小组的主要职责:
(1)答辩前阅读有关毕业设计资料,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评语;
(2)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的验收、评阅和答辩资格审查工作。毕业论文的评阅由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教师认真评阅,预审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初评成绩(百分制)。评阅教师复审答辩资格、论文(设计)质量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完整性,写出评阅意见,交答辩小组。未经指导教师结题验收,或经评阅初评成绩为不及格者,或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其他规定要求的学生,均不具备答辩资格。
(3)需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认真听取学生在答辩中的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
(5)依据评分标准初步给定毕业论文成绩。
2.答辩日期和地点由答辩委员会在一周前向学生正式公布,同时报送教务处,以便组织院有关人员参加、检查答辩工作。两次答辩日程、人员、场地、分组安排等需提前2周通知答辩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答辩小组对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并做好答辩记录。
3.答辩程序:
(1)学生陈述(约10分钟)
(2)答辩小组提出问题
(3)学生回答
(4)答辩小组总评分。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
3.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后,根据学生论文质量及答辩表现,参考指导教师初评成绩,按我院毕业论文参考评分标准,给出复评成绩(百分制)。答辩评分标准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论文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2)论文的质量、价值及有无创造性;
(3)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
(4)工作态度。评分具体标准详细见经管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分表》。
4.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必须从严掌握。严格按照分阶段评分进行,无前一阶段成绩,不得进入下一阶段评分。答辩不通过,总成绩不能评为合格。最后以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登记入册。
5.毕业论文不能免修、缓修、只能重做。
6.毕业论文应该符合学校有关规范在论文字数、文献综述、参考文献和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7.论文评语的参考标准
90-100分:观点明确,观点有创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
80-89分: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论证透彻,方法得当,叙述准确,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70-7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较充分,论证较透彻,方法较得当,叙述较明确,语言较流畅。观点明确并有创新,但其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观点明确,但其他方面有较明显的缺陷。
60-69分:观点较明确,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逻辑性较强,材料欠充分,论证欠透彻,方法单一,叙述欠准确,语言欠流畅。
59分以下:核心观点抄袭或文章主体抄袭;或论文基本观点不明确;或论文逻辑结构与论文观点不相符;或论文核心内容有常识性错误。
八、工作总结
1.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作出书面报告。
2.及时作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特别是对毕业论文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经验要着重反映。
九、毕业论文资料归档
毕业论文应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顺序装订。
毕业论文资料按照学校有关要求集中装订归档。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 要
目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部分产品已处于买方市场,人们购买商品时越来越挑剔;购买商品的标准逐步从“价廉”向“物美”转变。在这种宏观环境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握好产品质量关。正如“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所以说,只有做好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合格。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对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管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PDCA循环、全员质量管理等具体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利润。本文依据汽车配件制造商实际, 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因,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区别与联系,启示
一、前言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哈灵顿博士道出的盈利的五个诀窍均为 “质量、质量、质量、质量、质量”,朱兰博士也曾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可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优质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可靠的质量,即便营销手段再高,也难以赢得用户。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质量是现代企业的生命,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同时,我这里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广义上的说法,它包括精益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管理,4M1E等等。总之,只要是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其他一些措施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里主要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例)。这也是我在这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只有用广阔的眼光来看待全面质量管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是摸清TQC的实质,才能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服务。
近期的3·15行动,媒体揭露了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利润。为此本文对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论述,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论文首先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以现代企业为例,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执行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纠正这些问题;最后,论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带给现代企业的启示。提出要以顾客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要注意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世纪40年代以前,质量检验阶段
(1)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
(2)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3)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4)1929年道奇和罗米克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世纪40年代-50年代,质量控制阶段
(1)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2)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世纪60年代-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经济的水平下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组织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而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全民的事业,与人有关、人人有责。必须全民参与质量活动,全社会监督质量活动。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革命性变革,以追求世界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所要做的一切事情。 日本着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新的经营哲学。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内涵:其一是永无止境的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二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全面质量管理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
1.全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环节、某个部门的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加,并对职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业务的培训,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群众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2.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强调将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在它形成的过程之中,为此,必须贯彻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事后检验把关转到事先控制上来。另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从过去那种仅仅控制生产工序扩大到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即从市场调查开始直到用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周而复始、不断上升的过程,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3.全面: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概念是全面的,即不仅仅是狭义的产品质量,还应该包括产品制造的服务过程的“工作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服务质量,即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物,还要管理人与工作的过程,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质量意识与质量控制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4.一多样:方法多样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目的”三个方面:
1.目标上: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2.方式上: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3.手段上: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质量控制)
一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因此它也被成为戴明环。它的基本思想是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每次循环活动按照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四个过程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每经过一次循环质量获得一次提高,这样质量就会朝着“零缺陷”方向向上滚动。其四个阶段分别为:
(一)计划阶段(P) 计划阶段的任务是制定质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质量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质量目标计划、质量实施计划。计划阶段有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找出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3、找出问题的主要因素;
4、制定措施计划。
(二)计划实施阶段(D) 计划实施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关键,要保证计划能被很好地贯彻执行,必须做五个到位:人员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激励到位。
(三)检查阶段(C) 把执行的结果与计划的结果对比,评价结果,找出问题。
(四)总结或处理阶段(A)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使之标准化。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另外在计划阶段的措施计划包括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计划(why)、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何时执行该计划(when)、由谁来执行(who)、在哪里实施计划(where)、怎么样实施计划(how)
同时,循环具体实施的八个步骤如下: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5)实施计划
(6)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7)总结检查结果
(8)处理遗留问题
PDCA循环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顺序执行。每执行一次循环,总结一次,提出新的质量目标,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另外,质量循环是一个大环套小环,不断促进的过程。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过程,而每一个部门或小组也有一个小的PDCA循环。企业的质量管理带动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大环带动小环、大环指导小环、良性循环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把PDCA循环看作是首先寻找问题的循环,那么以此类推根据出发点位置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PDCA循环进行演变,即CAPD循环(改善型)、SDCA循环(维持型)
(六)全面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
QC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 、层别法、柏拉图 、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 、管制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新的QC手法不断出现,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关联图法:把若干存在问题及其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用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的方法。
法:对未来的问题、未知的问题、无经验领域的问题的有关事实、意见、构思等语言资料收集起来,按相互接近的要求进行统一,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以便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
3.系统图法:把为了达到目的、目标所必须的手段、方法系统的展开,并绘制成系统图,以便纵观全局、明确重点、寻求实现目的、目标的最佳措施和手段的方法。
和属于因素群R的因素R1,R2,… Ri, …,Rn分别排列成航和列,在其交点上表示L和R各因素关系的图。
5.矩阵数据分析法:如果将矩阵图中各因素间关系不用符号表示,而用数据表示,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运算,得出所需结果,则为矩阵数据分析法。
6.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
7.网络图法:把代表各个工序的各条箭头按照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按照先后顺序和流程方向,从左到右进行逻辑排列,并画成图。这种方法是企业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七)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顾客的地位被突出强调出来,以顾客为中心的理论在现代企业中是企业者必须要了解的理论。企业要生存下去,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生产效率,更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与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现今红遍全国的北京海底捞火锅店,给顾客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独特的火锅味道,不是他有比其他火锅店更丰富的火锅涮菜,而是他优质的服务。为什么全国这么多火锅店中海底捞火锅可以在哪里都开得红红火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大家再次光临海底捞。一进用餐大厅服务员会热情的引领您走向自己的用餐地点,即使在等候用餐时,海底捞也会贴心的准备好水果以及干果小吃等,让顾客的等候不再那么枯燥;舒适的用餐环境顾客感到舒服,放松;在用餐过程中每半小时就会有专人为顾客送上干净的热毛巾擦手;服务生会在用餐前为顾客提供小围裙,以免油渍弄到衣服上;服务生会主动为长发女士准备发卡、皮筋以方便女士用餐等等小细节都是以顾客为中心,服务顾客让顾客感到舒适,用餐舒心,才会下次还选择海底捞火锅店用餐。国外的企业在顾客服务方面做的更加到位,他们甚至为使顾客坐的更舒适而花重金研究人体坐姿方面的内容,只是想让顾客能更舒适的坐在他们的店内。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很多方面都是以顾客为出发点来管理企业,所以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以顾客为中心也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2.领导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业从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领导层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正确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知名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而领导者是否能够重视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能否在企业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如全球知名电子科技产品公司苹果,目前其电脑全球市场占有率为%,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的产品之一。他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着全球无数青少年的眼球,不仅是他的产品,更是他的企业内涵吸引着全球人的目光。苹果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他的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乔布斯以他个人独特的处事方式领导者苹果的成长,为苹果营造了独特的企业氛围,当其他总裁领导苹果试图改变这种文化的时候,苹果走向了低谷,在大家的强烈呼声下斯蒂夫·乔布斯重回苹果,带回了苹果以往的活力与特色,苹果的忠实用户用他们的购买证实了对斯蒂夫·乔布斯的拥护,对苹果的拥护。这种领导的作用在苹果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3.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是全员参与。在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的QC小组已经超过1500万个,这些QC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
4.过程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与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最为一个过程来管理。
5.系统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五大原则是系统管理。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定、识别和确定目标,理解并统一管理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因而需要我们组织所有的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管理企业往往有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但是都需要有系统管理的思想,每个部门虽然有各自的工作方向以及内容,但是整体才能构企业这就需要有系统管理的思想。如刚刚曝光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不仅仅涉及到双汇的生产部门,还需要营销部门、售后服务部门、行政部门等相互协助才能度过难关,光靠生产部门提高生产安全性,严把生产关口是不能够顺利度过危机的。系统管理要求企业各部们都参与的相关活动中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企业,满足顾客需求。
6.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六大原则是持续改进,实际上,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最对,那才是不简单的。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全球最大的快餐企业麦当劳之所以能立足全球而不败,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的持续改进。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已有的食品种类、服务内容、管理内容,麦当劳在不断的改进自己,菜单的品种在不断的增多,从刚开始的简单的汉堡加薯条,到今天的咖啡、冰激凌、甜品、炸鸡等等,不仅如此麦当劳还根据当地的特色增加了很多特色食品,食品的持续改进使麦当劳拥有了更多的顾客;在管理方面麦当劳持续改进,吸取先进的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管理更加高效、简洁,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享受到自己的食物。这些都离不开麦当劳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
7.以事实为基础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最为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背离了事实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的企业都要以自己公司的事实为出发点,来制定发展规划,如小肥羊在当时起步是仅仅是市区级的连锁餐饮企业,而随着发展,他已经不仅是内蒙古的餐饮连锁企业更是全国的领头企业,所以,以企业的事实为基础,小肥羊制定了更为大胆的发展规划--融资上市。经过融资上市,小肥羊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这都离不开小肥羊的企业事实,只有根据自己的事实为基础,才能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
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基础,谋求更大的共同利益。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中,从这点原则就能体现出来。
三、在我国制造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本情况
TQM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我国的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我国在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中也增进了对TQM的认识,不断提高了TQM的应用水平,出现了像海尔这样成功崛起的企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们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下面就以制造业(汽车配件制造)为例,谈谈全面质量管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 问题和不足
1.理论应用滞后肤浅
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基本上大多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也就是事后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精髓。即使是宣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汽配企业,也往往为追求及时效益,囫囵吞枣,将TQM硬套于企业之上。众多的提倡者仍然沉迷于理念,只在理论上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导致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重复发生,质量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
2.重内修而轻市场
部分汽配企业将TQM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过程都严格按照TQM的要求来做,而最后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其充分遵循了TQM的操作层面要求,却忽视了用户第一的目标层面要求,注意力只集中在组织攻关小组、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把它们置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大环境下,从客观实际了解车主实际需求,从而失去了顾客的支持,最终当然不会长远发展。
3.下行而上不效
作为TQM,其操作要求便是全员参与。而在国内大多数汽配企业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尤其是领导方面)的影响,往往出现一线忙的晕头转向,高层愣着不知方向。高层管理者以为TQM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是操作工人的事,与其无关。这样,阻碍了TQM的正常实施,当问题出现时,责任便全推至质量管理部门,一身轻松。而塞尔温贝克曾说过:“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培训、教育员工,然后放手让他们决定怎样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员的参与,才能实现完美的TQM,这也正是我国汽配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无法达成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联系,汽配企业从过去的单一作业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单位多工种的联合作业,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行革新,具体就体现在管理范围的扩大,精细程度增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管理方法。其实对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字。
四、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现
(一)概况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离开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需要分解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 ,明确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以减少、清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有这些项目的总和就是质量体系。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从产品设计一直到采购、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等的整体质量管理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就要从这一条龙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主要环节
1.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这里所指设计过程,包括着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
同时,产品设计首先要制定质量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以便管理者进行有效和高效的评审。在建立这些目标是还应该考虑组织和汽车配件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相关方的满意程度等等
2.采购,谈到采购就涉及到库存的问题,如何做好企业的库存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购进多少原材料,这些原料怎么管理与调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库存费用降低同时保证材料质量不影响生产等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般生产型企业会采取ABC重点控制法、EOQ法、JIT法、保险库存法、库存盘点实践法等。如图是库存控制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的关系,由此可见企业采购和库存地位之重要库存控制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的关系
3.生产
这是汽车配件企业最重要的环节,它是汽配企业存在的核心和灵魂,要将汽配的生产环节做到位,就要结合各种方法,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并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M1E就是重中之重。
所谓的4M1E就是人、机、料、法、环。除此之外,结合汽配企业实际,测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人,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具体措施如下: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要尽量避免。如油冷器车间的清洗过程,由于机油冷却器对清洁度的要求非常高,成品的机油冷却器清洁度要求是杂质重量小于等于1毫克;所以质保部对清洗工序非常重视,有的操作员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这也是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
可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②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③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④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⑤在车间或者其他工作区布置上一些醒目的标语
⑵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设备,使用时和使用后怎样保养,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就是一个问题了。对此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会采取一定的措施:
①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②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③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设备管理理念的出现,能迅速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这种理念就是全员设备管理。
“全员设备管理”最早引自日本的“全员设备维修”,其主要内容是,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通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确保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实现安全生产。我们处开展的“全员设备管理”是在借鉴“全员设备维修”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特点,强调以员工个体为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高设备维护管理质量,努力实现安全平稳生产的管理方式。
“6S”现场管理法是实施“全员设备维修”的有效手段,其显着特点是起到预防维护作用。我们在推进“全员设备管理”过程中,注重学习“6S”,又不仅仅局限于“6S”,积极摸索适合我们管理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避免设备故障,提高设备有效运行率,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层层分包,台台承包:我们成立了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设备承包实施管理办法》,将设备按照各工序用途进行分类,采取管理处领导分站承包,生产技术骨干分片承包,操作人员分台分段承包的办法,使得台台设备有主人,条条管线有人管,人人都有承包任务。日常管理维护中,每个人都要检查设备主体有无损坏,保温防腐有无缺损,管线设备是否振动,压力表、温度计、阀门、手轮、地脚螺栓、卫生及其它低标准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边分边干边宣传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生产技术骨干要对班组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确认,机关干事对承包站点范围内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二是创新动设备管理方法,提高维护水平:通过开展“五化”管理,强化了承包效果。首先,对设备管理内容实行“可视化管理”,将过去一些文字上的设备维护知识、运行要求,通过立体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准确指出设备每一部分的具体名称,而且还用红色标明注意事项和严禁操作内容,用绿色详细列出巡检内容、卫生标准等,让员工一目了然。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让“全员管理”成为严格的管理。“全员管理”不是大帮哄,而是人人有付出,人人有回报的承包管理。承包领导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设备、管线的维护使用及保养负责,有权安排技术员、操作员对本区域的设备管线等进行维护保养,并有考核权。
⑶料,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汽配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在那一个部门,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
因为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成品的质量所以:
①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②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③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④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⑷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例如在油冷器车间进行产品试压的时候标准试压时间必须达到18秒,但是有的工人为了增加计件数擅自减少试压时间,这样的行为使出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容易出质量事故,造成客户对公司的不信任。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①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②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③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④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⑤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⑥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⑸环,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 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
⑹另外,由于生产汽车配件需要与原来汽车的机器零件吻合。所以对测量精确度要求很高,因此测量(Measurement)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对产品的影响十分显着,这就要求操作工在工作时采用先进的测量器具。在油冷器车间,质检员通常采用的检测工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
游标卡尺用来检查长度和宽度。
千分尺,检查厚度(千分尺分为公法线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
塞尺,检查边缝的大小
(7)其他先进生产技术
除了在生产环节做好4M1E,革新生产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汽配生产企业,可以采用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
①精益生产方式内涵:
②敏捷制造:敏捷制造强调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短的交货期、最经济的方式,按用户需求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理念使生产在生产之初就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先进的制造技术确保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广泛合作关系的确立,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把优势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经济实体--虚拟组织。这些都确保了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都畅通无阻。
4.检验
产品的检验主要包括事前检验,事中检验和事后检验。就全面质量管理而言,我们主要用的是事前检验。而我们油冷器车间主要用的是“三检制”即指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和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使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半成品进行抽检;同一机床、同一工序轮班交接班时进行相互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
(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 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自检和互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仪器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其次,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定额又同奖金挂钩,所以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那种以相信群众为借口,主张完全依靠自检,取消专检,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的
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检员要不定期对在制品和产成品进行工序检验,它主要有三项:手检、巡回检和末检。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检制和工序检验是事中和事后控制。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所以产品生产之前的环节如产品设计、原料的采购就显得十分重要。
5.销售和服务
营销渠道是制造商的产品流向消费者的渠道,制造商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能力度的大小,对该产品的市场销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售后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使汽车配件制造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在市场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1)在营销渠道的设计既定的情况下,建立与控制营销渠道
企业应把下列要素,如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市场的扩展能力、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视为选择渠道成员的标准
(2) 掌握尽量多的下游中间商甚至于零售商
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不健全,企业觉得通过合同契约根本无法约束中间商,因此企业若想争取主动,必须掌握愈来愈多的下游中间商,以及未来的可替代该中间商的其他多个中间商,这样当遇到特殊情况进可以对其更换,而不会受其制约。他们认为渠道越长,可控性越差,如大的中间商对企业的一些促销资源发放不到位,政策执行时有折扣等,且向企业索要的代价越高,其改旗易帜,加入竞争对手渠道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下游中间商都是大中间商的客户和利润之源,同时企业又掌握了其他可替代的大中间商,那么从中选择一个可替代的中间商就很容易。因此,企业通过一方面掌握下游中间商,另一方面掌握可替代的其他中间商,在渠道管理和控制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3)根据市场条件和企业市场地位的变化,对营销渠道不断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争取渠道主动权和控制权。
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市场条件都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应对营销渠道不断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以达到对中间商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它理想的情况应是争取在与渠道成员的谈判中,自身地位上升,而中间商的地位下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平等的,平等只不过是一种暂时或表面的现象,一般企业刚进入一个目标市场进行销售时,主要依靠当地经销商的力量去销售,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该经销商感觉自身地位的不断提高,就有可能达不到与企业合作与支持的要求。而这时如果该企业通过该经销商掌握了众多的下游中间商或由于商品的品牌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各级中间商加入销售渠道,就可以缩短营销渠道或建立多级营销渠道。从2005年开始,我们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对营销渠道进行了数次的改进和设计,最后牢牢地掌握了渠道控制权,并奠定了在汽车零部件业中的竞争地位。即先是搞经销制, 后又搞二级渠道即企业--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三级渠道,后又搞二级渠道即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后又搞多渠道,即二级渠道与三级渠道、零级渠道并存。
五、具体实例
在我所实习的宜城市银轮机械公司有自己独体的管理模式:YBS模式。
(一)YBS模式简介
银轮以精益制造理论为基础,融合知名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方法,如DBS、CBS、6Sigma、7-Step、8D、QSB、等,结合银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一种具有明显银轮特征的管理模式----YBS,即银轮业务精准管理系统,它不仅包括生产制造管理,还包括从企业战略到市场营销的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概述YBS是银轮构筑于“精益求精”哲学理念之上,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时深植于企业的运营过程及各个职能部门,为卓越实现客户满意的业务系统。其不仅包括精益生产,同时也涵盖了战略规划,员工培训等,客户满意是该系统的出发点,最终是为实现银轮股东,客户,员<>工三者价值的良性循环。
(二)银轮业务精益管理系统独到之处:
1.它真正定义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及我们的企业特性,也就是定义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与行为方式。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我们将拥有一个同时涵盖业务软环境及硬环境的系统性模式,在该模式中,软硬相得益彰
系统是自上而下贯穿我们的组织的。我们的管理团队将伴随着这一系统共同成长,它将深深扎根于我们的价值观中。这一系统源自我们的制造部门,但将对我们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均产生影响。
的三个子系统
六、全面质量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的关系
随着近几年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许多企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经过时,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那些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希望找到一把解决质量问题的钥匙,一会儿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会儿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今天学习精益管理,明天又开始导入零缺陷管理……每日里疲于奔命,陷入了追逐流行的泥潭。似乎只要掌握了这些最新最流行的质量工具就可以让质量水平一步登天了。有些企业则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学会排列图、因果图,学会统计控制就可以了,结果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科学的规划,导致图表报告列了一大堆,实质问题没触及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果却微乎其微,最终是不了了之。
那么,结果真的如此吗?全面质量管理真的过时了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还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是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要承担质量相关的权利和责任;全面质量的管理指大质量的管理,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质量不仅指产品的固有特性质量,还包括交期、售后服务、工作质量等;其次企业不但要满足顾客要求,还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经营质量和绩效质量,满足股东和社会相关方的要求。
持续改进,企业要想达到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要不断地改进自身整体业绩。通过建立系统的方法和机制,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改进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后来,日本从美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他们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形式,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
近几年,随着市场国际化、经营的多元化和技术高新化的趋势,以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丰富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形成了更为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它强调以科学的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以质量为核心开展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从而不断满足并超越顾客及社会的期望。
新质量管理模式的内涵没有改变
那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是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得知,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全面的质量”的概念、持续改进以及质量需要全员参与的思想都为后来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质量环、七大质量工具、关注顾客满意等思想,都可以在包括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在内的质量理论中找到它们的身影。还有,卓越绩效模式中强调要关注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质量也是从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的。所以说,没有全面质量管理做理论基础,也就没有现在这些新的质量理念和手段。
其次,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它们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但是它们也仅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同时,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是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和实施的载体。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但成功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利用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使企业形成稳定的适合自身情况的组织结构、过程和资源,从而为企业有效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证;通过卓越绩效模式更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进行具体化和条理化,为企业不断追求卓越提供了可供实施的管理框架和具体要求;另外通过零缺陷的导入,可以帮企业制定和分解合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六西格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条有效的以项目管理为形式的持续改进的方法,它具有直观的可量化的目标评价手段;另外,SPC、DOE等统计技术又为企业了解现状,制定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使得决策更加科学。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都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根本保证。
总而言之,质量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管理手段和理念其内涵还是全面质量管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实施中的侧重点不同,它们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不断补充和升华。所以不管是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开展六西格玛管理,还是导入零缺陷活动等,始终都是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展开的。
七、结束语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在这种形式下,把好产品质量关就成了重中之重。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和有效的工具之一。同时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也呈现出新趋势 :
(一)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四)战略策划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如果说全面质量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的话,那么质量战略策划是做正确的事情。前者是方法问题,技术、战术问题,后者是方向问题、战略问题。方向错了,战略不正确,那么方法和技术战术再好,也是徒劳。质量战略以及策划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围绕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协调一致地展开工作,从而求得全局最优的整体效应。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八、致谢语
时间过得真快,三年的电院之旅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人随和,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有多少,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着的作者
九、附录
(一)仓储存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1.存货的订购点控制法
它是以固定订货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它以永续盘存制为基础,当库存低于或等于订购点时就提出订货计划,并且每次订购的数量是固定的。因此这里的定购点既是时间概念又是数量概念。
EOQ=√2RC/H=√2RC/Pi
其中,EOQ--经济订货批量
R-年需求量
C--平均单位订货费用
H--单位商品年保管费
P-库存货品的单价
i-年保管费与库存货品金额的比率,简称保管费率
重点控制法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率或消耗数量来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重点是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70%-80%,10%-20%,10%左右。
管理法
有些公司发现,ABC分类并不令人满意,因为C类物资往往得不到因有的重视。例如,经销鞋的企业会把鞋带列入C类物资,但是如果鞋带短缺将会严重影响到鞋的销售。一家汽车制造厂商会把螺丝列如C类物资,但缺少一个螺丝往往会导致整个生产链的停工。因此有些企业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 简写CVA
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其关键性分为3~5类
最高优先级 这是经营的关键性物资不允许缺货;
较高优先级 这是指经营活动小的基础物资,但允许偶尔缺货;
中等优先级 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
较低优先级 经营中需用这些物资,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CVA管理法比起ABC分类法来有着更强的目的性。
上一篇:数学建模论文(5篇)
下一篇:项目管理论文【范例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