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文范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建筑论文范例(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建筑学论文1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十分重要,但是,依然有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严重阻碍着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唯有加大对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加快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步伐。

一、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意义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所谓的财务成本管理,就是指施工企业制定出符合某个施工项目阶段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后,再将其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的全过程,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良好准确的财务信息,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往往会只限于算账、记账、报账等基础业务,从而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忽略了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对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太强,对于一些财务隐患无法识别,对于上报的财务报告资料无法发现问题,进而无法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

2.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及时完善相关制度,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管理工作环节比较薄弱,加之缺乏完善的监督力度,无法保证财务成本信息的准确度,严重影响到了施工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阻碍了财务成本管理的质量。

3.成本控制工作没有做到位

成本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而内部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使得传统的内控方法无法提供及时的信息;另外,一些检查人员对工程造价、资源配置、投标竞标以及整个工程流程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很难将施工企业的内控重大缺陷和实质漏洞挖掘出来,致使成本决策受到影响。

4.没有将责任落实

在成本的责任方面,一些施工企业没有明确的职责,对于合同的责任成本、施工现场材料的清理、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类似于随意堆放施工所用的材料、操作人员忽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施工材料的使用率都到影响,机械设备会出现人为损坏的情况,进而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

三、建筑工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解决措施

1.提高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只有企业提高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地位,加大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关注,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施工企业应当以重视财务成本管理为前提,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一些详细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和计划,对财务成本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

2.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完善相应机制建设,积极落实好财务监督等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及时的获得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信息,及时预测有关财务方面的工作;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因此,为了防止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到资金效益,应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预算工作编制的部门,以企业的总体为预算编制核心,在快速的整理汇总各类信息的基础上编制出具体的预算方案,得到最佳的预算组合,并要求各个部门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制度的效果,还应该加大对财务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约束资金的利用,并让每一个部门参与到预算考核当中,以使得财务制度满足施工的发展需要,并有效地解决在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

3.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施工企业中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效益流失环节及问题,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因此,企业首先应该要结合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对资金、材料、设备以及劳动费用等做一个合理的预算,根据做出的预算,排除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制订出合理的采购方案。当然,企业还要做好流程检查工作,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监督工作的机构,加强内部审查工作力度。

4.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因素。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在招聘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还应该设置一个绩效考核体系,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虽然,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建筑工程企业依然存在类似于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没有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等现象,但是,只要企业加大对财务成本管理的力度,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合理利用资金,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一定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建筑学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建筑论文2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就在部分老一辈建筑师以他们近乎杰出的作品构筑中国建筑坚实平台的同时,两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在把中国建筑界推向一个极至。对于前者来说,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奋斗以及年见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积累,就在当今这种日益优越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手段的北影下,那些仍然没有放弃创作、保持活力的老一辈建筑师不断推出了成熟而富有说服力的作品,下百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建筑的整体水平。后者当是更令人振奋的两股势力,一种来自于西方世界,由地道的国外名星建筑师及事务所、商业建筑师及设计公司,以及借用国外设计组织招牌的华人建筑师组成,他们以争取设计市场及获取设计利润为基本目的,通过他们的特殊身份和手段获得设计机会;另一种势力产生于本土,即中国的青年建筑师,他们中有土生土长但熟知世界建筑潮流的青年建筑师,有受过西方建筑教育并有过西方生活经历后回国工作的青年建筑师,这些人或者通过了正统的国内设计企业机制,替代着某些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思想上逐渐衷微的前辈人,或者通过盘根错节的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了无数的设计项目,得以实现他们的建筑理想,这两种势力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独特的建筑理念和设计美学,不仅了解中国,而且了解世界(或者相反),他们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力旺盛,具有争强的劲头,正是他们的作品使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靠得更近,并使中国建筑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三种基本群体组成了壮观的建筑阵容,在中国目前特定条件制约下,他们在建筑设计观念上具有某种显而易见的共通性,同时又显现出各具特色的个性,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道阳光灿烂的建筑风景线,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共通性和个性特征。

①他们作品的创作大体遵循这样的规律:为满足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同一建筑中,以现代主义建筑的某种基本思想或某些设计原则为基因,综合运用多元的设计美学观进行创作:

②某些作品仍崇尚简洁纯粹的机器美学,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又兼具近似后现代的局部装饰趣味,建筑的形式美国微软公司仍作为设计的第一原则:

③某些作品通过某种方式的表达,试图表现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及与前沿科学的结合:

④某些建筑师对乡土地方文化带有浓重的卷恋之情,但他们又不泄一顾于一般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建筑作品试图让地方文化通过"化显"的方式再现:

⑤某些建筑师追求作品的思想深度,从现代观念艺术那里受到启发,建筑作品带有神秘的色彩、个人的信码及抽象的表达方式。当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因就象一条无形的线索,把各自闪烁着异彩的建筑体联成一体,形成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趋势,为了便于展开对这样一种趋势的讨论,我们不得不给它帜上一个标签名,称它为"中国的新现代主义建筑";而上述三种建筑师群体的集合,自然就成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师".

西方新现代主义建筑概念似乎不象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那样十分清晰,但从各种理论文章来看,似可将新现代主义者分成两类,一类以迈耶、罗杰斯、福斯特、文彦、博塔、安藤忠雄为代表,包括了英国高技派、法国新柯布西埃派、日本新表现主义派,美国白色派等等,他们对现代主义理念或空间严肃地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现代主义建筑价值和艺术观,但他们在更广阔的程度上,具有独特的设计哲学及美学观念:另一类以埃森曼、库哈斯、盖里、屈米、莫菲西斯、赫迪克、李伯斯金等人为代表,这类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更接近解构主义思想,"建筑作品以其分裂、解体、不稳定、不协调节器的形象引人注目","建筑作品的空间没有规律、变换无穷、耐人寻味".克斯曾说,80年代中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批评家在罗杰斯和福斯特身上贴上"Neo-Modern"的标签,我意识到解构主义和埃森曼对现代(Modern)建筑而言,确乎是"新(New"的,所以我就杜撰了"新现代"(NewModern)一词,埃森曼假设了一种取代"人从他们的世界中心离"离的新现代建筑,去对抗原型关系和功能主义,并将新建筑置于一个迅速和分解的模式中,形成一种以可以认识、一系列没有意义的符号碎片来进行设计的方法。查尔斯。克期在《新现代主义》一文中指出,"正是这种近乎埃森曼的意识形态确切地定义了新现代义……建筑师直至最近,在使他们的建筑达到功能要求,并为进一步达到社会的需要而操心。现在,新现代主义者不再相信人文主义,他们设计的作品是形而上学的概念的自我表现游戏。他们不再是企图改变社会的乌托邦,而是玩弄现代主义形式的美学家他们最重要的信息不再是论理的,而是风格的、一种20世纪末苦专经营的、新巴洛克的装饰语法。"

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共同特点就象享利。希拉里所说的那样,Modern之New乃是在于建筑师比建筑重要,因为建筑师比建筑重要,每一个建筑师就都试图成为他"自己",或成为他正在创作虚构的答案。彼特。泼兰认为新现代主义的提法符合建筑动态的历史发展,这是一种有趣的、有力的、真正的建筑,在一个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表现了自我。

建筑学论文3

1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推进建筑工程类专业“双证书制度”对中职业建筑工程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三个层次。把建筑工程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施工员、测量工、材料员、造价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并取得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建筑学论文4

关键词:BIM技术; 房屋建筑; 课程改革; 0 引言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工程技术也在飞快发展, BIM作为信息技术的新产物, 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重要的作用, 而运用好BIM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将BIM与房屋建筑学课程相结合进行课改, 是为培养新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只有掌握好新技能, 才能够在未来真正实践时发挥自己的作用, 推动国家建筑业的发展。而课程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根据课程体系的规划, 学生的接受程度, 制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了解BIM并将其融合到课程中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1 目前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BIM, 又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从根本上讲就是将在建筑中所涉及的数据等信息构建出一个虚拟的仿真建筑, 从而使得建筑通过数字媒体展现在我们面前。BIM技术使得我们所构想的建筑体数字化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完善了我们在对建筑信息进行相关表述时所存在一些语言描述上缺陷, 使得各种信息能够清晰完备的体现。并且BIM技术的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存在问题的几率, 通过BIM技术构建出的建筑体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建筑存在的某些问题, 使得建筑师及技术人员能够在策划阶段就能够发现并实施相应较完备的解决策略, 从而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

就目前来看, 我国对于BIM技术的态度是一种支持并积极推行的态度, 除了BIM技术本身的可行性, 也因为在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 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很多行业领域是难以前行和突破的。而目前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某些问题的影响,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BIM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 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的技术人员十分欠缺。这十分影响BIM技术在我国的推行发展。因此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对于技术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为了推进BIM技术的发展, 我国多所建筑院成立了BIM研究中心, 并且多所学校也开始将BIM技术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进行课改。

房屋建筑学课程作为日后从事建筑行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成为了主要与BIM技术相融合进行课改的科目。而BIM技术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与房屋建筑学课程相结合, 那么对于日后建筑的发展是十分可观的。

2 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

房屋建筑学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平面涉及, 空间布局, 建筑艺术造型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而目前主要的授课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教师的正常理论授课加以PPT等工具辅助外, 还可以利用CAD等软件实际进行设计操作。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教学形式所展现出的图像等信息都仅存在于二维平面内, 而二维平面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要学生自行在脑中想像出三维结构, 而在三维结构中, 又无法完全展现出在二维条件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课程无法理解, 无法掌握的情况。那么我们就在此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分析。第一, 在我们目前的房屋建筑学课程中需要向学生展示建筑平面图, 建筑的立面图, 建筑的剖面图等多种图形, 而就目前所应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来看, 这些均展现的为二维图形。而想要学生完全理解吃透, 光依靠于二维平面是很难达到的, 只有将三维与二维相互结合, 才能够完备的将只是展现给学生, 使其掌握。第二, 目前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软件主要以CAD软件等为主, 而CAD软件所能够绘制的仅仅是二维图, 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想像进行绘制,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问题。根据以上两点直指目前存在的不足:缺少三维立体技术。

3 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

利用BIM技术制作出的三维立体建筑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建筑本身的情况, 更加直观立体的分析建筑视图, 在方便学生的同时, 同时推进了BIM技术的实施。

教师教学与BIM技术的结合

在教师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时, 利用BIM技术所体现出的辅助教学工具相比二维层面更加直观明了, 而在原本课程中所使用的单一的二维层面教学就可以提高到二维与三维教学相结合, 不但使教学变得丰富, 对于学生而言也更容易理解掌握, 与纯文字概念所体现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相互对应融合, 进一步变为自己的知识。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BIM技术, 不但使得学生的理解更直观, 浅显易懂, 对于教师来说, 更是减少了本身对于课程涉及的二维与三维图像结构转变时言语所无法表述的部分。运用BIM技术后, 学生也将对BIM技术有所了解, 这为推动BIM技术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课程实践与BIM技术的结合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 课程实践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往往采用CAD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这对于立体感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是极大的问题, 那么经过与BIM技术的融合, 由原本的二维图形转变为三维立体图, 将大大减少学生的失误率, 同时也降低了操作难度。对推进BIM技术的进程起着很大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BIM技术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技术正在逐渐被应用到实际中, 而想要对其进行广泛的应用关键取决于对于这项技术的人员掌握情况, 就目前而言, 各高校学生作为技术人员最好的培养方向当加以运用。那么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人才足够的充足优秀, 技术才能够被更好的推行实施。

参考文献

[1]孙明。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改研究[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7 (04) :131-132.

建筑学论文5

一、传统庭院空间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

任何传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丹下健三这样看待传统:“为把传统印象创造,就必须加进否定传统阻止其形式化的动力。传统必须被破坏,传统和破坏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对待传统,应该以传统所蕴含的哲学真理为基础,而不能只是简单肤浅地模仿其表面形式,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的优秀内涵,而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再现传统的形式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对待传统庭院空间只能继承其精华,必须摒弃带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与个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创造出新的庭院空间内容与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居住类庭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仍值得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借鉴。但传统庭院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形态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君权礼制为中心,导致其轻视物质利益,轻视科学技术的倾向,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科学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也有很多类似“无为而治”、“不与天争”的消极成分,在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观念保守以及缺乏创新。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

2.个人行为心理和功能需求

传统居住类庭院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传统庭院的各功能空间是由其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围合限定而成的,并通过动态变化中人的行为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法,考虑人的行为层面,根据需要灵活划分与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从而又引导人的行为。其次,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传统庭院通过改变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组合排列等方式对空间流线进行引导与划分,这样既能有效分隔人流,又能增强空间亲和力,减弱人由于长时间行走而产生的疲劳厌烦心理。在当代建筑中,可借鉴这种手法来引导划分空间流线,增强空间吸引力。

二、结语

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居住类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居住类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意义,对其空间内涵分析,可以帮我们理解民居设计,对我们认识整个建筑都有一定的意义。传统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已经开始做了,这一点难能可贵,只要开始探索传统民居建筑,中式建筑本土化就为时不远,它们提供的全新空间形式、宜人的心里感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成为推动住宅设计创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筑理想精神家园的有生力量。只有经历过这个阶段,才有可能进入到当代的新阶段。

48 515117
");